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物传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789&run=13

刘文进(1925~1949.10)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费县梁邱西村人。出身雇农。1944年春,在费滕边
区给地主家当长工时参加双山县大队。1946年随大队升级,编入警备八旅十六团四连,不久,部队改
编为山东军区十师二十八团,他在四连机枪班任机枪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在鲁南
战役中,他曾和战斗模范李士泉等带动全连,用集束手榴弹炸毁国民党快速纵队的坦克4辆。后,他
相继参加了泰安、济宁、沙土集等战役,先后被提拔为机枪班副班长、班长。他们的机枪班因作战勇
敢、战绩显著,受到团部表扬。1948年3月,刘文进带领机枪班参加洛阳战役。他把机枪班的6挺机枪
分成3组,各自对准敌射击口猛烈射击,压住敌方火力,掩护突击排冲进市区。机枪班纪律严明,秋
毫无犯,战斗结束后被团部命名为“洛阳遵纪模范班”,刘文进被授予“一等遵纪功模”称号。7月1
日,刘文进机枪班随部队参加豫东消灭国民党区寿年兵团的战役。战斗打响后,刘文进率机枪班猛烈
扫射敌人,其所在的四连在一天之内击退10倍于己之敌的8次强攻,完成了阻击任务。战斗结束后,
华东野战军三纵司令部命名四连为“睢杞阻击战斗模范连”。11月,刘文进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在
攻打滕寨和双堆集战斗中,他指挥机枪班压住敌人重机枪火力,使四连较顺利地攻进去。刘文进被团
部授予“甲等射击模范”称号,并评为连战斗模范。1949年4月21日,刘文进机枪班随部队向江南进
军。他们把7挺机枪架在船头,边扫射边急驰前进,直取长江彼岸。战后他立一等功,6月12日,被授
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并颁发了奖章和奖状。10月3日,刘文进带机枪班投入解放金塘岛战
斗,5日,在攻打西佛寺残敌时,壮烈牺牲。
宋传宝(1914~1950.4) 革命烈士。郯城县后城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后历任挂剑、
泉源等乡的中共分区委书记。1947年,卖掉仅有的两头猪,捐助部队。同年,率武工队员冒雨全歼以
鲁玉祥为首的还乡团。此后,又在马陵山区布雷,消灭16名敌人。1949年3月南下,历任云南省新平
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1950年4月,在一次剿匪战斗中牺牲。
魏瑗(1921~1950.5) 革命烈士。郯城县薛庄村人。出身富农家庭。1937年冬由临沂山东省立第五
中学辍学回乡参加抗日,任青救会长。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长、区委书记、郯城县人
武部部长、县长。1947年曾化装成国民党军官到国民党的区公所处决了反动区长,并将一个敌乡长扔
进河里淹死。1949年南下,任浙江省临海县县长。1950年初改任黄岩县委委员兼金清区区委书记。同
年5月,在一次剿匪战斗中牺牲。
尹开相(1920~1950.8) 莒县李家官庄人。农民出身。15岁逃荒去东北,在一家玻璃厂当过童工。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在鲁东南多次参加与日、伪军作战。后随大军挺进东北,
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1949年南下至广西,任南宁军分区参谋长,他努力肃清地方
残敌,安定社会秩序,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尽职尽责。1950年8月以身殉职。
尹德发(1921~1950.8) 莒南县尹家庄人。出身贫农。13岁时当长工。1944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5
年1月被编入滨海军区独立三团二连任机枪手。5月19日随二连在十字路北娘娘山伏击日军,他毙敌2
人。战后,滨海军区授予他“战斗模范”称号,并记大功1次。1945年10月随部开赴东北。在行军途
中,帮助战友背行李,协助班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被一师授予“团结模范”称号。11月任班长,翌
年3月参加辽宁秀水河子战斗,他带领战士炸掉敌人碉堡1个,歼敌20余人,缴获机枪1挺、卡车1辆,
立大功1次。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受命率领4名战士化装到辽宁张麻子沟一带侦察敌情,当他们
摸清敌情准备返回时,被4名守门敌人拦住,尹德发等当即击毙3个敌人,打伤1人,夺取1辆三轮摩托
车,冲出敌据点,完成侦察任务,再立大功1次。1947年3月,任副排长,在郭家屯战斗中,他带领战
士歼俘敌人营长以下官兵20余人,第三次立大功。6月任排长,参加了四平街攻坚战,立艰苦功1次。
12月公主屯战斗打响,他所在的一营被敌炮火压迫在山下,进攻十分困难。他带领全排冒着炮火连续
炸掉两处敌人碉堡,毙敌20余人。在炸第三处敌堡时,他左手负伤,仍坚持战斗。战后师部给他记大
功1次,并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3月任副连长,翌年1月在攻打天津时,曾只身穿越大桥送
炸药包,被一一二师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后,随军转战豫、鄂、湘、赣、滇等11个省区,曾
立艰苦工作功1次。1950年10月任连长。11月24日,在朝鲜平安南道价川郡西狙击敌人时牺牲。
李开进(1917~1950.12) 沂南县东大徐疃村人,出身贫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参
加沂南子弟兵团。1947年编入华东野战军八纵二十四师七十团一连任班长。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先
后毙敌17人,俘敌9人,缴获枪11支,立二等功1次。1948年参加淮海战役,在一次阻击战中带伤坚持
战斗,生擒敌团参谋长1人,毙敌22人,缴获重机枪1挺,纵队为他记特等功。1950年任排长。同年12
月在朝鲜新兴里战斗中牺牲。
唐绍典(1872~1950) 字际五。平邑县三合四村人。早年毕业于济南政法学校。回乡后,曾在费
县劝业所任职,后担任费县教育会会长。1917年,创建仲村私立小学堂。“五四运动”爆发后,大力
宣传反帝反封建并倡导抵制日货、废神庙、建学校。当时,地方封建势力认为他废神庙是冒犯神灵,
唆使地痞流氓捣毁教学用具,诬告他和小学校长魏昌图谋不轨,费县当局为此扣押了魏昌。唐绍
典率平邑、仲村两地200余师生到费县城游行示威,逼迫费县当局释放了魏昌。1929年2月,唐绍典
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费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发动农民开展抗捐减税斗争,4月被推选为
费县农民协会主任。两个月的时间组织起几十个基层农民组织,发展会员数千人。1931年担任费县民
众教学馆馆长,积极支持费县讲习所青年学生的进步活动。“七七事变”后,他回到仲村开展抗日救
亡活动,并先后动员自己的后代和其他亲属数十人参加抗日。1939年5月,他在中共费县委员会的帮
助下,组建起费县抗日游击第四大队,由他和唐绍鼎分任大队长和副大队长。7月,中共费县县委主
持成立费县办事处,他被推选为办事处主任。秋季,他把家中的1000公斤粮食主动捐助八路军一一五
师津浦支队,并动员仲村的10家商号捐款2000余元支援八路军抗战。1940年他先后当选为费县参议会
参议长兼任费县抗日民主政府民政科长和费北行署(县级)参议长。此后,他又兼任赈济委员会副主任
