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a0&A=10&rec=202&run=13

【概况】 2006年全市有高等院校5所,即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和山东交通学院海运
学院。年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招生3500人,在校生1.35万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招生2340人,在校生1.18万人。威海职业(技术)学院招收大专生3496
人,在校生1.16万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招生1194人,在校生1671人。山东
交通学院海运学院招收大专生1240人,在校大专生1240人。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2006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称山大威海分校)在职
教职工1068人,专任教师655人,其中,教授75人,副教授180人; 博士79人,硕
士291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2人。年内学校招收本、专科生3500人,
招生范围涉及全国28个省(市) 自治区。 学校全日制本科生1.35万人,大专生
433人,成人及网络教育学生446人,留学生258人。全日制研究生320人,在职研
究生105人。2006年本、专科毕业生2552人。学校设有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
商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海洋学院、韩国学院、继续教育学
院等9个学院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与统计系,34个本科专业;设有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马列
主义教学部、体育教学部以及山东大学威海国际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东北亚研究
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翻译研究所、日语研究中心、语言文学研究所、新闻传
播研究所、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旅游咨询培训中心、东方文化研究所、威海卫法
律制度研究所、民间法研究所、法学方法论研究所、韩国研究院(下设韩国法研
究所、韩国经济文化研究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所、控
制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电子系统实验所、工控技术研究所、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研
究所、中韩联合IT研究所(与韩国西格纳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社会发展研究
所、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所、市场营销管理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
研究所、自动化工程研究所、书画研究院、艺术研究所、装饰艺术研究所等教学
科研机构。
“先师孔子”雕像落座 6月8日,山大威海分校在文学楼前,举行了“先师
孔子”雕像落成揭幕典礼。曲阜市委副书记、市长江成出席了揭幕典礼。“先师
孔子” 全身石像连同底座高达5.18米、重8吨,是由孔子故乡曲阜市委、市政府
捐赠给山大威海分校的。
签署共建协议 6月28日, 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签署“十一五”期间共建
协议。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威海市市长宋远方,山东大学
党委副书记、威海分校党委书记李建军,山东大学副校长王琪珑,山东大学副校
长、山大威海分校校长韩圣浩,山大威海分校副校长赵玉璞、陈冠军及威海市有
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字仪式。签字仪式由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马世和主持,展
涛和宋远方在协议上签字。
举办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 10月26~28日,山大威海分校与山东大学联合,
在山大威海分校举办山东大学2006年全国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参加会议的全国重
点中学校长达120余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使重点中学的校长们对山大威海
分校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山大威海分校与全国众多重点中学的密
切联系。
玛珈山天文台建成 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威海市联合,在山
大威海分校北部玛珈山上建设天文台及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中心,在满足教学需
要的同时,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玛珈山天文台于2005年12月6日破土动工,
主体建筑于2006年10月竣工。两座天文台投入资金达1000余万元,其中,一座用
于科学研究, 拥有直径达1米的反射式光学望远镜,另一座用于科普教育,拥有
直径30厘米的折射式光学望远镜。天文台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将于2007年上半年
投入使用。
教学工作 圆满完成“三学期制” 试点工作, 学校经过实施学分制和开办
“暑期学校”的实践准备与经验积累,于2006年暑假在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和
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开展了“三学期制”试点工作,为学校从2007年开始全面实
施“三学期制”奠定基础。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对教学的全过程
监督,在各院(系、部)成立教学督导组,实现教学督导工作由外部制约向内部
自觉推动的转变。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由“一年一评”改为“一学期一评”,评估
形式由“涂卡评估”改为“网上评估”,学生参评积极性普遍提高,参评比例达
93.7%。 本科专业以评促建,制定下发《本科新办专业教学评估参考标准》,组
织开展本科新办专业评估工作,确保专业建设质量。新上“软件工程”和“舞蹈
编导”两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和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申报成功。经教育部
考试中心和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学校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与
普通话培训测试机构的检查、评估,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
2006年评选出“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大学教学名师”2名、“山东大学
教学能手”5名、校级“教学名师”6名、校级“教学能手”19名; 评出省级精品
课程2门、 总校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优质课程12门,使学校各
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总数达54门。2006年学校文理本科一批投档线分别位居山
东省第一批录取院校的第四、第五名,文科在全国16个省市(区)、理科在15个
省市(区) 第一志愿报考率超过100%。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研究生工作取得新
成效, 243名学生被“211”工程院校接收,183名学生被教育部直属大学接收。
扎实推进校外学习经历培养工作,学校自2004年起开展大学生“第二校园学习经
历” 工作后,陆续派出访学交流学生254名,与学校开展互派访学合作的国内高
校由最初的1所发展到8所; 有90名在校本科生赴韩国、美国等国家交流学习,有
20名毕业生赴海外留学,有150名预科班学生通过与韩国清州大学合办的“1+4”
本科学习项目出国深造。积极拓展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途径,年内与韩国
高校启动了旅游管理专科、“2+2”汽车、动漫及经营学本科合作办学项目; 与
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实现了“订单式”培养。采取灵活多变的分级、分类教
学方法开展公共教学,广泛参与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效果明显。为启
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学校专门成立大学生科
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设立大学生科技立 项专项基金,
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以大学生科技立项活动为重
点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全年有100件大学生科技作品立项,其中有31项申报教
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有4项获得立项资助。
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 学校空间科学学术团队建设初具规模,启动与华盛
顿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合作共建美国空间科学数据站子站项目,该站建成后,
将成为国内首家具有美国NASA行星数据存档规范的海量行星数据库。海洋动物学
