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市政工程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39&run=1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高国耀等 总编 段祥泰 寿杨宾 副总编 吕为成 主
编 刘恩德 副主编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年 1000册 197千字 289页 48.00元
ISBN7-5011-4156-8

《青岛市志·市政工程志》始修于1988年,1998年正式出版。
全书以篇、章、节、目层次划分,共分为3篇、9章。首篇为市政工程建设,依次
为:市政设施养护、市政工程管理。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90年。为彰
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
青岛建置初期,没有进行正规的市政工程建设。德国侵占时期,德国殖民当局把
青岛作为侵略、掠夺中国和远东的基地。1898年便开始修公路,建房屋,开辟水源地,
设发电厂,辟港口码头,铺设胶济铁路。这一时期进行的市政建设,主要是道路、桥
涵、 上下水管道、路灯、防洪设施等。至1914年,市内共建成道路75条,总长80.65
千米,桥梁38座,排水管道80.32千米,污水泵站4个,防洪堤坝约3300米。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大批日本人移民青岛,在青岛开店设厂。堂邑路、聊城路
等处建成了日侨商业区和居住区。在四方、沧口一带建起大片简陋的工人住宅。青岛
至李村、沧口的公路和市内大窑沟、小港、小鲍岛、台东等处的道路先后建成,对排
水设施也进行了扩建。 1922年, 市内共修建道路60千米、 桥梁4座,铺设排水管道
71.70千米。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不大,仅在台西、太平角一带增辟道路十
几条,约32千米,建造桥梁5座,排水管道5.14千米。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市政工程建设。太平角、汇泉
角、八大关、湛山一带,台东镇周围,燕儿岛以东地区以及沧口区等均辟建了道路。
同时,对原有失修失养的20多条道路进行了养护维修,特别对市区繁华路段及车辆行
驶较多的20多条道路铺设了沥青路面,增设了路灯。随着道路的建设,桥梁、涵洞、
排水设施也有了大的发展。 共修建桥梁32座,铺设排水管道30.94千米。此外,通过
更换污水泵站的电机,提高了市区排泄能力。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 市政建设寥寥可数。仅修建道路16.14千米,改建拓宽道
路11千米。大部分道路失修失养,“诸多残破”。在桥涵方面,不仅没有新的建筑,
原有的桥涵有的坍塌了, 有的被拆毁。在排水设施建设方面,仅铺设排水管道10.88
千米。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国民党青岛当局为了加紧准备内战,仅修建小型
混凝土桥2座,木桥1座和少量的排水管道。至1949年,青岛解放前夕,市区道路坑洼
残破,排水设施严重堵塞,可谓“千疮百孔,满目荒凉”。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人民政府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接管城市的同时,“以工代赈”,
发动群众抢修遭到破坏的市政设施。主要建设与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如
拓宽了南北交通干线--四流南路,开辟或拓宽了延安一路、延安二路、台柳路、李沧
路、鞍山路等,兴建了台东下水道系统工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在四方、沧
口工人居住区一带建设了一批市政工程设施。新辟、扩建了兴隆路、小阳路、标山路、
永平路等十几条道路。铺设了四方区、沧口区的排水管道,填补了四方、沧口区排水
设施的空白。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由于“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除了新建小
白干路、遵义路、安顺路等几条道路外,没有进行大的市政工程建设,同时,放松了
对市政工程设施的养护管理。 到1962年,城市道路不同程度的损坏达125万平方米,
占城市道路总面积的35%, 被工厂占用的121条,占道路总数的26%,排水管道大量淤
塞,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市政工程设施失修、失养、乱
挖道路、乱接下水、乱填沟渠的现象十分严重。青岛沿海有52个出水口,被堵被毁就
有26个。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政工程建设进入了
全面恢复和发展阶段。1978年至1990年完成投资1.66亿元。先后拓宽了威海路、宁夏
路等狭窄路段,打通了永安路、郑州路、洛阳路等,开辟了山东路、南京路等主次干
道和一大批新住宅小区的道路,并以年平均递增10万平方米的速度,对一些主要道路
进行翻建。1978年至1990年,共翻建道路128.21万平方米,建造桥梁25座,铺设排水
管道近200千米, 建成污水处理实验站2座。到1990年,青岛市区统管道路总长481千
米, 面积479平方米。其中,高级道路396千米,面积418万平方米,沥青道路占道路
总面积的87%。 桥梁91座, 涵洞467座, 下水道长596千米,明沟29.81千米,暗渠
48.24千米,防洪堤坝78千米;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实验站1座,日处理能力达1.
3万吨。 市政职工队伍日益发展壮大,设备水平、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90年,已拥
有设备1234台。 其中,各种汽车235辆,压路机、摊铺机等多种大型施工机械99台,
比1978年增长1倍。青岛道路施工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筑路材料(二灰碎石,沥青炒
拌料)实现了工厂化。固定资产原值达2744万元。设计与施工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在道路建设方面推广应用二灰碎石基层,增
强了基层部分的强度和整体性;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推广应用真空吸水工艺和割
缝机切缝;在桥梁设计与施工方面,推广应用了后张拉预应力工艺和预应力简支组合
梁工艺。

(赵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