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464&run=13

一、地区行政机关
台枣专署 1940年6月鲁南专署建立后,即在鲁南地区开展了建政工作。翌年8月,鲁南专署第三
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丁梦孙、栗培元分别任行署正、副主任。鲁南三行署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
粮食科、教育科、经建科、公安局等工作机构。三行署主要活动在临郯邳一带,下辖临沂、郯城、邳
县、峄县等县政府和临西办事处。1941年,日军在鲁南地区进行“双十”大“扫荡”,三行署与三地
委、三军分区机关突围到邳县。翌年春,日伪顽又大举进犯邳北地区,三行署所辖区域全部伪化,为
此,三行署机关奉命转移到滨海地区休整。鉴于三行署原辖区已为日伪侵占,中共山东分局和省战工
会于1942年3月决定,撤销鲁南专署第三行署。1944年,鲁南地区形势逐渐好转,为迎接即将到来的
战略反攻,中共鲁南区党委和鲁南专署决定,重新恢复鲁南专署第三行署。是年8月,三行署建制恢
复。10月,遵照中共山东分局和省行政委员会的决定,鲁南专署改称鲁南行政主任公署,所辖行署改
称专署,鲁南三行署遂改称鲁南行署第三专署。三专署由栗培元和魏今非(1945年2月任职)分任正、副
专员。专署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经建科、文教科、总务科、公安局、邮政局、工商局等工作
机构。三专署仍活动在临郯一带,先后辖临沂、邳县、峄县、兰陵、运河、赵镈等县政府。抗战胜利
后,三专署负责人和内部机构有所调整,从1945年9月至1948年7月,栗培元(1945年12月离职)、魏今非
(1945年12月任职)先后任专员;魏今非(1945年11月离职)、陈筹(1946年9月任职)、汪亚民(1948
年3月任职)任副专员。此期,三专署设秘书处、公安局、财粮局、实业科、邮政处、银行等工作机
构。三专署下辖峄县、铜山县、赵镈县、邳县、苍山县、临城县、临西县、兰陵县、费县、滕县、凫
山县。 1948年7月下旬, 鲁中南行署成立。 原属鲁南行署领导的鲁南三专署改为鲁中南第五专署。
1949年7月, 原鲁中南第五专署奉命改称鲁中南台枣专署,其辖区不变,专署驻于临城县东托村。从
1948年7月至1949年9月,台枣专署先后由周蓝田(1949年9月离职)、汪亚民(1949年9月任职)任专员。汪
亚民(1949年9月离职)、刘尹斋(1949年9月任职)先后任副专员。台枣专署设秘书处、民政科、财政科、
粮食局、司法科、人事科、教育科、卫生科、实业科、公安局、银行、新华社台枣支社、邮政局等机
构。
沂蒙专署 1941年2月26日,沂蒙抗日人民代表大会在沂南县朱家里庄召开,会议根据沂蒙山区
抗日斗争的需要,决定成立沂蒙区专员公署,公推牟宜之任沂蒙专署专员(1942年5月离职)。专署始设
秘书处、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公安局等工作机构。辖沂水县政府、蒙阴县政府、沂南行署(县
级)、费东行署(县级)和沂临边联县办事处。翌年6月12日,鲁中区联合办事处成立,王子文任主任。
为精简行政机构,鲁中联办与沂蒙专署合署办公。原任专员牟宜之于上月调省战工会,由陆升勋任专
署专员。10月,陆升勋调走,鲁中联办主任王子文兼沂蒙专署专员。1943年3月,赵笃生任专署专员。
1944年夏,沂蒙专署与鲁中联办分开办公。专署时设秘书处、民政科、财粮科、文教科、农林科、司
法科、公安局、邮局、工商管理分局等工作机构。1945年10月,将泰南、泰山专署的部分县划入沂蒙
专署,沂蒙专署改称鲁中区第二专员公署。专员赵笃生调走,由王均治暂代,不久,程鹏任专员,王
焕宇任副专员。专署设秘书处、民政科、财粮科、实业科、司法科、文教科、工商分局、邮局等机构。
鲁中第二专署辖沂中、沂东、沂南、沂源、新泰、泰宁、蒙阴、蒙山(1946年1月设)8个县。1948年7月,
鲁中南行署成立后,原鲁中第二专署改称鲁中南第二专署。1949年5月25日,省政府发出通令:各专
署名称不再按顺序号命名,鲁中南二专署遂改称沂蒙专员公署。1950年3月,沂蒙专署由蒙阴坦埠迁
入沂水城办公。至1950年5月,沂蒙专署设秘书处、财政科、民政科、粮食局、文教科、司法科、卫
生科、沂蒙支行、合作推进社、公安局等机构。尚明(1949年8月任职)、陈筹(1948年8月至1949年9
月)分别任正、副专员。沂蒙专署辖沂水(由沂中县改称)、沂南、沂源、蒙阴、蒙山、莒沂(1949年8
月由莒沂、沂北两县合并而成)6个县。
滨海专署 1940年11月,中共山东分局指示五地委,立即成立滨海各县联合办事处,以统一领导
各县政权工作。12月初,五地委政府工作部召集莒县、日照、临东(临沂县东部的两个区)、赣榆及当
地驻军代表开会,决定成立四县联合办事处,并由四县代表组成筹委会。12月中旬,四县代表会议在
坪上召开,选举产生了联合办事处行政委员会。1941年1月1日,四县联办正式成立。联办设秘书科、
民政科、财政科、粮食科、经建科、文教科、公安局、税务局等工作机构,谢辉、崔介分别任联办正、
副主任。联办建立后,又新建了莒中、莒南、沭水(1941年6月由临东行署改称)、沭河等县政府或行署
(县级)。1941年8月,滨海区第一届参议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滨海专署行政委员会,谢辉、崔介分别任
正、副专员。至1943年4月,专署设秘书处、民政科、司法科、财政科(1942年春至夏为财政经建科,
同年并入财粮科)、经建科(1942年春并入财政科,同年夏复设)、粮食科(1942年冬并入财粮科)、文教
科、卫生科、武装科、公安局、税务局(1942年7月并入贸易税务管理局)、贸易局(1942年7月并入贸易
税务管理局)、贸易税务管理局(1942年7月成立)、纺织局(1942年7月设)、盐务署、邮局(1942年2月成
立)、北海银行滨海办事处、北海银行滨海分行(1942年9月由办事处改称)。1943年4月,中共山东分
局、 省战工会决定并报中央批准,撤销中共滨海地委,成立中共滨海区党委,滨海专署也随之升格
(行政区级)。1943年9月,滨海第一行署(滨北)成立,崔介兼行署主任(因滨北行署主要活动和辖区不属
现临沂地区,故从略)。10月,滨海专署第二行署(习称滨南行署)成立,刘白涛任行署主任。1945年4月
15日,滨海专署奉命改称滨海行政公署,谢辉、周纯全分别任正、副主任,其所辖行署均改称专署,
滨海第二行署遂改称滨海第二专署。二专署(滨南)设秘书处、民政科、司法科、财粮科、文教科、公