和教育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于1940年底及时组织赈济由于日伪实行“三光政策”而造成的无家可归的
2万灾民。1942年5月,任费北县参议会参议长。1945年5月主持兴建了贯庄抗日烈士陵园。此后,他先
后任蒙山县参议会参议长、蒙山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等职,被当地人民尊称为“抗战老
人”。1950年病逝,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王敬斋(1902~1950) 原名王诚信,化名王守三。沂水县城东关街人。1917年高级小学毕业,先后
当过军械所学徒、小学教员。1921年到淄川洪山炭矿当职员。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以个人身
份加入国民党。1926年3月受中共组织推荐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10月结业回山东,被
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回沂水县建立党组织。年底在沂水城发展一批国民党员,建立国民党沂水
县支部。接着又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1927年春主持建立中共沂水县支部,任负责人。同年秋,出任
国民党平原县警备队书记,自此脱离共产党,投靠国民党。1928年任国民党三十七军政治部书记,翌
年任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干事,同时参加“三民主义革命青年社”,被派回沂水县活动。1933年,先后
任沂水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指导员、国民党沂水县党务指导员。1939年改任沂水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
兼沂水县动委会督导团团长。1940年先后任国民党整编第二旅政训处上尉干事、指导员,同年,加入
中统鲁室为调查员,并任沂水县室主任。1942年任五十一军党政总队第一大队少校特务干事。1945年
5月返回昌乐,接任沂水县县长,并恢复中统沂水县室组织。1947年6月,随国民党军队还乡,组建沂
水县国民党的党务和政权机构。10月,任中统鲁南区室副主任。12月,在兖州等地布置潜伏任务,由
于国民党军队溃退,未及实施即逃往潍县。1948年4月潍县解放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1950年被
依法处决。
曹玉海(1923~1951.2)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莒南县涝坡乡东店头村人。出
身贫农。1943年1月参加八路军。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所在部队改编为滨海支队二十六团,
他在三连当战士。1945年6月4日,三连在重罗山一带阻击由胶南县泊里镇向诸胶边南部地区进犯的日
伪军500余人,他和战友们顽强作战,打退敌数次冲锋,在敌不支将逃时,又灵活地迂回至敌侧后,
狠狠打击敌人。战后,曹玉海被滨海支队授予“战斗模范”称号。9月,他随部队挺进东北,10月任
班长。1946年1月任排长。4月,在阻击国民党新一军、七十一军等主力部队企图抢占战略要地四平的
战斗中,他所在的三连奉命坚守四平以东的一小高地。22日,敌先以密集炮火向三连高地轰击达1小
时,继以400余人发起集团冲锋。时三连已激战多日,人员伤亡过半,弹药所剩无几,仍沉着应战,
待敌近至三四十米时突然开火,予敌以重大杀伤。后因力量悬殊,大部阵地被敌占领。在这关键时刻,
曹玉海端起刺刀,第一个冲入敌群,战士们亦纷纷跃出战壕,与敌展开白刃格斗,终于打垮敌人,守
住了阵地,此次战斗,三连共歼敌300多名。曹玉海被评为师“战斗模范”。在东北战场上,曹玉海
共参加重要战斗20余次,负伤6次,两次被评为师级战斗模范,7次立功,获勇敢奖章5枚。1949年3月,
任营长。6月,在湖北宜昌战斗中再次负伤,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任湖北省武汉市监狱狱长。翌年朝
鲜战争爆发,他坚决要求参加抗美援朝。7月重返原部队仍任一营营长。10月,随部队入朝作战。在
子月峰守卫战中,他率1个连出奇不意袭击驻月里的李承晚军,歼敌120多人。11月,在二次战役的阳
站战斗中, 他指挥一营两个连全歼土耳其1个营, 毙伤敌700余人,缴获汽车130余辆,榴弹炮17门。
1951年1月下旬,志愿军三十八军等部队奉命在汉江南岸组织防御,掩护主力兵团集结,以粉碎敌人
的疯狂反扑。经半个多月的激战后,一营于2月10日奉命坚守武甲山、莺子峰一带阵地,与敌反复拼
杀,战斗十分激烈。2月12日拂晓,美军骑一师1个团,在24架飞机、52辆坦克及50门大炮的配合下,
向一营主阵地350.3高地发起攻击。曹玉海指挥部队顽强抗击,连续打退敌人4次进攻,不幸身中两弹
牺牲。战士们在营长的激励下,拼死与敌搏斗,共打垮十几倍于己之敌的10余次冲击,歼敌680余名,
守住了阵地。战后,志愿军总部为一营记集体一等功1次,并授予“攻守兼备”锦旗1面;追授曹玉海
为“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孙长增(1919~1951.2) 原名孙金林。抗美援朝烈士。莒南县王家埠墩村人。出身贫农。1943年参
加八路军滨海军区六团。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攻打诸城战斗中荣立二等功1次。1945年
随军开赴东北。在辽宁高桥战斗中缴获敌人冲锋枪1支,歼敌40多人,立大功1次。1947年6月任班长。
在四平攻坚战中用防坦克瓶炸毁敌人坦克1辆,负伤不下火线,荣立大功1次。1948年任排长,参加了
辽西会战,率全排在黄家窝棚歼灭逃敌100余人,三十八军一一二师给他记大功1次。1950年参加抗美
援朝。1951年2月在朝鲜三八线守卫战中牺牲。三十八军追授他“人类和平幸福的保卫者”、“最可
爱的人”等荣誉称号。
刘加其(1928~1951.6) 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费县大马山村人。出身贫农。1944年,参加费县马庄
区区中队。在一次反“扫荡”中,他伏身梁山崖,把日军顾问秋山击毙,缴获短枪1支、东洋刀1把。
1946年11月,升入主力部队。1947年1月,他参加了宿北战役。当时新兵没有枪,在一次战斗中,他用
4颗手榴弹炸哑敌人碉堡的1个火力点,缴获长短枪3支。接着他随部队参加了鲁南战役,在攻打齐村
时,他紧跟班长杨根思(后为志愿军特级英雄)炸塌敌人的一处碉堡,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在莱芜
战役中, 他所在的一连出色完成阻击任务, 为歼灭李仙洲部创造了条件,战役结束后被纵队命名为
“人民功臣第一连”。刘加其也立功1次。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孟良崮战役中,刘加其在三班任
第二战斗组长。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全班只剩4个人的紧急关头,刘加其主动带领大家先后7
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击毙敌指挥官和机枪手,堵住了100多名敌军的去路,为战役全胜做出了贡献。
战后,纵队为他记大功1次。1947年7月,参加解放费县城的战斗,他所在的一营奉命从南关攻城。第
六天,他主动请求抱巨型炸药包爆破城墙,前进中右臂中弹,他用左手排好炸药,将南门西侧炸开了
缺口,并强忍疼痛随部队冲进城内,全歼守敌,再次立功。
1948年5月26日,刘加其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此后,他相继参加了济南、淮海、
