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军事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1&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尤锡纪 主编 宋英三 张胜亨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 3500册 770千字 1281页 彩图 38码100.00

ISBN7-209-01890-5

《山东省志·军事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3年,1996年正式出版,分上、下两
册。 志书以篇、章、节划分,共分8篇、39章。首篇为兵役,依次为军队体制、军事
训练、政治工作、后方勤务、重要战事、民间武装、人民防空。书后有附录。上限起
自1840年,下限至1985年。为彰明个别事物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山东省是祖国的前哨,首都的屏障,华北和中原的门户,历来为海防重地、军事
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山东省海岸线漫长, 岛屿众多。省内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1/3,是屯兵设防
的重要依托。平原广阔,便于大兵团作战和机械化部队行动。省内河流、水库较多,
对军事行动影响较大。全省系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对军事
行动影响较小。1985年全省有人口7700万,工、农、林、牧、渔业均较发达,战时人
力、物力动员基础雄厚。省内交通发达,为战时军事交通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
晚清时期,清军实行传统兵役制度。驻防山东的清军类型较多,编制体制各不相
同。另有团练等民间武装组织。其间,山东境内发生过农民起义战争、中日威海卫之
战等多次性质不同的战争。清政府山东驻军镇压过农民起义,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
了英勇抵抗。
北洋军阀时期,山东省级军事机关频繁更换名称。山东驻军实行募兵制和征兵制。
编有陆、海、空三军,陆军建制较杂,编制不一。另有“联庄会”等群众武装。这一
时期,山东先后爆发革命党起义、讨袁护国之战和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军阀混战等
战事。
国民政府时期,延袭募兵制和征兵制。国民党驻山东部队数度调整整编,番号建
制混杂,过往客军较多。总体上分为正规军、游击武装、保安部队。另有民团军、自
卫队、难民还乡团等民间武装。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山东正面战场的主要战事
有:鲁北战斗、鲁南会战、聊城保卫战等。随着战局的发展,蒋介石政府消极避战,
山东很快被日军占领。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对山东战场发动重点进攻,被解放区军
民消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后实行志愿兵役制、义务兵役制以及义务兵役制
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各地抗日武装组成八路军山东纵队,后改编为山东军区和山
东野战兵团。8年中,山东军区部队对敌作战3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60余万人。山东
军民有25万人参军,其中11.6万多人牺牲,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民兵英雄和支前模
范。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地区部队成立华东军区,组建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进
行了自卫反击作战、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肃清残敌等重大
战事, 歼灭国民党军70多万人。山东军民共有68万人参军,其中8万多人牺牲;支前
民兵、民工达1100多万人次。
新中国成立后,原兵团级的山东军区扩编为大军区--济南军区。成立山东省军区,
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和民兵、兵役工作。陆军部队经过现代化建设,由单一步兵发展到
诸兵种合成的陆战劲旅。组建了海军北海舰队和济南军区空军。
人民解放军驻鲁部队的军事训练经历两个时期:战争年代,采取以战代训方式,
利用战斗间隙开展军政整训,重点训练技、战术。新中国建立后,山东军区各部队训
练逐步走向正规化,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注重技术、战术和战役训练,加强院
校和教导队教育训练,部队现代条件下协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八路军就开始应用红军政治
工作经验,建立各级党组织,开展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瓦解敌军。新中国成立后,
山东驻军建立起各级政治工作机构,统一政治工作体制,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驻军开展学习科学文化、培养
军地两用人才、“双拥共建”等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委和基层建设,推
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驻山东人民军队的后方勤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保障了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的需要。新中国建立后,山东驻军的供应体制日益系统化和现代化,保障了
部队训练和战备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全省普遍实行民兵制度。到1985年,全省有第一类预备役兵
员约160万人,第二类预备役兵员约640万人。
人民解放军驻鲁部队和人民群众,从建国初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战场建设,
人防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该志获第二届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刘广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