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邮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1&rec=87&run=13

我国历史上首次使用驿马通信是在周朝。《周礼》记:周时交通要道平坦且
直,两边植树为标记,设司空(官名)管理路政,路旁有馆舍,10里一庐,30里一
宿,50里一市。
汉代邮驿国内邮路发展到4万多公里, 国际邮路扩展到中亚、东亚与安息国
(伊朗)、大秦国(罗马帝国)、高丽(朝鲜)、日本等国。邮驿组织管理严密,法曹
主管“邮驿程事” 。地方大路每30里一驿,10里一亭,5里一邮。邮件按缓急分
“四马高足”、“四马中足”、“四马下足”和“步传”。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分裂抗争,影响了邮驿发展。隋统一天下后,邮驿
恢复汉制,并开凿大运河发展水驿,把邮驿划归兵部“驾部郎中”主管。
唐朝邮驿发展到鼎盛时期。 设有以首都长安为中心的东、西、南、北4条辐
射形大干线邮路, 支线邮路多如蛛网, 驿站遍及全国,共有1985处。其中陆驿
1639处,水驿260处,水陆并驿86处。服务人员达20000多人,驾船水手5400余人,
驿官400多人,全国驿程约49000多里。
宋代沿用唐朝体制对邮驿实行“军事化”,由兵部管辖,军卒担任通信,创
建专为传递军事公文昼夜兼程的“急递铺”。
元朝邮驿分工更加明确精细。 邮驿按其文件性质, 分传递一般官府文件的
“驿站”、传递朝廷与各地往来文书的“急递铺”、传递军事文书的“海青站”,
3类邮站各司其职。
明代设水马驿、运递所,为过往驿人提供食宿及交通工具。马驿60~80里一
置,分别设马、牛、驴50~80匹;水驿用木船,要冲地方设船10~20条,僻静处
设船5~7条,每船有役夫10人;陆驿每10里置一铺,每铺设铺司1人,铺兵10人,
各州、县设铺长、巡视,考查各铺工作。
清朝集历代王朝之大成,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达到顶峰。清末,邮驿逐步
衰败,辛亥革命前夕被近代邮政所淘汰。
明永乐年间专事民间书信的“民信局”诞生。初期组织简陋,雇员多者达数
十人,少者二三人,有独资者,也有合资者。以寄递信件为主,兼作其他副业。
邮件由多家合作送达目的地,也有一家直接送达目的地的。省内干线邮路互相衔
接,如烟台一家民信局的干线邮路经沙河、潍县等地直达周村,沿途揽收、交接
邮件, 与西线民信局互换,每月3次。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民信局和侨民批
信局发展到鼎盛时期,全国机构设置星罗棋布,互相联系,势力极为雄厚。光绪
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把民信局纳入政府统一管理,二十五年(1899年)公布邮
政民信局章程,并规定收费标准。1921年交通部颁布邮政条例,对民信局建制、
业务范围等作具体规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加以限制。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彻底被打
开,邮政通信机构也因此出现了混乱局面。一时间古今并存,土洋并存,有古老
的邮驿站,也有新兴的文报局;有海关邮政“海关拨驷达局”和“华洋书信馆”,
也有外国侵略者办的“客邮”和“商埠”邮局。中华民国成立后,“客邮”有增
无减,1916年统计全国“客邮”达250多处,日本为最多,在华邮政111处。“太
平洋会议”通过在华“客邮”决议后,各国于1922年撤销设在中国各地的邮局。
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曾努力创办自己的邮政通信机构,清同治五年 (1866
年) 政府与英国人赫德达成协议,创办“海关邮政”。光绪四年(1878年)“上海
海关造册处”印刷出版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修
建国家邮政,吸取“民信局”的种种长处,改革短处,在资费调整、业务范围等
多方面采取了不少新措施。大清邮政作为初期的国家邮政走上了统一经营的道路。
1912年3月30日,废大清邮传部,设交通部,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5月撤
销驿站, 6月裁撤邮报处,12月改邮政局为邮务局。1913年邮务局受财政部委托
发行印花税票,1914年12月全国实行新邮政区划,总局和副总局改称邮政管理局,
分局和内地支局统称邮局,并分一、二、三等。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开办“战时邮政局”,
它是服务于人民战争的一种特殊通信组织。 1945年8月,中共潍南县在区境涌泉
成立潍南县三等邮局。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设邮电部,全国邮政
实行条条管理。40多年来,邮电组织机构不断充实、调整、扩大,并在改革的浪
潮中日臻完善。

[邮电机构]明《莱州府志》载,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潍县城南设总递铺
1座,辖境设急递铺11座。区境设马思(今马司)、宁家沟、佐家庄急递铺3座。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总递铺移潍县城西关,辖境内递铺15座。区境设宁
家沟、马思递铺2座。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总铺由潍县城西关移城里,辖境设急递铺14座。
区境佐家庄、宁家沟、马司设急递铺3座。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割地求荣,德入侵山东后在青岛开设电报总
