济南市2003年度工作标兵单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6&rec=163&run=13

中共济南市委政法委

保持标兵本色 铸就新的辉煌
——中共济南市委政法委

2003年,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省委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市委
“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决策要求,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实际,确定了“一个目
标(确保全市社会长期稳定)、两个重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法队伍建设)、三
个手段(打击、防范、服务)、四项措施(落实领导责任制、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调
处矛盾纠纷、强化执法监督)、五条要求(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治安防范体系更
加严密有效,政法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装
备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
圆满完成了年初与市委签订的主要工作目标,有5项工作跨入了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群众安全感达到91.3%,列全国同等同类城市前列,社会治安秩序继续保持全国最好
城市之一;在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核中名列前茅,保持了“全国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优秀单位”称号;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健全“四个机制”、确
保基层稳定的经验在全省推广;“立体帮扶”少数民族村的经验做法被新华社、新华
网刊发,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省委书记张高丽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全
省各地认真学习借鉴;推动“交警效应”向“政法效应”全面转化,完善政法队伍建
设长效机制的经验被中央政法委推广。

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始终把维护政治稳定作为政法综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尤其是针对社会稳定方面的
突出问题,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召开各种会议安排部署,下发文件、电报,实行重
大案件责任查究,认真检查督导,严格考核验收等措施,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工作中,认真研究和把握对敌斗争的新形势,对全市敌情、政情进行专题调研,制定
打击和防范的措施,搜集上报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情报信息;加强了对专案对象、
侦控对象和重点人物的监控工作,切实做到了思想不麻痹,决策不犹豫,打击不手软,
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安全。根据“法轮功”顽固分子思想转化难、调查取证难、打击控
制难的特点,一方面组织公安、安全机关,加强国际互联网有害信息的监控和封堵,
切断“法轮功” 分子与境外敌对势力勾联的渠道;另一方面,与市“610”办公室密
切配合,指导政法机关加大打击和转化的力度,破获了一批“法轮功”案件,抓获了
一批犯罪嫌疑人,收缴了一批反动宣传品。对“有关方面人员”,认真做好政策解释
和法制教育,面对面地做好工作。以新城开发、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和企
业改组改制等5个方面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为重点, 以发挥法律调节职能、减少集体上
访和群体性事件为着力点,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
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处和处置四个机制,切实把各类不安定因素控制
在基层, 解决在内部,消除在始发阶段。集中开展了6次全市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
动,排查矛盾纠纷23308起,调处21904起,成功率94%,防止“民转刑”案件181起、
群体性事件96起。以市、县、镇、村四级为主体,对群体性事件实行“三级预警”、
“四级联调”。对即将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列为一级预警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
件列为二级预警信息,对不稳定苗头的矛盾纠纷列为三级预警信息,分别由同级党政、
政法和有关单位实行等级管理,确保积极预防不发生,一旦发生能控制,抓住关键早
化解,妥善处置不激化。

二、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推动省会城市治安秩序持续好转

坚持从增强省会城市的整体防御功能出发,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形势下适应省城特
点的治安防范新格局,狠抓了严打整治、治安防范、管理控制、疏导化解和重心下移
等工作环节,使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开拓中深化,在创新中发展。一是加强
领导,健全严打整治的长效机制。在认真总结为期两年“严打”整治斗争经验做法的
基础上,探索出贯彻严打方针的信息预警、案件侦破、舆论导向、社区防范、协调配
合、 法律保障、内部管理和组织领导等8个经常性工作机制。建立了市六部委联席会
议制度,规范了一票否决、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的议事程序,加大了各级党政抓综
治、抓严打、抓稳定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力度,并对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
的10个单位予以一票否决。为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局势,研究建立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
和评估制度,增强了打击犯罪的实效性。二是严密防范,完善适应现代开放城市特点
的防范格局。 大力实施以村居为基础的“治本” 、以镇办为龙头的“创安”、以县
(市)区为平台的“平安”、以适应开放型城市特点的“金盾”、以严打整治为核心
的“利剑”五大工程,并在省综治委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会议上,济南市治安防范“四化”建设(社会化、科技化、市场化、规范化)的
经验被转发和推广。三是多措并举,集中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部位。制定了《关于集
中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实施方案》,按照以打促整、边整边建、以整
治巩固严打成果的思路,以开展“创安”活动为载体,以油区治安、城郊结合部、大
型批发市场、学校周边、铁路沿线和治安后进村为重点,采取滚动排查、滚动治理的
办法,对全市治安混乱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集中进行整治,86%的地区改变了后进面
貌。四是重心下移,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按照“建设基层、服务基层、加强基层”
的要求,在领导精力、力量部署和财力保障上着力向基层倾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
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管控社会治安的能力;积极推
进村居配套改革,规范改制后居委会及有限公司的各种职责和运行机制,解决了治安
工作中的“断层”和“死角”问题。协调成立了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
制定了《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实施意见》,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帮教
工作,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到82%,重新违法犯罪率分别控制在5%和3%以内。
五是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防控非典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成立了政法部门防控非典领
导小组,制定了《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实行属地管理的规定》,提出了“战疫情、保稳
定,抓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并运用基层综治网络健全、信息灵、反应快的特
点, 加强情况控制和信息传递,先后向市防非指挥部传报有关信息100多条,为领导
决策提供了依据,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输入和传播。同时,组织和指导政法部门依法严
厉打击非典时期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医疗器械,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借机闹事、扰
乱治安秩序等三类犯罪活动,确保了非典时期的社会稳定。

三、大力实施环境创新,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市委政法委按照市委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政法工作实际,在
全市政法系统开展了“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政法部门继续当先锋”大讨论和演
讲比赛,引导干警认真克服“重打击、轻防范”,“重管理、轻服务”等执法理念,
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治安管理与环境创新的关系,严格执法与热情
服务的关系,把工作着眼点放在超前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上,重点放在依法解决
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涉法问题上,落脚点放在推进政法工作的创新发展上,切实做到同
心同德搞建设, 全力以赴保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优质高效服好务。先后3次召开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涉外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研究执法服务的新思
路、新举措。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政法机关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服
务的意见》,就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支持改革、保护创业、促进发展提出明确要
求,并建立了执法监督、领导接访、案件督办、新闻发布等九项制度,协调解决了一
批企业重大涉法案件, 挽回经济损失6千余万元。还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执法监督
员的暂行规定》,在全市聘请了45名特邀执法监督员,通过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等形
式,对干警执法情况、服务态度、工作效率进行检查监督。指导政法机关从群众和企
业的切身利益出发,在执法服务的各个环节上,最大限度地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
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为加快发展创造稳定的治安环
境、宽松的创业环境、公正的执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四、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坚持以“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为目标,以深入开展“创
满意”和“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和专业
化建设。市委政法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发了《关于
在政法系统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新高潮的通知》,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政法系
统开展“公正执法树形象”集中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思想建设上,组织
全体干警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进一步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工作上的主动
性。在组织建设上,加强各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的考察监督;组织完
成了包括市政法部门在内的11个单位年度全方位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配合组织部门圆
满完成对政法部门22名市管干部的晋级考察和190名处级干部的备案审查工作。 在作
风建设上,深入开展“创满意”活动,召开了全市政法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推
广了济南交警支队等11个单位的经验做法;深入开展以“公正执法树形象”为主要内
容的集中教育活动,重点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执法不公和纪律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着力树立政法干警的五种形象,即:忠诚可靠的卫士形象,开拓进取的创新形象,热
情服务的公仆形象,刚直不阿的公正形象,清正自律的廉洁形象。政法系统涌现出一
大批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廉洁勤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群体,有10个先进
集体和10名先进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五、开拓进取,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委机关自身建设

充分发挥委机关的领率作用和标兵单位的示范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
作为求地位,以创新求发展,推动委机关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一是领
导方法有新的转变。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提出了“戒骄戒躁,自我加压,同心同德,开
拓创新,努力把全市政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工作思路,强调要“抓大事、抓
全局、抓服务”,在强化政法委各项工作职能上下功夫。二是委机关干部整体素质有
新的提高。 三是调研信息宣传有新的成效。 四是制度建设有新的规范。重新修订了
《政法委机关处室及工作人员全方位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实施方案》,完善了重大事项
报告、干警违法违纪查究通报、查办案件备案、案件评查和廉政建设等28项规章制度,
每年两次进行检查考核,把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李家政书记作为“班
长”,时时处处发挥表率作用,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情操、崇高的人格魅
力,带领大家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班子成员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凝聚
力和战斗力日益增强。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无一人违法违纪。
委机关再次被评为“创一流成绩、建文明机关”先进单位,机关党总支被评为“基层
先进党组织”。五是招商引资有新的突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争创“标兵单位”五
连冠的硬性条件抓住不放,分管领导靠上抓,多次召开机关全体人员会进行动员,发
动大家献计献策,抽调专人跑项目,引资金。该部门累计引进资金1320万元,超额完
成了300万元的任务指标。 (朱永华 王 文)

济南市计划发展委员会

开创计划工作新局面
——济南市计划发展委员会

2003年,市计委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奋斗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快节奏、高效率工作,较好发挥了计委宏观调
控和综合协调职能,在经济运行监测、重点建设、招商引资、机关建设等方面都取得
了新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适时编制下达年度计划, 提出了宏观调控目标和工作重点。编制下达了200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
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的发展思路,突出了工业强市、扩大投资、民营经济、高新
技术和对外开放等工作重点,强化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居民生活
等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措施, 发挥了计划的指导作用。从9月份开始,又集中
力量,对全市经济发展宏观环境、增长因素、支撑条件及不利因素等进行全面分析、
预测,提出了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意见,分别向市委、市政府作
了专题汇报。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经
人代会审议通过。
2.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 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监测预
测力度,实行月分析、季总结、半年全面调度。进一步完善了宏观经济监测月报内容,
增加了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效益及经济结构等内容,突出了抓投入、抓项
目、抓资金等重点工作的进度情况,加强了纵横对比分析,使监测预测体系更趋完善。
8月, 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汇报了全市1至7月份经济运行情况。11月,
向驻济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汇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针对经济运行中
出现的“非典”影响、外向型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幅与省内城市相比趋势拉大等新
情况、新问题,认真加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促进了全年计划目标的实现。
3.发挥综合协调职能, 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为企业和基层服务。
协调解决了佳宝工业园用电、征地等问题,为民天面粉有限公司、宏业棉纺等10家企
业办理了玉米、羊毛、棕榈油等重要商品进口配额,为市中心医院、天丰永信纺织公
司等办理了进口设备免税确认, 为5家企业争取了棉花收购加工资格。对餐饮、客运
等受“非典”影响严重的行业,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最大限度减少“非典”影
响。运用三产引导资金,扶持了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社区服务及旅游等47个现代服
务业项目,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16.4亿元。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对济南市社区服
务项目进行了调研,为下一步争取国家社区服务示范项目创造了条件。会同有关部门
组织了慈善助学活动, 专门安排资金25万元,为600多名家庭贫困生提供了救助。争
取国家、 省专项资金100万元,改造中小学校舍15万平方米。三是为适应城市化发展
要求,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全年办理迁入手续16522人,其中博士141人,硕士
996人, 本科6937人,人口迁入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为电大、高职院校、普通中专及
技校争取招生计划14910人,争取济南大学省内招生指标的50%共2300人安排在济南,
为济南职业学院落实招生计划1000人,提高了升学率。四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
提案。 书面答复建议、提案30件、信访件14件,答复率和反馈意见满意率均达到100
%。

二、抓投入、抓项目、抓资金,积极推进重点建设

1.围绕抓大项目, 加强了重点建设项目筛选储备工作。按照“建设一批、储备
一批、研究策划一批”的要求,精心筛选和储备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前期
准备工作,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和能量。一是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
整体推进”的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要求,筛选编制2003年至2007年城市建设十大工程
重点项目121项, 总投资1360亿元。二是对全市1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新开工项
目和拟建项目进行了调度汇总,共编制项目674个,总投资935亿元。三是围绕“大抓
工业、抓大工业”的思路,调度编制了工业“2133”工程建设项目,形成了《2003—
2007年过千万元工业建设项目汇总及过亿元工业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共汇总项目
525个,总投资778亿元。四是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筛选编制了县(市)区建设项
目160个,总投资226亿元。
2.围绕加大投入的目标要求, 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①重点建设成效
显著。全年共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力诺集团太阳能光电转换、正昊化纤有限公司50万
吨PTA、 山东新绿源林纸一体化等13个重点项目,为争取国家支持打下了基础。为加
快东部新区建设,争取省计委及时批复了济南东部产业带城市基础设施、东绕城高速
路连接线、济王路连接线以及一批新区道路建设项目;争取污水管网、顺河高架路北
延、 天然气管网等8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位居全省第一。②招商引资取得新
突破。全年共有57个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下达资金计划6.95亿元,到位资金4.38亿元,
其中已经认证2.5亿元,是目标的2.5倍;利用外资421万美元,是目标的1.2倍。
3.围绕抓好资金筹措,组织协调银地、银企项目推介签约工作。4月,举办了第
一届银地、银企项目推介会,共签订贷款协议或意向151个,签约金额236.5亿元。10
月, 又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洽谈会, 共有41个项目签约,贷款额
7.3亿元。项目推介会后,立即牵头有关部门,对签约贷款额1000万元以上的116个项
目进行了重点调度和协调服务。2003年,有66家签约单位落实贷款73.2亿元,有力支
持了企业发展。
4.围绕推进对外开放, 积极做好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全年上报利用国外贷款项
目9个,利用外资4556万美元。9月,牵头组织有关项目单位赴欧洲招商,期间明水集
团新型建材项目签订了协议,造纸工业园等一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对美
经贸活动,与美国大波士顿制造者协会签订了合作意向。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

1.深入县区调查研究。 深入10个县(市)区开展调查走访活动,与县(市)区
领导和计划部门的同志共商发展大计,协调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2.开展了“十五” 计划中期评估和“十一五”规划启动工作。对“十五”计划
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 形成了《“十五”计划实施中期评估调研报告》和8
个专题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对中长期发展指标进行了测算,拟订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指标体系,编制完成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经济社会专项规划》。启动“十
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编制工作方案,初步确定了十大基础研究课题。
3.开展了加快重点产业链发展调研。 为贯彻工业强市战略,深化落实“2133”
工程,快速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以编制和实施重点产
业链、重点产品发展规划为抓手,培植发展重点产业的思路,被市委、市政府采纳。
同时,在对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定位,研
究提出了需要着力抓好的交通设备、石油化工-化纤-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三条重点
产业链,提出了加快产业链延伸壮大的措施建议,形成了《加快重点产业链发展的调
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
4.进行了黄河北展宽区开发建设调研。 会同有关部门对开发黄河北展宽滞洪区
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利用黄河北展宽滞洪区建设防洪与兴利工程的初步意
见》,提出了在黄河北展宽区43平方公里内,建设平原水库、防洪工程、道路工程、
移民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引起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加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思路和对策研究。 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和经济
发展战略性、全局性及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开展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工业发展
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财源结构分析、扩大民间投资、就业与再就业、加快服务
业发展、 “非典” 对经济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等20多项专题调研,其中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分获全市优秀调
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一批调研成果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程序,切实发挥了参谋
助手作用。

四、深化改革,创新环境,实现计划工作全面提速

1.以便民利民为目标,大力精简行政审批。共取消行政审批7项,清理废止政策
性文件6项, 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重新进行整合。一是对于国家鼓励发展、不需
要政府投资的2000万元以内建设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市)区。二是扩大企业自主
决策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不需要政府平衡建设条件的一般性建
设项目,不再进行审批,实行登记备案制。三是简化审批环节。对限额以上不需要政
府投资的项目,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只审批可研报告和初
步设计。四是提高审批效率。按照市政府成立城建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审批小组“一门
受理”的要求,在重大项目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效益评估等方面,把好初审关,
为项目集中审批提供依据。五是严格审批时限。一般性建设项目审批,由原来15个工
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履行登记备案手续的,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于重大建设项
目,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尽量缩短审批、转报时间,加快了办理速度,为企业和基
层提供了便捷服务。
2.以办公自动化为载体, 深化政务公开。一是网上政务公开。建立了市发展计
划委员会网站,将审批事项的范围、条件、依据、程序、时限和工作纪律等公开上网,
提高了审批工作透明度。二是逐步推行网上办事。以市政府公众网和计委外网为载体,
将企业申报项目所需的各种表格、文本格式等放在网上,由申报单位自行下载,方便
了项目申报。同时,设立了计委电子邮件系统,开通了建议意见电子信箱,方便了对
外沟通和社会监督。三是利用各类报刊媒体,公开有关政务信息。
3.积极参加联合办公活动。 选派四名责任心强的同志常驻市行政审批中心,严
格执行中心工作制度,实行集中审批。专门印制了办事指南、“明白纸”等,公开办
事程序。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当场办理;对手续不完备的,一次性讲清所须补充的材料,
并主动帮助其完善有关工作,受到了企业和基层的好评,被审批中心评为“优秀窗口”。
五、加强党建、廉政建设和机关内部建设,促进全年任务目标的完成

