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近、现代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1&rec=483&run=13

刘玉辉 (1876一1939年) 字蕴山, 高青县元河乡武刘庄人。幼时从学,少年
中秀才后,经考不第,遂无意仕途,执教于乡村。
辛亥革命爆发后, 他积极响应,带头剪掉辫子。民国成立后,出任县劝学所所
长, 极力主张废科举,兴学堂,推行普通教育。在其倡导下,1912年,高苑县乡村小
学由10多处发展到40处。1913年,刘蕴山力排众议,在高城创办第一所县立女子小
学, 亲自动员女子入学。1924年县劝学所改为县教育局,刘蕴山任教育局长,仍以
推行普通教育为己任。 并多次培训私塾中的青年教师, 使之转为小学教师。 至
1929年高苑小学达77处(包括完全小学2处),入校学生2133人。
1930年, 刘蕴山出任高苑县立第一小学校长.当时学校只有学生50余人.为扩
大校舍, 广开生源,他将学校从北门外长乐书院旧址迁到西门里当铺内,并深入农
户动员家长送子女人学, 遇家境贫困者,便解囊相助。由于其训育有方,高苑第一
小学迅速扩大到7个班、171名学生。
刘蕴山学识渊博, 性情刚直,乐于提携后进,攫育人才。高青县许多知名人士如孙
健萍、孙明光、郑自修、李苦争、马勋臣等均出其门下。其德行、学识深得学生
尊敬,几十年后,学子们一提起蕴山先生仍记忆犹新,赞不绝口。
1933年刘蕴山曾参与续修《高苑县志》. 1934年被推举为高苑县商会会长。
1937年后, 因时局混乱,回乡隐居。1939年日军侵占高苑后,企图借刘蕴山的威望
为之服务,遭其拒绝。后日伪将刘裹挟入城,迫其就范,他便躲在朋友家中,托病不
出。日伪时常寻机谩骂、羞辱,为保持民族气节,于是年绝食而终,享年63岁。
孙林庭 原名孙玉仑, 又名孙林。1908年生于齐东二区(今高青县黑寨镇)孙
家庙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正谊中学。期间, 接触了
省立一中学生、中共地下党员李林; 读了《十月革命》、《马列主义浅说》等书
籍,开始参加进步学生组织的秘密会议。1927年到曲阜二师学习,仍积极参加进步
活动. 1930年在章丘县民众教育馆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他激愤难
抑, 在家信中说:"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我们决不会屈服,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
赶出中国去……,我们宁死不当亡国奴……。"1931年后,他辞职回乡,先后在高苑、
齐东(今邹平九户)、青城一带教书。与九户第一高小教员王继武(中共地下党员)
经常组织学生上街演讲,宣传抗日。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投笔从戎。到处张贴进步传单、标语,开展抗日
救亡活动;和同乡孙玉荣等人动员刘信南村大地主李庆兰,把看家护院的枪支献出
来,建立了一支10余人的抗日游击武装。12月,率游击小组参加中国民众抗日义勇
军齐东教导团,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春,在沂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主办的抗日
干部学习班, 3个月后又进入参谋学习班学习。回齐东后,任国民党抗日义勇军齐
东二团少校副团长兼二营营长;活动在齐东、青城边境一带,部队发展到300余人。
1939年春,日伪军到黑里寨、孟集一带扫荡,他率部阻击,毙伤敌7人。是年冬,
与八路军三支队李曼材、韩子恒建立了联系, 相互支持,配合作战,在吕家、龙桑
树一带歼灭日军8人,缴获武器一宗。1940年3月,当得知住在齐东的日伪军要到南
寺庄扫荡的情报后, 立即派人通知李曼村部队,两军配合消灭日军10人。是年冬,
孙林庭接受八路军"青齐边区抗日游击队"的番号后,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
十大纲领", 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率部队官兵一致,军纪严明,深受
当地群众的欢迎。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孙林庭还十分关心本地的教育事业,筹资兴建了刘家镇
和十六户两处高等小学。每到一村他都先到学校同教员交谈, 询问情况,因此,当
地群众和部分战士都亲切地称他"林庭老师"。
1942年3月22日(农历二月初六),他准备接受清西军分区整编,不慎走漏消息,
在刘家镇被国民党保安五团团副、汉奸郭众权(绰号郭瞎子)杀害,时年33岁.
