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4&rec=197&run=13

【概况】 2011年,全市有高等院校7所,即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
学(威海)、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海
运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威海)和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在校全日
制大专以上学生5.93万人。
年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招生3493人,在校生1.39万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招生2500人,在校生9896人;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招收高职生5214人,在校生
1.45万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招生1453人,在校生5830人;山东交通学院海
运学院招生311人, 在校生1793人;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招生2979人,在校生
7484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招生1961人,在校生6134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山东大学在威海设立的一
个校区,于1984年由山东大学和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学校地处威海高技术产业
开发区玛珈山南麓, 占地面积108.5公顷。2011年,有在职教职工1163人,其中
专任教师731人, 教授、副教授297人,博士、硕士717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171人。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8万人,博、硕士研究生944人,留学生428人,函
授及网络教育学生1339人。学校设有韩国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翻译学院、艺术学院、海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等12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53个
科研机构。有42个本科专业,50个硕士专业,17个博士专业。
山东大学与威海市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签约暨“威海星”命名仪式举行 山东
大学与威海市共建山大威海分校签约暨“威海星” 命名仪式于2月13日在济南举
行,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校长徐显明,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威海市委
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市政协主席刘玉党,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马世和等出席仪式。朱正昌向王培廷颁授“威海星”命
名证书,徐显明和孙述涛签署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协议。根据共建协议,山东
大学与威海市在“十二五”期间,秉承“共建共进、互惠互益”的原则,继续加
大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力度。“威海星”是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于2008年12
月24日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也是中国内地高校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其
永久正式编号为207931,其命名权归属山东大学。为了表达对分校驻地热情好客
的威海人民的崇敬之情以及威海市对校地共建大力支持的感激之情,山东大学决
定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威海星” 。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第66625号公报通知国
际社会,第20793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威海星”,这是山东省首颗以城市命名
的小行星。
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2011年,学校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
革的意见》,通过组织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讨论、优秀教师示范课、专题讲座、
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改立项专项资助等活动,从单纯
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出台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研究
生助教工作管理办法》,设立研究生助教工作岗位,推行研究生助教工作制度,
有27门课程设置研究生助教岗位。启动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制定了《公共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
计算应用能力。推进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参与山东大学“泰山学堂计划”和“卓
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年内有11名2011级学生经选拔入选。与山东大学经济研究
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数理经济学实验班”,班级规模为40人,
组建了2010级和2011级两个班并按计划开课。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名老师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比较文
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应用物理学、金融学两个专业
获评省级特色专业,《立法学》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两门课程获评省级精
品课程, 《海洋生态学》课程入选省级双语示范课程,3本教材分别获得山东省
高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
获省级以上奖励10项,学校获得全国“挑战杯”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在全国数学
建模和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6项、 省级一等奖20项;在全国大学生汽
车智能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赛事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9项。在大学生科研
立项活动中,累计批准立项3200余项,参与师生达1.6万人次。
年内,出台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投
入专项经费, 扶持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进行了首次科研创新基金申报和评审,
有48项课题获得立项。拓展研究生的海外经历,制定《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研究生
海外交流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研究生赴海外著名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和
短期交流,有47人次参与海外交流。举办了第一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活动,
开展研究生学术研讨、 学术交流等活动,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以
第一作者在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文章32篇,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文章6篇。