1.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不断加强党建工作。
2.深入思想教育,认真落实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一是坚持正面教育与典型案例教
育相结合,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勤政”教育活动。二是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
律规定的落实工作, 对中纪委提出的“四个不准” 和“四个坚决制止”、市委关于
“约法三章”和“七个不准”的规定都及时进行贯彻落实。三是注重发挥“一班人”
清正廉洁的表率作用,牢记“两个务必”,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坚持权为民所
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完善制度措施,加强机关建设。
2003年,济南市计划发展委员会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3年度“工作标兵单位”,
被市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被市直机关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和机关工委评为“文明单位”。 (夏彤军 安伯华)

济南市人事局

开创人事工作的新局面
——济南市人事局

2003年,济南市人事工作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放思
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人事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济南市人事局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人事部门的第一要务,狠抓“双引”政策
的贯彻落实,营造“洼地效应”,大大增强了博学之才、有志之士来济创业的吸引力。
已有2100名硕士生、 307名博士生来济创业或工作,使济南的高层次人才队伍顺应社
会需求迅速发展壮大。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诚心聚才,去年引进外地本科毕业生
4112人。利用人才市场平台,加快推进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全年共举办各类较大
规模的人才招聘会30余次,到会单位近3000家,到场人数达12万人次。大力加强人才
载体建设,经过积极协调争取,正昊集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得到了人事部的批准,
山水、力诺、重汽等一些大企业的建站事宜也在积极的筹措建之中。与人事部共建的
“中国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仅创业园就
汇集了硕士142名、 博士78名。留美博士王革、孔庆忠因生物制药领域贡献突出,研
究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受到了国家表彰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年来,新
进驻创业园的高新技术企业猛增了40多家,比上年翻了一番。11月份,郭副市长作贵
亲自带队,参加了赴北美第四届留学人员洽谈会,一次签定留学生企业入驻创业园的
协议12项。 2003年,全市共执行国外引智项目42项,其中国家重点引智项目8项,引
进外国专家91人次, 派出培训277人次,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确保高层次人才的优
先进入,对机关事业单位进人严格实行了A、B卡管理制度。全市市直机关本科以上学
历人员达到了60.2%,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上升到10.8%。为提高现有人才素质,
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全市5000多名公务员人认真开展了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
先后组织2000多人参加了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法律等多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
修班的学习。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出校就业人数大幅增加的第一年,面对繁重
的就业压力,济南市人事局认真研究、制定、完善有关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切
实加强就业指导, 使13459名毕业生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创下历年来最好水
平。同时,为提升低学历毕业生就业能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在山东科技大学举
办了学历提升班,为1740多名大专以下学历的毕业生提供了入学深造机会。各县(市)
区人事部门也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特别是人才市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人才发展环
境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全市区域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总量达52.8万人,市属专业技术人
才队伍总量也已突破30万人,高、中、初级人才的比例为1:5:6。人才总量的扩张,
结构的改善,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济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

通过反复论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组建方案得到领导批准,整合了分散在十
多个部门的执法力量,城市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全市人
大、政协以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任务。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了市政府资金结算中
心的组建工作。对全市79家市直机关和576家事业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调查,
摸清了底数,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创
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少部门和单位,根据上级的改革精神,结合各自特点,大胆
深化了以推行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改革,激发了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另外,
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开展了关于完善城市社区劳动保障体制、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提出的改革方案,得到了市领导的批准,并给予了较高评
价,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三、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始终坚持把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作为维护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大事来抓,
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在人员保障上全力支持,在工作行动中不折不扣,先后组织
召开有关稳定工作会议近百次。由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纪检、劳动、
民政、公安、财政、信访、老干部、各行业协会以及各有关企业大力支持配合,成功
化解了上访隐患50多次。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文件,千方百计为困难企
业军转干部排忧解难,较好地解决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三拖欠”问题。经过全市
上下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做到了确保无一人到北京、到省和济南军区上访,得到
了中央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多次表扬。

四、为人才和人民群众服务上了新水平

深入扎实地开展了“解放思想,服务大局,优化发展环境”大讨论,在此基础上
集中推出了18项支持人才创业、方便民众办事的措施。组建了人才外勤服务队,开展
了“人才快递”等个性化的服务,仅几个月的时间,就为30家单位引进各类急需的人
才300多人。 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创新工作思路,为市体育局、文化局等市直有关部
门破格引进了事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为力诺、九阳、三庆等民营企业部分论学历、
职称不高,论能力、贡献较大的中层管理人才,免费办理了“济南市户口准迁证”和
“中国济南企业管理人才市场会员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及政务公开,工资等人事
业务实行了网上审批。在人才市场一楼设立了政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
公,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和办事的效率。对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公务员招考、军转干
部安置、职称考评等热点工作,坚持“阳光作业”,加强群众监督,圆满完成了各项
工作任务。 组织完成了28个系列、8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各类业务考试。为6000多名
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提
高了工资标准和离退休费。人事信息宣传继续保持全国先进行列,人事执法、编制管
理等其他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2003年,济南市人事局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
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机关。
在2003年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济南市人事局又提出了新的规划,将进一步发
挥人事工作的各项功能,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做出更大贡献。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建设新泉城、实现新跨越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

1.加快引进急需的专门人才。 紧扣全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外经外贸、高新技
术产业三大亮点以及现代化省会城市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工作,重点组织实施
好“四百”人才集聚工程,即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用3年的时间造就100名懂经济、
会管理、 能创大业的民营企业家;100名熟悉世贸组织规则、了解国际惯例的商贸谈
判人才;100名生物、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100名高水平
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把“四百”人才集聚工程,作为加强高
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
业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与此同时,
要重视加强农村人才的开发培养,结合农业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
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城乡人才协调发展。
2.强化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 建立海外留学人员资源和项目库,开发利用好国
际、国内两种资源,借助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发挥已聘的中科院政府科技顾问
以及创业园顾问的作用,加快引进海外人才。要积极做好参加“中国山东第三届海外
留学人员暨项目洽谈会”和“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成就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
为济南引人才、引企业、引项目,力争使进驻中国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留学生企业
有一个大的突破。在巩固发展好原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选定几家大的企业
再新建1-2个博士后工作站, 引进一批博士后,争取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市所有大的
企业都建立起博士后工作站,加快构筑济南的人才高地。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
进智工作,积极探索“人才载体、技术先导、资本驱动”的国际人才交流新模式,组
织开展好“外国专家泉城行”活动,突出抓好能形成规模效益、带动产业发展的高科
技、高附加值的重点引智项目,提高引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上半年要积极做好济南
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换届调整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
开展好国际人才交流工作。适时召开全市引智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会,推动引智工作取
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3.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力,轻
能力、业绩的倾向。按照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原则,要特别重视用人单位在职称评
审中的作用。同时,加快建立专业技术评审专家库,推进职称评审的社会化;改革传
统的评价方式,大力推行职称评审网上审报工作,努力提高评审手段的科学化程度,
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坚持以事定岗、因事设职的思路,健全完善专业技术设
置与管理办法,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按照“依法分类、统筹规划、科学论证、
逐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制度建设,促进职业资格统一规范管理。认真
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促进用人单位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
4.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 加强综合性人才市场与专业性人才市场,市级人才市
场与县(市)区人才市场的信息联网和工作配合,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结、资源共
享、相互支持、有机统一的大市场群体,充分发挥好人才市场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作为
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载体和平
台。加强人才市场监管与调控,补充完善配套政策,组建执法队伍,规范中介行为,
维护供需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才安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加强公务员制度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
员队伍

1.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切实抓好制度建设。按照有利于人才公平竞争、脱颖而
出、干事创业的原则,创新公务员的考录办法,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扩大选人用人
范围,实现全市市县乡公务员考录工作与省定时定期举行,探索改变以部门为单位的
报名方式,实施网上直接报名;探索分级分类考试的办法,研究落实部分职位实行聘
任制的规定,探索急需、紧缺人才到机关工作的管理办法;探索量化考核的办法,加
大考核环节在考录工作中的作用和分量。创新公务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考
核制度。
2.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抓好《2001-2005国家公务
员培训纲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培训和更
新知识培训,重点抓好公务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3.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出发点, 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的作风建设。加大
开展《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的力度,突出围绕服务和诚信,加强公务
员作风建设,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使公务员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切
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适应政府“提速”的要求,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对公务员行政行为和行政效能的监察力度,协同有关部门抓好优化发展环境投诉
案件的处理,克服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现象。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权
力运作的透明度。改进服务方式,开展“一站式”服务,发展电子政务,促进公共服
务社会化、网络化。

——积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水平

以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和诚信政府”为目标,紧密结合济南的
实际,进一步深化调整政府机构设置,科学理顺部门职能分工,切实解决政府管理越
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
管理体制。

——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机

1.管理体制改革。 对行政执行类的事业单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依
照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严格进行清理和规范,重新定职能、定编制、定经费,减少
行政审批,提高政务效率。特别是对执收执罚、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坚决取消收费
与奖金福利挂钩。对社会公益类的事业单位要按照区域覆盖、布局合理的要求,调整
优化现有资源,并鼓励社会多元化投资参与,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积极性,办足
办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公益需要。
2.用人制度改革。规范完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
立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
3.分配制度改革。 搞活内部分配,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
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济南市公安局

建“平安济南” 保一方平安
——济南市公安局

2003年,济南市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打、防、管、建、控多措并举,多
管齐下,为全市“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创造了
更加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强化基础,防患未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针对省会城市稳定工作的特点和对敌斗争形势的不断变
化,大力加强了情报信息基础工作建设,整合情报信息资源,建立跨警种情报信息中
心,初步形成了“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工作互动、共同发展”的情报信息网络,全
年搜集上报各类情报信息5171条,同比提高了13%,上报数量、质量在全省公安机关
名列前茅;加大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处理了一批“法轮功”
顽固分子,查缴非法宣传品一大宗。立足省会实际,进一步完善预防、处置暴力恐怖
活动工作预案和反恐机制,组织了全省首次大规模反恐怖综合演练,进一步提高了防
范和处置暴力恐怖犯罪的整体水平。深入开展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工作,积极配合有关
部门超前做好疏导、化解和控制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积极维护省市领导机关上访秩
序, 先后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398起,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不断完善网上情报信
息侦察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网络阵地控制,提高了网上发现、
防范能力, 发现、删除了大批有害信息,破获网上刑事案件9起;成功侦破张某某网
上贩卖高考试题案、赵某某远程入侵他人资金账户盗窃案等大要案,受到了公安部、
省公安厅的表彰。

二、突出重点,全力攻坚,进一步深化严打整治斗争

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把黑恶犯罪、团伙犯罪以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盗”、
“两抢”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作为打击重点,深入开展“无黑恶势力县(市)区”活动,
组织开展了9次专项斗争和12次集中打击清查行动,全年破获刑事案件16684起,同比
提高20%; 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7677名, 同比增加17.9%;刑事案件上升幅度下降
0.2%,盗窃案件上升幅度首次出现下降,下降幅度达9.9%。将影响大、危害大的案
件作为工作重点, 做到发生一起,破获一起,先后侦破了山东大学“3.3”入室抢劫
杀人案、 洛庄汉墓文物被盗案、“4.2”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等一批大要案。特别是
对“4.2”案件的侦破,胡锦涛总书记和张高丽、吴爱英、孙淑义、高新亭、谢玉堂、
曲植凡等领导同志都先后做出批示,予以表彰;周永康部长签发部长令为市局记集体
一等功。
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全年破获
各类经济犯罪案件902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838名,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
损失4.8亿元。 特别是一举侦破了“2.11”泰灵塔非法经营案、“4.28”非法吸收公
众存款案等8起影响大、 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达13.6亿元的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
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达2.2亿元, 有力地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了良好的
经济秩序,得到张高丽、韩寓群、谢玉堂等领导的好评。公安部专门在济南市召开了
现场会,推广市公安局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的经验做法。

三、合理布局,屯兵街面,建成警区化巡逻防控网络

坚持“警力前置、重心下移”,以提高新形势下城市动态防控能力为目标,紧密
结合市区地理特点和治安工作实际,在城区建立了“警区化巡逻防控网络”。一是道
路巡逻警区化。按照“有警则出,无警则巡”的原则,将市区合理划分为40个巡区,
配备40辆巡逻车,对首脑机关、要害部位、主要交通干线和易发案区域等,实行24小
时全天候巡逻。 二是社区巡逻专业化。在全市推广使用了电子巡更系统,布点1.1万
个, 遍布全市2200多条街道、100多个内部单位和居民小区;在市区组建社区民警带
领治安巡防队,依托“电子巡更”系统,以社区为单位,采取步巡、车巡相结合的方
式,开展治安巡逻。三是外围堵截屏障化。规范市区堵截、盘查工作,落实三级防控
措施:一级堵截工作主要由现有的固定堵截点、警务工作站,实行24小时全天候堵截、
盘查;二级堵截工作主要是由各分局在二环路进出市区路口,有针对性地落实夜间堵
截、盘查措施;三级堵截工作主要是针对发生的重大警情,临时组织警力分兵卡口,
落实围捕堵截措施。全市共设置一级治安警务检查站10个,二、三级治安警务检查点
29个,串点成线,形成了严密的外围屏障。四是指挥调度实战化。突出快速反应和合
成作战的要求,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对重大紧急警情,实行一级指挥,直接调度,增强
了快速反应和集群作战能力。通过完善“警区化巡逻防控网络”为核心的城市治安防
控体系,全市动态治安防控能力大大增强,可防性刑事案件下降幅度达30%以上,群
众安全感明显提高。济南市统计局对全市公众安全感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有91.3%
的居民群众认为“安全”或“基本安全”,同比上升14.9%。

四、认真查验,把住关口,打好非典防治总体战

全市公安机关按照“筑牢防火墙,严把查验关,打好总体战,保卫好家园”的要
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卫生、防疫等部门密切协作,在进出市区各主要路口设置
了27处外地车辆留验检查站,24小时对所有外地来济和过往车辆进行留验检查,先后
检查车辆5万余辆次, 协助卫生防疫部门检测人员7万余人;坚持每天对全市7千余辆
出租车进行“三落实” 检查;对期间来济南的7.2万余名外地人员逐人筛查,将其中
来自疫区的2895名人员及时通报有关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各项检测、隔离措施。
针对非典期间中考高考所面临的特殊而严峻的形势, 先后出动警力3.2万人次、警车
7900辆次,维护考点及周边治安秩序,配合教育、卫生部门做好各考点的非典预防工
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考生及家长的好评。切实加大对借“非典”之机造谣惑众、敲
诈勒索、非法行医、制售假药、“法轮功”分子捣乱破坏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先后查处各类案件7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6名;特别是经过4昼夜的艰苦奋战,
及时将从省胸科医院逃跑的“法轮功”人员张孟成抓获,消除了重大社会影响,有力
地维护了“非典”时期社会政治和治安秩序的稳定。

五、严格检查,狠抓整改,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爆炸物品管理、重点单位和公共复杂场所消防监督
检查等专项整治,及时发现整改不安全隐患。以首脑机关、首长驻地和涉及国计民生
的供电、供水、供气、广播、电视、金融、重要物资仓库等要害单位为重点,持续开
展了“四防”安全大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了安全。加大对枪支弹药、爆炸剧
毒等危险品的收缴力度,查处违反枪支、民爆物品管理规定案件79起94人,查缴各类
非法枪支57枝、炸药601公斤、雷管277枚、导火索40余万米;排除废旧炸(炮)弹31
枚,销毁废旧弹药64发(枚)、废旧雷管5.7万余枚;收缴氰化钾等剧毒化学品216千
克、毒鼠强14千克,及时消除了一大批社会治安隐患。先后出动城管警力3530余人次,
深入开展了清理违章占道、 拆除违章建筑等5次全市性的专项行动,有力地维护了城
市管理秩序,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实施“畅通工程”为载体,不间断
地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共查纠各类交通违章340万人(次),暂扣和吊扣驾驶证9.9万
余本, 暂扣机动车4.9万余辆。全年全市交通事故起数、经济损失、伤亡人数“四项
指标” 下降。不断加强消防硬件设施建设,新建消防站3处、新购消防车和抢险救援
车11辆,引进了省内首批消防搜救犬;持续开展了以餐饮、娱乐、购物等人员聚集场
所为重点的消防安全检查,先后检查单位6500余家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100
余份,最大限度地消除火险隐患,确保全市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六、优化环境,便民利民,推出十项二十八条措施

按照“放、撤、宽、简、优”的原则,围绕解决“四权”(许可权、审批权、收
费权、处罚权)问题,突出“人性化、亲情化”管理要求,结合贯彻公安部30项和省
公安厅79项便民利民措施, 于7月初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经济建设
十项二十八条措施》,推出了治安场所持证检查、暂住人口“一证通用”、“智力移
民”、轻微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出入境审批办证“绿色通道”等措施,积极、主
动地服务了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七、加大投入,注重实效,加快科技强警步伐