局,在坊子设支局,办理邮政、电报业务。三十一年(1914年)被日本人以武力承
袭,改称日本邮便局,1922年底撤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清邮政烟台邮政总局潍县分局在坊子设二等乙级
邮局1处。
1914年全国实行新邮政区划,坊子设二等乙级邮局一处,隶属山东省济南邮
务管理局。1943年坊子二等乙级邮局降为三等甲级邮局。
1939年5月,日本在坊子安丘路设电报电话局。1945年8月移交国民政府山东
第八专员公署, 改称坊子四等电信局。1947年2月因业务清淡,降为“坊子营业
处”,隶属潍县电信局。
1945年日本投降后,出现了暂时和平稳定局势。10月,中共潍南县人民政府
在区境涌泉组建潍南县邮政局,受胶东邮政总局和潍南县政府双重领导,翌年始
设眉村、庄、张营邮务所,并与潍县城中华邮局进行业务往来。但不久,蒋介
石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内战,形势日趋严峻,潍南县邮政局被迫处于游击状
态, 1946年6月暂时撤销,组成“潍南县武交队”随县政府机关走昌南、新河,
经龙池、 瓦城、丰台、央子到达寿北根据地。1947年2月返回涌泉,恢复潍南县
邮政局建置。1947年3月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6月潍南县邮政局一
部分留守潍南随独立营坚持斗争,一部分护送文件随县政府转移到文登、荣城一
带。 12月再次返回区境涌泉,并恢复其建置。1950年2月潍南县邮政局并入潍北
县邮政局。
1948年4月, 坊子解放,接管中华邮政潍县电信局坊子营业处,隶属潍坊市
邮电局。1949年8月1日,分别成立坊子二等甲级邮政局和二等甲级电信局,隶属
山东省局,共有职工28人。1951年7月,坊子邮政局与电信局合并降为邮电支局,
隶属潍县邮电局,辖三马路义和祥、马司镇、辛冬3个邮票代售处。1953年11月,
坊子邮电支局划归潍坊市邮电局。 1958年9月,坊子邮电支局分设潍坊发电厂、
坊子煤矿邮电所。1969年12月,邮、电分设,坊子邮电支局分为坊子邮政支局、
坊子电信支局。 机要通信交潍坊市局,行政管理设邮政支局长、电信支局长各1
人, 是年邮政支局有职工10人,电信支局有职工11人。1973年8月,邮政、电信
合并为坊子邮电支局。1978年,坊子邮电支局升格为坊子邮电分局,行政管理设
副局长1人,辖邮政组、电信组,共有职工29人。
1983年12月,坊子邮电分局接受原潍县邮电局埠头、沟西、车留庄、穆村、
涌泉、 眉村、清池等7处邮电支局和安丘县荆山洼邮电所;生产班组调整为营业
组、 封发组、投递组、市机组、机线班。1984年4月,山东省邮电局党组公布成
立潍坊市坊子邮电分局领导班子,并组建分局党支部。行政管理设局长、副局长,
并增配人事、会计、供应、总务、保卫等职能人员,职工发展到68人。1986年进
行机构调整,设专职工会主席,原职能人员划分为2组1室,即计财组、业务组、
办公室。1987年将组改为股,1988年撤销业务股,分设邮政股、电信股、保留计
财股和办公室。 6月,实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劳动组合,分局内机构调整
为办公室、营业组、投递组、火车站所、市机组、市线组、农线组、报务班、话
务班、载波组。1989年全局共有职工1 10人。

坊子区邮电分(支)局、邮电(代办)所一览表
┌───────┬─────┬────────────────┬─────┬──────────┐
│名称 │开设年月 │隶属关系 │撤销年月 │备注 │
├───────┼─────┼────────────────┼─────┼──────────┤
│青岛电报总局坊│1899年 │德国人开设,1914年为日本人承袭 │1922年 │ │
│子支局 │ │,称坊子普通邮便局 │ │ │
├───────┼─────┼────────────────┼─────┼──────────┤
│坊子二等乙级邮│1900年 │大清邮政烟台总局潍县分局;民国 │1948年 │1943年降为三等甲级 │
│政局 │ │时期隶属中华邮政济南邮务管理局 │ │邮政局 │
│ │ │;后属潍县邮政局 │ │ │
├───────┼─────┼────────────────┼─────┼──────────┤
│坊子电报、电话│1939年5月 │日本人在安丘路开办 │1945年8月 │ │
│局 │ │ │ │ │
├───────┼─────┼────────────────┼─────┼──────────┤
│坊子四等电信局│1945年8月 │国民党山东省第八专员公署 │1948年4月 │1947年1月降为坊子营 │
│ │ │ │ │业处,隶属潍县电信 │
│ │ │ │ │局 │
├───────┼─────┼────────────────┼─────┼──────────┤
│坊子邮电分(支)│1948年5月 │潍坊市邮电局 │ │1978年坊子邮电支局 │
│局 │ │ │ │升格为分局 │
├───────┼─────┼────────────────┼─────┼──────────┤
│潍南县邮政局 │1945年10月│胶东邮政总局 │1950年2月 │地址在涌泉 │
├───────┼─────┼────────────────┼─────┼──────────┤
│眉村邮务所 │1946年 │潍南县邮政局 │1948年 │ │
├───────┼─────┼────────────────┼─────┼──────────┤
│杨庄营业处 │1948年8月 │潍南县邮政局 │1950年1月 │ │
├───────┼─────┼────────────────┼─────┼──────────┤
│涌泉邮电支局 │1956年 │原属潍县邮电局,1959年1月至196 │ │涌泉支局原名大李家 │
├───────┼─────┤1年12月改属昌潍专署邮电局,196 │ │支局,埠头支局原名 │