史文彬 字志卿, 1887年11月29日出生于高青县杨家坊乡史家村。父亲史德
森、母亲史李氏都以农为生。史文彬兄妹5人,他排行第四,上有一兄二姐,下有一
妹。因少年时患天花,脸上留有麻点。
1895年,史家村西一里处黄河大堤决口,8岁的史文彬随父母去济南谋生。4年
后, 父母相继去世。史文彬14岁时,长兄史文成因无力供其上学,便托人将其送到
由教会主办的济南公益学校边做工、边读书。1907年,史文彬转入济南铁厂做工。
1912年,因与欺压工友的工头作斗争险遭警察局逮捕而离开铁厂,以其娴熟的钳工
手艺考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厂当白铁匠。他为人刚直不阿,乐于助人,在工人中威
望较高。1915年,经工友介绍,与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李家胡同的张姓姑娘结婚。
1918年秋,湖南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到长辛店铁路工厂学习,受到史文彬的热情
帮助。何长工曾回忆说:"还记得我们那麻子师傅,钳工技术很高,……费了好多苦
心来教我们……"。史文彬也从学生中昕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并阅读了
学生们带来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劳工神圣》等宣
传革命道理的文章。12月,毛泽东、蔡和森到长辛店铁路工厂看望学生,了解工人
的劳动、生活状况,曾同史文彬进行交谈,启发了他的阶级觉悟。
1919年, "五四"运动后,为抗议北京军阀政府逮捕爱国学生,6月上旬,史文彬
等组织工人在长辛店游行示威, 高呼"打倒卖国贼"、"释放爱国学生"等口号。并
参与组织长辛店各界联合会、 爱国十人团, 开展捐款救国、 抵制日货等活动。
1920年4月, 邓中夏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到长辛店演讲,史文彬热情接
待,组织群众听讲演,并认识了罗章龙、张国焘等人。1921年5月,成立长辛店工会,
史文彬被选为工会委员长。邓中夏说:"无论按阶级成份,按觉悟程度,按为人的诚
恳实在, 史文彬都是最可信赖的一个"。是年7月,由邓中夏等介绍,史文彬加入中
国共产党。
1922年4月9日,共产党组织的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史文彬
被选为筹备委员。5月,他代表长辛店铁路工人出席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6月,组
织长辛店工人痛打了势力很大的工头邓长荣。8月10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在
郑州召开第二次会议,史文彬被选为筹委会副主任,并接受了率先发起罢工的任务。
8月24日, 为改善工人的生活待遇和劳动条件,史文彬领导了以长辛店为主的京汉
铁路北段工人大罢工, 迫使铁路当局给工人每人每月加薪3元,开除了几个作威作
福、打骂工人的工头。10月10日, 史文彬参加了在天安门前召开的各界人士要求
裁兵大会。并作为代表在会上讲话、留影。11月, 组织工人惩办了被路局收买的
工贼谢德清,赶跑了经常欺压工人的外国厂长祥曼。
1923年1月5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在郑州开会,决定2月1日举行京汉铁路
总工会成立大会, 并讨论了总工会章程(草案)。1月30日,史文彬与李震癫、杨德
甫等5人应召去洛阳同吴佩孚进行关于成立总工会的谈判, 未谈妥。2月1日,京汉
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如期举行,杨德甫被选为总工会委员长,史文彬当选为
副委员长。但因会场被军警包围,并实行戒严,使大会受到破坏。总工会当夜决定:
2月4日举行京汉铁路总罢工。1日上午9时,史文彬主持大会,宣布京汉铁路总罢工
的命令及罢工的方法、纪律,揭开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的序幕二3个小时内,
京汉铁路各站客、货、军车一律停驶。南北交通中断后,吴佩孚大为恼火,翌日指
使宛平县知事汤晓秋找史文彬单独交谈,要其下令停止罢工,被史文彬严词拒绝。
吴遂出动军队镇压。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等40余人先后
遇难。6日夜, 吴佩孚派两个营砸了长辛店铁路工厂工会,并逮捕了史文彬、陈励
茂等11人。7日史等被解往保定监狱。史文彬在狱中受过鞭打、跪铁钉等刑,始终
不屈。敌欲加害, 但慑于工人的压力,未敢轻举。为营救史文彬等人,党组织曾派
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王尽美假充禁卒探监。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党组织乘机将史文彬等营救脱难。出狱
当日,史文彬专程赴天津渴见孙中山,为因京汉铁路罢工失业的工人请求复工。经
孙中山干预,"二七"罢工失业工人恢复了工作。1925年初,史文彬任中共保定市委
书记和保定铁路工会委员长。2月7日,为纪念"二七"大罢工两周年,在郑州召开恢
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和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史文彬继续当选为京汉铁
路总工会副委员长, 同时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1926年1月,史文彬代表全
国铁路总工会去石家庄参加了高克谦烈士追悼大会。3月,出席在天津召开的全国
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会议,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后,史文彬代表全国铁路总工会赴京
汉铁路抚慰伤亡难友和家属,因工贼告密在北京被捕,并被判处4年徒刑,解送张家
口,经张家口工会保释出狱。此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党派史文彬到国民军胡景翼
部的铁道大队工作。7月,国民军与直、奉军战于南口,史文彬身处危境,侥幸混在
难民中存生。国民军败退西北后,他转去广东国民军革命政府任铁道大队顾问,抢
修铁路,支援革命军北伐。10月,北伐军光复武昌后,史文彬随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12月,共产党派人加入国民革命政府,史文彬任国民政府劳工部副司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史文彬随中共中央秘密迁往上海,转入地下,
在特别保卫科负责中央的交通工作。1928年2月, 史文彬在《中国工人》第6期发