安局、工商管理局、战邮局等机构。辖沭水、郯城、临沭、海陵等县政府。1944年6月下旬,滨海第
三行署(习称滨中行署)成立,丁梦孙任行署主任。翌年4月,滨海第三行署奉命改称滨海第三专署,丁
梦孙、刘鸿若(1945年4月任职)分别任正、副专员。三专署(滨中)设秘书处、一科(负责调研、秘书、人
事)、二科(负责民政、司法、教育、卫生)、财粮科、公安局、工商管理局等机构。三专署辖日照、莒
南、莒中、赣榆、莒临、芦山等县政府和日东办事处。
抗日战争胜利后,滨海行署对二、三专署的行政区划和人事作了部分调整。到1946年7月,二专
署(滨南)辖莒南、临沂、临沭、竹庭(赣榆)、东海(海陵)、日照、郯城7个县政府。尚明调任二专署副
专员(1946年2月至5月)。二专署时设秘书处、财粮科、公安局、工商管理局、邮电局(1946年6月改为督
察员办事处)等机构。1946年4月,撤销三专署(滨中)建制,其所辖的日照、竹庭两县划归二专署,藏
马县划归一专署,莒南、莒县为滨海行署直属县。1946年7月20日,山东省参议会和省政府联席会议
决定, 将滨海一专署 (滨北) 划归胶东行署,原滨海行署改为滨海专署,直辖于省政府,谢辉、白涛
(1948年2月离职)分别任正、副专员。滨海专署辖莒县、莒南、日照、临沂、临沭、郯城、竹庭、东海
8个县和新海办事处。1947年10月,新建临西县,1948年2月,临西县划归鲁南第三专署(台枣)领导。从
1946年7月至1948年7月,滨海专署设秘书处(1948年3月改为秘书科)、人事科(1947年7月撤)、民政科、
战勤科(1948年3月设)、荣誉军人管理局、司法科(1947年7月改处,翌年3月撤)、财政科(1947年7月改处,
翌年3月复改科)、实业科(1947年7月改处,翌年3月复改科)、文教科(1947年7月改处,翌年3月复改科)、
卫生科(1947年7月改局)、粮食局(1948年3月改为科)、公安局、公路局、北海银行滨海支行(1946年10月
成立)、工商管理局(1947年4月成立)、邮电局、合作推进社(1946年10月成立)。1948年7月,滨海专署奉
命改称鲁中南第六专署。1949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鲁中南第六专署改为鲁中南滨海专署。
此期,谢辉(1949年4月离职)、杨德明(1949年4月任职)先后任滨海专署专员;董方明(1948年8月至12月)、
刘鸿若(1948年12月至翌年2月)、杨德明(1949年2月至4月)先后任副专员。1950年2月,滨海专署由莒南
大店镇迁入临沂城办公,仍由杨德明任专员。至1950年5月,滨海专署设秘书处、财政科、工商科、
粮食局、实业科、司法科、民政科、文教科、合作推进社、公安处、卫生科、滨海支行、交通科、邮
电局等机构。辖莒南、莒县、日照、临沭、竹庭(赣榆)、东海、郯城、临沂、新海连9个县、市。
沂水专署 1950年5月,沂蒙专员公署奉命改称沂水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年12月,又改称沂
水区专员公署。1950年5月至1953年8月,沂水专署的工作机构有:秘书室(后改为办公室)、监察处、
财办、财政科、人事科、劳动科、民政科、计统科、建设科、文教科、卫生科、交通支局(沂水机关
机要交通支局)、交通科、农税科、税务局、工商科、粮食局、邮电局、沂水中心支行、沂水保险公
司、供销合作总社、蒙山造林局(1951年11月改为林业局)、林业局、实业公司、公安处等。沂水专署
时辖沂水、沂南、沂源、莒县、莒沂、蒙阴、蒙山(1952年2月撤销)、莒南、日照等县。
1950年5月至1953年8月,沂水专署先后由尚明(1952年1月离职)、杨德明(1952年1月至翌年5月)、木
森(1953年5月任职)任专员;由杨德明(1952年1月离职)、王新华(1951年11月至翌年2月)、段德甫(1953年5
月任职)先后任副专员。1953年8月,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沂水专署建制。
临沂专署 1950年5月,滨海专员公署改称临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称临沂区专
员公署。至1953年8月,临沂专署设有如下工作机构:秘书室、监察处、财政科、财贸办公室、劳动
科(1951年4月设)、民政科、人事科(1950年10月设)、文教科、建设科(1950年5月设)、税务局(1950年11月
设)、工商科、计统科(1953年7月设)、供销合作总社(1950年5月由合作推进社改)、粮食局、卫生科、水
产科(1951年6月设)、水利推进社(1951年7月设)、邮电局、农业税科、人民银行、交通银行临沂办事处、
交通科、保险公司(1951年5月设)、公安处、实业公司(1951年11月由实业科改)等。1950年5月至1953年8
月,临沂专署先后由汪亚民(1951年7月离职)、张云榭(1951年7月至翌年代理专员,1952年任职)任专员;
由周子虹(1952年2月任职)、李希平(1953年5月任职)、王正方(1953年5月任职)任副专员。临沂专署时辖
临沂、郯城、临沭、苍山、兰陵、费县、赣榆、邳县、东海9个县和新海连市。
1953年8月,沂水专署撤销后,沂水专署原辖的县份中,除莒沂县建制撤销、日照县划归胶州专
署外,其余6县均划归临沂专署领导。同时,将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也划归临沂专署。将赣榆、新
海连、东海、邳县等县、市划归江苏省,并撤销了兰陵县。1955年3月,临沂区专员公署改为临沂专
员公署。1956年2月,胶州专区撤销后,日照县又划归临沂专区。是年3月,撤销临沭县。1958年10月,
撤销沂南县。1961年8月,临沭、沂南两县建制又行恢复。至此,临沂专署共辖13个县。
从1953年8月至1967年1月,临沂专署先后设置的工作机构有:秘书室(1955年8月改称办公室)、人
事科、人事监察局(1963年9月由人事科改称)、监察处(1958年4月撤,并入人事科)、民政科、政法工作
组(1958年5月由民政科改称)、民政科(1959年6月由政法工作组改称)、民政局(1959年11月由民政科改称)、
公安处、行政管理处(1965年6月设)、计统科、计划委员会(1957年7月由计统科改称,1960年10月又改
称经济计划委员会)、劳动科、劳动局(1959年10月由劳动科改称,1962年6月同计委合并)、统计局(1962
年6月设)、物价局(1961年12月设)、物资分配局(1958年7月设)、物资局(1960年9月由物资分配局改称)、
对外贸易局(1959年8月设)、工交办公室(1961年12月设)、经济委员会、交通科、交通局(1958年9月由交