建成了覆盖全局所有分、 县(市)局及各警种、各部门的有线HDL光环有线通信
网络,有线实装机容量2400门,开通了市局各分、县(市)局及刑警、交警等部门的
电视会议系统,市局至市区各分局及基层科、所、队基本实现了光缆连接,全网宽带;
建成了国保、技术侦查、监管、法制、消防、出入境、经侦、反邪教等信息系统,入
库信息达400万条, 实现了网上办公、查询比对、统计分析等功能,全局工作信息上
网率已占全部信息的80%以上。开发了指纹识别系统、手机号码比对系统、测谎系统
以及鞋底花纹库(网络版),实现了各类案件线索的实时上网查询比对,大大提高了
侦查破案能力;研制开发的“济南市公安派出所档案网络管理系统”,被省科技厅、
省公安厅专家鉴定组评价“填补了国内公安派出所档案网络化管理空白”。建成了城
市电视监控系统、GIS和GPS一体的警车调度系统、城市出入口车辆控制系统、区域自
动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社区民警掌上电脑系统、GPS和CAS机动车防盗防劫报警
系统等,形成了全市一体的高效能指挥网络、控制网络、防范网络和查询网络,实现
了远程指挥,极大地提高了动态布控、堵截、防范和快速出击能力。日常交通管理、
交通肇事查处、机动车驾驶员管理等业务全部实现网络管理,济南市被国家科技部确
定为全国首批智能交通试点城市之一。
八、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提升队伍执法水平。

组织开展了“万名民警大调查, 百万户大走访” 的体察民情活动,共走访群众
12.7万户,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做到即查即改;对群众遇到的困难、提出
的求助,立即研究解决办法。开通了“公安民警与您同行”热线,及时解答群众反映
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超期羁押、滥用强制措施、滥收乱罚、利用职权搞创收等七
大类执法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重点执法问题整治工作;并对
2001年以来的全部案件以及1998年以来可能存在渎职犯罪隐患的案件和久拖未决的重
大信访、群众投诉等案件,进行了逐案疏理排查,限期整改。认真开展执法质量考核
评议活动,对各分、县(市)局和10个有执法职能的处、支队进行综合考评,对发现
的923处问题,形成了700余条反馈意见,推动全局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3年,全局先后有43个集体和200名民警分别被记集体、个人一、二、三等功。
王善勇等5名同志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37个集体和32名民警受到市以上机
关表彰奖励,市局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被市文明委授予全市
首批文明行业, 被省委、 市委授予防治非典工作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 市局
“4.2” 特大入室抢劫杀人案侦破组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刑警支队、治安支队分
别被授予全国、全省严打整治斗争先进集体。交警支队槐荫大队经七路中队被授予全
国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历下大队泉城路中队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
体,市中大队女子中队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泉城路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
一级派出所并授予“全国模范派出所”荣誉称号。监管支队收容教育所被公安部授予
“深挖犯罪工作先进集体”。明水第一派出所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反邪教侦察支
队荣获“全省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集体”称号。章丘市局被评为全省优秀等级
公安局, 槐荫分局等3个单位被评为全省良好等级公安局。 王鲁敏被公安部评选为
“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官”,监管支队支队长助理隋国华被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协调小
组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4名同志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一等功。
(公指研)

济南市交通局

为经济腾飞架金桥
——济南市交通局

2003年,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埋头苦干,
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连续4年被市
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称号。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硕果累累

1.重点工程建设。济南燕山立交和国道309线经十东路至章丘双向八车道超一级
路改建工程是省、市确定的促进省会城市发展的关键项目。市交通局把这两个项目作
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从人员、资金、设备等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及时协调解
决工程建设遇到的各种问题。各参建单位打破常规,抢工期、保质量,昼夜奋战,使
燕山立交提前两个月建成通车; 国道309线经十东路至章丘44.7公里的改建工程也基
本完工。
2. 路网改造。国道105线平阴境内6.6公里一级路改建和省道242线章丘至滨州界
12.75公里二级路改建工程以及国道308线大桥镇至德州界14.6公里GBM工程等项目按
期竣工。
3.主枢纽场站建设。济南火车站、广场汽车站抢在上年春运前完工。该站广泛采
用信息技术,其现代化程度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启动了大桥路货运站二期工程建设。
青龙山客运站和开发区货运站两个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

二、农村“双通”民心工程开局良好

2003年是实施行政村“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双通”民心工程的第一
年。全市共改造农村公路449条,总长1676公里,完成投资5.1亿元。有1161个行政村
新修了沥青(水泥) 公路,72.2万农民直接受益。全市240个行政村新通了客车,通
客车的行政村达95.3%, 比上一年增加了5.2个百分点。济阳县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
通客车。历城区全部客车实行集约化经营,公交化管理,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三、优化交通发展环境工作实现重大突破

2003年,全市各级交通部门和执法机构在工作中深入实践“以服务对象为核心”
的新理念, 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5个月的
试运行之后,市交通局于3月正式开通了“96596”济南交通服务热线,提供交通政务
和服务咨询,受理对交通执法和交通服务的投诉,接受对交通工作的建议,提供故障
车辆救援。 交通服务热线与济南电视台《泉城1时间》和济南交通广播电台《百姓留
言》栏目实现联动,拓展了“热线”的服务功能。正式开通以来,“热线”共受理各
种电话万余个。市维修行业管理处以“热线”为媒介组建的故障车辆救援网络已经遍
布全市6个县(市、 区)。局领导和各交通执法机构负责人40多次做客电台直播间,
直接解答和处理群众和业户提出的实际问题。交通服务热线已经成为交通部门与群众
之间的“连心线”。另外,为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服务的济南市交通局政府网站越办
越好,被评为全市“十大优秀政府网站”和全省“国家机关优秀网站”。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市交通局迅速制定并实施了11
项共36条管理改革和便民措施。实现了交通行政审批再提速,除旅客运输、危险品运
输,一、二类维修等安全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外,其他审批项目全部在市审批中心
实现即时办结;向县(市、区)交通局下放了普通货运,区域短途客运等七项审批权
限;取消了家用轿车办理非营运证、驾龄满一年方可申领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等规定
和限制;改革了营运车辆审验制度,实行滚动审验等。这些措施在全省甚至在全国为
优化交通发展环境起到带头作用。各执法机构热情为业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运
输管理部门上门为外地来济投资的企业办理车辆的运输经营手续,为季节性农副产品
和重点运输开辟绿色运输通道;市公路局与银行联手在市内两个区增加养路费缴费网
点;维修管理处派出人员到检测站对车辆二级维护实行现场签章等等。在年终全市优
化发展环境的社会民主评议活动中,交通局获得社会各界的较高评价。

四、交通建设和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各级执法机构认真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职责,依法加强交通行业管理,规
范道路、水路和维修以及建设市场秩序,加强安全管理,取得明显效果。
进一步强化了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完成了一大批养护和绿化工程;路政巡查37
万公里, 清除了大量路障、非公路标志;重点治理了5条穿村路段、21处“不安全”
路段;处理各类路政案件2533余起,创造了畅、洁、绿、美的道路交通环境。全市公
路综合好路率比目标提高了3.2个百分点。 严格执行交通工程质量监理制,工程项目
监理率达100%。干线公路工程合格率100%;重点工程的优良品率95%以上;路网改
造优良品率85%以上。省交通厅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检查验收组,抽查验收了我市新修
的151条,共756公里农村道路,工程质量全部合格。营运驾驶员培训工作平稳地实现
了由上岗培训向从业资格培训;由单科考核向综合考核和教考分离的转型过渡。全年
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合格营运驾驶员6554人。依照《安全生产法》等规定,积极推
行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积极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警
示月”等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了13次安全大检查,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去年道路
运输的四项安全指标均在控制指标的10%以内。场内安全实现“四无一个零”。在黄
河汛期长、水量大的情况下,加强监督,严防死守,不让一艘“三无”船舶渡运。在
黄河大桥因维修断绝交通,浮桥多次拆除时,千方百计组织好群众过河,没有发生水
上伤亡事故。市局被市政府评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大力加强运输市场的清理整顿。开展了清理非法客运站和马路临时发车点、制止
站外上下旅客、制止维修超范围经营、打击使用假冒伪劣配件坑害车主、取缔“三无”
船舶、严查超限运输、协查大货车违章进市等14项专项整治活动。将绝大部分市区商
场租用的购物班车、公交公司运行至长清、济阳和章丘的班车纳入了行业管理。将水
路运输行业管理的范围扩大到海河联运的港口和船舶。组织建立了汽车租赁业诚信联
盟,在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综合性能检测站开展了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年活动等等。
这些工作净化了交通运输市场,使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五、结构调整有了可喜的进展

经过一年的努力,交通行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结构和运力结构的调整都有了新的
进展。济南交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工作班子已经开始运作,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 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在推进企业改革改制,盘活国有资产,处置不良贷款,主
辅业分离,安置下岗职工,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为交通集约化、规模化
经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全市客、货运输的集约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客运方面,
去年12月底市区至章丘直达快客线路的开通,标志着市区到各县(市、区)全部实现
了线路集约化经营;目前济南至省内其他16个市、部分重要县市和部分跨省客运线路
上也实行了线路集约化经营。货运方面,济南至省内16个市全部开通了零担货运专线。
专业运输企业继续向物流业转型,新增了为物流服务的堆场和仓储设施,物流经营规
模不断扩大。大件运输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山东力神公司在保持多项大件运输全
国记录的同时,在南京扬子石化,成功地完成了“扬—巴一体化工程”92米和94米两
件超长设备的运输,刷新了保持七年之久的单体运输最长的全国记录,受到业内人士
和外国专家的高度赞扬。在运力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引导发展厢式货车,推广无裸露
运输, 厢式车辆发展到2796部,年增长23.7%。又有2家规范的货运出租企业开业,
40部货运出租车辆投入运营。利用更新车辆机会,大力发展中高档客车,到年底,中
高档客车占全部营运客车的比例已达61.2%。运输结构的优化,促进了运输生产的发
展。 全年完成客运量4100万人,客运周转量35.1亿人公里,比计划分别提高8%和62
%;完成货运量7430万吨,货运周转量43亿吨公里,比计划分别提高3%和10%。

六、交通科技工作上了新台阶

2003年,以信息化为重点的交通科技工作为转变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
效率、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交通部门的新形象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了有力
的技术保障。办公网络逐步完善。年底,局办公网通过山东省政务专网实现了与省厅
专网、市政府办公网的网络互联,局与省厅和市政府所有公文都可以通过网上传输。
各事业处建成了二级办公网并与局办公网互联互通。运管处二级办公网,实现了与各
分处和各交管所的远程连接。局技工学校校园网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已
正式投入使用。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和交通服务更广的范围得到应用。为了适应行政
审批“提速”和交通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的需求,开发了“交通行业管理服务系统”。
这个系统把交通行业管理的各项业务联在一起,实现了数据共享,业务互联。这不仅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减少业户在交通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往返
奔波,为业户提供更多的方便。客运站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提高了场站工作效率和
运输能力,也使广大旅客出行时得到更多、更及时的信息。2002年建成的全球卫星定
位系统(GPS) ,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新增和更新的高档客车、危险品运输车普遍
安装了车载单元。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交通战备正规化建设。经济南军区和省国
防动员委员会的检查验收,市交通战备办公室正规化建设获得全省优秀。此项工作得
到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上年还完成了5个交通科技项目、2个企业技
改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 其中与有关部门共同承担的国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
应用试点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的中期检查。

七、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市交通局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利用
自学、集中学、举办培训班和请专家讲课等形式,组织1200多名在职干部、89名县处
级干部、10名局级领导参加理论学习。150名党员干部参加全市十六大精神理论考试,
合格率100%。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在党建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开展了“支部是一面旗,党员是一盏灯”和“党员责
任区”等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42名优秀共产党员,1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8个先进
基层党支部。有58名同志成为新党员。其中11名同志是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入党。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对市公路局、局技工学校、维
修行业管理处、交通行业培训管理处和质监站以及大型汽车运输公司的班子进行调整
充实。整个过程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公正、健康、规范、稳定。进一步加强了对
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交通行业
特点,重点抓建设领域的廉政工作,全面推行施工、廉政“双合同制”。在工程招标、
原材料采购、计量支付、农村公路建设等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大措施,堵塞漏洞。从
项目立项开始,请纪检、监察部门提前介入,进行全过程监督。去年,包括农村公路
建设项目在内,共400多项、总投资14.52亿元的交通建设工程,全部实行了公开招投
标,防止腐败案件发生。以创建文明行业为载体,以道德教育、诚信建设、优化环境、
规范服务为主题,以巩固、提高、扩展、延伸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了文明创建活
动。商河县交通局提前一年实现了创建省级县文明行业的目标。济阳县交通稽查大队
已通过了团省委的检查验收,成为省级“青年文明号”。与市文明办联合组织了交通
系统“三讲一树三创”活动,文明(汽车)站、(稽查)队、(交管、维管)所的建
设取得很好效果。交通局机关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文明机关。
交通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法制教育,执法人
员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增强,执法行为趋于规范。全系统实行了全方位目标管理;建
立了高效率的督办机制;从上到下逐步形成了狠抓落实,积极向上的良好作风。围绕
交通服务热线建立的支持保障系统,快速处理投诉和举报,及时提供咨询资料,促进
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市交通局筑起高速公路出入口、长途车站和建设
工地三道坚固的防线,奋战两个多月,圆满完成任务。市交通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
“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有11名同志立功受奖,其中一名
同志成为中组部表彰的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 (汤 晓)

济南市园林管理局

美化泉城 屡创佳绩
——济南市园林管理局

近年来,济南市园林局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花园泉城,创建园林城市”为宗
旨,大力发扬“团结、求实、创新”的园林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不失时机地抢抓园林历史发展机遇,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
成就,成为济南园林历史上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时期之一。济南市先后被评为国家
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园林局也先后获得“全国创建园
林城市先进集体”、“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十几项省部级以上奖
励,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标兵单位”。

一、城市绿化美化快速发展

自1997年6月以来, 按照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要求,连续实施了五期大规模的
“造绿工程”,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市已先后建成了43处、总面积达
133.3公顷的绿地广场, 结束了济南市无绿地广场的历史。特别是泉城广场,以其深
邃的文化内涵和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配置,成为了济南市的标志性景观,荣获了建
设部颁发的“鲁班奖”。狠抓了道路绿化,主要完成了泺源大街、经七路、清河北路、
经十西路等30多条市区主干道的绿化改造,初步形成了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季
相、色彩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2000年6月实施了全长174.9公里的“一环九射”
绿化建设,整个工程共拆迁建筑面积201.4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615.7万株,建设
绿地337.6万平方米。2002年又实施了经十东路绿化工程,增加绿化面积100多万平方
米,经十东路高水平的道路绿化、丰富的植物配置和良好的景观效果,成为了济南城
市建设新的亮点。 加大了大环境绿化力度,基本完成了18.5公里长、最宽达180米的
小清河绿化带建设。对黄河防护林带进行了完善。较好地完成了山林防火、防虫、防
盗伐工作,山场造林89万株。深入开展了绿化“五进”工作。以街、居为重点,采取
拆迁建绿、见缝插绿和拆墙透绿相结合的方法,在单位庭院、住宅小区、街头巷尾建
设了大量绿地。 全市先后涌现出57个省级花园式单位(小区)、167个市级花园式庭
院(小区)和404个市级绿化先进单位。
自1997年6月至2003年底, 全市共栽植各类乔、 灌木1844.6万株, 建设绿地
1111.3公顷, 种植垂直绿化植物97万株,拆墙透绿6.9万米,节日摆花1073.1万盆,
新建、 改造景区景点139处。济南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三大绿化指标分别从96年底的30.24%、26.97%和5.01平方米上升到2003年底的38.2
%、 32.7%和8.2平方米,城市绿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999年济南市被评
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2001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2002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二、公园、风景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部分公园达到了国内一流管理水平

在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建设的同时,对以“三大名胜”为重点的公园、风景区进行
了大规模扩建改造,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共修建、 维修、改造公园景区、景点139处。2003年,趵突泉、大明湖、红叶谷被国
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
1999年3月5日,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趵突泉公园扩建工程开工,历时190多天,共
完成投资1300多万元,拆除规划内单位民居330余户,增加公园面积100亩。将趵突泉、
万竹园、白龙湾等景区、景点连为一体,突出了泉水特色。新建了公园北门、“通乐
园”、“趵突胜境”、“齐州遗风”等景区,扩建了李清照纪念堂,使公园原有景观
及文化内涵得到延续,达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作为历史文化名
城泉文化的主题。
大明湖扩建改造工程是市重点工程,已完成公园西南门改建和明湖路以北部分建
筑拆迁,大明湖扩建规划设计方案,已经过全国园林专家论证,面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同时公园还建成并开放了“兰岛”、“百米喷泉”、“藕神祠”、“名士轩”等景点,
完成了大明湖换水、清淤截污、百花洲清淤整治。
千佛山风景区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山南扩建和公园确权划界,新建了透视围墙
2650米、盘山混凝土路5.03万平方米等基础设施,搬迁了园内的千佛山村,有效地保
护了千佛山的环境,同时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弥勒胜苑”,重修了历山院,新建了
“大舜石图园”、“历山瀑布”,完成了南大门、梨园、百亩红叶林等景区建设。
2000年9月, 在市区南部租用山地近300公顷,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红叶谷生
态文化旅游区。 工程分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约6000多万元。2001年9月份
已圆满竣工,形成以植物为主的10个专类园区,成为济南市一处集观光、休闲、娱乐、
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被省旅游局授予“山东十大新景点”称号,被评为济南“五
年大变样”十佳建设工程(景观)之一。
植物园自1997年9月26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以后, 对公园内景区、景点、绿地等
进行了扩建改造,改建了公园内部道路系统,新辟了铺装广场,完成了牡丹园、日本
园、樱花碧桃园等专类园及东南大草坪的改造,使公园在保持较高的景观及养护管理
水平的同时,满足了广大游客的游览需要。2003年开始公园又进行高水平整治改造,
预计2004年6月底前完工。
环城公园自2002年开始实施综合治理工程,至2003年10月基本完工。经过综合整
治后的护城河,一扫往日的陈旧与黯然,代之以碧波荡漾,绿树繁花的崭新风貌,形
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线。
五龙潭、动物园、中山公园、百花公园也都进行了建设改造。同时新建了西郊森
林公园, 还先后建成了华山、药山、匡山3个区属公园,增加公园面积81公顷。完成
了英雄山、千佛山、龙洞风景区约40平方公里规划设计,建成了英雄山风景区内的赤
霞广场、五里山山顶阁和马鞍山观景阁、观景亭、观景廊,为风景区增加了新的观光
景点。