表了《"二七"的精神是什么》的文章。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
斯科召开,史文彬虽未与会,但却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9年1月,史文彬主持中
共河南省委工作,在白色恐怖下,组建起豫南、豫北两个特委。9月,参加了在苏联
海参威召开的太平洋职工会议。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劳动大会上,被选
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继续从事他所熟悉的工人运动。1930年春,史文彬在
《劳动》第22期特刊上发表《"二七"热血激起了全国革命的浪潮》一文。是年夏,
为发动工人反对国民党军队进攻苏联,党派他到哈尔滨秘密工作了一段时间。9月,
他出席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1月, 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史文彬
与罗章龙等人反对王明, 并加人罗章龙组织的"非常委员会",任常委,参与了罗章
龙的宗派分裂活动。7月16日, 中共中央作出决议,开除史文彬等人的党籍。史文
彬旋即借妻子携带长子长庚、次子保寅、三子苏辰和长女小凤、次女苏兰秘密离
开上海经青岛回到济南,翌年,返回故乡青城,易名石志清,在西门里路南开"鼎新"
修表铺,以维生计。1934年秋,青城县国民党保安队以"来路不明,思想可疑"为由,
将史文彬逮捕, 毒打审讯。史文彬只说在外作生意,后取保出狱。1939年,日军侵
占青城后,八路军地方部队在小清河北开展抗日活动。为便于同八路军部队联系,
翌年, 史文彬关闭修表铺,迁到徐家寨居住。1941年,由邹七区官庄乡干部王凤祥
带领, 史文彬见到了八路军清西地委书记李曼村。经清西地委向中共山东分局和
中央查询、请示,中央电示:先将史文彬接出,待机转送延安。1942年初冬,史文彬
由其三子苏辰陪同、清西军分区派一个排护送去清河区委,因体弱于途中患病,至
清河区委驻地博兴纯化镇时,周身浮肿、泛铁青色,中共清河区委书记景晓材、军
区司令杨国夫热情接待,并送医院治疗。史文彬住院5天,医护人员虽尽心医治,但
终因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错用针剂"撒利隶",致使病情恶化,猝不及治逝世。
时年55岁。1984年清明节, 中共惠民地委、行署受山东省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
会和省民政厅的委托,将史文彬的骨灰移放于惠民地区烈士陵园。
马勋臣 (1910-1942年)高青县丁家庄乡马庄人,系高苑名绅马连池之子。马
勋臣自幼读书,1937年毕业于高苑五县联立乡村师范.后去鲁南参加了八路军游击
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先后担任过连长、
营长、团长等职。每到一地他十分注意搞好军民关系,以扩大影响,壮大革命力量。
并关心战士、干部的疾苦, 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战士同甘苦、共患
难。
1942年12月12日, 在沂蒙山区一次对日作战中,马勋臣奉命率部打阻击,于蒙
阴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掩护大部队撤退后,他又带领12名战士掩护全团突围,子
弹打光了,就用石头、菜刀、扁担与敌人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为国捐躯。
韩秀章 (1906一1943年),字子恒,高青县樊家林乡陶唐口村人。1930年毕业
于长山中学,自幼为人正直,学生时期即已接受进步思想。1937年"七·七"事变后,
在民族危亡关头, 他和孙象辉等人,以串乡赶集"打彩"的形式宣传抗日,赢得广大
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久任长山县六区区长.为组织民众抗战,他在六区建立了联
庄会。并在刘家套成立青年农民武装自卫团, 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1月,他配合
长山抗日游击队司令廖容标,在小清河安家渡口伏击日军汽艇一艘,毙伤日军12人,
击毙日军司令官松井山村; 缴获军用电台1部。小清河伏击战后,他以区中队为基
础,发动群众,扩大武装,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人。3月,率部加入山东人民抗日救
国第五军, 任第五支队第十九中队队长。10月, 由李寿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初,他奉八路军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之命,赴高苑开辟清西地区抗日根据地。
2月,在三支队一营任副营长,与教导员李曼村率部活动在高苑、邹平、长山边区,
坚持平原游击战争; 带出了一支坚强的抗日队伍。作战中,以英勇善战而著称,两
次担任突击队, 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1年,任八路军三旅八团(即清西二团)三
营营长,在长白山区,曾以灵活机动地战略战术,突破4000多敌人的合围,所属无一
伤亡。1942年任八防军清西二团参谋长。是年,日军对清西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他巧妙地运用游击战术, 声东击西, 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1943年1月14日晚,日军调集重兵合围清西地区,二团陷于敌人重围,他率九连采取"
外线突围"的战术向根据地边缘转移; 15日黎明在庙子村被敌人发现,继而驻扎在
田镇、寨子的敌人跟踪而至, 将村子团团围住,他指挥部队冲出敌围。午后,在大
王家村南又被四方聚拢来的日伪军合围在一片开阔地带,处境十分险恶,战士们顽
强的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 歼敌180余人。激战中他左肩、大腿和腰部受伤,仍坚
持指挥战斗,并鼓励周围的战士:"同志们拿着武器坚决突围,冲出去就是胜利!"他
亲自断后,掩护战士们突围。在即将被俘时,毅然自娥,以身殉国。
陈宝凤 乳名大安子, 1925年出生于高青县寨子乡丁家村一农民家庭。为人
忠厚老实。1937年小学毕业后务农。1939年初日军侵占高苑,在一次"扫荡"中,烧
掉了他家仅有的两间房屋, 侵略者的暴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仇恨的种子。
1941年春, 年仅16岁的陈宝凤和同村青年陈孝敬、陈家兴、陈家吉组成民兵爆炸
小组。在高苑县、区抗日武装的领导下,活动于高苑三区一带,展开地雷战。
1941年2月,陈宝凤等在高苑通往魏家堡的公路上埋设两颗地雷,炸死日军4名,