通科改称)、煤炭工业局(1958年12月设,1961年12月撤,翌年11月恢复)、化学工业局(1960年7月设,翌
年6月并入工业局)、手工业办事处(1956年5月设)、轻工业局(1958年9月由手工业办事处改称)、手工业
管理局(1962年1月由轻工业局改称,6月并入工业局)、实业分司、工业局(1957年由实业公司改称)、重
工业局(1958年9月由工业局改称)、工业局(1962年6月由重工局、农机局、手工业局合并而成)、人民公
社事务管理局(1960年6月成立)、公社工业管理局(1961年3月设,翌年1月撤)、邮电局、省邮电管理局
驻临沂专区督察员办事处(1955年由邮电局改称)、邮电局(1958年9月由省邮电局驻临沂专区督察办事处
改称)、矿务局(1960年3月设)、冶金局(1958年9月设,1961年7月撤)、地质局(1959年1月设,1962年3月
撤)、财政委员会(1955年10月撤)、财办、财政科、财政局(1955年3月由财政科改,1958年4月并入财贸
组)、税务局(1958年4月并入财贸组)、交通银行临沂办事处、建设银行临沂专区支行(1954年10月交通
银行临沂办事处改称) 、财贸组(1958年4月由财政局、税务局、建行合并成立,翌年5月撤销)、财政局
(1959年5月由财贸组析出)、税务局(1959年5月由财贸组析出)、建行临沂专区支行(1959年5月由财贸组
析出)、中国人民银行临沂中心支行、农业银行临沂中心支行(1964年1月设,翌年12月并入人民银行)、
保险公司(1958年12月撤)、工商科(1957年12月撤)、商业局(1957年12月由工商科改称,1964年1月成立工
商行政管理局,与商业局合署办公)、山东省供销合作总社临沂专区分社、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临沂专
区分社(1954年由省供销总社临沂专区分社改称,1958年并入商业局)、供销社(1961年8月由商业局分设)、
粮食局、农产品采购局(1956年2月设)、服务局(1957年9月由农产品采购局改称,翌年3月撤)、农林水
办公室(1962年5月设,翌年4月撤)、建设科(1956年4月分为农业科、水利科)、农业科(1956年4月由建设
科分设)、林业局、农林督导室(1958年4月农林科、林业局合并成立)、农林局(1958年11月由农林督导
组改称)、农业局(1959年9月由农林局析出)、林业局(1959年9月由农林局析出)、水产局(1959年11月设)、
畜牧局(1959年11月设)、畜牧水产局(1962年6月由畜牧局、水产局合并)、水产局(1963年8月由畜牧水产
局改称,1965年6月撤)、农机局(1959年10月设,1962年6月并入工业局)、水利科(1956年4月由建设科分
设) 、水利指挥部 (1958年3月由水利科改称) 、多种经营办公室(1965年1月设) 、气象站、气象服务站
(1958年7月由气象站改称)、基本建设委员会(1960年7月设)、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年12月设)、体育运动
委员会(1956年5月设)、文教科、卫生科、文卫督导组(1958年4月由文教科、卫生科合并)、文教科(1959
年2月由文卫督导组析出)、文教局(1959年11月由文教科改称)、卫生科(1959年2月由文卫督导组析出)、
卫生局(1959年11月由卫生科改称)、计划生育办公室(1965年7月设)、广播管理站(1964年2月设)。1967年
1月24日,中共临沂地委和临沂专署被临沂地区各革命造反团体联合行动委员会(简称地联动)夺权。

临沂专署负责人任职情况
(1953年8月至1967年1月)

专 员:张云榭(1953年12月离职)
李希平(1953年12月至1961年4月)
李光明(1961年8月至1965年3月)
副专员:李希平(1953年12月离职)
王正方(1953年12月离职)
段德甫(1953年12月至翌年9月)
李光明(1954年9月至1956年2月,1958年6月至1961年8月复任此职)
张清波(1954年12月至1961年8月)
宫祥(1954年12月至1956年9月)
孙笑生(1956年9月至1958年5月,1959年8月至1960年5月,1961年4月复任此职)
李肃(1956年9月至1958年4月)
高凤林(1960年5月至翌年8月)
曹伯衡(1960年5月任职)
薛亮(1960年5月任职)
张宝森(1960年5月至10月)
刘清如(1962年10月至翌年12月)
张奇(1965年9月初任职,月底离职)

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 1967年1月24日,临沂地区各革命造反团体联合行动委员会(简称地联动)夺
了中共临沂地委和临沂专署的权。3月3日,地联动改名为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4月9日召开大会,宣
布地革委正式成立。7月,全国掀起“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派”的邪风,山东省革委主任王效禹趁机将
参加地方支左、担任临沂地革委主任的临沂军分区政委庞世泽和二○四师政委孙子宾定为“军内走资
派”,解散了临沂地革委。1968年1月25日,临沂造反组织在王效禹的支持下,成立了第二个临沂地
革委,由军分区副司令员孔世军任主任。1969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解决山东问题作了批
示,同时下发了“十条意见”(即批示十条)。是年10月,省革委和中共济南军区党委决定对临沂地革
委进行“补台”。1971年11月中共临沂地委成立后,地革委改为行政机构。1972年后,陆续恢复和新
建了一批行政工作机构,完善了地革委会作为行政机关的职能。1978年7月5日,省革委根据宪法关于
“省革命委员会可以按地区设立行政公署,作为自己的派出机构”的规定,决定自7月10日起,将临
沂地区革命委员会改建为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1967年3月8日,地革委决定设如下办事机构:办公室(下设秘书、文书档案、行政3个组)、政
治部(下设组织监察、宣传、报纸编辑3个组)、保卫部、文革办公室(下设综合、机关企事业、文教、
农村4个组)、生产指挥部(下设综合、农业、工交、财贸、文教卫生、内政6个办公室)。1968年1
月26日,重新成立的地革委决定设立地革委办公室、政治工作委员会、文化革命委员会、生产管理委
员会等工作机构。2月10月,地革委决定:地革委办公室下设服务、后勤、政工3个组;政治工作委员