渡江、宁沪杭等战役,多次立功获奖,并升任排长。
1950年11月,刘加其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军赴朝作战。1951年初,在咸镜南道抗击美陆战一师
中,奉命率一排坚守1271高地,在零下40度严寒中与美军反复拼杀,守住了阵地,有力地配合了主力
的反攻,全排立集体二等功。6月6日,在和全排支援643.2高地友军时,英勇牺牲。
牟敦康(1928~1951.11) 革命烈士。日照市牟家小庄人。1942年,随时任沂蒙专署专员的父亲牟
宜之到抗日根据地读书。1944年到抗大一分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八路军某部当战士。解放战争时
期调航空学校学习,1950年6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混成旅,为新中国第
一代飞行员,先后任飞行教员、中队长等职。11月,部队改编为飞行师,他在该师七团,1951年2月
任第三大队大队长。是年秋,他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0月4日,他奉命率6架战斗机起飞迎战20
多架美机,共击落敌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飞机F-864架,其中牟敦康击落3架。10月23日,他再次击落敌
机2架,打破了美军所谓“空中优势”、“不可战胜”的神话。
11月11日,美军出动100多架飞机,大肆轰炸朝鲜后方的铁路、桥梁和其他军事设施,妄图切断
志愿军的补给线。牟敦康率三大队紧急起飞,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牟敦康击落1架敌机,在追击另
一目标时,突然发现兄弟部队的1架飞机被敌包围,处境十分危险。他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左冲右杀,
用猛烈炮火打得敌机四逃,解围成功。他自己的飞机也被敌机击伤,发动机毁坏,通讯设备失灵。这
时他本可跳伞,但为保全飞机,仍艰难地操纵着战机下降,不幸又被敌机再次击中,壮烈牺牲。战后,
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著名作家魏巍、白艾将其英雄事迹写成长篇通讯《长空怒风》。
刘敢陈(1876~1951) 原名刘保贞,又名刘荣樵。苍山县卞庄镇人。出身封建地主家庭,清末秀
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他筹办郯城县议会,被推举为县议会议长兼郯城县实业学校校长,联
络求是学堂校长,发展教师及社会名流加入同盟会。1911年11月他以郯城县议会名义,推举孙金宣代
表临郯县民众前往淮阴欢迎国民革命军,并推李淑九等指挥临郯警备队进行响应。1912年他在郯城组
织同盟会分部并任会长。1916年7月,和李淑九创办《东鲁日报》,并到济南创办《济南日报》,倡
导三民主义。1918年被驻临沂军阀逮捕关押40天。1921年到上海,重新加入国民党,被留在上海国民
党部做文书。不久,到峄县以教书为掩护,配合侯六合行动。事泄,刘敢陈出走。1922年到孙中山身
边工作。1925年2月往郑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骑兵团指导员。9月被任命为山东游击队第二支队司
令,接着被北伐总司令部任命为苏鲁特派员兼苏鲁义军军长。1926年初去武汉北伐军总部,11月随总
部入南京,围歼孙传芳部。1927年6月北伐军到鲁南,刘敢陈回郯城召集旧部协助北伐军连下郯城等
县,迫近临沂城。大革命失败后刘敢陈去徐州,被启用为直鲁赈灾委员会调查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庞炳勋邀其“出山”,不应;共产党善劝统战,不允。后接受李宗仁、于学忠
的委任,任国民党山东游击第八纵队司令,统领5000人。所辖属下分别在峄县、费县为非作歹。1941
年刘敢陈积极配合国民党五十一军、五十七军和王洪九、梁钟亭部,对鲁南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袭
击。南京解放时,企图经温州逃台湾未成,遂在上海潜伏。1951年被人民政府处决。
赵吉祥(1923~1952.1) 原名赵吉山。莒南县址坊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40年参加八路军,编入
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四团八连。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春节前的一天拂晓,八连在临沂朱村西头
与100多名日军遭遇,战斗中一排长中弹牺牲,时任班长的赵吉祥便指挥全排继续战斗,消灭日军30
多人,缴获机枪1挺,手炮1门,步枪20余支。战后,山东军区授予他“二等战斗英雄”称号。1945年
10月,随部队挺进东北,任排长。1947年2月21日,奉命率全排到王家房截击由城子街南逃的国民党
新一军八十九团1个营,经过激战,将该营全歼。一纵二师授予他“战斗模范”称号。同年6月,任八
连副连长,参加四平攻坚战。1948年,任八连连长。9月,参加辽沈战役。10月26日,奉命在黑山地
区伏击南逃的国民党新七军十四师先头部队,消灭国民党军1个先头营和1个特务连,俘敌300余人,
缴获大炮18门、轻重机枪各1挺,并劝敌4个连缴械投降。接着奉命率部日夜兼程90公里向西沙岭一线
追击敌骑兵旅,激战1小时,俘敌副旅长以下官兵700余人,缴获战马700匹、枪700余支。战后,三十
八军对八连通令嘉奖,给赵吉祥记大功1次。初冬,赵吉祥随大部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又被记大
功1次。
1950年,赵吉祥任营长。10月25日赴朝鲜前线。11月26日,奉命率三营夜行70公里到达龙源里南
面火车站,消灭李承晚部队1个营。战后,三十八军为他记大功1次。1951年5月,赵吉祥调任三三七
团参谋长。翌年1月,在朝鲜大同江战斗中牺牲。
辛明(1914~1952.5) 原名辛廷楷,字范卿,号建宏。莒县城里人。1927年夏考入莒县中学。1928
年冬辍学。先后任教于本县肖家河、借庄等小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秋,任中共莒县城关支部
宣传委员。10月,中共日照县委发动日照暴动,辛明带领城关以及东西辛庄一带的党员沿台潍公路张
贴和散发传单,以壮大暴动队伍的声威。1934年8月,他到莒县中学发动学生开展抗日活动,驱逐反
动校长吕汉熔和教导主任庄惠民。1938年5月,他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九军新编第六师做政治思想工
作。1939年3月,奉命到国民党赣榆县长朱爱周的县常备旅政训处任政训员兼赵虎忱团政训主任。
翌年3月赣榆县政府遭日军袭击,朱爱周中炮牺牲。国民党顽固分子董毓佩继任县长,到处制造
摩擦,排斥和捕杀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7月,辛明根据上级指示,将第五区大队和政工大队部分人
员撤往莒南县甘霖一带,成立八路军一一五师临(沂)、郯(城)、赣(榆)、东(海)边区游击支队,他任政
治部主任。抗战末期,先后担任赣(榆)南行署副主任,中共赣榆县委军事部长、日照县长等职。
1946年8月,辛明调任山东省民政厅秘书。此后,相继担任山东省支前组成员、山东粮食总局行
政科科长、渤海行署粮食局长、华东运粮指挥部驻川接运处主任、川东行署财委秘书长等职。1951年
任中央粮食总局办公室主任时,积极参加了中共中央组织的赴广西土改工作团,担任第三团秘书长兼
党总支书记。1952年5月,在完成任务返回北京途中坠车殉职。
王德兰(1906~1952.6) 沂南县黄家晏村人。女。贫农出身。1931年嫁到莒南县王家沟村,1941年
任村妇救会副会长。她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组织全村妇女纺线、做鞋、磨米面,支援前线。1942