三、名泉保护管理取得可喜成绩

1997年《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成立,名
泉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一是基本查清了全市名泉的分布和现状,共
在全市范围内查找到泉水564处, 建立了名泉档案。二是按照“先市内后市外,先抢
救后修复”的原则,对芙蓉泉、王府池、泮池等43处名泉进行了抢救修复。改造、疏
浚了小王府池至百花洲、五龙潭至生产渠段泉水流径渠道。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了
封井保泉工作, 使市区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2003年9月,市区泉群全部复涌。四是
广泛开展了名泉保护社会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名泉保护宣传月、社会认领名泉等活
动,增强了广大市民爱泉、护泉、保泉意识,有力地提高了济南泉水在国内外的知名
度。 五是对济南七十二名泉重新进行了评审。经过5年时间,通过市民推荐、专家实
地考察、 集中评审、社会公示等步骤,在全市733处泉水中确定了新七十二名泉,并
划定了十大泉群。六是成立了济南名泉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了“济南泉水
保护与开发”、“济南泉水历史溯源”等多项研讨活动,对名泉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

四、园林科研教学硕果累累,为园林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了充分发挥园林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培育出更多优质美观的花卉苗木,为市
区绿化和公园景区绿化美化提供充足的苗木来源,2000年初,园林局投资6000万元征
地650亩组建了全省最大的“花木科研中心”。中心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智能化温室、
6000平方米的生产温室、 3800平方米的科研办公楼和1万平方米的展销温室。种植各
类苗木126个品种200万株, 培育草花及温室花卉26个品种110万盆,生产地毯式草坪
卷15万平方米,为促进园林科研和扮靓泉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1997年6月以来,全局共确定科研课题29项,其中7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1项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有20多个设计项目,30多项工程,10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局级以
上奖励。出版了《园林科技信息》27期,《园林病虫害预测预防》72期,引种驯化新
优植物材料60余种,为城市绿化工作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动物繁育工作取得了可喜
成绩, 共繁育孟加拉虎、金丝猴、黑叶猴、白唇鹿等珍稀动物187头,其它珍禽鸟类
1850余只。 教学培训工作成绩斐然,共举办各类政治理论、专业技能培训班212期,
培训职工13000余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园林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

五、园林事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通过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努力
实践“经营园林”工作思路,园林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收入成倍增长,经济
实力明显增强。 全局年收入总数由1996年的4657.9万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亿元,
职工平均年工资也由1996年的7240元,增加到现在的人均年收入1.6-1.7万元。

六、经营园林迈开了步子,经济成份日趋多样化

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营园林、经营创收上迈出了步子,取得了成
效。2003年初,局党委提出了在“七条路子”上实现新突破的工作目标,即在承揽绿
化工程、花卉苗木生产、绿地养护管理、经营园林、建设新风景区、绿化工程监理、
公园门票销售等七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各单位积极探索,认真实践,使全局经济工作
再上新台阶。
园林集团自1998年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1999年获得了建设部园林绿化施工一
级资质,2000年又取得了外经贸部颁发的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以及相关材料出口
经营许可证,并先后打入海南、福建、广东、青海等地市场,承担了数十项大中型园
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园林苗圃、中山公园拓宽发
展思路,分别在平阴县店子乡、天桥区桑梓店租用了217亩和300亩苗木生产用地种植
苗木,在多渠道创收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五龙潭公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矿泉
水生产销售,已在济南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初步形成了规模。千佛山、趵突泉、
大明湖等单位还通过出让山会、灯会、庙会等活动冠名权增加了收入。同时采取合资、
合作、出让等方法,发挥了园林自身优势,做好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结合的文章,广
开融资渠道,自1997年6月以来全局共内引外联筹集资金近2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建设
资金不足的困难。名泉认领和名泉冠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圳发展
银行济南分行出资50万元设立了“名泉保护基金” ,大连珍奥核酸公司出资4万元获
得潭西泉两年认领权。近年来,通过社会捐资捐赠、出资认领名泉等方式,已聚集资
金近100万元,在以泉养泉的道路上迈出了步子。

七、深入开展了园林体制改革

在园林内部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有效打破
了事业单位多年来形成的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工资待遇“齐步走”的现象,体现了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分配方式,优化了干部职工队伍结构,初步建立起了人
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内部分配体制。为逐步解决困
扰园林经济发展的产权不明晰、机制不灵活、运作不规范、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建立
起投资多元化、 运作市场化、 经营企业化、发展产业化、管理法制化的经营机制,
2003年制定了园林局经营改革方案,已颁布实施。
自1997年6月以来, 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济南园林各项事业得到
很大发展,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园林局先后获得“中国’99昆明世
界园艺博览会先进单位”、厦门国际城市环保博览会“城市园林及环保成就”一等奖、
“全国创建园林城市先进集体”、“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中国
建设职工政研会园林分会先进会员单位”、国家人事部一级档案达标验收单位、“山
东省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省拥军优属先进集体、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等十几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标兵单
位” , 先后获得全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容貌工程先进单位、职业道德十佳行业等
100多项市级荣誉。 (荣立楠)

济南市财政局

为民理财 勇攀高峰
——济南市财政局

2003年,济南市财政局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培植财源,确保了各项重点
事业的发展。预算执行收到了良好的结果,全市一般预算收入76.1亿元,占市人代会
批准预算的105.16%,比上年同期增长19.61%,连续十三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一、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不断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促进经济快速
发展

1.加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投入,支持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①加大资金投入,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安排3000万元作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了济南
百氏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碳酸饮料” 项目、山水集团的“平阴日产5000吨
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中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提升重型汽车开发能力和试验水
平”等11个项目,这些项目预计年增加销售收入7.58亿元,利润1.27亿元,税金7721
万元。②支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③帮助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在济南卷烟厂异地扩建
工作中, 积极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提出了3套支持方案供市政府决策。生产规模即扩
大后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4.25亿元。 ④推动产权制度改革, 支持企业发展。创建了
“济南产权交易网” ,为全市28个行业,420个企业发布了产权交易、企业并购、资
产重组等信息。
2.牢固树立为企业排忧解难意识,积极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的改革和
发展服务。①山水集团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是财源骨干企业。为建立产权清晰、政
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市政府拟将国有股全部退出,由山水创新投资公
司全部买断。②积极参与重汽财务公司的重组工作。③积极参与山东力诺集团整合医
药商业和蓝星集团整合化工行业工作。④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做好企业改制中不良资
产的核销工作。⑤认真落实关于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
政策。全市符合条件的95个新产品项目中,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税收比上年增长
的项目有65个, 预计扶持总额为1585万元,其中市级16个,财政扶持资金525万元;
高新技术开发区41个, 财政扶持资金880万元;县区级8个,财政扶持资金180万元。
⑥对非典时期出台的行业优惠政策进行了及时的贯彻落实。
3.拓宽融资渠道, 为促进“三个亮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①积极争取国债项
目, 拉动经济增长。2003年共安排国债项目11个,国债资金11454万元,其中国债转
贷资金5832万元,补助资金5622万元,重点支持了农林水利、环境环保、农村公路、
农网改造、城市供水等建设项目。②用足用好三产引导资金。全年总计承诺贴息和专
项补助资金1681万元,引导资金扶持了24个项目,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③投入3200
余万元,大力扶持副食品基地建设。④支持外贸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出口商品贴息资
金900万元, 重点商品贴息资金136万元,其他出口商品贴息资金725万元。⑤积极做
好世界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的引进工作。
4.以支持“三农” 为切入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①大力支持农业经济。投
入资金1208万余, 扶持龙头企业8个,支持建立各种规模化生产基地18个。安排资金
2800万元,用于发展龙头企业,已基本形成农工商集团、澳利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龙
头企业带动的多层次、 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格局。继续投资750万元,扶持了全市
60家重点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为县乡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②拓宽筹资
渠道,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2003年共争取中央、省级资金8248万元,较2002年增加
1528万元,有力支持了农村经济建设。③以实施“双增工程”为突破口,促进农民增
收和财政增收。

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稳妥的推进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的宏观调控职
能和管理水平

1.改革政府资金管理体制, 扩大城建投融资规模。牵头组建了济南市政府资金
结算中心,对政府资金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按照“决策权在政府、使用权在部
门、管理权在中心”的要求和规范、高效、廉洁的原则,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市场运作”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建立有诚信的举债为重点,扩大政府投融资规模;以
土地批租和经营为依托,挖掘资源性资金;以市场化机制为手段,扩大社会融资的多
元化投资格局。按照“独立运作、封闭运行、统一核算”的原则,建立了规范的核算
机制。以“加强监督、简化手续、方便用款、效益第一”为原则,以城区、东区和西
区指挥部为核算主体,分别设立了核算帐户,规范了资金的拨付程序,保证了城建资
金(包括银行贷款)的独立运作、封闭运行,实现了资金的合理投放和有效使用。按
照“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总体预算、资金筹
措方案、项目收入估算、财务收益评价以及社会综合效益等进行全面评审。按照“规
范、高效、廉洁”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内部运行和监督机制。经过与多家银行谈判,
一次性取得优惠贷款200亿元,并节约利息支出6亿元。
2.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 积极稳妥地贯彻落实取消农业特产税、暂停公益事
业金征收等新政策,全面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一步到位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每
年减轻农民负担2400万元,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3.改革工资发放制度,保证工资及时发放。一是给县市区补助资金2,100万元,
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部上划县级财政统一发放,保证了31814名乡村教师工资及时发放。
二是充分利用统发工资的有利条件,积极协助税务、社会保障等部门代扣代缴个人所
得税、养老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减轻了各单位的工作压力,维护了国家和个
人利益,减低了征收成本。
4.继续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年”活动。有48482人参加了
会计从业资格年检,同时把会计法规制度检查与会计法规制度宣传相结合,增强了会
计人员诚信意识和执业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广村帐乡管、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5.认真做好出口退税改革和“分税制” 改革,规范税基管理,进一步理顺财政
体制。

三、以狠抓增收节支为主线,以保社会稳定为重点,以实现财政平衡为目标,圆
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1.超额完成所担负的各项收入任务。全年分配财政自身收入任务43832万元,完
成49769万元, 增长29.92%,超目标任务5937万元。全市农业三税共征收入库37698
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际完
成5.4亿元, 超额完成了收入任务。积极做好排污费的征收工作,排污费收入1272万
元, 增长15.63%。做好政府统筹资金的提取和支付。全年实现纳入专户管理的预算
外收入129971万元(政府统筹15329万元) ,预算外支出101240万元,政府统筹调入
预算9253万元。
2.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财政对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力越来越强。①支出
预算指标管理进一步加强。②切实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工资改革政策出台后,扩大
了财政统发工资的范围, 保证了全市311个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工资的发放和增加工资
的发放。 共增资4970万元, 全年统发工资拨款总额5.08亿元,代扣代缴住房公积金
3.73元, 失业保险金551万元,养老保险金722元,个人所得税708元。③进一步加大
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力度,解决企业离退休干部职工养老保险、下岗职工再就业等问题。
④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⑤保证抗击非典战役的资金需要。
及时拨付“抗非”专项经费2000万元,用于67个市级医院及区服务点、20个市属医疗
机构、79个区县属医院机构和89个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及10个路口留验站简单设备配
置;药品储备及对市属各医疗耗材的补贴等。⑥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
整。在农业投入方面,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业基本
条件和生态环境, 为工作的重点。集中资金595万元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投入1060万
元支持农业高新技术开发; 安排农技推广资金760万元,支持了农业良种产业化、科
技示范园等基地园区建设; 安排资金360万元,支持了优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的调
整; 安排资金200万元重点用于扩大乳品加工、新建佳宝工业园等基础建设;安排资
金2800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和利用世行贷款二期农业项目,完成中低田改造8万亩,
新增林网17万亩; 投入资金370万元,支持了南部山区新建水土保护林,水源涵养林
的绿化保泉生态工程; 投入575万元,帮助商河县五个贫困乡镇约59个村,重点开发
建设了3150亩高效池藕,建肉牛养殖场10处出栏肉牛1300头,建奶牛场一处,奶牛存
栏500头, 种黄金梨3150亩。⑦积极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2003年共安排教育经
费近3亿元(包括教育费附加) ,重点用于“五个一”教育资源优化升级工程和危房
改造工程。共帮扶32个优化升级学校的硬件项目建设。安排“科技三项费用”3423万
元, 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等124项项目,同时,还支
持了科技孵化器建设, “301”科技示范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进一步完善人
才投入机制, 共安排专项经费690万元,重点支持了我市拔尖人才、客座拔尖人才、
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工作,促进了科技明星计划,引进国外智力,改善高层次人才
生活环境,人才培训等工作。⑧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加大基
础设施建设。2003年财政筹集资金2.75亿元,纬六路高架桥、经十路改造、经六路拓
宽等重点工程。 二是支持乡村公路建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连续三年提供资金1.5
亿元, 扶持乡村公路建设5622公里。三是安排专项资金,绿化美化新泉城。安排5,
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绿化美化。

四、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转变职能,适时开展财政管理监督工作,促进了改革开
放和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1.最大程度压减行政审批事项, 简化审批和办文程序。对原有的68项审批项目
进行了认真清理、 合并,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2项,压减率76.47%。对保留的审批、
核准和备案事项,已全部向社会公布办事程序、公开承诺审批时限,一般事项的审批,
不超过2个工作日。 凡是涉及到两个或两上以上处室的审批事项,实行了“一口”对
外制度,主办处室受理后全过程负责。认真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满意”或“基本满
意”率达到了100%。
2.治乱减负、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下大力气清理各项收费,截至9月
底共取消收费项目274个, 每年减轻企业、群众负担9010万元。实施“阳光采购”,
减少行政管理费支出。加强服务意识,改革契税征收模式,将契税征收地点从财政局
迁至房产交易大厅,实现了房产过户、申报、审核、纳税、发证一条龙服务。
3.规范和整顿财经秩序, 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继续开展行政事业单
位执行财经法规情况检查,分别对卫生局、科委、教育局、物价局及其下属76个单位
2002年的财务收支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做好违纪款项的催
收入库工作,全年查补催交入库978万元,查补税款入库346万元。认真组织开展会计
信息质量检查,、查出会计信息不实金额15183万元,查补税款319万元,对违纪行为
根据《会计法》等有关法规处以60万元的罚款。加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资金的管
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共下达市级项目20个,投资概算7251万元,争取省和国家重
点项目4个, 建设总规模1164公顷,投资概算3498万元。继续加强“三算”评审,积
极开展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评审工作。2003年共评审项目70个,送审值75438万元,
审定值63543万元,审减11857万元,平均审减率为16%。
4.注重实践,企业效绩评价工作全面向纵深发展。
效绩评价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根据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本着客观、
公正、公平的原则,运用功效系数法和综合分析判断法,建立了适合济南特点的科学、
规范、公正的统计评价体系。

五、以加强资本运营和规范化运作为重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水

1.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共指导15户企业进行改制,
支付补偿金1.6亿元,置换1.2万名职工的国有身份,实现国有产权转让收入1624万元。
2.加强国有资产法规制度建设,促进依法治理步伐。
3.完善监事会制度建设, 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的路子。向12家营运机构派出了监
事会,明确了职责范围。指导督促营运机构向46户权属企业派出了监事会,向18户权
属企业派出了财务总监,并且重点建立健全了监事会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监事
会工作报告制度,监督考核制度,财务会计监督要点等,促使监事会认真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4.加强资产评估监管,规范基础管理工作。 (李桂林)

济南市科技局

做经济发展助推器
——济南市科技局

2003年, 市科技局紧紧围绕“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部署要求和
“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全面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科技
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科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经国
家权威部门对全国47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进行科技综合竞争力考核评价,济南市以绝
对优势,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一起,进入2002—2003年度中国科技竞争
力全国十强,名列第八位。在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科技进步考核中,济南市被评为全国
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市科技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称号。