学科建设与科研服务 “空间物理学” 在原有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 获批省
“十二五”重点学科;“法律方法论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十二五”山东省强化
建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应用海洋生物学”方向被批准为山东省“十二
五”高校重点实验室。为适应构建“山东大学系统”的战略布局需要和威海市打
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现实需求,学校确立在“十二五”时期全力建设“天、海、
韩”特色的方针。2011年,三大特色建设获得新成就,空间科学团队新确认发现
永久编号小行星5颗, 并向国际小行星中心上报大量观测数据;海洋学科紧跟蓝
色经济区建设需要,继续做大做强海洋研究院,海洋生物繁育实验室建成并投入
使用,成立了“威海市海洋优良品种引进和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出了一
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对韩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韩国发展报告2011》蓝皮书仍然受到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全年,获国家级项
目15项、省部级项目32项,首次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
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学校被省商务厅指定为山东省六个重点资助的实训基地之一,
为威海市委组织部干部自主选学培训干部3300余人次。
师资队伍建设 年内,组织有关单位赴国内13家名校开展专项人才引进工作,新
引进专任教师34人。逐渐提升教师的综合科研能力,广泛集聚国内外学术资源,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博士比例达58%,年内派出海外培
训、研修教师25人,具有1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接近总数的20%。
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1年与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签署10项合作
协议,内容涉及学生联合培养、合作科研、教师交流等方面。至此,学校与10个
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基本满足了各专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需要。年内在册留学生人数达到428人,短期外国进修生160人,留学生国别扩展
到8个国家和地区。全年承办高层次国际会议10余次,接待外宾80余批次、300多
人次,聘请长短期专家80余人,多个文化、学术交流品牌活动成为常设项目。
学生教育管理 依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和影视教育中心,着力提高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工作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督查评估。承办
了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重要活动之一的山东省大学生“金话筒”
主持人大赛,并在全省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有42个项目和个人获得奖励。其中,
在全省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全省大学生舞蹈大赛、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全省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省大学生记录征文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同时,承办第
四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济南赛区复赛,在全国六大赛区中获得优秀组织单
位。校团委在共青团山东省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被授予“2010年度山
东省红旗团委”称号。
(裴 水)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
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建设的9所重点大学之一。 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
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成立,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大校区之一。学校占
地面积123公顷,校园规划用地面积155公顷,校舍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至年
末,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1万人,研究生600余人。在500余名专职教师队伍中,
教授122人, 副教授156人,教师的博士化率达到51%。学校坚持以工为主,理、
工、经、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学科特点,设有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
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 39个本科专业,16个硕士点。设有汽车工程学院、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海
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船舶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等15个院(系、部),
56个教学及科研机构。2011年,学校有25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社科
类获得教育部纵向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特种焊接技术实验室获批山东
省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信息系统、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学等3个学科被评为山东
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威海市政府、 哈工大签署“十二五”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 6月30日,威海
市人民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东山宾馆签署“十二五”期间共建哈工大(威海)
协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分别代表双方在协
议上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按照共建共进、互惠互益的原则
继续加大共建哈工大(威海)的力度,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
机遇,进一步将全面合作战略联盟落到实处,推进威海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共
同发展。
船舶、 海洋两学科通过“985工程”建设项目论证 12月20~21日,哈尔滨工业
大学副校长丁雪梅率专家组一行13人对威海校区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两个
学科“985工程” 建设项目进行论证。专家们听取了威海校区船舶工程学院院长
王大政和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治洲关于学科发展建设的汇报,从目标定位、
学术方向、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评议,并予以通过。
哈工大海斯比船艇研究设计院落户哈工大(威海) 12月26日,哈工大海斯比船
艇研究设计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学校举行。中国造船学会秘书长林宪东,哈尔
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孙和义,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董进友,深圳海斯比船艇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军和总工程师曾青,哈工大(威海)党委书记姜波及校长