│车留庄邮电支局│1958年9月 │2年1月复属潍县邮电局,1984年1月 │ │马司支局,清池支局 │
├───────┼─────┤隶属坊子邮电分局 │ │原名治浑街支局,19 │
│埠头邮电支局 │1973年4月 │ │ │82年改现名 │
├───────┼─────┤ │ │ │
│眉村邮电支局 │1973年4月 │ │ │ │
├───────┼─────┤ │ │ │
│清池邮电支局 │1955年10月│ │ │ │
├───────┼─────┤ │ │ │
│沟西邮电支局 │1958年9月 │ │ │ │
├───────┼─────┤ │ │ │
│穆村邮电支局 │1958年10月│ │ │ │
├───────┼─────┼────────────────┼─────┼──────────┤
│荆山洼邮电支局│ │原属安丘县邮电局,1984年1月改属 │ │原为邮电所,后升格 │
│ │ │坊子邮电分局 │ │为支局 │
├───────┼─────┼────────────────┼─────┼──────────┤
│辛冬邮电所 │1956年3月 │潍县邮电局 │1958年9月 │ │
├───────┼─────┼────────────────┼─────┼──────────┤
│马宿代办所 │1951年 │潍北县邮电局,1953年改属潍县邮 │1954年 │ │
├───────┼─────┤电局 ├─────┼──────────┤
│邓村代办所 │1952年 │ │1956年 │ │
├───────┼─────┼────────────────┼─────┼──────────┤
│杨庄代办所 │1955年 │潍县邮电局 │1964年12月│ │
├───────┼─────┼────────────────┼─────┼──────────┤
│南眉村代办所 │1942年 │潍县二等甲级邮局 │ │ │
├───────┼─────┼────────────────┼─────┼──────────┤
│治浑街代办所 │1948年 │潍南县邮政局 │1955年 │ │
├───────┼─────┤ ├─────┼──────────┤
│郑家集代办所 │1948年 │ │1950年 │ │
├───────┼─────┤ ├─────┼──────────┤
│眉村代办所 │1948年 │ │1956年 │ │
└───────┴─────┴────────────────┴─────┴──────────┘

[邮政]邮政网路:邮路按其服务区域、服务性质分干线邮路(跨县、市)、支线
邮路(区内)、乡村邮路和机要邮路。
干线邮路, 古驿马邮路是区境最早的干线邮路,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
《莱州府志》 记载,潍县境域驿马邮路共有4条,即东北路、东南路、西南路、
西北路。东南路由潍县城经区境,往高密、胶州。境内设佐家庄、宁家沟、马司
3座递铺。清代近代邮政发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开通青岛、胶州、高密、
潍县、昌乐、青州、周村、邹平、济南单程400公里,周3班邮路后,又开通潍县、
安丘、莒县、沂州单程132公里,周2班邮路;翌年相继开通潍县、诸城单程82公
里,周2班邮路和潍县、莒县单程126公里,周2班邮路。4条邮路均经过区境。光
绪三十二年(1909年),大清邮政与铁路局签约在列车上挂邮政专用车厢,从此,
贯穿山东东西的骨干大邮路由步班邮路改为火车邮路。胶济铁路火车邮路开启后,
原潍县局经转马司、安丘邮路,改由坊子局经转马司、安丘邮路,单程25公里,
逐日步班。民国时期,境域邮路基本维持清末状态。1938年日军占领坊子后,境
域邮路基本中断,后陆继恢复,坊子、安丘邮路由步班改用自行车。日本投降后
内战频繁,境内邮路时断时通,很不正常。1945年11月,在解放区潍南县邮政局
开通涌泉至昌邑逐日步班邮路,单程35公里,1946年、1947年国民党进攻解放区
期间中断。 1948年3月,西海军区司令部移驻潍县朱里,涌泉、昌邑邮路撤销,
开辟涌泉、朱里邮路,逐日步班,单程4.5公里。4月潍城解放后,涌泉、朱里邮
路撤销, 开通涌泉、潍城邮路,逐日步班,单程22公里。8月潍南县邮政局迁址
寒亭,至潍城邮路改为自行车邮路。1949年6月,潍城、沙河自办汽车邮路开通,
潍南至潍城邮件改接发汽车。胶济铁路火车邮路,坊子邮件自1909年接发火车,
车留庄支局自1959年始接发火车。
支线邮路,又称区境邮路。坊子邮政局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成立以来,
只负责市内和近郊村镇用户的投递,没有固定的支线邮路。1933年境内设潍县、
二十里堡、 马司、坊子、南流支线邮路1条,单程35公里。1947年改为潍县、二
十里堡、马司、虾蟆屯、南流、眉村、潍县邮路,单程73公里,步班4天环行1次。
在解放区以潍南县邮政局(涌泉)为中心,1946年8月开通逐日步班支线邮路3条。
即县局、眉村邮路,单程6公里;县局、庄邮路,单程5公里;县局、张营邮路,
单程7公里。1948年4月解放后潍南县邮政局迁址寒亭,开通寒亭、富戈庄、杨庄、
寒亭逐日自行车邮路1条,单程53公里。时坊子局开通4条邮路支线,48公里,即
坊子、安丘手推车邮路,单程25公里;坊子、马司步班邮路,单程6公里;坊子、
辛冬步班邮路,单程7公里;市内邮路,单程10公里。1956年,境内开通潍县(寒
亭) 、东庄、朱里、邓村、段家、潍县邮路,逐日自行车班,单程68公里;治浑
街、辛冬、坊子逐日自行车班邮路,单程16公里。1958年始,昌乐县阿陀、崔家
庄支局邮件、报刊改由坊子局转送,开通坊子、阿陀邮路,逐日自行车班,单程
18公里。1962年,潍县邮电局在境内开通寒亭、东庄、段家邮路,寒亭、清池、
沟西邮路, 朱里、 穆村邮路,均为逐日自行车邮路。1971年改为摩托车邮路。
1984年区划调整后,坊子邮电分局开通自办摩托车邮路,即坊子、沟西、车留庄、
穆村、 眉村、涌泉、清池邮路,单程90公里;坊子、埠头自行车邮路,单程2公
里;并委办汽车邮路潍坊、荆山洼邮路19公里。