科学术团队初步建成,海洋学院的科研实力有了较大提升。科研与服务地方能力
明显增强, 年内申报立项课题13项,科研经费总额首次达100万元。加强与威海
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有5项发明专利获得批准,其中1项通过山东
省科技厅技术鉴定。 有6项服务地方横向课题获得立项。“韩国”品牌影响力稳
步提升,通过承办全国“中韩汉语教学合作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国内
外对韩教育研究领域的知名度。与北京大学等11所重点高校共同参与21世纪韩国
语系列教材编写工作,该系列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法学、比较文学等强势学科梯队建设更趋合理,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科研
实力较强的学术团队。法律方法研究基地被列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实现了学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零的突破。研究生教育工
作再上新台阶, 在25个专业近60个方向上招收录取硕士研究生153人,招生数量
比上年增长了66%;首次招收5名博士研究生。年内评选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
导师25人。
科学研究与服务 召开全校科研工作会议,制定出台《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科研业绩考核及津贴划拨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配套措施。科研管理工作
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年有137个科研项目获准立项,其中,国家级4项(首
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2项)、省部级21项、地厅级31项;科研经费总额近
5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余万元,经费划拨总额达400万元,比上年增加240万元;
有39 项人文社科成果获奖,其中,获山东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山东省软
科学奖1项, 山东省高校社科、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646篇,出版著作
15部, 获发明专利2项。 编辑出版《黄海学术论坛》2期。暑假期间组织成立了
“山大威海分校教授、博士研修团”,赴各市(区)广泛开展课题调研与社会考
察,与有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意向10余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年内资助校级服务地方立项项目8项。 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全
年承接2006年度化学部青年基金评审会、教育部本科评估整改研讨会、超高能宇
宙线国际会议等各类大中型学术会议58个,接待院士49人、各类专家学者4667人
次。
师资队伍建设 2006年, 引进专任教师46人。全年外聘教师107人次,其中
具有正高级职称的43人次。年内资助39名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选拔17名
优秀教师赴国外相关院校进行学术进修交流,选派7名教师出国访学,选拔8名管
理干部赴澳大利亚、韩国进行短期培训。通过继续开办管理干部培训班等措施,
鼓励和引导广大机关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全
校中层干部中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到总数的40%。
国际合作 2006年,学校大力开拓国外合作项目,努力为广大在校生提供更
多海外学习深造的机会。先后与韩国外国语大学、祥明大学、培材大学、瑞典布
莱京技术学院签订交换学生协议; 与韩国京畿大学、法国南布列塔尼大学达成联
合实施“2+2”双学位项目;与韩国启明大学、外国语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巴
斯大学,日本东北学园大学达成合作培养学生项目; 与韩国清州大学达成专升本
项目; 与韩国韩南大学达成“2+3”本科学位项目。年内招收学位留学生121人、
研究生10人,交换留学生100人。
学生工作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等形式,
变单一讲授为立体教学,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学校校园文体活动实现了全年不间
断、 无缝隙覆盖,学生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大使讲坛、林海文化论坛、研究生
论坛、“成才杯”科技学术节等活动由于文化气息浓厚、内容丰富多彩,逐渐成
为本校的“品牌”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以“知荣明耻,挑战创新,服务农村,共
建和谐”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社会实践服务团队
33支, 完成各类调查报告1600余篇260余万字。有15名学生获“山东省2006年暑
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 称号,6名老师获“山东省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指导者” 称号,4支服务团队获“山东省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
团队”称号。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年组织4500余人(次)
参加各类志愿服务,获“2006年度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工作优秀
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学
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加强对心理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举办心理情景剧
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心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施以“奖、
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揽子统筹资助模式”,扩
大了贫困生资助范围, 使20%的贫困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和住宿费问
题, 30%的贫困生解决了生活费困难。“爱心传递——一元爱心超市”受到全社
会的普遍关注,《中国教育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并获得了
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加强校友联络工作,通过发动校友和挖掘
校友资源等途径,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年内开辟就业实习基地29个,组织
参加各类现场招聘会150多个。2006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5.1%。
(裴 水)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
校园占地近90公顷, 规划用地155公顷,建筑面积38万多平方米。学校有各类在
校生1.18万人, 其中,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259人硕士研究生473人,留学生
14人。 年内新招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340人、研究生154人,毕业生1273人。全校
教职工672人中, 专任教师44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哈工大教学带头人7
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哈工大教学名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教师总数
的68.8%。 学校坚持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设有工学、理学、经
济学、管理学、文学等五个学科门类,计33个专业。设有汽车工程学院、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数学系、光电科学系、体育教学部和艺术
教学部等12个院(系、部); 设有成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语言培训中
心、国际微电子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山东省企业网络化与电
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嵌入式系统研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材料研究所和中意膜技术中心、机器人研究
所、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等30余个教学及科研机构。 12月,国家教育部对哈工大
(威海)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专家组对哈工大(威海)办学指导
思想、特色学科、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学风、教学效果等进行考察,
通过了考核。年内,哈工大(威海)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5项。其中,获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资助1项, 获国防预研基金资助1项,获航天支撑基金资助1项,获航天