炸毁汽车1辆, 首战告捷。他年纪虽小,但胆大心细,机智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战
术,将日伪军炸的晕头转向。十里堡有个汉奸办事处,来往于高苑、魏家堡的敌人
常在此休息,陈宝凤便瞅机会在办事处的床底下埋下大号地雷,炸死汉奸一个班。
1942年春, 陈宝凤得知在魏家堡修据点的敌人经常到村东北角的一个坟地里
烤火, 便在火灰附近布下地雷, 炸死敌人4名。1943年夏,驻博兴的顽军周胜芳派
700人分三路来高苑抢粮, 陈宝凤带领爆破组配合主力作战,炸死敌人20余名。一
次,爆破小组在大树下埋下"连环雷",然后掐断敌λ的电话线,诱敌出动,将十几名
架线后到大树下乘凉的日军全部炸死。同年11月12日, 日伪对高苑三区抗日根据
地进行"扫荡",声称"3天内扫平三区"。陈宝凤等于是日早晨在交通要道埋下地雷,
日伪军的汽车刚到丁家村,下车探路的驾驶员即被地雷炸死,车上的日伪军吓得跳
车逃窜,被埋设在周围的地雷炸得血肉横飞。心惊胆战的日伪军搬来工兵,接连破
坏了3~4个地雷后又猖獗起来。对此, 陈宝凤又琢磨制造出了"筷子雷",把排雷工
兵炸得连滚带爬。他曾在两个月中埋地雷90多个,爆炸成功60余个。丁家庄的"铁
西瓜",使日伪军闻风丧胆,望而生畏。
1944年2月28日(农历二月初五)晚上,陈宝凤与陈家兴在通往高城的公路上埋
地雷,二人在复土时,敌炮楼突然打了一枪,陈宝凤回头观望,不慎引起地雷爆炸而
牺牲。1945年2月,在渤海军区人民武装代表大会上,陈宝凤被迫赠为"爆炸英雄"。
景丹云 (1870-1944年)字耀南,高青县樊家林乡樊家林村人。清光绪末年为
康生, 天资聪颖,学识渊博,为人沉默寡言,洁身自好,有清高隐士之风雅。青年时
代,目睹清廷腐败,人民贫病交加,病者甚多,遂无意宦途,立志行医,为民解除病痛。
他博览《内经》、《难经》、《伤寒》、《杂病》等医学名著,广纳各家之长,医
术日精。临床实践中看病细心、谨慎, 能诊治多种疑难病症, 在当地堪称名医。
1935年高苑县组织社会闲散中医考试,由其命题主考。晚年悬壶应诊时,遇一疑难
病症,经采用仲景《伤寒论》经方仍久热不退,他便让病人服用大青龙汤加附子药
剂,取得显著疗效,深为同行赞誉。
李苦争 (1921-1945年) 原名李秀清,高青县樊家林乡后池村人,1935年毕业
于高苑完小, 后随外祖父去南京读书。1937年12月,因南京遭日军洗劫,李苦争被
迫返乡。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运动的影响下, 他于1939年在家乡成立了抗日游
击小组,宣传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1940年5月,李苦争经胡庆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积极开展党的工
作, 先后发展李冠三、李汉三、张福吉等人入党,建立了后池村党支部,并任支部
书记。期间,与董焕章等人组织青年救国会,在邻近村庄选拔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骨
干。同年10月,他担任中共高苑县第三区工委书记后,领导三区党组织和人民与日、
伪军展开了坚决斗争,使三区成为高苑县坚强的抗日根据地。
1942年9月, 李苦争调任中共高苑县委宣传部长,兼做敌工工作。在艰苦的工
作环境中, 他凭自己的胆识和对敌斗争的经验,多次深入敌穴,斗日伪,战顽匪,胜
利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一次,他只身闯到一国民党营长的婚宴上,宣传共产党的
救国主张,震慑了一批敌伪官兵和数十名地方士绅,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在
奉命开辟黄河北抗日根据地(惠民县、滨县交界区魏家集一带) 工作中,他与李英
杰、张子云以馍馍房帐房先生、卖书笔、除小鸡为掩护, 开展工作,争取群众,很
快站稳脚跟,为在这一带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打下了基础。
1943年,为开辟青城抗日根据地,李苦争调任青城武工队副队长.1944年,他受
命打入国民党保安十一旅三团, 以其才干和亲戚关系,很快取得敌人的信任,被提
拔为特务蕾副官, 他借机向特务营营长于守评等人喻古比今,做分化瓦解工作,终
于使其认识到只有抗日才有出路, 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有前途,表示愿意弃暗投明,
待机率部接受整编。8月,中共青城县委成立,李苦争任县委宣传部长。1945年2月,
他配合清西军分区政委李曼村等人,做争取保安三团团长杨云棚的工作,促其率部
起义,接受整编,成立青惠独立团.5月9日,他带领青惠独立团一连在青城一区侯家
截击过路的日伪军, 因敌众我寡,战斗失利,他指挥部队边打边撤,自己断后,不幸
中弹牺牲,年仅24岁。
王东明 (1910-1947年) 原名孙立祥,广饶县小张乡张二村人,1937年参加革
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1944年任中共高苑县委书记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
的年月.他带领党员和群众同日伪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巩固和发展高苑抗
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王东明在高苑任职期间,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始终把发展党员、教育党员、建
立党的组织,作为工作的重点。1941-1942年上半年,在日伪不断"扫荡"的形势下,
县委仍坚持举办支委、党员训练班, 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1942年下半年环境
更加恶劣, 他秘密深入村庄,开展党的工作。并经常不顾个人安危,打人敌人内部
做统战工作。在许多敌伪据点建立了内线关系。 在战争环境中, 王东明坚持
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带领县委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的工作,被同志们
尊称为"好班长"。1944年11月29日, 高苑县党政机关人员和过路的70多名军分区
干部夜宿朱董村,被日军偷袭,王东明在突围中被俘,后越狱脱难。
1944年12月, 王东明调益都县政府工作,1947年秋,在益都小赵庄突围战中牺
牲。
孙健萍 (1917一1947年)原名孙凤坦,高青县元河乡洼里孙村人,自幼喜欢读
书。1932年夏,他考入青州十中,开始接触一些进步书刊,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冯
玉祥到该校演讲,更激起他的爱国热忱。1935年他考入省立济南高中后,积极参加
抗日救亡等各项进步活动.