乡村邮路,大清邮政、中华邮政乡村邮路仅限于投递包裹,汇报、给据函件、
信件送到代办所或信柜由用户自取。区境人民邮政乡村邮路始于1945年潍南县邮
政局诞生后,开始自县局(涌泉)开通到9个区的乡村邮路。1946年设眉村、庄、
张营3处邮务所, 每处邮务所3~4条邮路,配3~4名投递员。由于时局不稳定,
解放区和敌占区范围变化较大, 乡村邮路班期为逐日到区,3日到村,给据函件
视投到户。 届时潍南县境有邮路9条,459.5公里。其分布为:县局设乡村邮路2
条, 服务于两个区的村镇,配2名投递员,段道日行程35公里,步班;杨庄邮务
所辖3条乡村邮路,配3名投递员,投递3个区的村镇,段道日行程35公里,步班;
富戈庄邮务所辖4条乡村邮路, 配4名投递员,投递4个区的村镇,段道日行程33
公里,步班。1950年2月潍南县邮政局并入潍北县邮政局后,乡村邮路重新组划,
境域杨庄营业处2条,投递3个区的村镇;富戈庄营业处2条,投递3个区的村镇,
均为自行车邮路。1953年改属潍县邮政局后,乡村邮路在发展中调整,至1955年,
潍县自编投递员18名,发展乡村邮路18条(每区1条) ,计1423公里。1955年农业
合作化进入高级阶段,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乡邮体制也随之进行变革。当时潍县
和潍坊市在区境设4个行政区,39个乡,1个镇,179个高级农业社。多为1村1社,
也有几村1社,少数1乡1社。1956年3月,邮政部门将乡邮任务全部移交给高级农
业合作社,社配义务投递员。1957年对乡邮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潍县邮电局在
区境治浑街支局配乡邮员1人,并划定专职邮路。1959年1月,乡村邮路全部归属
昌潍专署邮电局管理。1962年县、市分设,区境乡村邮路归潍坊市、潍县邮电局
管辖。潍县邮电局在区境乡村邮路有治浑街支局2条,98公里;穆村支局2条,86
公里; 沟西支局2条,64公里;兼职邮路车留庄支局17公里;段家支局38公里。
潍坊市邮电局在区境坊子支局有乡村邮路2条, 32公里。乡村邮路一般为隔日自
行车班。1971年穆村邓村邮电支局乡村邮路实现摩托化投递,1977年又恢复自行
车投递。1 984年区划调整以后,潍坊市坊子邮电分局辖乡村邮路18条,692公里。
其分布为: 清池支局2条,48公里;涌泉支局2条,35公里;眉村支局2条,92公
里;穆村支局2条,110公里;车留庄支局2条,75公里;沟西支局2条,49公里;
埠头支局2条,44公里;荆山洼支局1条,40公里;分局2条,63公里。
机要邮路,1962年潍县邮电局始设机要邮路5条,其中(县局、东庄、段家、
朱里、邓村、穆村,全程57公里;县局、治浑街、沟西、车留庄,全程49公里)2
条经过区境;潍坊市邮电局至坊子设机要邮路一条。1970年元月,机要业务划归
县(市)革命委员会管理。1973年元月,机要通讯回归邮电局。潍县邮电局机要邮
路作新的调整, 在区境的机要邮路有2条:县局、东庄、段家、朱里、邓村、穆
村、车留庄、县局,全程65公里;县局、治浑街、沟西、马司、石沟河、红星、
望留、二十里堡(东)、县局,全程57公里。1984年后,坊子邮电分局不设机要邮
路,机要业务由区政府通信班负责。
邮政业务:邮政业务包括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机要、代收货价、
代发广告等。
函件业务,清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总税务司署”附设邮政办事处公布
《邮件封发时刻表》,函件业务仅限于信件、公文、新闻纸。光绪十年(1884年)
公布的《陆路邮班寄送邮件修正计费清单》中函件业务种类已扩大到信函、新闻
纸、按期出版物、贸易契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办新式邮政,规定函件业
务有封口信、明信片、新闻纸、贸易册(契) 、刊印(印刷物) 等。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坊子二等乙级邮局开办大清邮政规定的信函、新闻纸、印刷物、货样、
明信片、挂号邮件等函件业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开办快递信函业
务。宣统元年(1909年),开办快递信函挂号业务。1912年开始收寄商务传单、保
险信函,1919年开办邮传电报业务,1921年开办国际信函和航空信函业务,1934
年11月开办代购书籍和平、快信件业务,1947年开办国内保值挂号函件业务,保
值最高额为20万元。 1948年1月,恢复办理同香港互换国际保价信函业务,战时
邮政的函件业务主要是党、 政、军情报和公文。1 945年后开始办理收寄山东各
解放区的平信、挂号信、公文、报纸、书籍等,并与潍县城内中华邮政互换少量
邮件。1948年4月,坊子、潍城解放,区境邮局陆继开办了信函、挂号、明信片、
印刷品、贸易契、货样、新闻纸、回执、查询、退回、改寄、存局、候领、欠资
等函件业务。1950年8月开始收寄国内航空信函、保价信函(即准许夹寄16元以下
现钞) 。1960年10月1日起,开办特种挂号信函业务。1961年8月,停办装现金保
价信函。1963年,邮电部颁布“规则”简化函件种类为平信、明信片、印刷品、
盲人读物、挂号信等。“文革”期间,停办货样、国内回执、存局、候领等业物
和查询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文革”时期中止的业务,并开办贺年
明信片业务,1986年4月开办集邮业务。1987年7月开办有声信函业务。
包件业务,是邮政的传统业务,按其寄递形式、性质可分为普通包裹、航空
包裹、保价包裹、商包、代收货价包裹等。坊境各邮局自开办之日起即办理普通
包裹业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坊子二等乙级邮局普通包裹寄发的有布匹、
乡货、铜货、嵌银、纺织等物品,另有保价包裹和代卖主收货价业务。光绪三十