年,为安葬婆母、丈夫,卖掉了仅有的二亩半地。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带着3个孩子,
仍坚持工作,办起纺织合作社,带领全村妇女纺线做鞋。别人5天纺1斤线,她4天就能纺1斤。1944年
1月,她积极做参军动员工作,全村有10人参军,受到滨海军区教导团的表扬。1945年1月,她出席了
滨海区劳动模范大会,获“滨海区劳动模范”称号,奖给她1辆纺线车。因积劳成疾,于1952年6月去
世。
鲁绪起(1924~1952.10) 抗美援朝烈士。莒南县西北坡村人。出身贫农。1944年1月参加八路军滨
海军区六团。194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随军开赴东北。1947年6月任班长,在四平攻坚战中,
他带领战士俘敌30多名,自己身负重伤。战后,一纵一师司令部给他记大功1次。1948年2月任排长。
1949年南下立艰苦大功1次。翌年8月,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授予他“一等功臣”称号。1950年10月
赴朝作战,任排长。1952年任副连长。同年10月11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韩文胜(1928~1952.10) 莒南县陈家庄子村人。1944年1月参加八路军滨海军区六团,9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在日照黄埠子战斗中救出3名战士,立大功1次。1945年10月随部队赴东北,在辽宁省公槐
路其塔木追歼敌人,缴获敌人12门榴弹炮,立大功1次。1947年6月在四平战斗中,他肩负重伤,仍坚
持指挥战士冲锋,亲自送炸药,炸掉敌人的碉堡1座,立大功1次。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中,荣立
艰苦功1次。1948年底被授予“解放东北纪念章”1枚,一纵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并颁发“战斗英雄”勋章1枚。同年任排长。1949年3月4日,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司令部授予其“战斗
英雄”称号,并通令嘉奖。在大军南下途中,荣立艰苦功1次。1950年10月赴朝作战,任机炮连连长,
先后参加了一至四次战役,荣立艰苦作战大功1次。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遗体安葬于朝鲜卫国烈士陵园,墓碑正面刻着“人类和平幸福的保卫者”10个大字。
刘敦兴(1892~1952) 抗日模范。沂水县西大埠岭村人。女。出身贫苦农家。1930年丈夫病故,她
带着3个孩子艰难度日。1938年秋任上小诸葛村的妇女救国会会长,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兼任
葛庄乡妇救会长。当时八路军在她家设立了联络点,她经常以提篮卖粽子为掩护,传递情报。1939年
五六月间,她和县妇救会长阎娟侦察到大圈村藏有1挺机枪,立即报告党组织,将机枪收缴,连夜送
给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同年6月,她在执行联络任务时,捡到一匹战马,当天步行10公里山路,
将马送往驻河北村的八路军一一五师部队。她先后送3个子女(1男2女)参军抗日。1940年7月,她作为
抗日模范,被选为代表,出席了山东省联合大会。会上,她介绍了工作经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
朱瑞曾接见她,授予她“拥军模范”奖状,并给她披红戴花。1941年12月,沂水县妇救会长张谦被捕,
关押在黄山铺日伪据点。当月31日,刘敦兴奉命扮作张谦的嫂嫂进入据点内,应付过敌人的多次盘查,
机智地把张谦营救出来,送到竹子沟县委驻地。此后,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机关从沂水王庄转移
到诸葛镇一带,刘敦兴发动妇女碾米磨面、做军鞋军衣支援部队。1944年9月2日,葛庄战斗打响,刘
敦兴积极参加了战场救护等支援前线工作。
1946年刘敦兴被错误地开除党籍。1951年又被错捕判刑3年,翌年含冤去世。1979年9月20日,沂
水县人民法院对其宣告无罪,并撤销1951年5月12日的判决书和(66) 刑复字第二号判决书。1981年12月
20日,中共沂水县委为其平反昭雪,恢复了她的党籍和荣誉。
尹升日(1893~1952) 字子初。日照市夹仓人。幼年时其父殒于甲午海战。14岁在青岛谋生,偶
然帮助了一个德国军官,德人爱其机敏,携往德国。到德国后,他先入炮校,后被选送空校。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他驾机在东线作战,飞机受伤,跳伞后被俄军所俘。十月革命后参加苏联红军,进莫
斯科空校深造。在保卫苏维埃战斗中勇敢顽强,升任远东航空侦察大队副大队长。
1921年,尹升日回到中国东北。初被怀疑为间谍,经审查被军阀张作霖留用,在其空军中担任中
校、上校队长。1925年,到山东任军阀张宗昌的山东航空处处长。后任张部空军前敌副司令等职,授
少将军衔。
1928年,奉军败北,尹升日被南京政府审查留用。1930年前后派他赴德、意等国考察。回国后,
被张学良要回东北军。 “九一八事变” 后,东北沦陷,尹升日等8名军官随马占山抵抗日军1年余。
1933年退入苏联境内,后几经辗转返回国内。
1935年,尹升日被蒋介石委任为空校教官,上校军衔。此间,他写了《空中战斗学》等军事著作。
“七七事变”后被委任空军机务总监,配合苏联空军志愿大队保卫武汉。
1940年尹升日投靠了汪精卫,先后任汪伪空军少将、高级教官及山东吴化文第三方面军高参等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尹升日找到马占山,担任国民党辽宁省政府参议。1946年秋脱离政界,潜往
旅大开办麻袋制造工厂。不久,被人民政府逮捕,后保外就医,1952年在青岛病死。
张元一(1920~1952) 号京春。抗美援朝烈士。莒县马山村人。出身中农。1932年始念私塾。1938
年辍学务农。1940年起,任本村民校教师。1948年参加人民解放军,为第三野战军八十一师二四一团
二营机枪连战士。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3次立一
等功。渡江作战期间,他所在的机枪连的任务是压住对岸敌军的火力点,掩护大军抢渡。战斗正激烈
的时候,他所在的船中弹漏水,情势严峻,他一边脱衣塞住漏洞,一边猛烈射击敌人,使连队及时抢
渡至南岸,攻克了国民党军据点,保证了顺利渡江,立一等功1次。解放上海时,在攻打上海外围的
战斗中,张元一手持机枪,射击稳、准,正面摧垮了国民党军火力点,完成了战斗任务,立一等功1
次。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他奉命保护交通沟,并坚守一座运输大桥,战斗中,张腰部受伤,但仍顽
强坚持,终将敌军火力压下去,使部队安全过桥,战后,又立一等功1次。后牺牲在“十行里”战场
上。
穆守营 (1921~1953.7) 战斗英雄。 沂南县泥泉官庄村人。出身贫农。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民兵。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带领本村十几名青年民兵参军,编入鲁中军区第九师。先后参加了
高密战役、鲁南战役。后在峄县战役中负伤,回地方疗养。1947年7月痊愈归队。1949年渡江战役中,
荣立三等功1次。1953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班长。7月,随部队参加涟川西北反击战。他奉
命带领全班在黄草岭阻击美军。在打退敌人1个连的进攻后,全班只剩他1个人,且头部负伤。他将伤
口包扎好,坚守阵地,用机枪、手雷回击反扑的美军。最后敌人冲到跟前,狂叫着“捉活的!捉活的!”