1937年7月7日, 孙健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0月接受中共山东省委的派遣,
回家乡开展抗日武装斗争。途经长山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旋即回家参加了"高苑县
旅外大中学生抗日联合会"。后以小学教员、学生为对象,宣传抗日道理,发展"抗
联"成员。1938年6月,他发展孙凤惠、吴子敬、郑自修、孙作善人党,建立了党小
组, 并任组长。不久,国民党高苑县保安队改编成十六梯队,成立政训处。他经请
示中共清河区委进入政训处,创办《砾而周刊》,后因刊载八路军抗击日军及国民
党军队不战而逃的消息, 刺痛了国民党顽固派,《砾而周刊》被迫停办,后策略地
退出政训处。
1938年10月, 孙健萍出席中共清河特委在临淄苇子河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联
席会议, 接受迅速发展高苑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开辟小清河西北地区抗日游
击根据地的指示。这时,爱国人士、原国民党威海特区专员孙鸣岗,正由其胞弟中
共党员孙明光陪同暂住高苑、博兴边境。孙健萍主动与孙鸣岗取得联系, 于1939
年春节期间,建立了高苑县第一支抗日武装一一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团第二梯队,并
成立共产党临时特别支部,孙健萍任书记。二梯队随同八路军三支队一起活动,积
极开展抗日斗争。是年6月, 三支队开赴章丘、齐东边区,驻守韩家庄。6日拂晓,
遭日军重兵包围, 他身先士卒,率部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后突围回到家乡,又遭国
民党顽军朱仲山、张景南部的围袭,二梯队伤亡较大,随三支队南下整军。孙健薄
留守家乡, 转入地下斗争。朱仲山、张景南重新控制高苑县,四处搜寻孙健萍,并
烧毁其房屋, 掳走其父。孙不顾家庭损失和个人安危,秘密地走村串户,鼓励党员
坚持斗争, 以二梯队部分战士为骨干组建起三、四区中队, 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1940年9月21日,孙健萍带领三、四区中队,参加了魏家堡战斗。
1940年10月,中共高苑县委成立,孙健摔任县委宣传部长。翌年6月,被选为高
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后, 他带领县、区武装,运用游击战术,凭借群众
掩护和"抗日沟"与敌周旋,捕捉歼敌战机,并指示党员干部在敌占区建立两面政权,
应付敌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孙健薄和县委书记王乐三等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土
地问题的指示",领导全县人民在减租减息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改革、大生产、大参
军和支前运动,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
1947年3月, 孙健萍调任中共周村市委副书记兼市长.他根据渤海区城市工作
会议精神,以支援战争为中心任务,努力动员全市人民恢复发展生产。8月下旬,重
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逼近张店、周村一带。9月1日他与市委书记宋怡
翔带领市直机关撤离周村.为组织地方武装袭击敌人,他亲自去找一度与市委机关
失去联系的周西武工队。返回途中, 遭敌包围,于突围中负伤被俘。当日,就义于
章丘县普集村北巴漏河滩。当时因环境恶劣,未收其遗骨,仅以衣冠葬之。
于友恒 (1892-1959年)字世民,高青县常家乡水牛李村人。1909年考入激县
广文大学;1915年又考入齐鲁大学医科。1921年毕业后,曾在南京、南通等地医校
任教。1924年在北镇(今滨州市) 教会工作一年。1926年在高苑县城自办"世民医
院'(此乃高苑县西医之始) .1928年,高苑发生匪乱,医院关闭.192'-1945年,在北
镇"鸿济医院"任医师。经多年临床实践,医疗技术日趋提高。1946年应田镇"大众
医院"之聘任医师。期间收治不少外伤和危重疑难病人,因而慕名就医者络绎不绝。
同年11月应邀去济南铁路医院任医师。1951年回到家乡,在县医院任医师。
于友恒在多年的医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行医态度和蔼,注重
职业道德。为病人诊病细心认真, 用药精当,疗效显著。1950年曾为旧镇高某,摘
除尿道口侧赘生物, 术后半月痊愈。在当时农村医疗条件、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
下,可谓"奇迹"。
他不仅学识渊博,且平易近人,对贫苦病人多有周济,在鸿济医院时,北镇街张
××之外祖母家5口人均患梅毒病, 痛苦至极,且无钱治疗.他得知后,主动登门为
其免费施治,愈后全家甚是感激。
他不满旧社会的黑暗和反动政府的腐败;痛恨汉奸,牌院权贵,具有"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1944年春,曾因营救3名八路军战士而被日伪逮捕,后经多
方交涉获释。
晚年,他腿脚不便,仍坚持门诊。
孙经凤 (1892-1961年)字鸣岗,高青县元河乡洼里孙人。1919年毕业于山东
省立第一师范, 后考入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留学法国,获法学博士学位。1933年
回国后任山东省政府参议员, 军法处副处长。1936年4月,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威海
卫管理公署专员。上任后见威海烟禁迟缓,不法奸商勾结外人偷运贩卖毒品,致使
抽大烟(鸦片)、吸白面(海洛因)之风盛行,危国害民.他报请山东省政府批准威海
卫为绝对禁烟区域, 制定了禁烟销毒规定和治罪条例。对全区售毒、吸毒者逐一
进行登记, 责令各村村长负责检举,限期交出烟具和毒品,违者依法惩处。并在威
