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21&rec=127&run=13

【概况】 市文化局、文物局认真贯彻文物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
管理”的方针,依法加强全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根据“基层文化建设年”的目标要求,组织
开展了文物保护管理、文物维修、文物普查、考古发掘、陈列展览等工作。
文物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核定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按照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济南市文物保护规定》的要求,重新梳理了全市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5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6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84处登记
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公布时间、权属性质等信息,并将这些文物信息函告给市规划、建设、
旧城改造、国土资源、财政、公安、房管、园林、林业、民族宗教、旅游、交通等部门,请其在日常
工作中依法协助做好保护管理工作。指导长清区、章丘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将其行政区域内不可移
动文物的名称、位置、权属性质等函告同级建设、国土资源、房管、宗教、园林、林业等承担文物保
护相应职责的有关管理部门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协调规划等部门依
法督促有关建设单位履行报批手续。指导各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市直文博单位开展文物安
全检查,不断加强野外文物、馆藏文物安全工作。妥善处理了和平路建设工地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故意破坏地下文物暴力抗法事件和长清曹楼古冢、明德王墓群7号墓(M7)被盗等事件。为有效预防、
及时处理各类文物安全突发事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等,
制定了《济南市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指导各县(市)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各自的
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济南城区内老建筑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市民来信建言,起
草了《关于做好城区有文物价值建筑及建筑材料与构件保护收集利用工作的通知》,由市政府办公厅
正式印发,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配合济南市总体规划制订和棚户区改造,组织有关业务部门
对魏家庄、解放阁、宝华街、官扎营、上新街等片区进行复查,对需重点保护的历史建筑进行测绘、
收集相关资料等,并向有关部门提供了资料,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利用建议。大力推进全市文化部门
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济南市博物馆克服种种困难,于5月18日自行向社会
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按照《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全市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
部分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年度检查。指导济南市博物馆、长清区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开展了博物
馆评估定级工作,其中济南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二级博物馆,长清区博物馆被评为三级博物馆。
围绕“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主题,组织了第三次“文化遗产日”庆祝宣传活动,
向社会大众展示近年来济南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呼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
业中来。各级文博单位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第三次文物普查等契机,走进乡村和田间地头
宣传文物法律法规,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长清区文物局针对高风险文物保护单位多居村外、地处偏远且文物价值高、保护难度大等特点,认真
落实《高风险文保单位巡查制度》、《野外文物巡查管理制度》、《文保单位值班人员工作制度及考
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工作业绩竞赛,奖优罚劣。先后制止文物破坏活动8起,依法移交公安部
门5起,移交土管部门2起,实施行政处罚1起。历城区文化局在春、秋、冬季对全区区级以上不可移
动文物进行了3次集中检查,对全区碑刻拓片进行摸底、登记,新发现碑刻及石刻构件400余通(件),
并从党家镇展村征集到出土佛头文物1件,充实了馆藏。为确保文物安全,发挥文物为经济建设服务
的旅游功能,历城区文化局召开了行政区内各文物景区(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协商共谋