一、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思想,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1.完善政策法规。大力加强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先后起草了《济南市促进民
营科技企业发展条例》、《济南市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条例》、《济南市促进技术产
权交易发展条例》 、《济南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4个文件,其中《济南市科技进步
奖励办法》于2003年12月31日以市政府令正式公布实施。代市政府起草了《济南市关
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济南市关于加强专利工作的意见》、
《济南市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文件。同时,成立了济南市软科学研究会,促进科技
进步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2.培养创新人才。坚持把科技计划、科技立项和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结合起来,
继续推进青年科技明星和留学人员创业两项计划的实施。2003年有25人进入第五批青
年科技明星计划, 共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26人。同时,对首批10名留学归国人员
的科研项目给予资助支持。首次评选表彰了全市十大青年科技明星,在广大青年科技
人员和留学人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3.强化科技宣传。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体系、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人
才资源和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四项大型调研活动,形成了近10万字的《济南科技发
展情况调研报告》,分别被省委《山东通讯》、《山东战略研究》、市委《济南通讯》、
市政府《决策参考》 等采用。组织开展了全市“2003年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200余
场,发放宣传材料110余万份。
4.启动“阳光科技”。按照市政府建设阳光政府的要求,启动并实施了阳光科技
行动,紧紧围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科技计划立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高新技术
产品认定、科技成果鉴定等科技管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办事职能、办事依据、
办事程序、办事时效、办事结果、办事监督“六个公开”,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
办事效率,有效促进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
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围绕“三大亮点工程”,全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按照省、市关于实施“三大亮点工程”的部署要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合力推
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比重达26.01%,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增长2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比
全省平均水平高6.51个百分点。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总数达248家;新认定高
新技术产品104个,总数达333项。民营科技企业达2080家,技工贸总收入达153亿元。
1.加强辐射带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一○”示范工程。加大对“三一○”工
程中的企业、园区的支持力度,2003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30项,支持经费1100万元,
其中帮助企业申请国家“863” 计划3项,获资金支持240万元。制定出台了考核评定
标准体系,实施动态管理。10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年销售收入53亿元,同比增
长41%, 出口创汇1758万美元,同比增长101%;10家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示
范企业的销售收入216亿元, 同比增长47.6%,出口创汇7593万美元,增幅达78%;
10家科技兴农示范园实现收入7.8亿元, 同比增长56%,经济效益、发展速度明显增
强。
2.实施二次创业,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以优化创新环境、整合科技资源、提高服
务水平为着力点,积极支持济南高新区、济南农高区、济南民营园、山大路科技商务
中心区等科技园区建设。 2003年,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48亿元,同比
增长50%;在最近进行的全国53个高新区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评比中,排名首次进入全
国十强,名列第十位。济南农高区作为国内建园时间早、规模较大、综合性的农业科
技园区,不断加快农业先进技术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区域农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更加
明显,初步形成了“一区”、“一园”、“一网络”的发展格局,有效带动了周边地
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山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己成为省城
商家的必争之地。
为进一步整合全市科技资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膨胀,借鉴广州、武汉等
地建设科技园区的经验做法, 多方协调支持历下科技园、槐荫科技园、石化科技园3
个科技园区与高新区签订和达成了科技合作协议, 力诺科技园、鲁能科技园等4家科
技园区也完成了合作协议的起草工作,已形成了各科技园区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协
调发展的崭新局面,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
3.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启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
专项工程,投资800万元,对3个示范行业和20家示范企业的20多个关键共性信息技术
项目进行支持,并带动国家、省及企业投入6000多万元。12个高端技术项目进入国家
“863” 计划,获资金支持2100多万元。加强示范引导作用,建立了企业、行业、区
域三位一体的示范体系, 70%的示范企业实施了MRP、ERP,联网率达100%;网络销
售率和采购率分别达到7.9%和9.9%。20家示范企业通过实施MRP、ERP、CAD、PDM、
DCS系统,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45天。

三、以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重点推进农业与社会科技进步

1.科技兴农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在小麦良种、蔬菜、畜禽、水产、花卉
等众多领域,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培育、示范与应用,实施国家级、省
级星火计划8项, 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品种,在广大农户中广泛应用,有
效促进了农业与农民的增产、增效与增收。其中,市农高区与国家航天部初步达成了
共建航天育种基地协议,研发的新品种已搭载我国科学试验卫星进入太空,应用前景
巨大。全市已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市级13个。
2.生态城市建设等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大气、环境污染等热
点问题,积极实施国家“清洁能源行动”、“清洁汽车重点应用推广项目”和省“可
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等重大专项,启动科技项目19项,完成并经过评审鉴定13项。
投资近亿元集中研发和改造工业锅炉脱硫除尘装置,推广双燃料汽车2800余辆,有效
改善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3.依靠科技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2003年,市科技局先后投入专项经费50万元,
组织市中心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两家非典定点单位,进行SARS综合防治技术与设备研
究。协调成立了全市防治非典科研攻关专家组,组织指导生物制药企业进行相关药剂
的研究与开发, 一批新药在防治非典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重组人α-2b
干扰素抗病毒口含片”和“肺通口服液”两个项目,在全省组织的防治“非典”药物
科研项目招标中一举中标,成为全省唯一中标城市。

四、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1. 知识产权工作跨上新的台阶。全年专利申请量达2927件,同比增长29.11%,
累计达到17748件, 年申请量和累计申请总量继续名列全省首位,申请总量列全国十
五个副省级城市第七位。全市专利授权量达1490件,增幅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
第一。争取并启动了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建设项目,使济南成为全国第五个拥有
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的城市。企业专利申报、专利实施空前活跃,重汽集团今
年专利申请量平均每2天1件,年申请总量已进入全国专利申请百强企业的前20位;宏
达供热设备公司专利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专利的保护、实施和转
化,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26项,其中达到国际
领先、 先进水平的64项。组织128项科技成果参加省科技进步奖评审,有26项获得省
科技进步奖, 131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悬链式微孔曝气装置”
被国家科技部列为2003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电气智能实验教学系统”
在全国200多个单位进行推广应用。
3.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壮大。 按照国家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年的要求,加快科技中
介机构建设,中介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风险投资公
司、 技术产权交易所等科技服务机构80余家,国家级、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5家。科
技企业孵化器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并逐渐从科技园区
内走向区外。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省级孵化器4家,4个区建立了区级孵化器。全市孵
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进入全国前列。
4.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日益坚实。 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通过共建技术中心、产学
研基地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驻济地区大学院所、科研单位的全面合作,组织
引进和实施了一批先进技术与成果,企业研发能力和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共建成
企业技术开发中心52家, 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2家;产学研基地15处,博士后工
作站3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其中省级4家。
5.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中乌高科技合作,中乌高科技合作园
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10月份举办的中国—乌克兰科技周暨高科技成果洽谈交易会
上,43个高校和科研单位、500余项高新技术项目参会参展,签订合资合作意向91项。
五、深化科技管理改革,科技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1. 计划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启用“3+2”科技管理模式,突出对重点行业和优
势产业予以项目、 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已下达市级计划项目124项,支持经费
3000万元。首次在全市建立了高新技术指标月报、通报制度,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指标的顺利实现。首次对全市各类科技计划推行网上申报,由专家统一考核评审,
增加科技计划项目的公开、公平与公正。
2.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再获新突破。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和专项资金。先后被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确定为国家“十五”清洁汽车重点推广示
范城市、 国家火炬计划先进机电与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全年争取国家、省以上项目
201项(其中: 国家“863”计划6项),资金4143万元。承担的国家电子商务与现代
物流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3.科技进步考核取得佳绩。按照科技部统一部署,组织进行了2001—2002年度全
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经过专家组2个多月系统、严密的考核,济南市被评为全国科
技进步先进城市,历下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章丘市、历城区、市中区被评
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 (陈启璋 陈 锐 何庆春)

济南市教育局

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济南市教育局

2003年,济南市教育事业得到大跨度提升,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工作
整体上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全市教育开始步入一个全面提速、全
面优化、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一、牢固树立“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理念,高起点、大手笔、宽领
域勾画教育改革发展战略

济南教育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
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努力构建全市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在发展目标上,
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愿望为最终目的;在发展战略上,
坚持“中心提升,周边发展,城乡互动,优质均衡”四大战略,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
源的规模与总量,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在发展方法上,优化整合学校布局,大
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在发展动力上,以调动学校自主办学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为抓手,鼓励学校以特色创品牌;在发展机制上,以发展非义务教育和
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
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一年来,教育事业有了新发展。各类教育的入学率、录取率均领先于全省平均水
平,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城区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83%。
超额完成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达标率为85%的目标。济阳县顺利通过省“普实”督导
评估,使全市省级实验教学普及县区达到7个,占全省各市总数的20%,居全省首位。
争创市级“教育工作示范乡镇”工作稳步发展,年内有11个乡镇通过评估验收。义务
教育全面达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项指标。各类残疾儿童入学实现了“零拒绝”。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 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79.6%, 高于全省23.88个百分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
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和各类职业教育的招生比由65:35调整到57:43。成人高考
报名45868人, 比上年增加17%,录取率达到57%,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报名和
录取人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高教自学考试报名17.3万人,34万科次,开考专业90
个,总量居全省首位。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工作实现了新的进展,全市新建乡镇自考
工作站9个,全市建站率达到100%,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

二、夺取“防非”与教育发展双胜利

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重大疫情,全市教育系统全力投入抗击非典斗争,
构建了“四防一查”的防御体系,形成了“十个到位”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十个
到位”的工作要求,做到了各项工作无缝隙衔接、无障碍贯通、无间断监测,取得了
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防非”工作先进集体。
在做好“防非”工作的同时,市教育局变困难为动力,努力克服突发事件对教育
工作的不利影响,有条不紊地推进基础建设和重点项目的落实与提高。
1.全面实施“五个一” 教育资源优化升级工程。2003年底,整体优化升级学校
64处, 新建项目214个,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38万平方米,美化绿化校
园10万平方米, 扩大校园占地469亩,投资总量达5.04亿元。营造了全面提升、重点
优化、 校校升级的新局面。在“五个一”工程的带动下,全市还有261处学校进行了
不同程度的优化升级,扩大校园占地近1000亩,完成新校舍建设60余万平方米,进一
步扩大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2.加强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济南三中新校区学生公寓楼和餐厅楼投入使用,教
育综合楼和第二学生公寓主体已完工。 完成实验教育城规划设计,3栋学生公寓基础
已完工,二期工程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和学生餐厅已全面开工。建成并启动了跑
马岭科普教育基地。加强济南教育资源中心和学校校园网及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的建设,
市教育信息网主干全部建成,有260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100%的中学和85%的小学
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 教师人机比达到5.5:1,学生人机比达到17:1,居于全省
领先水平。
3.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申请拨付年度城市维护费1000万元,
申请拨付5%的政府统筹资金700万元。全年教育总投入23.19亿元,比上年增加22%,
完成了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年内市内四区新上教育项目66个,实际开工项
目30个, 开工建设规模20.14万平方米,年内完成投资8239万元。竣工教学设施项目
11个,施工面积2.23万平方米,可增加学生席位容量5000个;竣工教工住宅项目3个,
竣工面积2.21万平方米,增加住房260套。筹措危房改造资金1.03亿元,全部完成D级
危房拆除任务, 危改竣工面积达23.6万平方米,已通过危改办验收学校209处,占总
数的91%,另有20处危房改造项目学校正在施工。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创收育人工作,
年内完成4960万元的目标任务。

三、大力推进体制创新,为新一轮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1.改革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了“职业教育发展年”活动,全面
整合职业教育, 优化资源配置,将市内四区9所职业中专调整为5所,有5所学校通过
省级验收复评,申报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评估和整顿,全
市专业总数由239个精减到132个。开展了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训练展示竞赛月”活动。
组建了我省首家职业外国语学校。
2.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极大
地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年来,引进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225亩、校舍建
筑7万平方米的济南世纪英华实验学校; 民办南洋学校提升内部装备水平,新建校舍
7000平方米。 省实验中学与民办英才职业学院联合成立了实验英才高中, 当年招生
472人,开辟了发展优质民办教育的新模式。
3.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对局机关原15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清理,
取消了7项,建立和完善了机关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
效能考评制、 失职追究制等6项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机关效能制度体系。转变领导方
式和机关作风, 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一年中先后100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
现场办公。全面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全年共受理信访事项722起,处结率为100
%。
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先后出台了43个有关加强学校管理方面的规定,实现
了对各项工作的“刚性”管理。加大教育乱收费查处力度。严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
收费行为。 对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情况进行拉网式大检查,查处乱收费案件325件次,
违规收费金额606.31万元,全部予以清退。在全国率先取消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
受义务教育的借读费,并规定接受其他教育享受济南市民同等待遇,成立13所外来务
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学校。

四、加快干部教师队伍整体优化,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

1.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调整提拔干部62人,其中提
拔职务28人,平职交流13人,校长兼任副书记9人,年龄较大的正职改任督学3人,保
留待遇5人。 调整后,直属学校正职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0.1岁,下降到47.7岁,直属
学校副职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5.4岁,下降到43岁。加大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力度,有
13名后备干部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 占总人数的72%。 干训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有
345名高初中校长和幼儿园园长接受培训。
2.首次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有7253人申报各类教师资格,其中非
师范类人员3376人, 涉及97个学科,有702人通过全省统一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占
参考人数21.3%。积极推进“双聘制”改革,市直学校、事业单位4286名专业技术人
员参加竞聘, 实际聘任4113人,有3993人同职同聘,其余164人被高职低聘、待岗或
降资。接收师范类毕业生1469人,总就业率达92.7%,比上年提高近20%,远远高于
全省和全国的就业率。引进外地优秀骨干教师和高层次人才45人。教师职称结构进一
步优化,2996人晋升了专业技术职务。
3.加强师德教风建设, 规范从教行为。在20多所学校中抽查2000名学生和2000
名家长进行了师德建设情况调查,查找薄弱环节,深化师德建设。积极开展“教师爱
心师德实践活动” ,组建了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巡回报告13场,1.6万人直接
收听了报告。 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和双拥共建活动,25个直属学校中有7个省级文明
单位和13个市级文明单位,总数位居全市各行业前列。
4.举办了首届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英语素质大赛。 教师参赛总人数达到5109人,
其中非英语学科教师970人, 占参赛总人数的五分之一,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探索了有
效途径。
5.继续开展“名师义教行动”,全面启动“支教支校”活动。组成“义教行动”
讲师团,分赴农村学校义务讲学,通过城乡互动、因校制宜、挂牌上岗、跟班听课等
形式, 使“义教行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拓展,先后有200余名优秀教师深
入农村学校授课,听课的农村教师达4000余人次。启动了“支教支校”教育交流活动,
选拔6所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对口帮扶; 选派市直及四区的45名优秀骨干教师分
赴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6.推进教师培训模式创新。 大力开展教师全员校本培训和提高学历层次培训,
引导教师自主学习、 自费学习、积累式培训、自主式提高,先后有2万多名教师参加
各类培训。 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继续实施“双百工程”,选拔120多名教师分别赴英
国和上海培训。有200人参加国家、省骨干教师培训,12000人参加新课程师资培训,
8000人参加计算机高级培训, 550多人参加了研究生进修班学习。继续实施“自考烛
光工程”,免费为农村贫困乡镇小学培训师资100名。

五、深化教学领域改革与创新,教育质量有了新突破

1.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 从2003年暑期开学,章丘市、长清区、平阴县小
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部实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县(市)区达到80%。
加强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 有123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通过省、市课程评审专
家审查,并于秋季正式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
2.加大教学管理力度。 从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着手,制定了不同学段教学质量管
理目标及评估办法;采取集体下校视导和单学科下校视导等不同方式,视导检查学校
在办学思想、管理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情况和落实效果。
全年各科教研员到学校听课累计达1565节次,参与评课1362节,召开教师教学研究座
谈会70场次。
3.深化中考制度改革。 改革中考模式和办法,强化过程性考核,简化选拔性考
试,在考试时间、科目设置、考试内容、指标生分配、成绩统计、录取办法、特殊考
生照顾政策等方面做了适当调整,改革了体育考试的形式和办法,实行了抱卷上机。
4.以科研为先导, 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围绕新课改,各学段确立了30多项研
究课题,其中初中数学承接了国家数学课程改革“Z+Z”智能教育平台课题研究。国
家级实验课题《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及方式的研究》和《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问
题的研究》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2003年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中小学品德评定合格率、毕
业生合格率达到98%, 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从上年的90%提高到92.6%。全市有213
名学生被保送全国重点高校,占全省的53.9%,居全省第一。全市普通高考录取人数
22557人,录取率达到84.07%,高于全省录取率(69.96%)14.11个百分点。其中本
科录取9445人,比上年增加了1514人,录取率达到35.2%,比省高出2.76个百分点,
有33人考入北大、清华,为历年最多。有2400多名学生在全国、全省学科竞赛和体育、
艺术、劳技、电脑制作等各类素质技能展示中获奖,获奖位次和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山师附中郭琴溪同学勇夺第14届国际奥林匹克生物学竞赛金牌。小学生侯逸帆在世界
青年国际象棋锦标赛中夺得金牌,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在全
省第二届小学自然学具、 第一届小学数学学具应用优质课评选中,获5个一等奖,占
全省总数的15.6%。 (市教育局)