海体育场将自1935年以来没收的63万两烟土、烟膏, 5600余两海洛因、吗啡,170
余件烟具,浇煤油烧毁。将6名出售毒品犯和9名吸毒惯犯判处死刑。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共胶东特委通过其胞弟、民先队员孙明光联系他做抗日
工作。 1938年1月15日他把专员公署库存的80多支枪和一批军用物资交给中共胶
东特委, 并将公署职员和卫队集合起来训话,使威海起义得以顺利进行。是年春,
他由海路去南京政府报告情况,目睹了蒋介石统治集团的腐败和消极抗战的事实,
同时也有幸读了毛泽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论持久战》、《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等著作,激起了爱国抗日热情。是年夏,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九
军军部参事。秋, 在沂蒙山区与中共山东分局建立了秘密联系.冬,经中共山东分
局同意,重返威海.路经故乡时,他接受中共清河特委和高苑县地下党组织的劝留,
在家乡建立了由共产党秘密领导的高苑县第一支抗日武装一一国民革命军第十军
团第二梯队,并任司令。
1940年, 他被选为清河区参议会副参议长、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
省法律规划编委会委员。1941年任国民党山东省抗敌自卫军鲁北支队司令。1946
年1月由陈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他奉命去东北解放区考察经济建设工
作.1949年调任华北人民政府参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司法部办公厅主任、国务
院法制委员会办公厅主任、 经济法律委员。1958年患病休养。1961年1月病逝于
北京
尹孝颜 (1886-1966年)女,高青县唐坊乡沈家村人。1940年秋参加抗日工作,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本村党支部书记、第四乡党支部书记、第四区妇救会主
任、高苑县妇救会副主任,渤海区参议员等职。
抗日战争中, 她家是八路军经常来住的地方,她象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八路军
和地方干部,家里住满了人,自已就到邻家借宿,县妇救会主任在她家养过病,清西
军分区政委的爱人在她家度过产期, 都受到了她的精心照顾。1943年她在恶劣环
境中宣传党的主张,秘密地在本村发展了十几名党员,并注意发展够条件的妇女人
党。1945年春,中共清西地委动员青年参军,她代表区妇救会首先提出承包90名新
军任务, 与三区挑战,推动了"动参"工作的开展。是年秋再次大参军,她仍然走东
庄、串西村,做深入细致的动员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动参"任务。她热心妇女工作,
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政策,维护妇女的利益,为许多妇女办了大量好
事。1956年她70岁高龄时主动离职。1966年2月病故。
王书生 1904年10月26日生于青城县纪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读过
5年书,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务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反奸除霸,保卫胜利
果实, 支援解放战争。1947年2月在"拥党参军"运动中,他带头把唯一的16岁的儿
子王念福送到部队(翌年牺牲于滩县战役) ,促进了全县参军运动的开展。1948年
秋,他在黄河防汛工地上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乡党总支副书记,兼乡公安员、
治保委员会主任.
从1950年秋至1952年夏,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他协助政府捕获反革命分子32
人。1952年8月被评为县治安模范, 县政府奖给他大枪一支,并颁发"治安模范"锦
旗。9月, 中共高青县委又发出"继续镇压反革命"的指示,王书生先后协助县公安
局从北京追捕回外逃、潜藏的反革命分子4人。同年12月,在全县召开的烈军属代
表大会上,又被评为"烈属模范"。
1955年9月,他出席山东省治安模范会议。1956年1月,出席山东省人民警察、
治保委员功臣模范大会, 并被选为出席全国人民警察治保委员功臣模范会议的代
表。是年4月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罗瑞卿的接见,中央人民政府给予他
物质和荣誉奖励。
"文化大革命"中他曾受到错误批判。1971年5月26日因病逝世。
宋鸣侯 原名宋光兴,高青县元河乡孙家集人。生于1912年,7岁入学读书,16
岁辍学务农。1930年考入高苑高等小学, 半年后因家庭困难而退学。1931年在高
等小学校长刘蕴山资助下,考人高苑师范讲习所。
1933年, 宋鸣侯毕业后,先在吴家小学任教,受到同学吴子静、吴子文进步思
想的影响。后经刘蕴山推荐到高苑高小任教。1935年因刘去职, 宋鸣侯受到排挤
被辞退, 于是他深感门第权势对人才的扼杀,更加苦学不辍,打下了深厚的古汉语
功底,成为一方之名士。
1938年, 宋鸣侯与吴子静等人开始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高苑县抗日民
主政府在根据地开办抗日小学,宋鸣侯在本村任教师,并参加抗日协会。1941年上
半年任抗协四区书记。同年,高苑县成立参议会,宋鸣侯被选为第一届、第二届副
参议长。1944年清西地区成立三专署,马晓云任专员,宋鸣侯任专员监视。同年调
高苑完小任教员,因教学质量高,曾多次受到县抗日民主政府的表彰。
1948年, 宋鸣侯被任命为店子完小校长,在全县教学评比中,该校名列第一。
1949年调渤海三中(在桓台)任教。1953年调到周村中学。1954年因教学成绩突出,