历城发展大计,要求各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物保护安全措施,交区博物馆监督执行。历城区博物馆
认真贯彻落实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与当地中小学校签订了免费参观的书面合作协议,使博物馆成为
当地中小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收到良好社会效益。章丘市文物局不断加强文物安
全工作,就文物冬春季防火、汛期防汛、防雷以及“奥运”、“五一”、“十一”等重点时段的文物
安全工作进行部署,加大工作力度,进行重点检查,督促落实,保障了文物安全。为提高工作人员业
务素质,章丘市博物馆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将学习作为制度执行,以学习促工作,以学习促提高。
商河县文化旅游局不断完善馆藏文物库房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县、乡、村三级保护责任,建立文物保
护安全半年巡查制度,对存在的问题依法做出书面整改意见,及时消除隐患。市中区文化局对行政区
内的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防火检查,逐户登记,指导有安全隐患的不可移动文物产权单位进行维
护。天桥区文化局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对街道“创建文明社区、共建和谐家园”
活动提出具体“文保”要求,明确了文物保护单位所在街道、部门日常保护职责和全年文物保护主要
目标任务,并制定具体措施,将文物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起长效的区、街、居(使用单位)三级
保护网络体系。同时,还成立了近50人的文物保护员队伍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
组织文物保护员学习有关文物法规,举办培训班、讲座,加强业务辅导学习,熟悉掌握并正确运用政
策、法规,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文物维修。 济南府学文庙修缮保护工程于2005年9月正式启动, 至2008年底,已完成修缮的建筑面
积2771.8平方米,占规划总建筑面积的67%。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府学文庙保护工程住户搬迁房源。启
动了题壁堂维修前期调查摸底等工作。与省地震局等部门协调,开展“五三惨案蔡公时殉难地”住户
搬迁、维修前期准备等工作。依法加强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对济南育英中学中国社会主义青
年团济南地方团成立会址的修缮工程进行全面的施工质量监督。 指导业务单位参加了老字号宏济堂
(西记)整体迁移方案的制定,并对整个迁移过程进行技术监督。
文物普查。按照《济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部署, 1月启动历城区王舍人镇的野外调查试
点工作,调集全市各县(市)区业务骨干,对王舍人镇、郭店镇地上文物和部分地下文物进行了全面
调查。2月,印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尽快完成第一阶段各项任务,为3月转入第二阶段做好准备。
3月,章丘市率先转入野外调查阶段。4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调度会,副市长巩宪
群对下一步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做了重要指示。章丘、市中、商河、历城、济阳、平阴等县(市)区,
相继召开动员大会并转入野外调查。至年底,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00余处,复查文物点200余处,野
外调查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抢救发掘章丘北毕村两座大型东汉画像石墓,出土了大量陶器及雕刻精美的汉画
像石,发现的墓前建筑遗存对研究东汉陵寝制度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地下文物保护区——古城区内的
济南恒隆广场项目建设工地进行勘探、抢救发掘,勘探发现房屋、古井、道路等遗迹现象及明代军火
库和1100多枚石质炮弹,抢救发掘面积约4800平方米。配合省府前街改造工程,上半年对位于省府前
街西区的山陕会馆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并锤拓3块碑刻。下半年对省府前街东区进行考古发
掘,发掘面积约1400平方米,发现灰坑12个、水井19个、房址4座、灶址2个,出土了大量汉至明清的
陶瓷器。配合大明湖扩建工程,对钟楼遗址进行清理,通过局部发掘,进一步明确了钟楼遗址由台基
主体、阶梯、顶部建筑等组成,始建年代应为明代中期。对大明湖扩建工程建设工地进行抢救发掘,
揭露出一批明代院落遗址,出土大量明代青花瓷器碎片及可复原器物等。为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
国寺的修缮,对其周边地区进行调查钻探,基本弄清了兴国寺院落及周围地层堆积状况。对和平路47
号建设工地重点区域约3900平方米范围进行勘探,清理发掘墓葬30余座,埋葬年代集中在宋元至明清
时期,均为中小型墓葬,形制有方形砖室墓、穹隆形砖室墓和土圹墓;在10号楼西部还发现两条砖墙
基础,初步判断是古代墓园墙基。对西客站片区建设工程占地范围进行调查、复查,发现了彭家庄东
南、演马庄北、彭家庄西北、彭家庄东北等5处古文化遗址,其中彭家庄东南遗址有重要的岳石文化
遗存,对深入开展岳石文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对魏家庄片区济南万达广场A组地块约22000平方米进行
考古勘探,发现宋代墓葬3座,清理了其中2座。另外,还对长清区滨河片区改造工程占压东三里遗址
部分、唐冶新城体育场馆场地、商河县韩庙镇打狗店村春秋至汉代的聚落遗址、历城区中井庄战国墓
葬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将群众举报在全福立交桥东侧发现的明代墓志铭运回保护,碑文说明墓主为明