冯吉才等出席签字仪式。按照合作协议规定,双方将在哈工大(威海)校园内以
合资形式创建哈工大海斯比船艇研究设计院,开展各类新型先进高性能船艇的研
究与开发,并建设水动力学实验室(水池)和研究院综合大楼;打造包括船艇研
究与设计中心、船艇水动力研究室、船艇先进材料研究室、船艇推进研究室、电
子控制研究室等在内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开展高速高性能船艇用
先进复合材料的选材、设计与优化,基本力学性能研究,艇体结构铺层方案设计
及结构强度、刚度数值模拟研究,结构模块优化设计,大尺寸结构材料变形控制,
成型工艺技术研究,模具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进行实船海上性能考评技术
研究等。
云山碳业—哈工大石墨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成立 11月3日, 与萝北云山碳业有
限公司联合成立“云山碳业—哈工大石墨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协议签字仪
式在学校举行。鹤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颖,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郭斌,哈工
大(威海)党委书记姜波,萝北县委、县政府负责人,云山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出席签约仪式。研发中心主要依托威海材料学院的技术力量搭建研发平台,围绕
企业提出的产品开发课题进行立项研究。
教学成果 2011年,学校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教学成果不断
涌现。张耀春教授主编的教材《钢结构设计原理》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教育精品教
材, 有2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当选省优秀
教学团队,信息安全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数据结构》被评为山东省精
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筹建)入选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科技创新 2011年, 学校在各项科技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63项,其中国家
级奖励63项、国际奖励24项,有6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有431人次获奖。
在语言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8项。有3人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2人获“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辩论赛获一等奖。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
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中获2项二等奖。
志愿服务 7月25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威海校区首批支教
团成员朱强、胡耀威从威海出发,踏上了支教西藏的行程。2011届毕业生兰翔威
和隋均臣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赴新疆志愿服务。
年内,学校有700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服务总时数近3万小时。
0702101团支部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4月28日,团中央发文表彰2010
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团支部)”,学校2007级自动化专业1班团支部——0702101团支部获2010年度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这是学校首次获此荣誉,也是此次表彰中山东省
高校系统唯一获评的优秀团支部。
(于庆革)

【威海职业(技术)学院】 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
高等职业院校,是在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业学校的基础
上合并组建而成的。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威海职业
学院正式成立。威海市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威海市技工学校。1995年升
格为威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2003年更名为威海市技术学院。2004年5月,市委、
市政府决定将威海职业学院和威海市技术学院正式合并。至2011年末,学院固定
资产7.8亿元,拥有实验实训室145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生产性教学工厂8个、
校外实习基地312个,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02.7万册,数字资
源折合电子图书100万册。 学院设置62个普通高职专业、27个五年制高职专业、
31个技工教育专业和46个成人函授教育专业、42个远程教育专业、54个开放教育
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58万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900人。全院教职工1137人。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等文件精神,学院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的原则进
行“十二五”规划编制。规划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学生就业为己任,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提
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
目标、主要任务、重点举措和实施安排。制定14项专项规划和各系部规划,形成
整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系部规划相配套的规划体系,明确了学院长远发展的目标
和任务。学院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十二五”总体规划。
内涵建设“三项工程” 按“三项工程”建设方案和建设计划书的要求,卓越工
程、带动工程、质量重点工程在亮点、特色和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完成年度建设
任务。 新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酒店管理3个专业,软件
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 船舶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成为
“国家服务产业重点专业” 。《图形图像制作》、《电机应用与维修》等6门课
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评选20门“校级精品课程”。参加各级竞赛44项。
获国家级竞赛个人奖项82项, 省级31项,市级4项;国家级团体奖项10项,省级
31项。
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 制定第二个校企合作年总体实施方案,加大校企合作整体
改革力度。一是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家家悦集团共建
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形成二级学院完善的治理结构,为二级学院建设提供借鉴
模式和经验。二是订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专班培养模式内涵进
一步深化。密切与原合作企业关系,与39家企业新建立合作关系。新开设喜旺专
班、威高专班等12个校企合作专班。与韩国巨济大学、威海三进船业、大连造船
公司校企四方签署国际订单联合教育项目,是学院创新国际合作与校企合作体制
机制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三是抓好产学研工作。组织纵向项目申报立项和校内
技术改革项目申报, 申报纵向项目23项,横向课题2项,获2010年全国技工教育