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邮政章程》首次提出了收寄包裹重量和尺寸限制,即
轮船、 火车通达局收寄包裹限重22磅,长、宽、厚各不得逾2尺;非轮船、火车
通达局收寄包裹重不得超过6磅,长、宽、厚不得超过1尺。宣统二年(1910年)九
月,开办国际包裹业务。1928年开办国际保险箱匣业务,1935年开办轻便包裹业
务(后改称小包件),1936年开办国内航空包裹业务,1940年开办国际脆弱包裹业
务(易碎包裹),1947年开办国际航空包裹业务。1946年以前战时邮政局不开展包
裹业务,1947年潍南县邮政局开始收寄军人、政府工作人员、支前民工和革命家
属寄往山东各解放区的普通包裹。解放后,人民邮政扩大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
包件业务大体分为包裹、小包和图书小包三种。图书小包是沿袭中华邮政业务,
凡印刷品超过500克书籍,一律按图书小包邮寄,收高邮费。1950年7月取消图书
小包业务。是年开办国内航空包裹业务、代收货价、代购业务和存局、候领业务。
1953年停办代购业务。1954年开办国际包裹业务。1955年开办快递小包和保价包
裹业务。1958年开办印刷包裹业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商品丰富,个人
包裹趋向减少,商品包裹比重增加。1980年第19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要求以通
信为中心,发挥优势,广开门路,扩大业务范围,把商包抓好。1981年后,商包
数量日益增多, 约占年业务收入的29%左右。包裹经办手续,随时间的推移在逐
步科学化、实用化、简便化。1958年以前执行包件邮资的交付一律在“包裹详情
单”上粘贴邮票,“包裹详情单”共三联,一联收据,一联存根,一联作通知收
件人领取包件凭证。1959年“包裹详情单”改为一联,邮费缴付仍采取贴邮票的
方式,另开收据。1964年启用“国内包件邮费已收”戳记,不再在包件上贴邮票,
凭包件收据存根计算收入。包件投递有两种,一种是采取以给据函件形式按址将
“包裹详情单”送到收件人手中,收件人持单到指定邮局领取;另一种是按照包
件书写地址送交收件人。
邮政汇兑,分国内、国际和国内小额汇票三种。坊子区境邮局始建时即开办
汇兑业务。当时以办理小额汇票为主,时称“汇兑银钞”。限定每张汇票最高款
额为寄往轮船、汽车通达的局所以50元为限,寄往内地各局所以10元为限。1914
年开发汇票的金额视兑付局大小而定,甲等邮局与甲等邮局间开发汇票每张最高
限额100元,每人当日只准汇300元;甲等局对乙等局,或乙等局对乙等局,每张
汇票以50元为限,每人当日只准汇100元。1918年将汇兑局分为特、甲、乙三等,
特等局之间每张汇票最高额为200元,每人每天可汇3张;特等局与甲等局,或甲
等局与甲等局之间每张汇票为100元,每人每天可汇3张;特等局与乙等局,甲等
局与乙等局, 或乙等局与乙等局之间,每张为50元,每人每天只许汇2张。1926
年改为汇票不计张数, 每人当日寄汇特等局以1000元为限,甲等局兑付以500元
为限, 乙等局兑付以100元为限。1930年又将汇兑金额扩大为特等局2500元,甲
等局800元,乙等局200元为限。战时邮局初期没有汇兑业务,1947年底开始在省
内各解放区办理小额汇票, 开发数量也较少。1948年4月解放以后服务面扩大到
全国解放区。建国初期开展附有回帖的汇款,1950年开办代收货价汇款,1951年
开办存局候领汇款。当时邮政汇兑和银行汇兑没有明确分工,不论工商企业还是
个人汇款, 一概承汇,以小额为主,没有明确的限额规定。1951年3月,汇兑改
为受银行委托而由邮局代理的业务,除当地有银行而办高额汇款由银行规定外,
其他各局互汇每张汇票最多限汇300元,汇往四等邮局(邮电支局) 每张汇票最多
50元, 代办所每张20元。1953年2月起,邮局独立办理汇兑业务,各局不论向何
地开发普通汇票每张最多300元, 超过300元分张开发, 电报汇款无额度限制。
1959年,普通汇款由汇票式改为信汇式,汇款限额放宽至1000元。后经有关方面
统计,平均每笔汇款额为20至30元,故1962年又恢复300元的限额规定,超过300
元的分张开发。1977年10月,为便于银行对采购款的管理,邮电部与总行发出联
合通知:①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团体和人民公社等一切国家和集体单位汇
款,收款人不论是单位或个人,一律由银行办理,“邮电公事”汇款由邮局办理;
②单位汇出个人汇款,如工资、退休金、福利费、赡养费等,汇款单位愿上邮局
办的由邮局办理; ③个人汇款一律由邮局办,收现金不收票据。1980年9月又补
充规定:①邮局除办理个人汇款及单位给个人的汇款外,还可办“代收货价”、
“代购业务”而发生的单位之间的汇款;②个人大额汇款自愿到银行办也可。同
期, 取消最高限额。1981年6月,再限每笔汇款最高额为5000元。汇兑资金的管
理,1953年以前,沿用中华邮政旧制,由邮政本系统管理调拨资金差额。1954年
汇兑资金在银行开设专户,实行差额管理,每月向上级行划拨,由省局统一结算,
全国找取平衡。汇兑手续也几经改革,解放前是把开发汇票交汇款人,自行用挂
号信寄给收款人,收款人到邮局领取汇款。解放初期沿用这项制度,并把汇票分
为普通汇票、 定额汇票和稿费卷。1953年改用剪格汇票。1959年4月起,普汇改
革,由票汇制改为信汇制。1962年取消专用汇套,改用汇票装入“汇款通知单”
寄发。电报汇款,1958年以前局际之间相互通电汇必须先互换押密,否则不能通
汇。1958年4月,全国统一简化押密,各局不必互换押密即可通汇。1962年5月改
为支局不能直接通汇,由省局选择主管县、市、区拍发电汇电报和开发电报汇票,
邮电支局所一般只兑不收。
邮政储蓄,1986年12月25日,坊子邮电分局始开展邮政储蓄业务。随后所辖
荆山洼、埠头、沟西、车留庄、穆村、眉村、涌泉、清池各支局也开展了邮政储