基金资助1项, 获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1项,获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6项,获
山东省基金资助2项,获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资助2项,计15项。在专利
申请方面,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受理6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受理4项。在
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85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65篇。在山东省“十一五”
省级重点学科、强化建设重点学科评比中,哈工大(威海)车辆工程、材料加工
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成立了复合材料研究所、中意
膜技术中心和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学
科带头人和科研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在全年调入和接收的人员中,具
有博士学位的15人, 教授7人。招生和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学校在全国24个招生
省市中,有23个省市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00%,600分以上近50%。就业工作开辟新
渠道,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源与就业指导》选修课60余课时,完善了就业网站,
2006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
签署共建协议 威海市人民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十一五”期间共建哈尔
滨工业大学(威海)签字仪式于9月4日在威海东山宾馆举行。威海市委书记、市
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曰臣,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宋远方,哈工大校长王树国、副
校长李绍滨,哈工大(威海)党委书记唐安阳、校长乔晓林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威海市市长宋远方、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分别代表威海市政府、哈尔滨工
业大学在《威海市人民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十一五”期间共建哈尔滨工业大
学(威海)协议》上签字。威海市人民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十一五”期间,
继续按照共建共进、互惠互益的原则,加大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力度,
加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发展。哈工大(威海)将加大产学研合作,为威
海市经济发展服务。
学术团队建设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廷权为带头人组建的哈工大(威海)复
合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团队是一支由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高级工
程师等组建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的学术梯队。2006年该团队与威海市及周
边城市的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和威海光威渔具、威高集团、三角轮胎、
三星电子等企业就新材料等方面加强了全方位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动
力工程领域科学家秦裕琨担任哈工大(威海)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创新团队的领军
人, 他们开展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工业锅炉高校脱硫技术的研究” 在山东省
2006年产学研洽谈会上,受到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新汶矿业集团、中国海汇
集团等著名企业的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为哈工大(威海)海洋开发智能
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创新团队的领军人,他带领团队钻研创造的“模拟人
手协调动作的海带打结技术”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海带打结机器人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该
团队完成了由威高集团、高绿水产公司、山东开元公司等企业委托的相关项目,
为地方经济腾飞做出了努力。新体制雷达与电子对抗技术创新团队是哈工大(威
海)乔晓林组建的,年内参与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探月工程”,他
们首创从固态物质中直接测量元素成分,探测月球上的稀有资源,得到国防科工
委探月办的重视,该项目完成立项。
(杨易林)

【威海职业(技术) 学院】 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占地205.3公顷,建筑面积
35.2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6亿多元。拥有实验实训室82个,大型实训车间2个,
教学工厂4处, 语音室7个,多媒体教室20个,标准化学生公寓10栋,学生食堂8
个,商务楼1栋,留学生公寓3幢,教工餐厅1个,现代化文体活动中心1幢,游泳
馆1个。 建有网络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校园网。学院设置了信息工程系、机电
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经济管理系、应用外语系、酒店与旅游管理系、生物与化
学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工业技术系等9个系和成人教育教学部、中专教育教学
部、 基础课教学部等4部及行政处室21个,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船舶工程技术、商务英语、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
作、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生化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应
用技术、 图形图像制作、法律等49个专业。全院在校生近1.5万人,其中大专生
1.16万人, 教职工1026人,专任教师662人,兼职教师130人,生师比16∶1,具
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21人,“双师”素质教师287人, 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
教师152人。 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96.8%。在全省高校创建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
中, 学院9幢学生公寓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化公寓标准。200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
评为首批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被山东省经贸委确定为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
才培训基地,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等级。2006年
12月5日通过了教育部、 财政部在北京举行的陈述答辩,经教育部、财政部联合
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威海职业学院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
建设单位。被山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确定为山东省外派劳务机械加工专业基
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申报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
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市委、市政府对学院申报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提供
了有力保障。学院在办学基础、建设环境、领导班子、综合办学水平、人才培养
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经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初审推荐和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专家评审,学院成为全国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项目建设单位之一,跨入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先进行列。
思想作风整顿 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思想作风整顿
活动,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学党章,