他抱起爆破筒,冲进敌群,和敌人同归于尽。这次战斗,穆守营和全班战友共毙伤美军90多人,击退
美军两次反扑,为夺取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
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尹廉玉(1895~1954.1) 革命烈士。费县太和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7岁起在家乡读私塾。1915
年开始,奔波于东北、武汉、安徽及苏联等地,先后当过矿工,教过小学。1937年回到家乡,宣传抗
日,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3月,尹廉玉参加了临郯费峄四县边联抗日武装大队,任大队文
书。1939年7月开始,先后任费县郑城区和边区县四区民政助理员。他不遗余力,拥军优抗,为困难
户排忧解难,群众亲切地称他“老尹哥”。1941年12月,任边区县七区(今苍山上村、车辋一带)区长。
当时七区周围分布着日伪和顽固派据点多处,根据地范围纵横只有5公里。他带领区政府人员,经过
半年多的艰苦斗争,将区乡武装由原来的十几个人、十几条枪,发展到近40个人、40条枪。他带领武
装人员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1942年仲秋节之夜,他和指导员刘清如带领区乡武装人员袭击并全歼驻
在枣庄东长汪的伪军中队,缴获100多支枪,以及子弹、白面、布匹等战利品一宗。翌年7月,尹廉玉
调任温河县三区(新庄)区长。这里是抱犊崮根据地北部的游击区,他带领区武装人员配合八路军主力
部队,先后拔除了九女山、柱子等七八处日伪和顽固军队据点,使三区成为温河县抗日民主政府活动
中心。在任二区(马庄)区长时,他和区干部分头深入各村组建自卫团,实行联防。一次,费城日伪军
近千人偷袭马庄根据地,被县区地方武装部队和各村自卫团击退,日军顾问秋山被击毙。
抗战胜利后,尹廉玉历任温河县副参议长、陇济公路局局长、淮海战役支前运河指挥站站长等职。
1949年1月20日,任费县代理县长,3月8日任县长。当时,费县人民生活极度困难,他深入重灾区,
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和群众同甘共苦,终于度过了难关。当时他已年近花甲,体弱多病,却坚决拒绝
享受吃保健饭的待遇。他的儿子尹洪海因患肺结核,被部队送回费县休养,并规定享受吃保健饭,尹
廉玉也拒绝执行。
1954年1月,尹廉玉因积劳成疾病逝。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于霭辰(1875~1954.4) 原名化春,又名华春,以字行,号莲湖老人。郯城县马头镇人。出身地主
家庭。早年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认为要唤起民众,造就报国人才,“非教育不为功”。1907年加入
同盟会。1908年创办郯城县第一所女子学校“图始女学”,进行改革私塾实验。1909年与其兄合资创
办“求是”小学,自任校长。实行新教学法,革除体罚学生等陋习;对贫寒学生免收学费;提倡女生
剪发、放足。曾带领学生推倒本镇奶奶庙的神像,将庙宇改为校舍。23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他被选为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1928年,创办了平民夜校,学生绝大多数
是马头镇装卸工人,他亲自讲课。因不满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政策退出国民党。1933年,他的学生、
中共临郯县委书记刘之言发动“苍山暴动”,他资助银洋1000块和两支匣枪。此后到泰安与老友范明
枢接头,密商建立游击队。1937年他到达重庆。在渝期间,曾资助共产党人、学生刘盛华、吴清源等
去陕北。1948年去南京,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利用他的影响,授意郯城县政府假造选票,“选举”他为
郯城县参议会议长。他接到通知后,回信严词拒绝,并表示:“我是孙总理的同盟会员,不是蒋介石
的国民党员!”继续留在南京贩卖旧书,清苦度日。1950年3月携眷返回马头镇。1954年4月病逝。
丁惟汾(1874~1954.5) 字鼎丞、鼎臣。日照县丁家官庄人。自幼随父读书,1903年入保定师范。
翌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 入东京明治大学法学系学习。 1905年10月21日加入同盟会, 为首批会员。
1906年,任山东分会主盟人,并与蒋衍升创办《晨钟》周刊,揭露清廷腐败,宣传革命思想。1907年
春回国,先后任山东政法专门学校教师、校长。期间,秘密发展同盟会员,建立基层组织。1911年10
月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济南与革命党人积极响应,组织山东各界联合会,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
独立,响应革命。独立被亲袁军队强迫取消后,丁惟汾赴上海与黄兴晤商,后与胡瑛去烟台发动起义,
声援武昌。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丁惟汾任山东省党部理事,负责全省党务。同年,当选为国
会众议院议员。在国会中,参与了宋教仁领导的抵制袁世凯重金贿赂议员、企图操纵选举的斗争,使
国民党以压倒多数获胜。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解散国会,屠杀革命党人,丁惟汾避
居原籍,支持时任山东护国军总司令的外甥薄子明在山东开展护国反袁斗争。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后,
丁惟汾赴上海,联络17省国会议员通电讨袁。6月袁世凯死后,国会重开,他赴京议政。1917年,北
京政权落入段祺瑞之手,国会被解散。孙中山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成立军政府,他南下襄助。
1918年,赴上海组织建设社,发行《建设杂志》,并创办《北方周刊》,宣传革新。时民国大总统黎
元洪为笼络议员,曾为其颁发二等嘉禾勋章,被他严辞拒绝。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1914年7月组建的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他积极支持协助,被委为
山东支部长。 1923年9月, 孙中山在上海改组国民党,丁惟汾为9名改组方案起草委员之一,参加了
《中国国民党党纲》和《中国国民党总章》的起草工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他出席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国民党中执委设北方执行部于北京,丁与共产党人李大钊
合作共事,任工人部长和秘书处常委。1925年11月,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召开非法的中央全会,他
坚决反对,与其他中委联名发出《致各级党部电》,斥责“西山会议”派。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他追随蒋介石,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导长。1928
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及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并任国
民党中央训练部长。1931年6月,任中央党部秘书长;12月,兼任监察院副院长。1935年后,历任国民
党五、六届中央常委。“七七事变”后,任国防最高会议委员。1949年去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选委
员和监察院委员。1954年5月病故于台北。
丁惟汾十分重视学问研究。他幼承家学,深研古韵,中年后与章太炎等学者往复商讨,析合古韵
部类,辨正音准,多有收获。著有《毛诗解故》、《毛诗韵聿》、《尔雅释名》、《尔雅古音表》、
《方言音释》、《俚语证古》等。
傅永来(1924~1954.12) 华东二级人民英雄。沂水县下良峪村人。出身贫农。1944年8月,家乡解
放,他带头参加民兵,站岗放哨,协助筹粮筹款,支援前线。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8月
加入华东野战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在百余次战斗中,奋
勇杀敌,曾立战功27次,其中特等功2次,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并多次被评为战斗模范、遵纪模
范,获“华东二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
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54年12月,在浙江温州市执行任务时乘船触礁牺牲。