会下设毛著学习、宣传文教、组织3个组;文化革命委员会下设文革办公室、接待站、地直组;生产
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工交组、农林水组、财贸组、计划组、内务组、科研组。9月20日,成立政
法组。1969年3月,成立地革委组织组、宣传组、文革组、生产组、人民保卫组,撤销政工委、文革
委、生产管委、政法组。4月,成立地革委工交革命领导小组、农林水革命领导小组、财贸革命领导
小组、文化卫生革命领导小组。10月,撤销地革委生产组和工交、农林水、财贸、文化、卫生4个小
组,建立地革委生产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工交、农林、财贸、民政、卫生5个办公室。11月,地革
委核心组决定:地革委工作机构设办公室、组织组、宣传组、地直机关政治工作办公室、落实政策办
公室、生产指挥部,撤销地革委文革组。1970年7月28日,地革委核心组决定:建立地革委政治部,
下设组织、宣传、群工、教育、秘书5个组。翌年12月,设地革委办公室行政组、信访组、文书档案
组和政治部文化组。1972年9月,建立地革委办公室政工组和生产指挥部政治工作办公室、工业交通
办公室、农林水利办公室、财政贸易办公室、科技办公室。1975年4月24日,地委决定,撤销地革委
政治部、生产指挥部及其所属机构。
1971年冬,中共临沂地委建立后,地革委由党政合一的机构变为行政机关,根据工作的需要,地
革委又逐步恢复和新建了一批行政职能部门。至1978年7月,地革委职能部门的设置变化情况如下:
办公室、知青办(1974年2月设)、人事局(1975年4月恢复)、民政局(1972年5月由民政办改称)、公
安局(1973年4月恢复公安处,同年6月又改称公安局)、地直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计划委员会(1972
年5月成立)、劳动局(1975年8月恢复)、物资局(1972年5月恢复)、外贸局(1972年5月恢复)、工业交通办
公室(1975年6月成立)、节约能源办公室、交通局(1972年5月恢复)、煤炭工业局、化学工业局、轻工业
局(1975年5月由手工业办事处改称,1975年12月撤)、一轻工业局(1975年12月建)、二轻工业局(1975年
12月建)、重工业局(1972年5月由工业局改称,1975年12月改为机械工业局)、机械工业局(见上)、国防
工业办公室(1970年11月建,1974年8月撤)、电子工业局(1975年8月建)、邮电局(1970年1月析邮电局设邮
政局和电信局,1973年8月两局又合并为邮电局)、电业局(1972年5月恢复)、矿务局(1972年1月恢复)、
冶金工业局 (1975年12月建) 、基本建设委员会 (1971年设基建局,1976年7月改为建委) 、环保办公室
(1975年3月由环保领导小组改称)、防空办公室(1972年5月设战备办公室,1974年1月改为防空办)、财贸
办公室、财政金融局(1972年5月由财政、税务、建行、人行合并而建,翌年4月撤)、财税局(1973年4月
由财政金融局析建)、建行(同上)、人民银行(同上)、商业局(1972年5月恢复)、供销合作社(1975年8月从
商业局析出)、粮食局(1972年5月恢复)、农林水办公室(1972年5月)、农林局(1971年8月由农业局、林业
局合并而建,1974年2月又分设)、农业局(同上)、林业局(同上)、水产局(1975年建)、农业机械局(1972
年5月建)、水利指挥部(1972年5月恢复)、沂沭河东调工程指挥部(1971年8月建,翌年5月改为省治淮沂
沭河洪水东调指挥部,1975年8月下放到地区)、气象局(1973年10月由气象台改称)、地震办(1972年5月
恢复)、文办(1975年4月建)、体委、文化局(1975年4月由文化组改称)、教育局(1975年4月由教育组改称)、
卫生局(1972年5月由卫生办改称)、计划生育办公室(1972年11月恢复)、广播事业管理局(1972年5月由广
播服务部领导小组改称)、出版办公室(1976年6月建)。

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任职情况
(1967年4月至1978年7月)

主 任:庞世泽(军代表,1968年1月离职)
孔世军(军代表,1968年1月至1970年2月)
谭子银(军代表,1970年7月至1973年9月)
薛亭(1973年9月至1975年5月)
朱奇民(1975年5月至1978年7月)
副主任:殷增元(军代表,1968年1月离职)
陈绍亭(1968年1月离职)
王少华(学生代表,1968年1月离职)
田雨(军代表,1968年1月至1969年8月)
顾太山(工人代表,1968年1月任职)
阎文征(1968年1月任职)
王春林(山师院学生,1968年1月任职)
李炳智(军代表,1968年6月至1969年8月)
毕汝成(1968年6月至1970年7月)
王明岐(军代表,1968年6月至1969年8月)
刘庭珍(军代表,1968年6月至1970年7月)
郭敬环(军代表,1969年8月至翌年7月)
葛志华(军代表,1969年8月至翌年7月)
刘静舟(军代表,1969年10月至翌年7月)
谭子银(1969年10月至翌年7月)
薛亭(1969年10月至1973年9月)
张学山(1969年10月任职)
吕鸿宾(农民代表,1969年10月任职)
王廷伦(工人代表,1969年10月任职)
张学伟(1970年7月任职)
甄林(军代表,1970年7月至1973年9月)
庞世泽(1970年7月至翌年6月)
卢延年(军代表,1970年7月至1973年8月)
王长荣(军代表,1970年7月至1973年9月)
朱秀田(军代表,1970年7月至1973年8月)
贾万春(军代表,1970年7月至1973年8月)
华山(1970年10月至1972年10月)
刘巽之(军代表,1971年6月至1973年9月)
田义生(1973年5月任职)
王任之(1973年9月任职)
李洪成(1975年5月任职)
刘华南(1975年6月任职)
张清波(1975年6月任职)
徐子光(1975年6月任职)
黄子中(1975年6月任职)
李福崇(1975年10月任职)
注:李炳智、田雨、王明岐系驻军二○四师派出参加地革委的军代表,1969年初随该部调驻胶南。
1969年8月,省革委方办理他们在临沂地革委所任职务的免职手续。

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1978年7月10日,省革委根据新宪法的有关规定,撤销了临沂地革委,建立
了临沂地区行政公署,王任之任行署专员。原临沂地革委的工作部门改为行署工作部门。1984年,进