用党章,树形象”教育活动。基本达到了提高思想觉悟、改善作风和纪律、增强
事业心、责任感和紧迫感的目标。
管理年活动 全院以校园内外环境卫生整治和建设节约型校园为突破口,全
面开展了教学、行政、学生、后勤等方面的精细管理活动,校园内外环境面貌得
到了很大的改观,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专业建设 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优化了专业布局。新增设了建
筑工程系及建筑工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专业总数达
49个,工程类专业占专业总数的70%,专业群由3大专业群发展到10大专业群。调
整了技工部、基础部和相关专业的教师和专业,优化了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了资
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
教学管理与改革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双证互通”的改革路子,推行毕业证
书与技能证书并重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数字化校园网的功能,建成精品课程网
站开发系统。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按照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
了1.3万平方米的实训车间, 扩充和完善了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功能。
启动了威海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了校办企业服务教学的功能,
坚持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实训与劳动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承担学
生实训任务,实现了生产经营和实训教学的双赢。天诺公司作为院内生产性教学
工厂,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完成了双功
率节能型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研发工作。与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天信电子有限
公司等企业,建立起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初步确立,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师资和教学设施等资源
优势,加大了对外合作办学和服务社会的工作力度。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开展了
面向企业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面向社会为300多人进行了技能鉴定。
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师德教育,树立起全员育人的理念。加强人才引进,年
内引进应届硕士毕业生10人、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26名、专职辅导员10名。加
强师资培训工作,选拔35名教师赴新加坡进修。以“项目培训”的形式组织教师
研发攻关,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证书的考试。抓好干部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提拔任用科级干部95人,选派管理人员到新加坡和有关高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
和方法,提升了学院整体管理水平。
学生教育管理 树立“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的全新工作理念,健全了
学生管理队伍,加强了制度建设。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组织承办了第
九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山东赛区选拔赛。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建
设工作成绩突出,获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
招生就业 面向全国18个省市招生, 招收3年制大专生3496名, 5年制学生
592名, 技工初中起点招生592名,高中起点163名。努力做好就业教育、指导、
服务和毕业生推荐工作。 2006届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8%,高出山东省人
事厅规定的同期就业率(78%)近20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就业率(71.8%)25
个百分点。技工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姚宏健)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占地 60.47公顷,校舍建筑
面积7.92万平方米,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65余万元,图书17万册,拥有实验
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演播室、电子阅览室等。学院全日制专科层
次教育主要开设了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
中药、药品经营与管理、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制药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食
品加工技术等专业。 函授教育开设了食品营养与检测、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学3
个专业。学院主要为药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年内招生1194人,
在校生达1671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6.8%。
开展行业培训 协助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了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
统市(县)副局长培训班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培训班。开展了淄博、青岛、潍坊、
威海、东营市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工作,先后有2300余人参加了培训。顺利通过
了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山东省医药行业第二职业技
能鉴定所)的质量评估,并获“全省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称号。
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有教职工296人,专任教师183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其中博士、硕士28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51人,中级专业技术
职务的61人,“双师型”教师44人; 聘任中国药科大学等医药类高等院校和医药
企业学科带头人、专家及“双师型”兼职教师18人。学院被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孙 晓)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海运学院位于威海市区新威路115号。
2006年招收本科生240人, 专科生1000人。教职工 155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
“复合型” 、“双师型”人才占30%。学院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本科专业,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制造与修理、计算机及应用等专科专业。学院办
学条件优越,拥有先进的实验设施和设备,建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航海模拟器、
轮机模拟器实验室、 ARPA雷达模拟训练系统、GMDSS实验室及操作系统、电航仪
器及通信实验室、海图室、动力实验室、船舶电站模拟器实验室、锅炉实验室、
海水淡化实验室、制冷与空调实验室、防污染实验室、舵机实验室、动力设备拆
装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液压与传动实验室、金相实验室、电工电子通用实
验室、专业英语评估实验室、专项培训无纸化考试系统、多媒体报告厅等30多个
实验室,拥有无线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了自己
的网站,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最新信息。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学院在威海船
厂、威海港务局设立实习基地和基本技能水上训练站,以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和
综合动手能力。经交通部海事局批准,学院取得了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精通救
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高级消防培训、精通急救培训、雷达观测与模拟培训、自
动雷达标绘仪培训、 GMDSS通用操作员培训、客船及滚装客船船员特殊培训、值
班水手、值班技工等10余个培训资格。
(蔡中霞)
责任编辑 任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