济南市农业局

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
——济南市农业局

2003年,全市农业、农机、水产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
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
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克服“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
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
入3587元,增长6.9%。

一、农业结构调整有新进展

加快了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具有济南市特色的农业区域布局和主导产业框架基本
形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7.3万亩,在面积调减34.2万亩的情况下,实现总产222.5
万吨, 增长17.1%;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62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60.5%。平阴县
发展订单农业、规范订单制的做法得到推广。经济作物继续快速发展。棉花生产全部
实现了抗虫棉良种化, 总产达3.2万吨,增长13.1%,商河县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四
个棉花基地县之一;油料总产5.22万吨,增长41.8%;水产养殖面积10.4万亩,总产
2.82万吨,名优水产品和生态渔业养殖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13.9%。“双十
工程” 初见成效,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面积达270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
%以上, 饲草面积发展到3万多亩。种植业结构开始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
三元结构转化。观光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以历城、槐荫、长清等区县为重点,全市已
建成各类观光农业项目190多处,实现综合效益15.9亿元。设施农业发展到52万余亩,
实现收入23亿元。市中、天桥、历下的精品园建设势头良好。历城区发展都市农业,
建设省城后花园的经验做法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突破

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代市政府起草并出台了《关于扶持农
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在资金、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为
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3年又有济南民天面粉、济南维尔康公司等5家
企业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争取到位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605万元。相继
成立了市棉花协会、渔业协会和农产品市场协会,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进
一步提高。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9家,其中过亿元的12
家,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带动农户23万余户。各类专业乡镇30余个,专业村1000余
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58个,各类专业市场181家,专业户2.2万余个,农业运行质
量和规模不断提高。

三、科教兴农取得新成效

在全市农业系统深入开展了农业科技年活动, 共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 新成果
115项, 有10项科技成果获奖,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1%。争
取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场、 青年农民培训、省良种产业化等项目7个。大力推行了农
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取得良好成效。全
市有88个农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 覆盖面积130万亩。在农业部确
定的37个重点城市无公害农产品药残抽检中,济南市合格率连续四次荣获第一,有17
种农产品获准进入北京市场。历城区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创建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示范基地县” 。济阳县在9月份全省农产品抽检中,合格率达98%以上,取得较
好成绩。 以新世纪青年农民为重点, 依托农校、农广校等培训基地,全年培训农民
25.7万人次, 发放绿色证书2.7万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重点加强了济
南农业信息网平台建设,全市已建成县级信息服务平台6个,乡镇级信息服务点40个,
培训农村信息员400多名, 提高了办公效率,促进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充分发
挥“农技110” 服务热线的作用,全年共接听农民群众求助电话近5000个,帮助解决
难题2860个。济南市农业局被省委宣传部等14个部门评为全省“三下乡”工作先进单
位。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新提高

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市农机总量保持稳定, 农机总动力达到
417.11万千瓦,农机经营收入16.6亿元。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成效显著,保护性耕作
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了“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树立了农机部门良好
的行业和社会形象。平阴农机局、章丘农机局被农业部树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
活动示范窗口。二是农业出口创汇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相
继举办或参加了山东省农业博览会、澳大利亚农业合作招商会、第二届名优特农产品
上海展销订货会和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签订农产品销售合同近10亿元,
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 三是生态农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市共建农村户用沼
气池2.57万个,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村11个,重点推广了秸秆气化等八大技术,全
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国家六部委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
利用工作现场会”,在全国推广了我们的经验和做法。长清区被农业部批准为“一池
三改”项目实施地,历城区被省农业厅批准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实施地。

五、深化农村改革有新举措

2003年,市、县两级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一是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
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农民负担工作一票否决制”。通过暂停收取乡村公益事业金,
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一步到位,农民人均负担在前期改革减负率28.6%的基础上,
再次减负4.4%。 集中开展了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和两次农民负担专项检查,农民负担
反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机制,农村土地使
用权流转步伐加快。全市已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80余万亩,吸纳农业外部投资15
亿元。三是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组织开展了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
革试点工作。章丘市建立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中心,统一招聘专职会计、统一记账
管理的办法,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和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
度。市、县两级农业监察大队查处多起种子、农药、化肥等各类生产经营违法案件,
涉案金额300多万元, 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广大投资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
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全省《关于深入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共检查企
业、 市场1800多家,收缴毒鼠强等违禁剧毒鼠药128.24公斤,并确定了143个鼠药定
点专营门市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国务院毒鼠强专项检查组的肯
定和好评。五是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了专题调研,
代市政府起草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较大幅度的增
加了扶贫投入, 力争5年内解决33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重点加大了对商河县的扶持
力度,建成3000多亩池藕及鱼藕混养等5个项目,4个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实现农民增
收5000余万元。受到省政府的好评和肯定。

六、机关自身建设再上新水平

一是注重强化思想政治学习。深入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为主
线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
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二是扎实开展调研活动。
先后完成了《关于化解乡村债权债务, 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
《关于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历城区发展都市农业的调研报告》
等多个专题报告,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主要市领导都做了重要批示。
三是深入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在去年省委召开的全省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报告会上,市局作为全省五个代表之一做
了题为《心系“三农”,干事创业,谱写艰苦奋斗新篇章》的典型发言,受到省委、
省纪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四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提出了“寓管理于服务,以
服务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重点在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规范审批和机关自身建设等
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出台了《关于服务“三农”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五是
切实做好非典防治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
求,由我局牵头成立了市防治非典农村工作办公室,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全市农村和局
机关防非工作,全市农业、农机、水产系统也都健全了防非组织,层层制定农村非典
防治方案,多次组织人员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进行督察,并把防治非典手册送到农
民手中,取得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济南市农业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防治
非典工作先进集体,两名同志被省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 (绪正瑞)
济南市水利局

依法治水 造福于民
——济南市水利局

2003年,济南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总体部署,解放
思想,干事创业,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两个文
明”建设的新成果。全市新增灌溉面积2333.33公顷,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9000公顷,
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8000公顷, 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75%、135%和125%;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81.6平方公里, 完成年计划的102%;引进内资4100万元,完成年计划
273.3%。 2003年初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先
进单位”称号,2004年初,又获2003年度省级文明机关称号。同时,被市委、市政府
评为2003年度工作“标兵单位”和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这是自2001年以来,该局
连续三次获得“标兵单位”称号。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势头良好

针对国家取消农村“两工”的新形势,该局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机制体制创
新入手,结合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双十工程”的实施,统筹规划各类农田
水利工程,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路子。全年完成较大型农
田水利工程1800项, 完成土石方120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5亿元,继续保持了市有
重点工程、县(市)区有骨干项目、乡(镇)有配套工程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高标准节水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年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田山引黄灌区
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第三期工程;完成了邢家渡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
申报与立项工作,使该项目被列入了水利部的投资计划;在总结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
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节水“精品园”建设的档次和水平,充分发挥其带动和示范
作用,从而使以变频调压自控、IC卡电脑控制为主要标志,以喷、滴、管灌为主要建
设形式的一批高标准节水工程,走在了全省前列。
二是吃水解困工程建设扎实有效。针对南部山区无水吃、北部沿黄区吃苦咸水的
问题,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支持,深入抓好吃水解困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
效。 规划实施3年来,共争取省以上国家投资2301万元,解决了446个村、33.83万人
的吃水困难。2003年,又把工作目标定位在全市“村村通自来水”上,年内争取省以
上国家补助资金1155万元, 市级匹配500万元,组织县(市)区以下积极投资投劳,
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6个, 单项吃水工程118处,解决了263个村、18.91万人的吃水困
难。
三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新的成效。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了
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年内重点抓了仲宫、十六里河等29条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
土流失面积81.6平方公里,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对于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增加南部
山区水土涵养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为构筑新的供水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局及时抓住新一轮城市
规划建设和国家“南水北调” 东线山东段开工建设这两大历史性机遇, 研究确定了
“积极跟进,适度超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原则,以供水保障、防洪保障、水
环境保障工程体系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三大工程体系”建设的思路。2003年,以
构筑全市现代化水利工程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重点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
前期准备工作力度。
一是东湖供水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充分。相继完成了工程可研评审、环境评价、
水资源论证、规划定点、土地测量、招商合作洽谈等前期准备工作。省政府将该工程
列入了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指标也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初步认可,并纳入了国家追加
给济南市的732公顷建设用地指标中。 与此同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积极与力
诺集团、浙江健风集团和法国威望迪集团等国内外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并达成了合作
意向,为工程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是初步编制完成了小清河综合治理规划。针对小清河防洪标准仅20年一遇,与
国家规定的重点防洪城市和省会城市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差距较大的现状, 根据国
家批准的《济南市防洪规划》和济南市新一轮规划建设的要求,该局着眼于百年一遇
的防洪标准,对小清河干流拓宽、两岸美化绿化与综合治理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和科学
论证,拿出了初步方案。并根据市政府关于“双清工程”的统一部署,进行了小清河
干流市区段清淤, 对二滩进行了清障和容貌整治,当年6月底前按时完成了清淤、清
障任务,对于汛期顺利行洪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实施了崮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该工程是水利部批准实施并补助1450万元
(省匹配100万元) 的基建项目,总投资4225万元,分三期实施。2003年高标准、高
质量完成了大坝截渗和溢洪道改建工程等各项年度建设任务。与此同时,经过积极争
取,章丘市杜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列入了水利部的基建项目。
四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玉符河综合治理方案。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水利部“地
下水保护行动”济南市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大学园区建设和西城区规
划建设的逐步推进,玉符河将由郊区河道逐步变为城市河道。为此,该局立足于河道
美化绿化,促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和回灌补源、促进保泉两个基本点,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初步制定了满足河道行洪、景观和回灌补源要求的综合治理方案。
五是稳步推进东区河道治理。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该局派出的东区河道治理小
组按照东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深入调研,努力工作,规范进行了东区部分河道的设
计、施工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防汛抗旱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政府换届的实际,结合防汛工作的部署,进一步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
核心的防汛责任制。该局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展开了以“四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防汛
准备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了度汛工程大检查。组织专门人员到各县(市)区集中进行
了“查工程、找隐患,查安全、定措施”工作。二是实施度汛应急工程。主要进行了
徒骇河营子闸防汛路、商河县土马河清淤、章丘市杏林水库大坝裂缝处理及溢洪闸交
通桥维修,大站、朱格务水库溢洪闸设施维修改建工程等。三是进行了水库、河道的
科学调度与控制运用。汛前,重要防洪工程都进一步修订了防洪预案。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认真执行上级指挥部下达的调度指令,积极当好参谋,在去年降雨量明显高于
常年的情况下,水库、河道未发生险情,并确保了城市的行洪畅通。与此同时,在确
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 力求水库多蓄水, 截止年底,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达到
2.5亿立方米, 卧虎山水库蓄水量超过6000万立方米,充分发挥了水库扩容的兴利效
益。四是大力支持了兄弟城市的抗洪抢险。2003年汛期,该局曾先后三次向泰安的肥
城市和菏泽的东明县提供紧急援助。 其中仅10月14日晚一次,就组织了147辆汽车的
抢险物资,及时赶赴东明灾区,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抗洪抢险。受到省政府和省防指
的通报表扬。
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抓好抗旱工作,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运用现有
水利设施和水源条件,科学调度水源,有效组织抗旱。一是加大引黄量,确保农业用
水。针对去年黄河配水指标少的实际,主动与黄河管理部门进行衔接,科学引蓄黄河
水, 全年引黄量达到2.6亿立方米。二是充分利用水库、塘坝、机井等水利设施抗旱
保苗。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大力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去年共争取中央抗
旱应急经费950多万元,有效地支持了各基层单位的抗旱工作。

四、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年初以来,该局主要从六个方面
入手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了市区地下水位观测网。配合西郊水源
地抽水试验, 在相应区域增设了6处地下水位遥测点,从而使市区地下水位遥测点达
到18个,并与72个人工观测点一起组成了地下水位观测网,实现了对市区地下水位的
有效监控。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从落实凿井审批和
取水许可制度入手,加强了全市凿井管理,对全市打井队伍的资质进行了全面审验,
对符合条件的27家凿井队伍发放了凿井资格证。与此同时,还加强了自备水源的取水
许可与用水计量管理,初步建成了覆盖济钢、化肥厂、铸管厂及钢城矿业等用水大户
的远程抄表系统,为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有效收取水资源费奠定了基础。三是进行
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水平衡测试。初步开展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定额编制工作,
为计划用水、节水用水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基础。四是初步建成了全市节水管理网。
为使我市节水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全面推进节水工作的开展,通过对
全市120家取水单位进行分级、 分类、分片、分组管理,初步建立了全市节水管理网
络。五是开展了封井保泉联合执法行动。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与市城管执法局开
展了封井保泉联合执法行动, 共关闭了53家单位的69眼自备井,并对群众举报的600
多眼浅层自备井进行了封闭。有效地减少了市区地下水开采,对于泉水复涌做出了积
极贡献。六是水资源费征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用水中的杠杆作
用,2003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和征收标准。

五、水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有序

按照《济南市执法责任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从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入手,认
真开展了水行政执法工作。一是继续加强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培养。进一步加强水政
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执行《执法责任追究
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监察力度,使执法工作进一步正规化、法制
化。二是积极推进地方性水法规建设。起草上报了《济南市建设工程施工降排水管理
办法》、《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管理办法》、《济南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济
南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的草案,其中施工降排水管理办法、邢家
渡灌区管理办法被市法制办列入2004年的立法计划。三是加强了城市近郊的水保执法
监察。该局从抓住《济南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修订出台的有利时机,从水保方案编
制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两个环节入手,切实加大了对城市近郊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
执法监察。 全年共查处各类水保违法案件106起,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63份,审批
率100%,落实水土保持方案12项。

六、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从作风建设入手,进一步锤炼干部职工队伍。年初,结合全方位目标管理的
落实,在全局上下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凝聚力、向心
力和驾驭能力显著提高。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发挥人才资源开
发在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先后采取了三项措施:其一,进行
了干部岗位交流, 上半年有7名中层干部实行了岗位调整轮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干
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其二,修订出台了《济南市水利科技成果管理与奖
励暂行办法》,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其三,拟定了聘请客座专家制度。
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制定了聘请高层次专家的计
划。同时,还积极邀请水利部和北京、上海的专家进行现代治水思路的专题讲座,取
得了预期效果。三是进一步加大廉洁、高效政府建设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
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了廉洁、高效政府建设工作。
从党风廉政责任制入手,深入抓好各项廉政工程。对于市重点水利工程招投标和施工
管理等关口,切实做到工程合同、廉政合同同签,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同建,确保了
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政务公开方案,接受社会监督。对于水
利行政审批事项,严格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精简办事程序,压缩审批
时间。进一步加强了行政效能监察。该局还制定并严格执行了行政效能监察“八项制
度”,在执行制度的同时,对执法人员和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考评。主动加强对行
政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 全年共向被征费单位发出征求意见信503封,派出监察人员
分别到70个重点单位登门征求意见, 受到交费单位和市监察局的肯定和好评。 (绪
正瑞)

济南市中小企业局

推进民营经济和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
——济南市中小企业局

2003年,济南市中小企业局局紧紧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的奋斗目标积极
转变职能,创新发展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县域工业、民营经济和园区经济快速健
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连续第二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3年度
工作标兵单位”称号,被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人事厅、中小企业办公室分别评
为全国、全省系统先进单位。

一、认真贯彻市委工作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努力推动县域工业和民营
经济实现新的突破