米栻民(1897~1954.12) 名玉廷,以字行。回族。平邑县平邑镇三村人。1919年毕业于济南正谊
中学。回乡后,积极宣传“五四运动”,组织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1928年,平邑街高级小学停办,
米栻民受费县县长委托为学校护理。1931年任该校校长。任职期间,捐献物料,建学校教室、图书室
等,并主持将平邑北岭3座汉代石阙移置学校院内,使这一珍贵文物得以保存下来。“七七事变”后,
他组织筹建地方抗日武装--联庄会,并任领导。1938年1月14日,日军进犯平邑,米栻民率部在八埠庄
进行阻击,打响了费县民众抗日第一枪。在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他率部接受八路军改编,先后任费
南县回民抗日协会副主任兼抗协大队长、费南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兼民众教育馆馆长、平邑县参议会副
参议长等职。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鲁南,他随机关北撤。1948年回县后任平邑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兼
平邑完小校长。1949年6月调曲阜县任文教科副科长兼文管会主任,主持整修孔庙、周公庙,保护了
一批重要文物。195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12月病逝,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烈士。
丁惟鲁(1871~1954) 字揆野,晚号素画。日照市涛雒人。1891年中举。189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
庶吉士。后任济南府知府、山东东临道尹、北洋大学监督等职。其政治观点与谭嗣同等人相同,参与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主张维新变法,改革帝制。1913年因视察教育到日本,任留日学生副总监。
1915年,因反对帝制被选为国民代表。1916年冬,日本在山东设立民政署,引起民愤,他和王讷赴京
交涉。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著有《日本学制纂要》、《新式万国地理》、《医学窥录》、《揆
野诗集》等。书法攻颜,尤擅小楷。1954年病逝于青岛。
郑信(1889~1956) 莒南县大山前村人。出身贫农。1940年家乡解放,在农民救国会的支持下,开
荒半亩,勉强糊口。1941年组成12人的开荒小组,任组长。1942年成立45人的开荒队,被选为队长,
当年开荒70亩。至1943年他一人就开荒24亩。他在村里宣传“开荒为抗日”的道理,并帮助队员解决
工具和种子不足的困难。当时政府规定开荒地5年不缴公粮,郑信却带队员主动缴纳。他自己多缴公
粮20公斤。秋,他担任村农民救国会会长,被选为筵宾区生产委员会委员和冬学委员会委员。10月,
《大众日报》登载题为《郑信全家收获忙》的长篇通讯,介绍他的事迹,同时发表社论,号召全省学
习郑信,培养更多的郑信。12月,郑信出席了滨海区在坪上召开的生产展览和劳模大会,被选入大会
主席团。会后,他将上级奖给他的驴子、农具都捐献给变工队。是年,王杰谱写了《郑信开荒》一歌,
曾在滨海区广泛传唱。1944年春,村中成立变工队,郑信任队长,他将全村划分为29个互助组,带领
全村农民开荒120余亩。又集股办起消费合作社,把全村多余劳动力组成运盐队、纺线队、织布组,
当年收入7万元(北海币)。往年大山前村200户人家有160多户吃糠咽菜,1944年家家都有余粮;有17户
逃荒外地的返乡安居,7户讨饭的扔掉讨饭棍。7月,郑信出席了莒南县英模大会,被选为一等劳动模
范。1945年1月,又出席滨海区在莒中县寨里河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被选为劳动英雄。
1947年6月,郑信迁居北石桥村,任村农救会长。1953年,任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一社副社长。
1956年因年老退休,同年病逝。
袁顺斋(1903~1956) 又名承泰。沂南县界湖人。其父袁钿,清末界湖大地主。他少入家塾,1917
年到北京求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回乡。主张“天下为公,耕者有其田”。生活
俭朴,爱好书画。佃户婚、丧、嫁、娶,他都赠送钱物。
抗日战争爆发前,任沂水五区区长,所征田赋,不足部分,经常用自己的家产垫补。他不爱开会,
热心医术,为人治病,有求必应,不收费用。1939年,在共产党员徐洪恩、袁映秋等人的帮助下,他
出钱、出枪,组织了100余人的抗日武装。1941年,任沂河独立营参谋。为成立抗日小学,他让出自
己的房屋作校舍,又卖了50亩地,购置课桌和办公用品。为支援反“扫荡”斗争,他变卖了大批家产,
购军粮6万公斤,还拿出80亩地给新抗属,动员了16名青年参军。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来往的
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1944年5月,当选为沂南县参议会参议员。
1946年土改运动刚开始,他就把自己家的地契文书拿出来当众焚毁,政府给他家留用的房子和土
地,他让给了贫雇农,携全家到团山庄住旧草房。1954年,他响应政府号召,移民支边,到黑龙江甘
南县行医,两年后病故。
杨星华(1923~1957.7) 原名杨振寰,笔名黄三。革命烈士。平邑县前西崮村人。出身知识分子家
庭。高小毕业后,考入费县师范讲习所。1938年5月去苏北参加抗日义勇队,6月,转入八路军山东抗
日游击第四支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音乐干事、戏剧组长、鲁中宣传大队副大队长、
第八纵队政治部宣传干事、二十六军文化处长等职。他取材于部队和农村生活,创作了大量歌曲、话
剧、歌剧、曲艺等文艺作品。曾为《保家乡》、《劝郎出夫》等歌谱曲,写了《诉苦报仇歌》、《寄
给前线的同志》等诗歌和《爱民模范娄丙元》等战斗故事。并利用战斗空隙,挖掘和整理了《林前庄
大鼓谱》、《东洋琴(瞎腔调)》等民间乐谱。1945年,他写的秧歌剧《参加主力好反攻》,受到当地
军民的欢迎。在淮海战役后,他带领38名人员到连队教唱革命歌曲,帮助建立业余剧团23个,创作剧
目21个。他用五言形式将1905个常用字编成《战士日用杂字》,被部队用作战士学文化教材。在诸多
文艺形式中,他尤擅山东快书。一生中,他曾创作和演出大量好的作品,如《沭河战斗》、《血战岱
崮》 、 《大战回龙山》等几十个段子,他重视部队文艺理论,先后写出《部队战士快板的发展》、
《部队歌剧的音乐和主题》等八九篇论文和一部讲义,对部队文艺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他的作
品没有结集,部分作品先后发表在《八一》杂志、《大众日报》、《前卫报》及《解放军文艺》上,
有4篇山东快书收入《山东解放区曲艺作品选》。1957年7月20日去世。1985年《曲艺》杂志曾以《抗
战武老二--记快书专家杨星华》为题,介绍了他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杨次章(1879~1957) 名孔宪。沂南县朱家里庄人。地主出身。自幼读书,有4子2女。
1932年长子杨荫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他变卖家产,五去济南,配合中共地下
党组织营救杨荫田出狱。1938年2月,次子杨云田与他人一起组织起百余人的抗日队伍,他把家里的
粮食全部拿出来供应部队。6月,他送三子杨雨田(杨雷)到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12月,中共沂水五
区区委在他家的柴园里成立,他的家成了区委活动中心。1940年“减租减息”运动开始,他就把自己
的大部分土地献出来,分给佃户。他的房子被日军烧光了,就把羊圈改成住房,照样走家串户,宣传
抗日道理,他常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坚决不做亡国奴。”
1941年,杨雨田在大青山战斗中受重伤,他没掉一滴眼泪。1942年10月,杨荫田(时任一一五师团
政委)在甲子山战斗中牺牲,他没有被悲痛压倒,继续为抗日事业奔走。1944年5月,他当选为沂南县
参议会参议员。1946年10月,杨云田(时任鲁中军区副团长)在安丘战斗中牺牲,沂南县政府和沂南县
参议会在朱家里庄召开追悼大会,向杨次章赠光荣匾。他在追悼会上说:“荫田、云田是为人民流的
血,是为国家捐躯,他们的死,是我和全家的光荣,也是大家的光荣。”
1949年底,省政府派专人用马把他接到济南,参加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杨次章又送四
子杨电田参加了革命。1950年3月12日,《大众日报》登载了他的事迹。
刘心甫(1880~1957) 名印矩。沂南县上高湖村人。出身地主家庭。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他到东昌府(今聊城)会同其他同盟会员,到北京参加革命。1916年,在家中办起新式