蓄业务。用户整存整取、零存整取、零存零取均可,利率与人民银行相同,一年
以内不计利率。
报刊发行,“大清邮政”和“中华邮政”均不经销报刊发行业务。1945年潍
南县邮政局成立后, 设专职报刊发行员2名,主要发行《大众日报》、《渤海日
报》、《群力报》,解放区内各机关、团体、农村和知名人士均免费赠送一份。
对国民党占领区,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将报纸送给中共地下党组织,或张贴于公共
场所、建筑物上。1948年7月,潍南邮政局报刊发行员缩编为1人,报刊也改为收
费征订。1950年12月潍北县邮政局开始办理面向全国的报刊发行任务,境内各辖
区邮电支局、邮电所亦同时发行。报刊发行订阅时限1952年以前可随时订阅,次
日见报。 1953年1月起,报纸改为按月,杂志按季预订,每年二、五、八、十一
月为预订月。1955年实行报刊发行代号制。1980年改按季收订期报,按月收订日
报,杂志按季收订。1983年改季刊、双月刊按半年收订,可以破订。1958年“大
跃进”和“浮夸风”等严重干扰了报刊发行工作,曾错误地提出“大干十几天,
报刊发行量翻一番”的不切合实际的口号,发行任务层层下达,层层加码,硬性
摊派,给报刊发行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把绝大多数报刊
诬为“毒草”、“向党进攻的阵地”、“资产阶级的喉舌”,被迫一度停刊整顿,
仅剩下“两报一刊”,即《红旗》杂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报刊发
行制度也被视为“管、卡、压”,一度被废止。与此相反,一些派性小报应运上
市,给报刊发行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和混乱。报刊发行份数也比1965年下降了23
%,杂志发行下降了57%。“十年动乱”期间,报刊发行工作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报刊发行工作获得新生,报刊成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受
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报刊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形式之灵活,是前所未有
的。机关、团体、工矿企业、个人争相订阅,发行工作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
的好势头, 发行量稳步上升。据原潍县邮电局统计,1983年报纸发行35000份,
分别比1950年、 1957年、1965年增长34倍、6.7倍、1.3倍;杂志发行39842份,
分别比1950年、19 57年、1965年增长172.3倍、6.6倍、6.5倍。坊子区建立以后
邮电分局加强报刊发行的组织领导和业务管理,制定并完善报刊发行制度,实行
计划发行,定期收订和预订相结合,认真贯彻“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方
针,本着“热情宣传,协调供需,讲求时限,保证质量”的原则,为广大读者服
务,既保证了报刊发行的质量,发行数量也逐年稳步上升。
机要通信,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一直把它列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人
员素质要求精明强干,绝对可靠;文件传递要求迅速、准确、安全、保密。抗日
战争时期,机要通信由县一级直接管理的交通班投送。1945年机要业务移交邮局。
建国初期,机要通信归县委管理。1957年4月1日起,县一级邮局接办县以上机要
业务。1958年1 0月,开始办理“人民公社”一级机要通信,县局设3名机要通信
人员,境内各支局设一名兼职机要员。1963年,撤销支局兼职机要员,机要文件
由县级邮电局直接送到收文单位。1970年,后机要通信划归县革命委员会管理。
坊子区建立后,机要通信一直由区委管理,开始设机要科,后改为机要局。

[电信]电报:境内最早的有线电报,是德国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在坊子开设的青岛电报总局坊子支局,对外开办普通电报、特种电报业务。先由
商办,后改官督商办、官股商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收归国有。中华民国时
期,坊子电报业务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和军阀摧残的夹缝里惨淡经营。1914年,
日本以武力承袭德国在山东的权力,鲸吞坊子电报通信。1916年,日本人沿胶济
铁路架设电报电话线路,是年坊子电报、电话并入胶济铁路网络。1922年,坊子
电报主权始得收归国有,接管“摩尔斯”电报机2台。1933年《潍县交通志》载:
“除坊子有交通部所设电报局外,以县城电报局为最大……”1938年,坊子电报
通信主权再度落于日军之手, 4月日军在安丘路建电报、电话局,架设人工音响
单工电路一条,军民合用,直达潍城、高密、青岛,日业务量50份左右。1945年,
国民党山东昌潍专员公署派徐文龙等4人接管坊子电报、电话局。1946年4月,交
通部青岛电信局成立,并开通坊子、潍县电路。解放后,坊子、潍坊电话线路开
通, 来去电报启用电话传递, 并开办电报投送业务;同期开办电报加急业务。
1953年,坊子邮电局设立报房,装人工电报机一台,至潍坊“抽幻线”一条,来
去报直接与潍坊报房“拍发”或“抄收”;同期增加气象电报。1980年,地区局
调配坊子局55-B型电传打字收发报机一台,开创了坊子邮电史上机械收发电报的
先例。1986年再添55型电传打字机一台,从此电报收发分机,互不干扰,工效明
显提高。电报投送历经改革,1963年以前电报不分类别、地区,在规定的时间内