行机构改革,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行署工作机构的设置作了必要调整。从1978年7月至1989年,
临沂地区行署的工作机构设置变化情况如下:办公室、民政局、监察局、公安处、司法局、人事局、
编委办公室(副局级) 、退休干部处(副局级)、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局级)、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
(副局级) 、 地直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处 (副局级) 、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1981年3月撤)、外事侨务处(1983年11月设,为副局级单位,1985年1月撤,分设侨办和外事办)、侨务
办公室、外事办公室、民族宗教事务处(副局级)、档案局、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土地
管理局、计划委员会、进出口委员会(1981年8月设,1984年12月撤)、劳动局、物资局、统计局、物价
局、审计局、农业区划办公室(1983年12月并入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委
员会、职工教育办公室(副局级)、节约能源办公室(1984年8月并入经委)、交通委员会、煤炭工业公司、
化学工业公司、燃料化学工业公司(1984年5月由化工局、煤炭局合并而建,是年12月,将其析为化工
和煤炭两个局级工业公司)、一轻工业公司、二轻工业公司、轻工业综合公司(1984年4月,将一轻局、
二轻局合并成立轻工业综合公司,同年12月析为一轻工业公司和二轻工业公司),纺织工业公司、机
械电子工业公司(1984年4月,将机械工业局和电子工业局合并成立机械电子工业公司,是年8月,将其
析为机械和电子两个工业公司)、机械工业公司、电子工业公司、冶金工业局(1981年9月撤)、乡镇企
业局、标准计量局、邮电局、电业局、矿务局、矿产资源管理局、烟草公司、医药公司、对外经济贸
易委员会、外贸局、丝绸公司、城乡建设委员会、环境保护局、防空办公室(副局级)、建材工业公司、
财政贸易委员会(1984年5月撤)、财政局、税务局、商业局、粮食局、供销合作社、工商行政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地区分行、 建行、 中国银行临沂支行、 工商行、 农行、保险公司、农业委员会
(1983年12月撤)、农牧渔业局(1984年2月由农业、水产、畜牧3局合并而建)、水产处(副局级)、畜牧办
公室(副局级)、林业局、水利局、沂沭河东调指挥部(1987年并入水利局)、农业机械管理局、气象局、
沼气推广办公室(1984年撤)、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干部处(副局级)、地震办公室(副局级)、文教委员
会(1984年6月撤)、体委、文化局、教育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电视局、山东省出版总社
临沂分社。
进入90年代后,行署机构又有变化和调整,至1994年底,临沂地区行政公署的工作部门和具有行
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正县级机构有:办公室、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交通委员会、公路局、经
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安处、国家安全局、监察局(1993年3月起与地
纪委合署办公)、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农业委员会、农业
局、林业局、水利局、商业局、粮食局、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
卫生局、体育运动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审计局、统计局、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工商行政
管理局、物价局、环境保护局、土地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地质矿产局、乡镇企业管理局、民族宗教
事务局、扶贫开发办公室、法制局、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畜牧局、水
产局、农业机械管理局、物资局、纺织工业局、机械工业局、电子工业局、化学工业局、煤炭工业局、
建筑材料工业局、医药管理局、黄金工业局、第一轻工业局、第二轻工业局、供销合作社、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外事办公室(旅游局)、侨务办公室、新闻出版办公室、经济协作办公室、经济研
究中心、地震办公室、邮电局;国家和省设在临沂的专门管理机构有:气象局、丝绸公司、烟草专卖
局(山东将军烟草临沂有限公司)、山东石油集团临沂总公司、临沂海关、临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临
沂动植物检疫局、临沂卫生检疫局、临沂电业局、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临沂市分
行、中国农业银行临沂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临沂市分行、中国银行临沂分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临
沂市分公司、矿务局。

临沂行署负责人任职情况
(1978年7月至1994年12月)

专 员:王任之(1982年6月离职)
远 东(1982年6月至1986年3月)
王渭田(1986年3月至1989年10月)
王久祜(1989年10月至1992年2月)
张守业(1992年2月任职)
副 专 员:李福崇(1982年3月离职)
徐子光(1981年6月离职)
张清波(1983年10月离职)
黄子中(1983年10月离职)
张学山(1983年10月离职)