学堂,并亲自任教。不久,又办起了高湖小学和岸堤小学。1928年,被沂水县政府聘为县视学员。
1936年秋,他被推举为崖子乡乡长。“七七事变”后,他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主张,离职
回家,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他送近百名学生、亲属和3个儿子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他被
选为岸堤乡乡长。虽年近花甲,仍身挎匣子枪,四处奔走,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大众日报》载文
称赞他的演讲,“每一个声音、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激昂的
声调,能把全场的人都鼓动起来”。为筹军粮,他把自己的家定为交粮重点户,对家人说:“我们就
是吃野菜、南瓜,也不能让同志们饿着肚子打鬼子。”
1940年,他当选为县参议员,积极组织士绅名流参加抗日斗争,发动100多位爱国老人,成立抗
日团体--耆老会,并任会长。1942年,《大众日报》载文称赞“在心甫先生领导下的沂南耆老会的会
员,不仅在平时能以乡里长老的身份示范乡里,协助政府推行抗战法令,并且能在敌人残酷的‘扫荡’
中,一体中华民族正气和山东人民的斗争传统,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盘据在附近的日、伪
军曾3次派人袭击他。5月14日,他的两个儿子回家探亲,突遭伪军偷袭,长子刘禹田逃出村外,次子
刘曰疆中弹牺牲。刘心甫被绑,受到拷打,拒不屈服。敌人被击溃后,他强忍着丧子的悲痛,劝说家
人“不要哭,要和鬼子汉奸斗争到底”。《大众日报》以《壮哉刘老》为题,赞扬他“宁为战死鬼,
不为阶下囚”的勇敢精神。1944年,担任县政府人民委员,不顾年迈,一直为革命事业奔忙。
牟希禹(1904~1957) 日照市大羊圈人。1925年毕业于坊子铁路警察所,在高密车站任护路警察,
其间加入国民党。1926年秋,参加邓恩铭等人在高密车站以“工人俱乐部”名义组织的各种活动,与
共产党人庄龙甲、刘俊才等合作共事。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他以工人代表身份率“五三惨
案”代表团到各地控诉日军在华野蛮屠杀的罪行。秋,任“反日会”干事,指导所长,曾到蒙阴、临
沂、日照等地组织“反日会”。翌年改任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干事、总干事和候补委员。此时他奉行反
共政策。1931年,他指使国民党日照县党部逮捕了从苏联归来的共产党员李平章,并押往济南杀害。
1934年调任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委员、秘书、监察委员。“七七事变”后返回日照,组织国民革命军别
动总队第二十八支队第九梯队,自任司令。1938年秋,兼任日照县长,极力限制共产党的活动。1939
年1月,调任国民党省党部委员,兼鲁南办事处主任。3月,赴重庆国民党干部训练团接受训练。1940
年春,返鲁任省党部书记长兼省干部学校党务班主任。1943年8月,任农林部考核委员、视察专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去青岛。1949年3月去贵州,后去台湾。
刘镜芙(1883~1958.7) 字蓉阁。沂水县冯家庄人。出身教师家庭。1901年毕业于沂州府琅邪书院。
1905年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赴京会考名列优等,授职七品京官,在民政部任职。1911年辛亥革命后
离职。先后在吉林依兰、山东济南、沂水、莒县等地教中学。1938年2月日军侵占沂水城,当地地主
豪绅拉拢他去迎接日军,被他严词拒绝。后经刘惠民介绍,到沂水县西胡家庄在抗日小学任教。他支
持儿子刘去病参加沂水县抗敌将士后援会。出资印发《大公报》宣传抗日救国的社论《勖中国男儿》
数百份。1938~1942年,先后送儿子和两个女儿参加八路军,全家参加抗战。1940年3月当选为沂水县
参议会参议员,并在山东公学任教3年。新中国建立后,到山东省行政学院图书馆工作。1954年被聘
任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 1956年任山东省政协委员。 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数学造诣尤深,遗稿
《艺末一得录》,汇集了他一生数学教学的经验。
马骅(1913~1958.12) 原名马凤祥,字鸣岐。莒县吕家崮西村人。1929年秋入莒县初级中学读书,
一年后考入济南师范。1936年因撰文抨击国民党当局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被迫离校还乡。到临
沂板泉乡农学校分校任教。此后相继任兰陵乡农学校指导员、峄县城区乡农学校主任。1938年7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被分派到莒县游击队十一中队任指导员。不久,莒县游击队编入国民党六十九军混成
旅,他改任三团二营副营长,并在战士、军官中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中共支部,他兼任书记。
1939年,混成旅旅长许树声追随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猖狂地进行反共活动。5月5日,马骅
根据山东纵队二支队的指示,指挥部队离开驻地陈家庄,进入抗日根据地。他们的部队先后被编为八
路军山纵二支队驻莒独立团、山东纵队二旅六团。马善久任团长,马骅任六团一营营长。1942年3月,
马骅先后调任莒县县大队大队长、莒县独立营营长。11月间,任莒县县长。1944年11月,莒县伪保安
大队莫正民部3500余人起义,编为滨海独立第二旅,马骅调任该旅参谋长,对全旅官兵进行了细致的
思想教育与军队改造工作。1945年9月,马骅调到滨海军区人武部,先后任副部长、部长。1946年8月,
马骅再回莒县任县长。翌年5月,他带领上万名民工参加孟良崮战役,向前方输送粮草、弹药,抢救
伤员。1949年马骅随军南下浙江,被任命为台州军分区副司令员。10个月中,他指挥剿除了这一地区
的数十股土匪和成千上万的零星散匪,使当地的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得以顺利开展。新中国建立后,
他先后担任浙江省军区武装部长、浙江省金华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50年代在《人民前线》等军事刊
物上发表过很多篇军事方面的著述。在上海养病时,苦学俄语,进益很快,能够直接阅读俄文军事书
籍。
薛翰亭(1911~1959.2) 名彦林,字翰亭。莒县薛家石岭村人。出身地主家庭。1924年,父亲被刘
桂堂匪帮绑架,折磨致死,家道中衰。1931年夏,薛翰亭入莒县初级中学读书。1934年因宣传抗日抨
击时政并联名写信要求驱逐一个庸碌的教师而被开除学籍。次年在本村创办小学并任教。1938年参加
由共产党人郭有邻等领导的莒县民众抗敌自卫团,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9月,担任莒县七区马坡
乡抗日民主政府乡长。1940年起,历任莒县七区区长、莒中县政府民政科科长、莒临边县办事处主任
兼武装大队大队长。1943年9月,莒临边办事处改为莒临县政府,他任县长兼县独立营营长。1944年
春,他率独立营配合兄弟部队攻克夏庄日伪据点,活捉伪七区区长。自1945年8月,薛翰亭相继任滨
海二专署秘书处主任、滨海行署民政处处长、莒县县长、新海连市长。1949年底调导沭整沂委员会任
副主任兼工委书记。他勤于学习,团结和依靠广大技术人员,处理从勘测到设计施工的一些重大工程
技术问题,深入工地调查研究,解决问题。4年间同其他领导人员一起,指挥了10期导沭、3期整沂施
工,出动民工114万人次,完成土方4827万立方米,受到水电部表彰。1954年,山东导沭整沂委员会改
为山东治淮指挥部,他任党组书记,翌年改任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兼党组副书记。1959年2月22日因
病去世。
徐泰贞(1884~1959.3) 字干卿。莒南县大莲花汪村人。出身地主家庭。1907年入山东省立临沂师
范学习,同年加入同盟会。在校因鼓动学生闹学潮,殴打山东学政使并焚烧其轿子而被通缉,逃亡泰
安、日照等地。1911年辛亥革命后,重返学校。毕业后回乡创办学校,亲自任教。1920年出任莒县十
区区长,组织核实田亩,减轻农民负担,严禁吸毒、聚赌、贩卖人口,提倡兴办教育。1927年,辞去
区长职务,继续回乡办学。“七七事变”后,奔走呼号,宣传抗日,被誉为“抗战老人”。1938年夏,
与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取得联系,和丁元昌在壮岗一带组织200余人的抗日队伍。不久,
跟相邸张子亮组织的另一支抗日队伍合并,组成八路军莒县独立营。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
先后送2子1女,2侄1侄女参加八路军。并变卖田地76亩资助抗战,将家存枪支献给八路军。为有利于