随到随送。1964年起,基本营业区以外的电报改按给据函件随乡邮班期递送,基
本营业区以内的电报按报类规定随到随送。1983年6月起,对农村电报实行专送。
电话:长途电话,1916年日本人沿胶济铁路架设电报、电话线路,坊子电话
始并入胶济铁路话网。 1920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沿胶济铁路架设二路12号铜线
线路,坊子长话并入此网,可与青岛、成阳、高密、胶州、昌乐、青州、张店、
博山、洪山、周村、济南直通电话。1922年,交通部从日本人手中接管济青长途
线路和沿线各局所, 坊子电话权始得收回。1933年6月,坊子、潍城长话线路架
通, 规模为长13.133公里,线长53.396公里,电杆258支。1938年日军侵入后,
长话用户不断减少, 不少线路被废弃、破坏。1939年5月,坊子电报、电话局设
100门日式交换机一台, 10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9月,架设坊子至石龙杆线,沟
通潍县、安丘长话。1941年,济南经坊子至青岛长话线路修复开通,坊子电话并
网。1942年,坊子长话业务量为13275张,收入67188元。1945年日本投降后,坊
境电话全部停通待接收,清点潍县、坊子电报、电话局设备,有载波报话机7部,
700门、100门总机各一台,30门总机2台,10门总机4台,电话机72部,线路破坏
殆尽。1946年修复并通话,坊子长途电话业务量为来话3804张,去话4664张。翌
年7月, 修复架通了潍县经坊子至胶州长话线路。12月底统计,坊子局来话3316
张,去话3746张,来销3张,去销5张,来退41张,去退193张。1948年4月解放后,
设潍坊特别市坊子市区电信局, 9月架通坊子至安丘长途电话线路,设坊子电信
局安丘营业所,年底架通至望留长途电话线路。1951年,坊子电信局与邮电局合
并并降格为支局, 隶属潍坊市邮电局,长途电话亦并入潍坊长话网。1 973年,
潍县架设马司至坊子实线一对,2公里。1984年8月,寒亭经马司达坊子的实线改
架为寒亭至坊子直达线路。坊子长话除安丘、寒亭外,一律由潍坊经转,市话用
户可直拨“113”挂发长话。1989年,坊子邮电分局设长途台,开通5条坊子至潍
坊长途电路,较好地改善了长话通话条件。
坊子市内电话发端于1939年,日伪坊子电报电话局安装市话,用户几乎全是
日本人,中国用户仅3户。1941年4月,坊子市话装机容量200门,实装机104户。
其中甲种68户,乙种6户,丙种24户,免费6户;日本人92户,中国用户12户。日
本投降后一段时期市话停通。1946年4月复通,市话装机100门,用户78户。解放
以后, 人民政府对市话恢复突击建设,1949年坊子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00门,
装机20户。 1956年又增50门交换机一部,总容量达150门,实装话机60部。1962
年长话、市话分台,时坊子局市话装机70余部。1975年,架设坊子至潍坊发电厂
线路5杆公里。 1978年7月,安装HJ-905型4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由长途接线
纳入潍坊市内电话网,10月,坊子与潍城开通市内直拨。1984年,坊子市话发展
到225户。 1985年,市话装机增容200门,时装机379部。1986年架设坊子至荆山
洼市话电缆(20对),开通坊子至荆山洼电路2条。1989年,市话装机达431部。
坊子农村电话,是指行政区以内、城区以外的电话。中华电信称“县长途电
话”,新中国建立后称“县内电话”,1960年后称“农村电话”。长途电话创建
于清末,初期数目寥寥,仅限于兵营、据点等。1932年,潍县基本形成网路,有
杆路287杆公里,线路428公里,各区公所、镇公所公用电话29部,私有电话3部。
日军侵占后, 县内长途电话破坏殆尽。1940年5月,日伪潍县电话事务所重新架
设通往各区、镇公所电话线路,翌年9月竣工开通。坊境潍县第七区公所(治浑街)、
第八区公所(眉村)、第九区公所(虾蟆屯)、第十区公所(坊子)等装有电话。日本
投降后内县内长途电话被国民党政府接管。1947年除潍县至坊子外,境内长途电
话全部中断。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发展农话线路。1950年潍北县人民政府修复
架通寒亭至安固防汛指挥部电话, 诞生了潍县大地解放后的第一部农村电话。
1953年, 潍县邮电局开始建设以县局为中心的农村电话网路。翌年开通6个区的
农话线路,区境油坊(9公里)农话开通。1956年4月,又开通了张营(治浑街)、邓
村至县局的农话线路。11月,县局单设农话台50门,在邓村支局、治浑街支局各
安装20门磁石交换机一部。同时架通治浑街支局至沟西、辛冬两个乡政府的线路,
邓村支局至穆村、尚庄、河南三个乡政府的线路。1958年,邮电工作在“大跃进”
的影响下,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作法。农村电话一轰而起,从生产队凑集长短
不齐的电杆,用废旧铁丝拼结成粗细不匀的线路;公社安装“简易氖管总机”,
生产队以喇叭代替话机,一人讲话众人听。再加施工粗糙,不符合规程要求,到
1960年已基本不复使用。1962年,邮电工作精简机构,对县内电话提出“拆庙搬
神”硬性下放。凡接入县邮电局总机的公社驻地电话为国营农村电话,归邮电局
管理;凡未接入县邮电局总机的公社驻地电话和生产大队电话,一律下放公社管
理(邮电支局可代管) 。调整后,坊子街道办事处和宁家沟公社仅有9部电话汇接
入坊子总机。潍县邮电局对国营农话线路进行调整,对设备进行改造更新,使其
逐渐标准化、 规范化。1966年1月,潍县邮电局架设治浑街支局至河北,马司支
局至石沟河农话线路。1967年,境域各公社支局电话涌泉13部,穆村15部,车留
庄1部,沟西8部,清池9部。1977年,境域电话发展到涌泉18部,穆村9部,车留
庄1部, 沟西11部, 清池15部, 埠头30部。1978年,县局开通清池、沟西支局