郑洗夫(1983年10月离职)
孙笑生(1983年10月离职)
李奎士(1979年11月至1983年10月)
王友明(1980年10月至1983年10月)
蒋茂林(1980年12月至1983年10月)
于 湘(1981年6月至1983年10月)
高广田(1982年3月至1992年2月)
曹正寅(1983年10月至1990年5月)
王家政(1983年10月至1989年10月)
唐乐群(1983年10月至1986年3月)
张守业(1987年6月至1989年10月)
冯登善(1987年6月至1992年12月)
康祖玉(1987年7月任职,省下派挂职干部)
郝洪琪(1988年4月任职)
李邦秋(1989年10月至1991年4月,省下派挂职干部)
张怀三(1990年12月任职)
张传林(1990年12月至1992年6月)
綦敦祥(1990年12月任职)
郑斯仁(1992年2月任职)
胡公厘(1993年1月任职)
谢恩学(1993年1月任职)
牛泉然(1993年1月任职)
李荣强(1993年1月任职)
房忠昌(1991年7月至1992年10月,挂职)
刘玉湘(1991年5月至1992年5月,挂职)
蔡世聪(1994年3月挂职)
孙庆传(同上)
翟世昌(同上)
周建华(同上)
柴洪山(同上)
许志水(同上)
行署顾问:薛 亮(1979年12月至翌年9月)
王 哲(1980年12月至翌年5月)
张宝森(1981年6月至1983年10月)
郑洗夫(1983年10月至1986年3月)
张洪荣(1984年1月至1986年3月)
王友明(1984年9月至1988年9月)

二、县级行政机关
(一)沂蒙根据地内设置的县级行政机关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曾先后在沂蒙根据地和解放区内设置过许
多县级行政机构。早期,这些行政机关或叫办事处,或叫行署,后多称为县政府。随着形势的发展,
这些县级行政机关连同其行政建置一起多被合并或撤销。
费县联合办事处 1939年7月,中共费县县委在仲村召开了一、四、五、六区代表会议,通过民
主选举,成立了以仲村为中心的费县办事处,又称四区联合办事处,唐绍典任办事处主任。这个位于
费县西北部的办事处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初级组织形式。从1939年7月至翌年2月,费县联办仅存在了半
年多的时间。
北沂蒙联防办事处·沂中县政府·沂水县政府 1939年10月下旬,以泰(安)石(臼所)公路为
界,将沂水县划为南、北沂蒙。同时置北沂蒙联防办事处。办事处活动在院东头一带,江海涛(江衍
坤)任办事处主任。北沂蒙联防办事处辖沂水的一、二、三、四、七、八区和六区北部。1940年3月在
高家庄子(今属蒙阴县)成立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江海涛为县长。1942年8月,将沂水划为沂水、沂中
两个县,原沂水县政府遂改为沂中县政府。沂中县辖峙阳、扈山、金泉、沂城、荆山、柴山、郭庄、
东里、金星、王庄、夏蔚、城郊等12个区,县府机关常活动在夏蔚、院东头一带。1949年8月,沂中
县改称沂水县,沂中县政府遂改称沂水县政府。
南沂蒙联防办事处·沂南行署·沂南县政府 1939年12月,析沂水县南部设南沂蒙联防办事处,
其辖区为原沂水县五、六、九、十4个区和蒙阴县的二、四两个区,办事处机关驻代庄,何方宏任办
事处主任。翌年3月,撤销南沂蒙联防办事处,设沂南县政府行署,何方宏任主任。1941年12月,其
建制撤销。翌年沂南县建制又行恢复,复设沂南行署。1944年5月,改沂南行署为沂南县抗日民主政
府,何方宏为县长。
费南县政府·平邑县政府 1940年9月,以费县境内西部滋(阳)临(沂)公路为界,在路南置费南县,
费县抗日民主政府迁驻费南改为费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府机关常驻流峪一带。韩文一为县长。费南
县政府辖历车、丰山、黄山、福山、临涧、天宝、崇崮等区。1943年12月,费南县改称费县,马健任
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6年4月费县改称平邑县,费县县政府遂改为平邑县政府。
费北行署·费北县政府 1940年9月在费县滋(阳)临(沂)公路以北、汶河以西和蒙阴县南部大庄、
团埠一带置费北县。行政机关初称费北行署,陈克任行署主任。1942年5月,改称费北县抗日民主政
府,马鸿祥为县长。县府机关常驻罗圈峪一带。费北县府辖大庄、团埠、保太、固城、卞桥、上冶等
区。1946年1月,费北县建制撤销,其原辖之大庄、团埠两区划归蒙阴县,其他辖区并入蒙山县。
费东行署·费东县政府 1941年1月,析费县滋临公路以北、汶河以东地区和沂水县西南部边缘
地区置费东行署。因地处费县旧地之东而得名。宋竹庭为行署主任。1943年9月,费东行署改为费东
县抗日民主政府,马月如为县长。县府机关常活动于马头崖一带。费东县府辖青石、盆泉、薛庄、白
埠、诸满、汪沟等区。1946年1月,与费北合并,称蒙山县,同时将青石、盆泉两区划给沂南县。
蒙山县政府 1946年1月由费北、费东两县合并成立蒙山县,因境内有蒙山而得名。蒙山县政府
遂告成立,马鸿祥任县长。县府先驻上冶,后迁至西荆埠。蒙山县府辖卞桥、固城、保太、仲村、上
冶、白埠、薛庄、诸满9个区。1952年,蒙山县撤销,辖区分别划入费县和平邑县。
温河县政府·费县县政府 1944年1月,析费县东南部置温河县。以境内有温凉河而得名。温河
县抗日民主政府遂即成立。陈筹任县长。县府机关常活动于梁邱一带。温河县府辖大山、由吾、梁邱、
高桥、板桥、埠下、尚庄、新庄、马庄9个区。1946年4月改称为费县,王林秋为费县政府县长。
临费沂边联办事处·沂临边县政府 1940年6月,在临沂、费县、沂南的边联地区,建立了临费
沂边联办事处,尚明为办事处主任。1941年1月,费东县成立后,将费县部分区域划归费东,临费沂
边县遂改称沂临边县,行政机关仍称为办事处,沂临边县辖土山、张庄、铁山、青驼、葛沟、河阳、
河南7个区。县机关驻大冯家楼子。1944年6月,将沂临边联办事处改为沂临边县抗日民主政府,杜善
甫为县长。1945年9月,沂临边联县撤销,其原辖沂河以东的葛沟、河阳两区划归沂东县,河西各区
划归沂南县和临沂县。
沂东行署·沂东县政府 1942年12月,在沂中、沂南、临沂、莒中4县边沿地带成立沂东行署,
袁子扬任行署主任。沂东行署下辖永太、良水、寨西、城子4个区,人口约15万。1944年5月,沂东行
署改称沂东县抗日民主政府,袁子扬任县长。县府机关常驻张家八角汪一带。辖寨西、城子、永太、
良水、丰台、英山、双泉、葛沟、河阳9个区。1949年8月,沂东县撤销,原辖之良水、双泉、丰台、