开展党的统战工作,1941年,经组织奉劝退出共产党,7月,当选为莒南县第一届参议会参议长。此
后又兼任滨海区参议会参议员,并参预中国国民党抗敌同志协会莒南分会的工作。1942年,开展“减
租减息”,他带头执行,并献出部分土地和粮食,帮助农民度荒。同时,积极动员其他富户响应并执
行政府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仍不遗余力宣传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1952年带头捐款支援抗美
援朝,积极参加互助合作组织。曾当选为莒南县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
3月病逝。
刘合全(1941~1959.6) 莒南县沟头村人。出身贫民家庭。195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8年高小毕业后,考入临沂专署交通局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工。进厂9个月基本学会一般徒工两年才
能学会的一套完整的前桥保修技术,汽车大修工作基本上能顶班,两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红旗手”。
1959年6月15日下午,大修车间的油桶意外着火,危及厂房、设备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正在车身底下
专心工作的刘合全从车身下爬出来,飞速向烈火扑去,用工作服堵塞喷射火焰的桶口,并用力将油桶
往外滚动。一会儿,工作服被烈火烧尽,汽油再次向外流淌。刘合全便用右手堵住桶口,左手向外滚
动油桶。汽油喷溅到他的全身,汗衫和裤子都燃烧起来。他忍受着烧灼的剧烈疼痛,坚持将150公斤
重的汽油桶滚到26米远的厂房门口,用力将油桶向门外一推,不料油桶转向碰到厂房内的一部小吉普
车上。吉普车也着了火。这时,他已十分虚弱,双手被烧坏,不能再滚动油桶,便使尽全身力气,向
前爬行一步,用胸膛将油桶顶向门口。从昏迷中醒来的工人侯元津,急步跑上前去,猛地一脚把油桶
踢出门外。当许多职工赶来救火时,刘合全已昏倒在地。人们用沙土压灭了他周身的烈火,把他送往
医院。当他苏醒过来时,嘴里仍不断地发出微弱的声音:“救火!”刘合全全身烧伤面积达93%,3度
烧伤占50%以上。虽经11天的抢救治疗,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
6月30日,中共临沂地委召开7000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追认刘合全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号召全
区人民学习他的共产主义高贵品质。1960年7月25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张文亮(1925~1959.8) 本姓臧,名文亮,入伍后改用现名。临沂市白沙埠村人。1939年6月加入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历任二支队警卫连通讯员、警卫员、班长。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1月任鲁中军区第四团政治处文化干事。1945年12月,先后在东北航空学校飞行队、第二航空学校学
习。1950年6月任第二航校中队长、空军第十二团第二大队大队长。次年1月,任空军第八师第二十二
团副团长、团长。1953年9月任空军第八师副师长。1959年8月12日在南京夜航飞行中因飞机失事牺牲,
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刘佛缘(1886~1959.9) 名恩眷,以字行。沂南县刘家店子村人。出身地主家庭。父亲刘策先为清
末湖北省巡抚。家有良田数十顷,庄园多处。1906年赴济南求学,1907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
在那里认识了孙中山。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利用假期回国省亲的机会,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
回国,担任山东省政法专科学堂教师,并开办律师业务。后当选为山东省第二届议会议员。经常利用
合法地位,抨击反动的北洋军阀政府,遭到反动当局的监视。1928年初,离开济南隐居故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佛缘把家乡的民团改组成近200人的抗日游击队,御敌保家,被国民党顽固
派缴械。后来,他重新拉起200余人的抗日武装,于1938年冬加入李澄之、梁竹航等领导的鲁南抗敌
自卫军,编为第一团第一营,刘佛缘任副营长。1940年,其部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夏,山
东省各界代表联合大会召开,他被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翌年冬,在日本侵略军对沂蒙山
区进行残酷大“扫荡”中被捕,后经党组织及群众营救脱险。在反“扫荡”斗争中,他看到八路军供
应困难,就动员儿媳卖了陪嫁的珠宝,购置了大宗军鞋,捐献给部队。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沂蒙
山区,党组织安排他转移到渤海地区。1948年始返回故里。新中国成立后,刘佛缘先后担任山东省政
协委员、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并当选为沂南县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王贽(1875~1959) 费县费城镇自由街人。出身平民家庭。清末生员,以教学维持生活。1911年参
加费县单级师范学习,毕业后在县城等地进行新式教学。1939年初,日军侵占费县城,王贽携眷避入
乡下。在脱衣村教学,积极支持抗战。1941年5月,国民党五十一军1个营,纠合地方顽固军队偷袭驻
马口村的抗日区中队,中共费南县委宣传部长张志让及部分队员牺牲,有的被俘。王贽冒着生命危险
写“保状”,组织民众保释出4名战士,掩埋了烈士遗体。1944年被选为温河县副参议长和鲁南行署
参议员。1945年春,配合抗日民主政府写《告费城同胞书》,晓谕城内伪军弃暗投明。费城解放后,
他担任行政委员兼救灾委员会主任。其妹夫周作亭因汉奸罪入狱,其妹求他说情,被他断然拒绝。当
年冬,任费城完小校长。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费县组织干部及家属北撤渤海,有人因
他年老劝他留下,他说:“我不能失节!”1949年任费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费县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被山东文史馆聘任为馆员。
李正心(1880~1959) 字镜如。蒙阴县垛庄人。出身贫农家庭,几代靠开“会友斋”菜馆谋生。
幼读私塾,14岁辍学跟父亲帮厨学艺。不到3年时间,就单独掌勺,包办酒宴。会友斋菜馆的名菜有
烧烤腊肉、风鸡、鸳鸯汤等几十种,在方圆几百里颇有盛名,沂水、临沂、费县、莒县、济南、徐州
等地都曾有人请李正心去做菜。他做的“鸳鸯汤”,一对“鸳鸯”能在汤盘中“游来游去”。他做的
糕点形如大象、仙鹤、庙宇、古刹,既美观,又可口,每逢过年过节,人们都争着买去当供品。他用
代用品制作的海参,能以假乱真。1937年,“会友斋”菜馆成为中共组织的联络点,共产党员段德甫、
李觉如等经常在此开会。1938年李正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正心热心培养下一代,他教授的魏、杨、彭3家徒弟亦打着会友斋的旗号开设分馆。到了晚年,
他仍经常到各分馆指导徒弟,严格要求他们要练就两手硬功夫:一是红案--烹饪的刀口和火候;二是
白案--用白面做的各种糕点的技艺,从而使这一名厨师的技艺得以传承并有所发展。
赵子俊(1907~1960.2) 又名殿明、明九。莒县石井村人。中农出身。14岁毕业于莒县县立高小。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八路军,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六大队募集处主任,旋
又改任支队供给处长。自1939年,先后担任鲁东南特委财政科长,滨海行署经建科长和财政科长,滨
海区贸易局长。1943年,调山东省工商管理总局,相继任滨北分局局长、经营科科长、第三分局局长。
1946年秋,任山东支前委员会供应总站站长。1947年调任华东野战军供给部前方供应处长。在鲁南、
莱芜、孟良崮等几次大的战役中,他克服重重困难,筹集军用物资,保证前方供应。年底赴东北,历
任辽宁省贸易局副局长、安东对外贸易公司经理、东北区商业部安东办事处处长、东北区贸易部驻天
津办事处长和东北区土产公司经理等职务。1956年东北区撤销,他转至辽宁省商业厅工作。1960年病
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