在2003年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这个主题,
提出了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县域经济、“三个亮点”等“五个突破”的奋斗目标;在
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作为县域工业、民营经济
和园区经济的主管部门,在推动工业强市、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实现新的突破上,创
造性地抓了落实的工作。
1.创新发展思路, 搞好发展规划。首先确立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加快经
济发展,必须坚持走“工业强市”、“工业强县”的路子,并且要重点发展民营工业
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让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唱主角;
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主要途径;招商引资必须抓好软硬环
境建设。同时,要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积极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统筹城乡
经济协调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了各项工作的发展规划。一
是研究制定了《济南市县域工业实施“2133”工程规划》。实践证明,此规划符合县
域工业发展的实际,切实可行。二是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市民营经济的奋斗目标,
即:力争到2007年,民营经济(涵盖三次产业所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30
%以上, 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0
%以上;民营经济的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的50%以上。三是认真贯彻全省县域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了《关于加快县(市、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方案》和《关于
培植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规划意见》的研究制定工作。四是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的前提下,以省以上批准
的4个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对县域重点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规划。
2.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发展。一是突出民营经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通过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骨干企业膨胀一批,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一批和广
泛发动发展一批,极大地壮大了民营企业队伍和经济实力。2003年底,民营经济总户
数达到14.9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52.4万人,注册资本达到150.3亿元;民营经济实现
增加值482.7亿元, 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5.3%, 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
51.7%。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14.7亿元,增长29.7%,比全市税收增幅高14.8个百
分点,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统筹三次产业
协调发展。结合实施“2133”工程,筛选100家销售收入和利税大户、100家科技和出
口创汇型企业作为重点调度扶持对象,在扶持资金、贷款担保、信息咨询、招商引资、
人才引进等方面,实行重点支持和服务。2003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
入499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40个,过亿元企业达到96个,工业固定资产投
入达到105亿元。三是坚持抓强扶弱带中间,多极增长,梯次推进。在“建设新泉城”
的大框架下,要求市内四区和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紧紧抓住“东拓、西进、北
跨、中梳”的机遇,把发展县域经济纳入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并将发展
较快、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章丘、历城和市内四区,把处于中间水平的长清、平阴、
济阳,把相对欠发达的商河县等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县(市)区,实行分类指导。四是
突出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将招商引资与扩大企业外贸出口相结合,广泛
联系国外的商会、贸促会等,扩大出口渠道,努力将全市民营企业培植成为外贸出口
的亮点。民营出口企业达到240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16家,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
221家, 新批三资企业90家;完成出口创汇327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13%;出口
过100万美元的企业56家。
3.切实转变职能, 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政策服务。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报
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补充规定》和《济南市民营经济考核评比奖励办
法》,进一步优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二是法制服务。重点抓了
《中小企业促进法》、《乡镇企业法》、《山东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护条
例》、《济南市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落实,对依法促进
企业发展、依法保护企业权益和依法规范企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信
息服务。进一步加快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建设“济南中小企
业网”的过程中,开展了为千家重点企业免费上网工程,并为各县(市)区经贸局、
民营局配备了微机,为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项目信息等提供了方便。
四是融资担保服务。成立了“济南市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投资中心”,吸收会员企业38
家。与人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共同制定《驻济银行业、农村信用社在全市中小企业
推行“企业(户)联保”贷款暂行办法》,在市政府与人行济南分行暨驻济银行业举
办的两次项目推介会上,签订贷款协议89项,贷款额19.5亿元。县(市)区成立了市
场化运作的投资担保公司, 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2.8亿元,解决了一些企
业的实际困难。五是招商服务。在市、县(市)区分别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招商引资
项目库。 8月份,组织企业赴温州签订合资合作项目18个,总投资额10多亿元;10月
份,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了“济南(法国)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与法国华侨华人
会等14个社团的大企业,签订10多个投资和贸易合作项目;在山东(上海)名优特产
品展览会上,签订供货合同、合作协议36项,定货额1.3亿元,销售产品7万多元。全
年全市县乡共引进项目5038个, 其中工业项目986个,总投资119.47亿元,实际到位
资金78.33亿元;引进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416个,投资156.6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00
个, 实际到位资金12674.3万美元。六是科技、管理和人才服务。帮助企业积极争取
国家和省资金支持,全市县乡企业技改投入达70亿元,开发各类技术创新项目1000多
项,完成技术创新投入4.5亿元;组织上千家企业参加了全省民营企业产学研洽谈会,
签订合同、 协议30项,总投资6亿元;大力培植名牌产品,在县乡企业和民营企业中
已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2种, 有5家企业争创全国名牌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指导,有
15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和职业安全卫
生体系认证。举办了“中国(济南)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中国(济南)民营企业
发展战略战术高层论坛”等,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学有所长、学有所
用的人才。七是典型服务。大力宣扬章丘市、槐荫区和力诺集团等一大批发展民营经
济先进典型的经验。11月,全国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工作(现场)会议在济南市召开,
济南市中小企业局及长城集团、清河集团分别作了典型发言,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八是诚信服务。组织全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了“诚信守法”竞赛和企业信誉评
价活动,有8家企业成为全省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有1家企业成为全国诚信
守法乡镇企业。九是行业服务。经过积极筹备,成立了济南市中小企业协会及专门协
会,并与世界中小企业协会及国内外的50多个商会建立了友好联系。积极帮助在济南
经商的异地企业家建立协会组织,成立了济南市福州投资企业商会,以此吸引更多的
外地企业来济南投资落户。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和机关建设

充分发挥局党组、支部、党员的核心领导、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加强
思想、作风、纪律建设,深入开展“做人民公仆,树良好形象,创一流成绩,建文明
机关”活动,为高标准地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推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健康
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1.认真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到全局各项建设的首位,贯穿到全局各项工作的始终。
2.深入开展“创一流成绩、 建文明机关”活动,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机
关党委按照“三高三优三满意”的“创建”目标要求,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强化
“创建”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
争创一流的积极性。大家都能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勤
奋敬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从而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二是进一步增强了
干部职工的责任心。特别是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坚定地按照市委、市
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工作不放松,全局干部职
工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极强的责任意识,变困难为机遇,加大工作措施,努力
克服突发事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而夺取了“抗非”斗争和经济发展双胜利。在抗
击非典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 全局干部职工自愿捐款12000多元。三是进一步增强
了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
3.深化思想教育, 强化监督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在
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时,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扎扎实实地
开展了理想信念和正确树立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教育。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
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了党性、党纪、政纪观念,进一步增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决议的坚定性,创造性抓好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自觉性,解放思想、干事
创业的积极性。为保证中央和省、市委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任务的落实,
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对全局的党风廉政工作一项一项地进行分解,提出
明确的目标、责任和标准要求,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人,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
级,层层抓落实,实行责任追究制,使局机关各级领导主动抓好党风廉政工作的责任
意识得到强化。以抓好副处级以上干部廉洁勤政为重点,坚持了思想教育、执行纪律、
落实规定从严的原则。为从源头上堵住腐败行为的发生,修订完善了《廉洁勤政制度》,
主动把事后监督提前到事前监督,并贯穿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中。进一步加
大了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力度,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对贯
彻执行《条例》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干部的选拔、使用、提拔等各方面,严格执行条
例规定的“六个原则”、“六个基本程序”和“三个关键程序”,同时,不断扩大群
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抓好政治学习的同
时,还加强了对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知识的学习
和驾驶车辆培训。全局机关干部基本都能胜任本职,独立完成任务。 (陈晓勇)

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珍惜荣誉 再创辉煌
——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003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按照省、市委工作会议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第二十
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城市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全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全力以赴防治“非典”,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
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积极参与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当好政府参谋助手。积极参与道路交通规划论证全过程,
先后提出经十东路智能交通管理、经十路交通组织等35项交通方案、建议,发布了关
于加强市区交通管理的两个通告,向政府提交了《济南市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整治方案》、
《“错时上下班”作息制度调研报告》、《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综合调研报告》以及
《当前我市城市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工作对策和建议》(呈阅件),为政府决
策提供依据。 在英雄山路试行人性化交通设施,标划中心导流隔离带和震荡标线3公
里,减速让行标识39处。全年完成交通设施投资1907.75万元,新增行人过街设施101
处,渠化路口21处,施划交通标线1020.4公里,新增交通标志285面、灯控路口24个,
全市交通标志达2142面, 灯控路口达168处。新增电视监控点15处、闯红灯自动拍照
20处,全市电视监控点和闯红灯自动拍照点分别达77处和50处。对济南交警公安信息
网和社会网全面升级改版,交通违章信息全部实现远程登录办公和适时更新,车驾管
数据实现24小时自动传输。自主研制开发的多功能道路巡查车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申
请国家专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8月13日在视察支队时,对
济南交警科技强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大力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 落实市区缓堵保畅机制。改革交通违章管理方
式, 推广运用“非现场执法”模式,路面摄录系统共抓拍违章54755辆次,与公交、
出租公司建立违章抄告制度, 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全年共查纠各类交通违章340
万人次, 暂扣机动车49686辆, 暂扣证件80107, 吊扣驾驶证19744个,撤销驾驶证
1016个,罚款2035万元,5744名违章记分满12分的驾驶员参加了学习考试。认真研究
分析燕山立交、高架路北延、经十路拓宽改造等市政施工给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制
定并落实多项交通组织方案。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深化城管体制
改革的意见(暂行)》要求,积极筹建济南市停车场管理办公室,借助“五. 一”、
“十·一”旅游黄金周,科学设置临时停车场36处,停车泊位3900余个。积极改革交
通警卫工作模式,成功组织各类交通警卫任务164次,大型活动安全保卫388次,圆满
完成胡锦涛、江泽民、贾庆林、曾庆红、黄菊、罗干以及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
济视察或过境期间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受到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9·5”会议精神,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1.以大货车违章为突破口, 强化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
公安、交通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货车、农用车、三轮车管理的通告》。
支队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召开部门联席会议12次、协调会60余次,编
发简报10期, 组织26次专项检查,与市直5部门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第一战役共查纠
违章大货车9215辆, 其中无牌无证1120辆, 超载10985辆,撒漏792辆,暂扣大货车
2016辆, 暂扣驾驶证2701个。9月22日,国家三部委检查组对济南市大货车专项整治
给予充分肯定, 在11月5日全国部分省市道路交通整治工作座谈会上,支队应邀做了
典型发言。
2.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 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确定上报40处
事故黑点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整改建议册》,以安委名义下发整改通知,成立
济南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家指导组,召开全市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整改会议,邀请荷
兰交通工程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以春运交通安全保卫为重点,严格客运车辆安全管理,
重点加强跨区域长途客车安全检查,从新车登记挂牌、车辆检验和客运站点管理等方
面严把关口。 成立高速公路大队, 强化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巡逻管控,严格执行
《山东省超员和超限运输车辆管理办法》,严查严重公路违章。新建3处“平安大道”
警务工作站,全市11处警务工作站共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案10起,查缉盗抢车辆18辆。
严厉打击交通肇事犯罪,依法逮捕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27名,治安拘留93人,取保候
审66人,吊销驾驶证219个,吊扣驾驶证3130个,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85.5%。
年内全市共发生标准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031起,死亡456人,伤949人,直接经济损失
262.7万元,四项指数分别下降了18.4%、0.4%、15.3%和23.7%。
3.认真宣传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 ,开展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主题
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建成交通安全社区133个、交通安全村143个、交通安全学校70
余所。

三、认真落实便民利民各项措施,体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制定并推出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交通环境的八项
服务措施。进一步加强车管服务规范化建设,做好车管所、交警中队硬件建设、系统
更新和设备链接, 开通168交通信息人工查询服务,在济南交警社会网站设立机动车
驾驶员理论培训和车管业务表格下载服务。实行快速处置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对事实
清楚、无争议、车辆能够移动的轻微交通事故,当事各方可立即将车辆移至不影响交
通的地点,自行协商损害赔偿,公安交警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在“走百家、行千里、
服务零距离” 爱民实践活动中,共走访46家出租车公司、100多家公交车队和70家长
途客货运公司,民警与驾驶员换位思考,拉近彼此之间距离。便民利民服务措施推出
以来, 车管部门共办理小型汽车挂牌9051辆, 乡镇交警中队办理“五小”车辆挂牌
2059辆,为小型、微型非营运客车定期检验1100辆,现役军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80人,
老年人申请驾驶证92人, 申请小型自动挡驾驶证26人,换发驾驶证21797个,就近办
理机动车驾驶证补领业务609人,网上预约考试1355人,168交通信息人工查询台受理
查询5000多人次。 快速处置事故现场4726起, 其中1095起由事故当事人自行撤除,
3631起由巡逻民警当场处结。

四、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预防“非典”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面对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支队上下认真研究制定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和应急处置预案,成立了防治“非典”工作指挥部和机动队。严格落实出租车、客运、
公交车日检消毒制度, 共检查出租车44.4万辆次、公交车2万余辆次,长短途客运车
辆3.4万辆次。 全市6处留验站共检查外地机动车48238辆,乘客171537人,监督发放
《道路货物运输防疫检查合格证》8000余份。认真贯彻公安部《关于保障防治非典型
肺炎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紧急通知》精神,加大公路指挥疏导,确保防治“非典”
物资和群众生活必需品运输畅通。各留验检查站对监测检疫合格的外地车辆坚持从快
放行,避免长时间滞留。在抓捕犯罪嫌疑人张孟成行动中快速布警,为及时抓获逃犯
提供了重要线索。在做好内部“非典”预防工作的同时,积极支援首都交警,支队党
委被省委授予全省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民警王养军、孙晶和天桥大队也分
别受到省、市表彰。

五、以开展“大讨论”和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交警队伍
正规化建设

1.深入开展“贯彻十六大, 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为做好新时期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全体交警牢记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牢固
树立“五个意识”,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变成公安交警的自觉行动。
2.以贯彻执行“五条禁令” 为切入点,强化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支队党委坚持
高标准、严要求,结合执行“五条禁令”,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五个严禁”,
进一步规范了交警执法行为,严防各类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按照周永康部长“四句
话”要求,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了警用车辆专项整治和内部
民警用车专项整治活动。
3.狠抓党建工作, 以强有力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队伍再创佳绩。在全体
党员中开展以发挥党员先进性为主题的“学党章、正党风、明党纪”党性党风教育活
动和“党员奉献月”活动,在窗口单位推出“党员示范岗”,积极发展壮大党员队伍,
全年发展新党员60名,按期转正52名。
4.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最大限度地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圆满完成部
分正副处级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对16名正副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职务任命、调整。开
展了正副主任科员竞争上岗工作,对车管窗口单位进行轮岗交流,26名一线优秀民警
调入车管部门, 26名在车管岗位工作8年以上的民警交流到一线岗位。组织开展机关
民警到基层锻炼活动,首批23名同志已分赴各基层单位进行为期两年的实践锻炼。完
成了处级干部竞争上岗试用期满考核,为26名民警办理了提前离岗手续,完成年内职
务警衔晋升、工资调整、学历清查、人员信息录入、档案管理、养老保险和公费医疗
报批等项工作。
2003年度,交警支队连续第七年荣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称号;被省春运
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03年全省春运工作先进集体;被济南市政府授予2003年度安全生
产先进单位。历下交警大队泉城路中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授予全
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等授予山东省学
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槐荫交警大队经七路中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
层单位。天桥交警大队北园路中队被省公安厅记集体二等功。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
警支队支队长鲁德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个人二等功,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一等功。槐
荫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福才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二等功。车辆管理所民警王善永被公安
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等13家单位联合授予第四届“中国
优秀青年卫士”称号。天桥交警大队民警刘宝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
干警”称号并记个人二等功。历下交警大队民警刘新被市政府授予全市“严打”整治
斗争先进个人并记个人二等功。 (郭新宇 朱 军 刘庆华)

济南市国家税务局

在创新中发展
——济南市国家税务局

济南市国家税务局现有干部职工1812人,下辖11个县(区、市)基层单位,担负着全
市72000余户纳税人中央税和共享税的征收管理工作。 近年来,济南市国税局坚持聚
财为国、执法为民,按照“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方针,依法治税,应收
尽收,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税收工作任务。2003年,该局税收收入首次突破了
百亿大关, 达到109亿元,比上年增收16亿元。先后被国家税务总局授予“全国税务
系统文明单位”称号,被济南市委、市政府评为“济南市首批文明行业”、“2003年
度工作标兵”单位。

一、抓住中心,大力组织税收收入

在组织收入工作中,济南国税坚持做到“依法征收,依率计征,应收尽收,坚决
不收过头税”,逐步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2003年,全年共组织国内税
收收入109亿元,完成省局计划的107.9%,比上年增长17.8%,增收16.5亿元。其中,
为济南市组织市以下级收入14.9亿元, “两税”返还14.87亿元,共为济南市提供财
力31亿元。
济南市国税局克服部分企业效益欠佳以及“非典”对全市经济的影响等困难,坚
持向管理要收入,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将占全市国税税收总量65%的35户重点企业纳
入重点监控范围,牢牢把握住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坚持向科技要收入,大力实施科技
兴税,不断完善现代化征管手段;坚持向执法要收入,健全制度,依法行政,不断加
大检查和执法力度。 在开展日常检查的同时,先后开展了7次大规模的专项检查,查
补税款入库12390万元,清理欠税3亿多元。同时,牢固树立“优惠政策不落实,也是
收过头税”的观念,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济南市国税
局积极向省局汇报情况, 尽可能多的争取退税指标,全年累计争取退税计划55480万
元, 比上年增加21590万元,增长63.7%,有力促进了全市外贸经济的发展。为促进
下岗职工再就业,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先后为400多名下岗职工免费办理了税务登记,
免征了10500户纳税人的增值税税款, 国务院落实下岗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督察
组来济南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全年先后为1750户从事饲料、资源综合利用、福利、
校办、 粮食等行业的纳税人办理税收减免8亿多元,为52家企业办理税款缓缴近10亿
元,为济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严格执法,不断整顿税收秩序