英山、城子5个区划归沂水县,葛沟、永太、寨西、河阳4个区划归沂南县。
沂北行署·沂北县政府 1942年8月,析沂水县东北部和莒县西北地区置沂北行署,岳洪春任行
署主任,任职仅几天,即由崔杰千接任。1945年8月,沂北行署改称沂北县政府,王树芝任县长。沂
北县辖韩旺、宿山、崖庄、高桥、道托、马站、浯河7个区,县府机关常活动在刘家山宋一带。1949
年7月,沂北县建制撤销,其区域并入新成立的莒沂县。
莒沂边办事处·莒沂边县政府 1943年8月,析沂水县东北部和莒县北部地区置莒沂边办事处,
林岐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辖杨庄、碁山、峰山、东莞、荆山5个区。1943年冬,经选举正式建立莒
沂县抗日民主政府,林岐任县长,县府常驻纪家坪一带。同时又增加雪山、箕山两个区,共辖7个区。
1949年7月,与沂水县合并,成立新的莒沂县。
莒沂县政府 1949年7月由莒沂边县与沂北县合并置莒沂县,莒沂县政府遂告成立。县政府驻杨
家城子。共辖13个区。时由副县长陈步先主持政府工作。1953年9月,该县撤销。原辖峰山、东莞、
棋山、雪山4个区划入莒县,韩旺区划入沂源县,其他8个区划入沂水县。
蒙阴县政府 1940年7月11日,蒙阴县第一届参议会在梭庄举行。会议决定罢免国民党县长郑小
隐的职务,选举产生了蒙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杨荆石任县长。翌年9月,将该县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
泰宁、博莱等县。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又行恢复。抗战胜利后,辖城郊、官庄、团埠、城
子、汶南、高都、坦埠、野店、大崮等区。
新蒙县政府 1941年10月,以新泰县的城区、龙廷、北师、岙山与蒙阴县的黄庄、张庄、寨子、
野店、大崮、高都等10个区组成新蒙县,新蒙县抗日民主政府遂即成立,王焕宇任县长。翌年,又将
蒙阴的旧寨、坦埠划归新蒙县。县府机关驻烟庄。1943年8月,该县撤销。青龙区划归新泰县,其他
区划归蒙阴县。
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政府·赵镈县政府 1937年11月,经三专署专员
张里元同意,成立了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边区联庄会,并设立了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
庄会办事处,1939年2月,办事处改称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合办事处,由万春圃任主任。办事处既是
统战组织,又是中共直接领导的半政权性质的机构,1941年2月,成立了四县边区抗日民主政府,狄
井芗任县长。时辖车辋、石杭、鲁城、新兴、苍山、上村6个区。翌年7月增设新桥区,同时将苍山区
划归临沂县。1943年1月增设大炉区。同年5月增设黎丘区。12月将大炉区划归温河县。1944年2月,为
纪念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烈士,更名为赵镈。县政府驻漫子,华山任县长。时辖车辋、仲村、尚
岩、鲁城、黎丘、上村、长新侨7个区。1947年3月,析出部分地区置苍山县。1950年5月赵镈县建制撤
销,除青山区划归兰陵县外,其余均划入苍山县。
兰陵办事处·兰陵县政府 1943年3月,析临沂县西南部,邳县西北部,峄县东南部地区置兰陵
办事处,王芗南任办事处主任。1944年8月改称兰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孙文成任县长。时辖城前、峨
山、鲁城、新兴、黎增6个区。1945年9月撤销,辖区并入赵镈县。1948年2月重建兰陵县,县政府遂即
成立,孙文成为县长,县府机关驻台儿庄。1953年8月兰陵县建制撤销,将横山、南桥、青山3个区划
归苍山县,其余分别划归峄县和江苏省
邳县。
苍山县政府 1947年3月,析赵镈县东部置苍山县,因纪念苍山暴动而得名。是月,苍山县政府
成立,杨权任县长。县府先后驻磨山东疃等地。时辖层山、芙蓉、长城、贾庄、仲村、苍山6个区。
至1949年10月,辖苍山、层山、芙蓉、磨山、兴明、南桥、长城、褚墩8个区。1950年5月赵镈县撤销
后,除青山区外,其余区均并入苍山县。1953年8月兰陵县撤销后,横山、南桥、青山3个区归入苍山
县。自1950年苍山、赵镈两县合并后,县府驻卞庄镇至今。
临西办事处 1942年11月,析临沂县部分地区置临西办事处,杨权(杨沂民)任办事处主任。办事
处辖苍山、庙山、车庄、棠林4区。1944年8月,临西办事处撤销。苍山、庙山、棠林3个区划归赵镈
县。车庄区分为赵镈县的八、九区。
临沂县政府 1940年3月,析原临沂县的二、六、七、八区的各一部分和郯城县的二、四两区的
部分地域,在庄坞成立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丁梦孙任县长。临沂县抗日民主政府初设庄坞、道桥、
长城、磨山、泉源、兰陵、朱陈(又称傅庄区)7个区。后区划变化较大。到1945年8月撤销时,辖庄坞、
磨山、长城、二庙、兴明、兰陵、苍山、道桥、泉源、朱陈等10个区。同年9月,又重新设立了临沂
县政府,张云榭任县长。县政府驻临沂城。全县先后建有城关、岔河、茶山、艾山、义堂、朱陈、沂
滨、临东、洪瑞、太平、汤头、册山等13个区。
费滕边办事处 1942年6月,中共鲁南区党委为贯彻刘少奇来山东的指示,以便彻底开展“双减”
斗争,决定以白彦为中心,设费滕边县(亦称鲁南实验县),同时成立了费滕边办事处,刘剑任办事处
主任。办事处辖皇崮、老山、辛庄、山阴等区。1943年10月撤销。
费西办事处 1942年11月设置,又称天宝山办事处,李鹤轩任办事处主任。辖两个区,1943年11
月撤销。
临费办事处 1942年8月设置,陈筹任办事处主任。办事处辖原临沂县老七区北部(即临沂西南部)、
费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翌年底,临费办事处撤销,辖区划归温河县。
临西县政府 1947年10月,临西县政府成立,刘炬任县长。范围包括临沂县西、南部地区,辖城
关、朱陈、册山、义堂、艾山、棠林等区。翌年10月,临西县建制撤销,除棠林区划入苍山县外,其
余均划归临沂县。
白彦县政府 1947年9月,析平邑县的山阴、苗庄、白彦3个区,邹县的尚河区和滕县的辛庄、冯