和职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第二十届全国发明展铜奖。四是面向社会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组织2次新职业技能鉴定,2次高级工技能鉴定,1
次金蓝领技师鉴定, 鉴定8651人次。 开展数控车工、金蓝领等各类培训,培训
3018人,比上年增长33%。接收山大威海分校807名学生金工实习。
教师培养和提升工程 一是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力度。围绕三项工程建设,以提高
团队建设水平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完成各
类培训150多人次。 举办第二期骨干教师暑期专题集中培训,组织后续系部级培
训100多场次。组织教育部2011年度中德师资培训项目2个国内培训班,培训校内
外教师203人。 选派96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二是组织教师围绕教育
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说专业、课件比赛等活动以及职
业资格证书考试等途径,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教学设计、资源开发等方面的
能力和素质。三是注重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培养。出台《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及
教学名师带动工程的意见》,组织2011年度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交流研讨会,加
强教学团队、 教学名师的横向交流。提出重点专业教学团队5年培育计划,完成
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推荐与申报工作。 1名教师成为2011年度省级教学名师,
服装设计专业成为省级教学团队。四是加强师德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
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规范学院教师应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建设的主
要途径措施,在制度上为打造德技双能的教师队伍、树德树人为本的校园精神提
供了保障。
招生与就业 2011年,学院招生5857人。其中,三年制高职招生4838人,技工招
生666人,三二连读入校353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
手工程” 。 按照“一对一”、“人盯人”的原则,建立起院系就业联系网络。
2011届高职毕业生初次平均就业率达99.2%,正式就业率达95.3%,技工类毕业生
初次就业率100%,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显著提高。
校园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完成校园南区规划设计。完成20万立方米的土方回填和
道路工程,教工住宅建设进展顺利。启动学术会议中心等改造工程。启用科研楼,
合理调配校舍及设备。二是后勤管理精细化水平稳步提升。落实节能管理责任,
节约水费100余万元。 门诊部成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单位。建立物业、
维修考核机制,提升维修效率和校园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建立由学生为主参与的
餐厅月检查评比考核办法,有效地稳定饭菜价格。三是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强化
会计核算,严格财经纪律。争取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职业教育项
目奖励资金260万元,争取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示范专业省级专项资金230万
元, 争取省专项资金390万元,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1090万元。四是教育教学信
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5个计算机室、82个多媒体教室、1个教学资源研发工
作室,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8个,制作网络版课件5个。五是提高图书资源服务
能力。 图书馆通过CALIS的审批,在全省高职馆中处于领先水平。采购、验收、
加工并上架图书4.5万册,采购数据库5个。
(姚宏建)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受省教育厅、省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双重管理,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主。学院威海、淄博两校区总
占地面积60.5公顷, 有教职工417人; 固定资产2.1亿元,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3255.6万元, 图书33.4万册;有63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与企业合作共建4个
实践教学基地、24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始终坚持“为药品食品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办学宗旨,主要
为山东省药品食品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社区和医院等领域培养高
素质技能型人才。 2011年,学院设药学系、食品系、经管暨中药系3个系,围绕
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全日制专科层
次教育主要开设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生物制药技术、
中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技术、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化工设备维修技
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食品
贮运与营销、药学专业(药学服务方向)等17个专业。2011年有在校生7816人,
其中专科学生5830人。学院设有中国药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本科函授站、山东
省执业药师培训中心培训点、山东省医药行业第二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
等级考试考点、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点。
2011年, 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参会企业计233家,提供工作岗位9518个,实际
参加招聘会学生1729人,各专业就业率均达到100%。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
保持在98%以上,学生均提前1年落实了工作单位。年内,学院药物制剂技术和食
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审批,获得专业建设财政拨款支持。
(孙 晓)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位于威海市环翠区新威路
115号,占地面积5.06公顷,教职工160人。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本科专业,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在校生2000人。
实验室建设 学院拥有先进的各类实验设施和设备,建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航
海模拟器、桌面型航海模拟器、轮机模拟器实验室、船桥、机舱设备实验室等30
多个各类专业实验室。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学院与威海海大客运有限公司、威通
国际海运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实习
协议,设立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登船认知学习及实操技能、综合动手能力。
专业培训 学院具备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高级消
防培训、精通急救培训、保安意识和负有指定保安职责人员培训、船上医护培训、
GMDSS通用操作员培训等10余个培训资格,为山东省海员培训中心。自2005年起,
学院组织并参加了全国海船船员甲类适任证书统一考试, 在统考7门的全国航海
类院校中, 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2个专业一次性通过率连续名列第一,为社会培