被评为淄博市优秀教师。1958年到山东师范学院进修半年, 结业后被任命为淄博
十一中副校长,同年秋任桓台一中副校长。这期间,曾被选为淄博市张店区人大代
表,人民委员会委员;后任桓台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政协副主席等职,为党和人民
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宋鸣侯曾受到冲击。1973年7月15日病逝于周村。
陈凤梧 1904年1月生于高青县樊家林乡道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解放前,
全家房无一间, 地无一拢,住在村外三间破庙里.20岁时,因生活所迫到大连当了3
年装卸工。回家后, 以种菜、推小车卖苦力为生。1945年家乡解放,同年7月他加
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48年响应党的号召,组织互助组,并搞
起木器制作、 豆腐坊、 馍馍坊、运输等多种工副业项目,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951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52年春,他带头创建高青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
任社长。并认真贯彻"自愿互利"政策, 积极探索生产管理经验,在社内实行"包工
包产"劳动管理办法,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他狠抓增产措施,兴修农田
水利, 一个春天打井8眼,并全部安上水车;采用良种,增种地瓜等高产作物。当年
谷子商产479公斤, 小麦亩产285公斤。是年,陈凤梧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山东
《农村大众》报导了他带领社员摘水利建设的事迹,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他
介绍办社经验的讲话。1954年,该社由初期的28户,发展到53户,全村90%以上的农
户入了社。年底,中共高青县委总结陈凤梧"包工包产”的办社经验,并大力推广,
推动了全县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1952-1956年他连续5次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
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于。 1953年出席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会议。1956-1958
年,陈凤梧任东刘乡"灯塔高级社"社长、河西区区委委员。1959年,陈凤梧从河西
区委退职回村,担任村贫协主任兼生产队长。1978年9月病故。
杨方宝 1903年生于高青县崔张店。因排行第五,故又称杨老五.一生活跃在
戏剧舞台,是"高青县京剧团'创始人之一。1984年4月病逝。
杨自12岁从其兄杨方和(艺名九龄)学戏。初学老旦,·后改老生。数年后,到
济南大观园拜严永奎为师,学艺3年.后在激坊一带演出,/j1有名气。1932年前后,
任高苑聚字班教师。1935年冬,被滨县南街戏班聘为演员。
1947年后,杨方宝与肖其林等人合作,到桓台、张店、博山、周村、济南等地
演出, 深得观众赞赏。1949年在旧镇组织"农村文娱剧团",1953年正式成立"高青
县京剧团",杨方宝均任副团长,主管业务,至1964年退休。
杨方宝为正工老生,唱腔属高庆奎派,嗓门洪亮、高亢,唱、念吐字清晰,做、
打正规,功夫深厚,戏路较宽。他主演的剧目有《桑园寄子》、《逍遥津》、《审
刺客》、《捉放曹》、《审头刺汤》、《辗门斩子》、《四郎探母》、《斩黄袍》、
《空城计》、《南阳关》及新编历史剧《陈胜王》等。
他为人正直,关心同志。虽出身于旧戏班,但不吸烟、不喝酒,作风正派,善于
与他人共事。工作严谨朴实,剧目不经认真排练,决不匆忙出台。演戏、教戏一丝
不苟,对学生循循善诱,从不打骂,深得同行的尊重。
樵宝南 原名樵承琛(1909一1985年) ,高青县龙桑树乡双柳村人。童年时家
庭较为富裕. 其父樵双峰是清未秀才,长期教私塾。樵宝南自9岁起即随父就读。
幼年多病,身体屠弱。
1925年7月樵宝南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27年由同学李林介绍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为便于工作,经组织同意加入中国国民党。6月离校,任邹平县
国民党县党部宣传员。1928年9月, 考入齐鲁中学。翌年退学,任齐东县国民党县
党部宣传员。1930年考人济南省立第一师范, 1933年毕业。先后在蒲台县玉皇堂
完小、 博山东关怡园小学、莱阳乡师附小任教员。1935年回家养病。1937年3月
在济南鹊华桥陈公馆任家庭教师,同年7月辞职回乡。
1938年8月, 为保家卫国,樵宝南和从延安抗大回来的马节松在青城东纸坊村
拉起抗日武装,番号为"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专区保安队特务营"。1939年3月在敌伪
联合进攻下,特务营被打垮,糕宝南返回家乡组织自卫团。
1940年, 襟宝南在八路军三支队从事抗日宣传工作,7月任邹平县文教科长。
1941年1月在韩连庄被日伪逮捕,先被关押在青城,后解送惠民城日军宪兵队,在敌
人的刑讯下,襟宝南承认是国民党员,曾为八路军做事。后重金保释出狱。
1942年1月,樵宝南经王子彬介绍到清河区行署工作,任文教处教育科长。6月
到垦利县老爷庙创办完全小学,任校长。1943年10月,调任沾化县抗日民主政府文
教科科长。
1944年8月,青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樵宝南被渤海行署任命为青城县县长。
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他主持青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日常工作。日军投降后,组织