B846C盒式单路载波。1980年,县局至区境的穆村、眉村、涌泉、车留庄、清池、
沟西、埠头支局的农村电话全部实现了载波化。1984年区划调整后,潍县邮电局
至清池、穆村、眉村、车留庄、涌泉、埠头、沟西的线路、设备等划归坊子邮电
分局。届时各邮电支局农话总机容量为埠头60门,沟西60门,车留庄50门,涌泉
50门,穆村50门,眉村50门,清池100门。农话中继线路为寒亭至清池7杆公里,
线路长7对公里;寒亭至涌泉15杆公里,线路长15对公里;寒亭至穆村9杆公里,
线路长27对公里; 寒亭至车留庄17杆公里,线路长17对公里;寒亭至眉村1杆公
里,线路长20对公里;寒亭至沟西7杆公里,线路长16对公里;寒亭至埠头9杆公
里,线路长25对公里;清池至涌泉8对公里,眉村至穆村7对公里。1984年后,坊
子邮电分局致力于农话线路网建设, 1985年,新架坊子至清池杆路1 7公里,线
条长68对公里, 电缆长1.8皮长公里,增装单路载波机一部;分局设农话台;开
通荆山洼以外的7处乡镇农话。 10月,基本形成了适合坊子区建设的新网路,与
寒亭区相联的农话网路同时撤销。同年分局设载波室,安装24门会议电话汇接机,
1 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是年65个行政村通话。1987年,架设坊子至荆山洼市话
电缆(2 0对) ,开通坊子至荆山洼电路2条。至此,全区8处农村支局至坊子分局
的农话全部开通。是年农话装机197部。1988年,农村电话交换机增至600门,农
话装机205部。 19 89年, 农村电话交换机发展到14台,容量1050门,农话装机
233部;中继杆路增加到51条,新架更新车留庄至穆村农话中继杆线路10杆公里。
是年沟西支局400门自动电话开通, 同时开通坊子至沟西12路载波,沟西农话用
户可直拨坊子市话。

坊子区邮电计费业务量增长情况比较表
┌────────────┬──┬─────────┬─────────┬─────────┐
│计费业务量项目 │单位│1984年 │1986年 │1989年 │
│ │ ├────┬────┼────┬────┼────┬────┤
│ │ │完成数 │较区划前│完成数 │较1984年│完成数 │较1984年│
│ │ │ │增长% │ │增长% │ │增长% │
├────────────┼──┼────┼────┼────┼────┼────┼────┤
│邮电业务总量 │元 │185000 │ │279465 │51.06 │653069 │253.0 │
├─┬──────────┼──┼────┼────┼────┼────┼────┼────┤
│邮│函件 │件 │397000 │ │415838 │4.75 │814300 │105.11 │
│政├──────────┼──┼────┼────┼────┼────┼────┼────┤
│ │包件 │件 │18205 │ │13233 │-27.31 │8123 │-55.38 │
│ ├──────────┼──┼────┼────┼────┼────┼────┼────┤
│ │汇票 │张 │13855 │ │16707 │20.58 │14941 │7.84 │
├─┼──────────┼──┼────┼────┼────┼────┼────┼────┤
│报│订销报纸期发份数 │份 │10189 │ │21086 │106.95 │17582 │72.56 │
│刊├──────────┼──┼────┼────┼────┼────┼────┼────┤
│发│订销报纸累计份数 │份 │1608552 │ │3695265 │129.73 │4322595 │168.73 │
│行├──────────┼──┼────┼────┼────┼────┼────┼────┤
│ │订销杂志期发份数 │份 │10028 │ │20563 │105.06 │17358 │73.10 │
│ ├──────────┼──┼────┼────┼────┼────┼────┼────┤
│ │订销杂志累计份数 │份 │113604 │ │277871 │144.60 │230847 │103.20 │
│ ├──────────┼──┼────┼────┼────┼────┼────┼────┤
│ │报刊流转额 │元 │210043 │ │298522 │42.12 │598061 │184.73 │
├─┼──────────┼──┼────┼────┼────┼────┼────┼────┤
│电│电报 │份 │16133 │ │24819 │53.84 │50058 │210.28 │
│信├──────────┼──┼────┼────┼────┼────┼────┼────┤
│ │长途电话 │张 │9851 │ │9817 │-0.35 │39992 │305.97 │
│ ├──────────┼──┼────┼────┼────┼────┼────┼────┤
│ │市内电话年末到达户数│户 │225 │ │356 │13.78 │431 │91.56 │
│ ├──────────┼──┼────┼────┼────┼────┼────┼────┤
│ │市内电话年平均户数 │户 │201.5 │ │352.5 │74.94 │423.9 │110.37 │
├─┼──────────┼──┼────┼────┼────┼────┼────┼────┤
│农│农村电话年末到达户数│户 │188 │ │197 │4.79 │233 │23.94 │
│村├──────────┼──┼────┼────┼────┼────┼────┼────┤
│电│农村电话年平均户数 │户 │179.5 │ │196 │9.19 │221.5 │23.40 │
│话├──────────┼──┼────┼────┼────┼────┼────┼────┤
│ │农村电话通话张数 │张 │61347 │ │960011 │56.50 │116865 │90.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