养高级远洋船员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招生就业 2011年, 招收本科生297人,专科生311人,年内毕业本科生153人,
专科生318人。 学院通过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实行“面向社会、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年内学院重点加强了与大
中型航运企业的联系与交流。10月26日,在学院举行了“山东省2011年秋冬季高
校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市场暨山东交通学院2012届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双选会”,这
是学院连续举办的第十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来自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大
连等全国各地的包括中海集团、中远集团等在内的72家国内大型企业参加了双选
会, 为645名毕业生提供了1158个就业岗位,供需比达到1∶1.8,就业形势继续
保持了毕业生100%就业率。
(蔡中霞)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威海)】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核、
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 有济南、威海两个校区,占地120
公顷,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各类在校生1万余人,教职工580多人。学院在办学
过程中,形成了“教学是生命,管理是基础,后勤是保障,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是永恒的座右铭”的办学指导思想,“中西合璧,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校训),
“外语+专业+技能+综合人文素质”的育人模式逐步形成。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威海)位于乳山市银滩旅游度假区。2011年,学院根据
社会需求对二级学院建制和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撤销经济管理学院,建立旅游
学院,对部分专业归属进行了调整;专业设置上,调整了物业管理、计算机信息
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新设软件服务外包、景区开发与管理、房地产
经营与估价、港口与航运管理、投资与理财等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使学院的专
业数量达到了包括12个外语专业在内的32个专业,形成了以外语专业为特色,各
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结构体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配合互动更趋密切。在
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年内学院有12项课题成功立项,其中省社科规划课题1项,
省职教和成教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6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4项,
全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类教改课题1项。 《中国社会忧思录》在威海市第十四次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学院先后与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秘鲁、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英
国、西班牙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1年,在
“三个三分之一”目标的指引下(教师队伍中有三分之一为外籍教师或具有国际
教育背景的教师,学生毕业后有三分之一到国外就业或继续求学,外国留学生人
数达到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学院的对外交流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日本留学
情报社社长井户丰、西班牙加的斯大学Ms.Bessler、澳大利亚SuniTAFE学院院长
Jenny Grigg、 美国加州国际商科大学潘天、日本瑞为客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长川口泰司、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副校长Ana Maria Fernandez Garcia、日本京
都情报大学校长寺下阳一、日本大分市教育代表团等国外高校和机构纷纷到校考
察,与学院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10月31日,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市长阿尔
弗雷德·林曼一行11人到校考察,为双方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驻
瑞典王国大使、资深外交家兰立俊,中国驻印度、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前大使陈永
成等知名人士到学院讲座、考察,促进了学院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
12月29日,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与学院共建国际人才学院、ICED国际脑库管
理机构领导小组暨高等教育助学园山东园区揭牌仪式在学院举行。中国国际经济
合作发展局副局长魏勇力、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办公厅主任杨彬等出席了揭
牌仪式。学院与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局的合作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坚持学历教
育与短期培训结合,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共同致力于高素质国际复合型人
才的培养。2011年,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大学
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网络营销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等大赛中获得各类奖项20余项。 6月,学院被济南市商务局认定为服务外包培训
机构。
(刘忠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位于荣成市,占地46.7
公顷,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尔滨理工
大学拓展办学空间,与地方共建的教育创新成果,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人才
培养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总校特色。 年内, 荣成学院新招生2191人,其中本科
1198人(其中中外合作办学216人) ,专科993人。学院有教职工145人,其中在
编83人。 教授9人,副教授22人。2011年,荣成学院在原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市
场营销、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等11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增加建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
至2011年末, 学院有学生6200名,教职工300余名,副教授及副教授以上教师29
人。学院投入数百万元,建设了焊接、机械原理、液压力学、金相、精度测量、
热处理、 电工、电子、计算机接口、电机与拖动和变流调速等11个实验室,6个
语音室,3个计算机房,18个多媒体教室,1个外语电台。学院利用当地企业的优
势,积极拓宽办学空间,与造船、汽车、机械制造、电机、IT产业等相关企业建
立广泛的联系和进行深入的洽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院通过广泛联系,多种
渠道、多种方式地建立国际合作办学基地。
(陈维民)
编辑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