各村改选民主政权。1947年3月,糕宝南调离青城,任山东省河务局秘书主任.1949
-1957年,先后被行署任命为省立四中副校长;惠民子弟小学副校长;利津师范副校
长;齐东中学校长;北镇师范副校长;惠民师范副校长。
糕宝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民的教育事业
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曾任惠民县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常务委员, 并当选为惠民县
第七届、第八届人民代表, 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临终前,
他将平生收藏的碑帖6种、13部共160册全部献给国家。
附:其他人物
杜孝先 1892年生。茬平县郑家村人。14岁读书,16岁退学,随父做小买卖。
1908年去天津谋职。1913年当警察,后去南京警校受训,毕业后留在南京市警察所,
任警训长、警长等职。"江浙战争"爆发后,曾被调往前线,不久逃回天津。后到滨
县作县长的传令兵。旋任传训长、稽查长、警备队中队长、营长等职。
"七·七事变"后, 他打着联合抗日的旗号,在沾化县丁家村一带拉起300余人
的队伍,自任大队长。1939年9月,被国民党保安二旅旅长刘景良收编为"抗日救国
军"保安第二旅十一团,杜任团长。1939年,在史、杜村包围"二梯队",使高苑县抗
日武装力量遭受很大损诀。1941年, 他死心踏地的投靠日军。后在滨县鳖头周建
立兵工厂, 自造武器弹药,并在滨五区说约李修据点,活动于青城、蒲台、滨县交
界处。1943年他任日伪滨县县长, 兼伪警备队大队副,公开与抗日武装力量为敌,
到各村搜查共产党员, 逮捕抗日干部家属。是年4月,在小杜家村包围八路军滨五
区中队, 残酷地杀害了中队长陈立刚, 并悬赏缉拿张子洪、李临章等抗日干部。
1945年5月, 他与惠民、青城、高苑等县的日伪军近万人去寿光增援张景月部,返
回途中包围博兴县区机关和独立蕾驻地陈户村,杀害500余人,制造了"陈户惨案"。
1945年9月10日, 渤海军区部队在惠民一带围歼"皇协军",他带队增援,所部被歼,
杜被活捉。1946年1月在滨县被处以死刑。
耿庆功 字勋臣, 又名方正。1904年生于高青县花沟乡北耿家村。家中有地
50亩,房舍3个院,有耕牛、骤、马,雇有长工商短工。他22岁时毕业于山东省立第
一中学, 先后任齐东县立师范讲习所教员,青城县立第一小学教员。1928年10月,
由董曰信、邵光荣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曾去庐山受训。1931年, 任国民党山东
省直属青城县区党部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1933年, 作为齐东县、青城县国民党
党员代表出席国民党全国第五次代表大会。1935年9月,任国民党青城县赈务会主
任。1936年,任国民党青城县第三区区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国民党陆军
69军暂编第一师任上尉交际员。后任师部联合办事处交际员。1939年回青城县任
看守所所长,兼三区中心学校校长。1944年去惠民,任国民党十区专员戴兴州的秘
书。并在惠民苦揄中学动员百余名学生参加国民党青年军。1945年秋, 随戴视察
各县,被八路军打垮,耿逃往济南。1946年7月,在济南由国民党专员王椿元介绍任
青城县参议会秘书。8月,任国民党青城县党部书记长。旋带领县党部委员到周村
一带活动, 派人到解放区搜集情报,召开群众大会作反共宣传,为国民党进攻解放
区作准备。9月间,他在济南组织"同乡会",自任理事长。不久回到青城,恃进犯的
国民党军队之势,反攻倒算。1947年10月9日,国民党军队败退时,他与国民党青城
县长王滨青主谋, 惨杀了青城县农救会长、积极分子近30人。其中有他本村的农
救会长耿庆山、联防主任王增福。当日他由小清河乘船潜往济南。1948年逃往南
京, 混入革命队伍.是年11月加入农工民主党。1950年2月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
习。8月调南京市政府兴建革命烈士陵基办事处工作。1951年3月经南京市公安局
审查,将其逮捕归案,押回本地公审。1954年8月伏法。
朱铀云 (1898-1955年) 字仲山,高青县丁家庄乡丁家庄人。10岁上学,25岁
时入济南正谊中学, 因考试不及格降级,又考入山东省武术传习所学习两年,毕业
后随父经商。1930年国民党高苑县政府保荐他到省府区长训练班培训。后历任国
民党高苑县大队小队长,高苑四区区长,博兴一区区长,高苑县"联庄会"副会长。"
七·七事变"后, 他积极扩充地方武装。1938年,其部被周胜芳收编为所属第十六
梯队, 后改编为保安八旅二团,朱任大队长、团长。是年11月,八路军三支队七团
团长马千里为联合抗日与他谈判,遭其拒绝。1939年3月,朱率部进攻青城,驱走主
张抗日的国民党十区专员梁建章。8月,又与张景南、杜孝先等围攻高苑县抗日武
装"二梯队"。1940年10月, 他暗中接受日伪编制,所部为"灭共建国军第四团",朱
任团副。1941年,朱仲山加人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高苑县长,盘踞在窦家湾据点。
1月,配合日军在孙家集围攻高苑抗日民主政府县大队,使之伤亡12人。7月指示部
下杀害高苑抗日民主政府四区副中队长孙登肖二情报员曹成才。11月25日, 配合
日军在崔张店"扫荡",抓去群众百余人、抗日干部23人,杀死干部群众35人。1942
年1月,伙同杜孝先部配合日军在谢铁家一带围攻清西二团二营,造成二营伤亡180
余人。同年底,派团副王长兴率部去广北围攻八路军。1943年1月,他带队随日军"
扫荡"清西部队,杀害战士数人。
1945年春,八路军清西分区和高苑县大队将其活捉,清西军分区政委李曼村曾
教育其反正起义, 他当时允诺。但释放后又投向国民党二十四旅。8月,日军投降
后, 他只身逃往济南。1946年春节,他在济南参加国民党高苑县同乡会,任干事。
1948年济南解放, 他隐姓埋名。其后流窜天津、东北等地。1952年10月在北京归
案,押回高青审理。1955年被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