对内,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强化执法程序培训,提高执法技能。近年来,该
局先后投入教育培训经费750多万元, 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征管、稽查、法规等培训60
余期4300多人, 市局各处室和各基层局自行组织各类专业培训近120余期7000余人
(次);为重点解决“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分13批对一线执法人员进行了执法
程序培训。为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坚持业务能级考试考核上岗制度,对所有人
员严格按照考核和业务考试定级上岗, 并按2%实行末位淘汰待岗。2003年以来,共
有49人因末位淘汰进行了待岗培训和补考。为了建立公平的执法机制,改变过去税务
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技能单一,易滋生执法不严、为税不廉问题的状况,使
税务干部达到“精一岗,通两岗、懂三岗,会四岗”的目标,该局加大干部交流和轮
岗力度,对中层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进行了机关与基层、基层与基层、城区局与县局
的全方位、 多层次的交流,共轮岗889人,占轮岗范围人员的65%,同时确定待岗人
员19名。为了规范税收检查,减轻纳税人负担,他们在全局推行下户派遣制度,规定
进行检查必须2人以上, 到达企业后出示《派遣单》,由企业在《派遣单》上注明到
达和离开时间,税务人员必须“带着问题下户,带着结果返回”。同时实行一家查帐、
多家认可制度,避免了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为了加强“两权”(税收执法权、行政
管理权)监督,规范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他们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了对
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了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及时发现
和纠正执法中的偏差和不规范行为,制定了济南国税“十四不准”,明确了行政和纪
律处理标准。
对外,严格执法,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不断优化税收环境。一是加强了管理基础
建设。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对小规模企业、涉外企业、出口退税企业、个体集贸
实行了相对集中管理,加强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征管和执法效能。
2003年1月1日起,对市区内私营以上企业在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统一受理办理税务登
记,从源头上有效地解决了交叉管理和混淆税收入库级次问题,规范了税务登记管理。
同时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普通发票抽奖和举报奖励制度,对专业市场落实了销售开票制
度,全面推行税控装置,积极推广机打发票代替手工发票,普通发票管理得到强化。
二是开展了专项整顿治理。首先针对小规模企业在税收管理上存在的整体税负明显偏
低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小规模企业的税收专项整治,共检查小规模企业6231户,查补
税款1, 143余万元,占自行申报税款的157%。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小规模纳
税人(企业)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其次对特殊行业进
行了专项整治。该局先后对全市387个加油站、369个集贸市场和21家白酒生产企业进
行了税收专项检查,查补税款1800余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偷逃税行为,整顿了成品油
零售、白酒和集贸市场的税收秩序。第三对漏征漏管户进行彻底清查。2003年以来,
共对全市12306户纳税人进行检查,发现漏征193户,漏管2998户,清理税款、滞纳金
和罚款共计699.75万元。四是针对农产品收购发票存在的收购凭证使用不规范和虚开
发票行为,组织了农副产品收购发票专项检查工作,规范和强化了农副产品收购发票
的管理。三是提高了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大力实施金税工程,不断扩大该系统的覆
盖范围,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一般纳税人经营状况的监控,有效查处和打击了不
法分子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犯罪的行为;全面推行了税控装置和个体定税软件,
提高了个体业户的起征点。通过这些措施,限制了税务人员在定税中的自由裁量权,
公平了税负。 充分应用和拓展CTAIS(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税收数据的
集中处理和共享, 将基层税收征管业务全过程纳入CTAIS管理,为提高征管效率,确
保执法的公平、公正提供了保障。

三、优化服务,努力改善办税环境

1.启动“国税提速” 工程,提高办事效率。2001年和2003年,为了积极响应市
政府提出的提速工程,他们分两次全面启动了“国税提速”工程。仅在2003年,就先
后简化了15项办税程序, 下放了19项审批权限,缩短了10项办税时间,放宽了4项税
收政策,为纳税人创造了更加优良的纳税环境。一是下放税收审批权限。把税务登记
审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和符合条件的减免税审批权等,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
逐步下放,由基层税务机关在办税服务厅行使绝大部分乃至全部税收业务审批权,从
根本上解决环节多、程序复杂等问题。二是简化办税程序。整合办税服务厅,将大厅
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和“申报纳税”两项功能。在纳税申报环节,纳税人在征期
内可直接到申报纳税窗口办理申报纳税手续,取消管理科签字制度,改为由窗口经办
人签字或盖章;实行电话申报的小规模企业的纳税申报由按月改为按季度;简化发票
领购、出口退税和涉外企业审核审批等手续,适当放宽领购时间,提高发票发售效率,
尽量方便纳税人。三是缩短办税时限,提高发票发售效率,取消监控管理部门及人员
对纳税人自管自开发票销售的签字制度,缩短增值税专用发票最大开票限额、使用数
量审核报批时间。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确定时间以《认定表》审批日期的次月
1日为准, 取消认定正式行文;取消对企业注册资金的限定。缩短办税时间后,办税
时间由原来国家总局、省局规定的时限缩短了三分之二以上。
2.实行政务公开, 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一是实行阳光办税,增大办税透明
度。主要实行了税收政策法规、办税程序、收费标准、违章处罚、双定业户税款、岗
位责任、工作纪律、服务标准等“八公开”,使他们的执法和服务更加透明、公开、
公正。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让纳税人熟知公开内容。 在电台、报纸、国税网站开辟了
“国税为您服务”专栏,为社会和纳税人提供政策解答、税务咨询等服务和政务监督
渠道。编印、下发了“阳光国税”小册子,将政府提速的内容和承诺向社会进行公开。
在各基层局的征收大厅统一设置了值班台、税收政策咨询台、办税公开栏、办税流程
图等,向纳税人公布公开内容,增大了办税透明度。三是构建网上服务平台,使信息
获取更加便捷。 以12366咨询热线和国税内、外网为依托建立网上服务平台,启用电
子邮件群发系统,把最新的税务通知和纳税人服务系统等发送给纳税人,使纳税人足
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举报投诉、涉税信息查询、税法咨询、税务公告等服务,使纳税
人及时了解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
3.加快税收信息化步伐, 不断提升服务层次。一是提供了以电子申报为主体的
多元申报方式。推广应用计算机远程申报、银行网络申报和电话申报纳税软件,推行
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拓宽了为纳税人提供申报服务的渠道。全市采用现代化电子申
报方式的纳税人占应申报纳税户数的80%以上,使纳税人省时、省力、省钱,受到纳
税人的普遍欢迎。二是开通了“12366”咨询热线。投资200多万元,继深圳国税之后
开通了全国第二条纳税服务热线“12366” ,具有税务咨询、政策解答、案件举报、
廉政监督、电话申报、催报催缴、发票抽奖和涉税信息查询功能,免费向社会提供了
方便、快捷的国税热线服务。至2003年底,共受理各类咨询57万多人次,话量最多的
一天达592人次。 热线开通后,因其快捷、方便、完善的服务功能,得到了社会各界
和广大纳税人的认可。三是推行了专用发票远程认证办税方式,实现了专用发票的24
小时认证,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发票认证,较好地解决了纳税人认证排队和因
取得假发票而不能及时认证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四是全面推行增值税申报纳税“一
窗式”管理。为了加强增值税征管,提高管理效率,方便纳税人,改进了增值税申报
管理工作流程,对全市办税服务厅窗口设置进行整合,将报税、认证和申报职能三合
一,推行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从而使服务窗口和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和简
化,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

四、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济南市国税局每年确定一个活动载体,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当前的政治、工作
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开展创建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效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累
累硕果。
一是选准切入点,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1年开展“实践‘三个代表’,
树立国税新风” 活动, 2002年开展“服务纳税人,奉献全社会”活动,2003年开展
“诚信在国税,服务见真情”系列活动。二是抓住重点,狠抓队伍建设。2003年,济
南市国税局狠抓思想教育,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干部
队伍呈现出空前的敬业、爱岗、团结、奋进。为了加强廉政建设,济南市国税局把矛
头直指“生、冷、硬、横”和“吃、拿、卡、要”现象,下大力气加强行风建设。为
了强化监督,建立健全了监督体系,经常组织专门人员携带微型摄像机深入办税场所
进行明查暗访;定期邀请各界人士对国税工作“评头论足”。出台了14条禁令,重申
了“三个一”下岗制度,对于胆敢违规“触电”者,决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
2003年, 先后对16名在税收服务过程中不作为的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对4名为税不
廉的干部给予了政纪处分或通报批评。
济南市国税局连年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2002年各基层单位全部获得了
“济南市文明单位” 称号,实现了“满堂红”,有9个单位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
称号; 5个单位被评为省级、部级先进单位;市局连续两年在济南市行风评议工作中
列行政执法部门第一名,并获得了济南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在济南
市参评的58个行业中综合评价成绩名列第一,并被表彰为济南市首批文明行业。2003
年,被国家税务总局授予“全国税务系统文明单位”和“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并被市委、市府表彰为“2003年度工作标兵单位”,被市文明委表彰为“济南市文明
行业”。 (蒋宝铸)

济南供电公司

光明使者 彩虹服务
——济南供电公司

济南供电公司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所属大型一类供电企业,全国一流供电企业,
担负着济南市10个区、县(市)的供电任务。济南电网是位于山东电网枢纽位置的区
域性电网, 重要的负荷中心,电网覆盖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属于济南供电公司资产
的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有38座, 主变总容量567.4万千伏安,输电线路2500公里,配
电线路858公里,电缆线路821.7公里。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济南供电公司始终把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优化全
市经济发展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2003年,济南市社会用电
量达到119.7亿千瓦时,公司售电量105.6亿千瓦时。线损率、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
性三大技术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供电企业前列。公司相继荣获并保持了“全国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
奖状、“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等称号。

一、实施城市电网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对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侧重于发电厂的建设,致使城市电网
建设欠帐严重,为此,1999—2001年,国家实施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电网建设。
济南供电公司积极争取贷款资金13.68亿元, 居全省17地市之首, 3年间新建、扩建
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座,新增容量130万千伏安,使济南电网总容量增加了25.6%;
新建、 改造10千伏线路87条,将市区289.5公里配电线路全部更换为绝缘线,有效提
高了市区供电可靠性; 改造居民小区683个,使多年以来供电“卡脖子”问题得到基
本缓解。 同时, 为解决广大居民家庭用电的难题, 利用1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所辖
25.5万户直供居民客户的“一户一表”改造工作,统一更换了容量大的电表和电线,
并实现了供电、 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管理。2002-2003年,积极争取贷款资
金5.13亿元,占全省城网建设资金的31%,新建、扩建了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座,
新增容量100万千伏安。 特别是在2003年省委工作会议后,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围绕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超前修订了济南电网发展规划;克服“非典”疫情等不利
因素的影响,加快变电站施工进度,实现了5座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当年设计、
当年施工、 当年投产,新增容量72万千伏安,使济南电网220千伏的总容量增加了30
%,有效提高了供电能力,充分发挥出了电力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先行官作用。
制定了济南2004—2007年急需开工建设电网项目,计划2004年贷款投资5.15亿元,力
争完成新建、 扩建8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建成投运变电容量107.25万千伏安;开
工建设6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 开工容量91.6万千伏安,已经完成了4座变电站的
新建扩建工作和8条35千伏及以上线路的建设改造工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过近年来大规模的城网建设,济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城市中心区
132条10千伏配电线路全部具备了自动化功能, 当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调度自动化
系统将自动判断故障点并通过遥控操作立即将故障点隔离,迅速恢复该线路非故障部
分的正常供电,有效缩短了停电时间。另外,济南电网的供电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特
别是近两年来,夏季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除了加强电网运行维护管理之外,得到
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负荷方面的大力支持,确保了济南市在2002年夏季成为全省唯
一没有拉闸限电的城市, 在2003年全国21个省拉闸限电的情况下, 保持了济南电网
“零拉路”运行,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作为公共服务行业,济南供电公司始终全力支持城市重点工程,为城市建设和美
化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2-2003年,为全力配合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在电力建设
资金十分缺乏、 企业负债沉重的情况下,贷款投资2亿多元,先后实施了泉城路、国
际会展中心、燕山立交桥等地区和部分交通主干道的电缆化改造工程,对沿线5条110
千伏线路、 51条10千伏线路实施了电缆化入地和迁移,共拆除架空线路121公里、铁
塔及线杆2157基,确保了城建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2004年又贷款投资9100万元实施
了经十路电缆化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了经十路东段架空线电缆化入地改造和原有电
缆化设备的迁移工程,共迁移10千伏线路7条,新敷设电缆14.5公里,拆除电杆94基,
进一步美化了市容市貌,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二、实施农村电网建设,深化农电体制改革,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过去,农村低压电网由农民自己建设管理,维修、改造没有资金来源,造成农网
设施严重老化、损耗高、电压低、安全水平差,由此也带来了电费收缴不规范问题,
“权力电”、“关系电”、“人情电”现象普遍,透漏电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
的快速发展。为此,从1998年至2003年间,济南供电公司抓住全国农村电网建设改造
的机遇, 投入资金10.08亿元,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完成了第一、二期农网
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了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56座,改造用电村5525个(含进一步改
造的行政村),提高了济南农网的供电能力,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电网存在的有电送
不出、有电供不上、电压质量低、电网故障多、供电“卡脖子”等问题,改善了农村
用电状况,为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
对由地方管理的县供电企业实行了代管制度,取消了农村电工,全市4657个行政村全
部实现了“四到户”管理,建立了供电部门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客户的营销服务新格局。
一、二期农网改造完成后,虽然公司增加了巨额债务负担,承担了更大的电网运营成
本和经营风险,但是济南农网得到了全面加强,使农村低压线损率平均降低了10个百
分点,切实降低了广大农民的用电成本,同时又实现了“四到户”管理,从而在软、
硬件两方面基本具备了同网同价的基础, 因此2002年4月,在全市实现了城乡居民生
活用电同网同价,农村电价由原来的每千瓦时0.68元统一降为0.52元,使全市80余万
户农民得到了实惠,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农电体制改革和农村电网建设的实施促进
了农村用电量的增长, 2004年1—6月份济南市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达18.85%,有力
地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济南供电公司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继续不
断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和农电服务工作。按计划开展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作,将完成贷
款投资2.57亿的建设项目, 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1座, 35千伏变电站9座,建设
110千伏线路110.6公里, 35千伏线路91.5公里,10千伏线路256公里,改造低压台区
239个, 这些项目的完工将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电力支持。同时,济南供电公
司继续推行农村用电“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重点解决好农村低
压电力资产的接收与规范管理、农电工的使用与管理、农村低压电网的运行维护和农
村用电的抄核收等突出问题。切实把农村电网维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充分发挥农
网改造的投资效益,让农民长期受益。严格执行省、市物价局新批复的农村电价标准,
规范农村电价管理和电费收取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
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供电服务。

三、坚持服务以情为本,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力
服务需要

济南供电公司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
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自2000年起开始实施“彩虹工程”,把供电服务工作置于广
泛的社会监督之下,每年向社会公布供电服务承诺和为市民办的实事并认真兑现,设
立100万元的行风建设举报奖励基金, 实行“花钱买批评、买建议”。为扩大监督、
投诉渠道,发挥“四大监督系统”(即:“彩虹热线”和“彩虹条”监督、客户关系
委员监督、企业内部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一是开通
了800免费电话作为“电力彩虹服务热线” ,全天24小时受理或解答用电咨询、紧急
报修、 举报投诉等,对反映问题及时汇总和处理;同时开通600免费信箱,向社会广
泛发放“彩虹条”(征求意见书),以信函的方式接受监督。二是在社会各界聘请了
122名客户关系代表, 组成客户关系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并聘请了26名政治
觉悟高、社会交际广和责任心强的济南市离退休老干部作为行风监督员,请他们为供
电服务找差距、提建议、当参谋。三是实施“内部彩虹工程”,鼓励广大职工揭露矛
盾,举报问题,为改进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实行“新闻舆论督办制度”,在每
天早晨召开的调度会上,通报媒体报道的有关公司的新闻内容,对供电服务中存在的
问题, 以督办单的形式,责成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公司共对外发放“彩虹条”14.29
万份, 回收5.78万份,对88名建议、举报人给予奖励,对331名违反服务纪律的职工
予以处罚。2001年,公司查实的举报投诉比2000年下降了61.8%,2002年比2001年下
降62.2%, 2003年又比上年下降了60%;今年,仅受理举报14起,属实6起。目前,
电力服务“彩虹”品牌已家喻户晓,享誉泉城。
坚持以情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功能。从美国引进先进
的设备和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设立了第一家客户服务中心。率先推出了业务主办制
度,对于客户业扩增容项目,由业务主办作为总牵头人,对外统一承办,为客户提供
代理服务;对内全过程参与、监督从受理申请到勘察、送电的全过程,使高压业扩做
到了“一口对外” ,建立了“业扩绿色通道”。2003年为326家企事业单位新上了变
压器, 增容达38.75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7.5%,进一步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牢固
树立公共服务的现代理念,坚持供电服务以人为本、贴近市民,推出了“彩虹服务队”
服务模式,将电力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上门提供优质、低偿的室内供电设施安装、
维修和急修服务。 开通“8008601188”免费服务电话和“95598”彩虹服务热线,并
增加了自动语音、手机电费短信、传真等主动服务方式;对所有一户一表居民客户实
行了邮寄客户电费帐单业务,把客户电量电费详细的信息内容准确及时地送达千家万
户,方便了客户交费。2004年1—6月份共接听客户电话10.5万次,邮寄电费帐单43.1
万份。开展“彩虹保电”工作,完善了保电工作管理机制,2003年圆满完成省委工作
会议、 中高考、防非典等重要保电任务47项,累计保电时间167天,得到社会各界的
赞许和认可,连续四年在济南市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被评为济南市唯一一家“省级
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
省会城市现代化建设给济南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济南供电公司将在市委、市
政府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人民电业为人
民”的企业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电网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为
济南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郝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