卯、城前、临河4个区,置白彦县,白彦县政府遂告成立。任一人任白彦县县长(代理)。县府机关初驻
白彦,后迁山亭。1953年8月,白彦县建制撤销,其十区至十三区(白彦、苗庄、山阴、临涧)划归平邑
县。
郯城县政府·马陵办事处 1940年1月,在郯马地区建立了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翟新亚任县长。
翌年2月,根据形势变化,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撤销中共郯马工委,只保留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名
义。1942年4月,为开辟郯城地区的工作,中共滨海地委决定成立马陵办事处,傅伯达任办事处主任。
1943年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攻克郯城后,马陵办事处改为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傅伯达任县长。
郯东北办事处·苍马办事处·临沭县政府 1940年1月,在建立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同时,于
马陵山区建立了郯东北第一办事处,王卓仁任办事处主任。同年7月,改称苍马办事处(因区境内有苍
山和马陵山,故名)。翌年8月,又改称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白涛任县长。时辖岌山、钟山、大兴、
店头、蛟龙、夏庄、巡会、沂滨、古贺、挂剑等10个区。
沭河办事处 1940年9月,在岌山、古贺一带建立沭河办事处,刘东岑任办事处主任。1942年3月
撤销。
临东行署·沭水县政府 1941年2月,析临沂县东部地区在韩家村成立临东行署,吴境任行署主
任。同年6月,改称沭水县,因沭河流经其境内而得名。接着召开首届参议会,成立了沭水县抗日民
主政府,王子虹任县长。沭水县政府辖洪瑞、石河、板泉、苍山、刘家庄、青云、兴云、朱苍、新庄、
临东等区。县府机关常活动在板泉、朱苍一带。1945年9月,沭水县建制撤销,辖区南部划入临沭县,
北部沭河以西划归临沂县,北部沭河以东划入莒南县。
莒中县政府·莒县县政府 1940年3月,莒南、莒北各界代表在黑涧村召开会议,决定罢免莒县
国民党县长陈盛甫的职务,同时正式成立莒县抗日民主政府,公推谢辉为县长。为了斗争形势的需要,
当时在莒县地域内已建立了莒南、莒北两个县委,但未单独建立政权机构,莒县抗日民主政府仍然管
辖着莒北、莒南两个区域的行政。1940年12月,中共五地委决定,以浔河为界,将莒南地区(大莒南)
划分为莒中、莒南两个县。分县后,政权仍保留莒县县政府的名义,故莒中县的行政机关名称冠之为
莒县抗日民主政府莒中行署,而不称莒中县政府。艾光楼任行署主任。莒中行署辖闫庄、城阳、屋楼、
陵阳、浮东、沭西、旺疃、垛庄、青山、中楼、九里等区。政府机关常活动于中楼、小店一带。1942
年8月,莒中行署改称莒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吕进任县长。1945年9月,改莒中县为莒县,王子谦任县
长。
莒南行署·莒南县政府 1940年5月,设莒县抗日民主政府莒南行署(大莒南)。主纪先任行署主任,
在大莒南地区代行莒县县政府职权。同年9月,莒南行署撤销,改设莒南视导处。12月,大莒南地区
又分成莒中、莒南两个县。翌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王东年任县长。县政府辖汀水、大
店、路镇、洙边、山交山、壮岗、坪上等区。后随着斗争形势的需要,其区划又有几次变动。
莒临边办事处·莒临县政府 1942年9月析临沂与莒县毗邻地区置莒临边办事处, 卞子策任主任
(因病未到职) ,薛翰亭任副主任(主持工作) 。辖苗蒋、汀水、许口、常沟、刘店、汤河、太平等区。
1943年9月, 莒临边办事处改称莒临县抗日民主政府,薛翰亭任县长。县府机关常驻在大白崖一带。
1945年9月,莒临县建制撤销,常沟、刘店、汤河3个区划归临沂县,汀水、许口两个区划入莒南县,
苗蒋区划入莒县。
芦山县政府 1945年1月,析日照县的汾岚区、碑廓区,竹庭县的兴海区、芦阳区和莒南县的团
林区置芦山县,因境内有芦山而得名。芦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即行成立,刘慕文任县长。同年9月,该
县即撤销。
日照县政府 1940年3月,日照各界代表在长兰村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
刘鸿若任县长,县民主政府初建时,仅能控制碑廊至安岚东西15公里、南北5公里的狭小地区,后随
着形势的发展,区域不断扩大,至1945年9月,共辖日城、丝山、河山、奎山、涛雒、虎山、汾岚、
碑廓、巨峰、大坡、高兴、太平、沈疃、南湖、三庄、黄墩16个区和石臼镇。
日北县政府 1941年3月,析日照县泰石公路以北地区置日照县泰石公路北工作委员会,简称日
北工委, 辖城关、 将帅、 街头、山子河、石臼、南湖、三庄7个区。日北工委由日照县委直接领导。
1943年7月,日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古敬安任县长。1945年9月,日北县撤销,辖区划归日照县。
沂源县政府 1944年4月,析沂水、蒙阴、临朐三县边缘地区置沂源县。因地处沂河发源地而得
名。5月,沂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北张良村成立,岳洪春任县长。时辖历山、大泉、文坦、太平、青
龙等区。县府机关驻北张良村和踅庄一带。1945年5月,县府机关迁到南麻至今。解放战争时期,沂
源县府辖历山、青龙、安平、大泉、文坦、鲁村、张庄、黄庄8个区。
诞生于革命战争时代的这批县级民主政权,本着“精兵简政”的原则,设置了部分必要的工作机
构。建政初期,沂蒙根据地县级行署、县政府一般设有秘书科、民政科、财务(政)科、粮食科、文教
科、司法科、武装科、公安局等工作机构。40年代中期,一般设有秘书处、民政科、财政科、农林科、
文教科、司法科、公安局、工商局、邮局等工作机构。解放战争中、后期,一般设有秘书室、民政科、
财政科、粮食局、文教科、公安局、司法科、卫生科、交通科、税务局、实业科、建设科、荣军管理
科、邮局、生产合作推进社、人民监察委员会、人事科、工商科(局)、农税科等。
(二)建国后县、市行政机关
可参见卷一“县市概况”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