代德王府的一位承奉,正六品。历城区张马屯村民捐献的5块巨型仿唐名石碑被运送到闵子骞墓苑收
藏。
馆藏文物与库房安全。济南市博物馆继续完善书画库房的规范化管理,为馆藏三级品以下重新排架的
7个部分1532件书画藏品制作、粘贴藏品座位号标签5000多个,更换轴头配置画套130多个,将藏品分
类账和藏品登记卡片上1532件藏品的原位置号统一改为重新排架后的新座位号,拍摄锈蚀残缺青铜器
30余件;为《济南文物精萃》图册的出版做前期准备,完成初选500多张藏品照片以及筛选后确定采
用的261件实物的目录清单、藏品文字说明等信息资料的整理、分类、汇总;为《书法丛刊》该馆藏
品专刊的出版,完成33件书法藏品包括时代、释文、款识、钤印等信息资料的研究和撰写等;接收济
南市政府拨交的第29届奥运会济南市火炬传递实物3个。同时,该馆不断加强文物库房管理,认真落
实各项规章制度,每周定期检查库区安全,登记库区温湿度;多雨季节坚持每次雨情及时检查库区,
减少库区和藏品的受损程度,确保了馆藏文物的安全。济南市文物店坚持技防、人防并重,按照公安
部门要求设立了安全保卫办公室;自筹资金8万余元,更换了监控设备;坚持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
并按要求制定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并层层签订安全经营责任书。济
南市考古研究所聘请市中区消防大队专业人员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安装了红外线报警设备,更
换配备灭火器70余个。长清区博物馆对暂存于区档案局的馆藏文物进行账目清点、登记,制定了详实
可行的文物搬迁方案,于8月底顺利将这批文物搬迁至三楼由办公室改建的文物库房中。
文物陈列。各级博物馆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配合各种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
济南市博物馆先后主办、承办了《2008年迎春书画精品拍卖会展》、《馆·店藏清代百幅花鸟画作品
新春大展》、《济南市首届剪纸艺术展》、《光·影薛勇徐冰当代中国青年油画展》、《济南“五·
三惨案”80周年纪念展》、《暑期少儿书画艺术展》》、《“为奥运喝彩”济南市美术书法作品展》、
《山东瓷器书画拍卖展》、《山东省文物普查摄影展》、《北齐元代壁画墓作品展》、《红色收藏—
—庆祝济南解放60周年》、《文苑风采——庆祝济南市博物馆建馆50周年职工艺术作品暨研究成果展》、
《博古撷采——济南市博物馆建馆50周年馆藏文物精萃展》等21个专题、临时展览。另外,该馆还特
别制作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知识专题展》、《济南名士多图片展》、《古代体育图片
展》送往大中小学、社区与军营,受到热烈欢迎。市博物馆全年共计接待观众9.1万余人次,其中来
馆参观8.3万余人次,流动巡回展8800人次。济南市文物店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纪念济南解放60
周年等重大节庆,连续举办了7期“济南名士书画展”及精美的玉器展,满足了广大爱好者需求。长
清区博物馆多方筹集图片资料、整理文字,丰富了博物馆网站内容,并与几个大型搜索网站和相关网
站进行了链接;在长期开放《双乳山出土文物精品展》、《长清文物通史展》的同时,还举办了《长
清青年书画展》、《省、市、区知名书画家作品展》等展览,全年接待观众6000余人次。历城区博物
馆对展室文物重新调整、充实,增加了《蝴蝶标本展》,免费接待观众6000余人次。长清区博物馆、
章丘市博物馆、济阳县博物馆等,积极参与省文化厅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的《山东重大考古成
就展》,提供100余件(组)精品文物,丰富了展览内容。
文物商业。济南市文物店按照“基层文化发展年”的目标要求,积极发挥文化“窗口”和文化产业基
地作用,以服务促经营,在文物市场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
务。全年销售收入604.52万元,收购文物56件,上缴税金23万元,人均创税5500元。
(于 茸 贺秀祥)
【第三次文物普查】 为保证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顺利进行,1月8日,济南市文物局启动野
外调查试点工作,调集全市各县(市)区业务骨干16人,对王舍人镇、郭店镇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
查。春节过后,市文物局立即印发通知,督促各县(市)区文化、文物局尽快向当地政府汇报全市第
三次文物普查进展情况,成立同级普查领导小组与办公室,制定各行政区的普查实施方案,落实普查
资金,做好文物普查前期准备。3月,按照《济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部署,全市转入为
期两年的野外调查阶段。章丘市文体局3月8日率先举办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启动野外调查工作。
针对全市文物普查中的问题,4月9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调度会,副市长巩宪群要求
各县(市)区分管领导要有所作为,积极争取主要领导支持,尽快落实组织机构和经费设备,制定科
学有效的工作措施和方案,推进文物普查工作开展。各县(市)区政府先后召开由各乡镇政府领导和
相关部门参加的文物普查专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并编制了普查实施方案。章丘、市中、商河、历
城、济阳、平阴等县(市)区,相继转入野外调查阶段。至年底,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新发
现不可移动文物500余处,复查文物点200余处,特别是一批20世纪文化遗产的发现,大大丰富了济南
历史文化内涵。济南市文物局获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称号,张泽刚、刘新智、孙涛和宁述
鹏获先进个人称号。
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市文物局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普查最
新进展,使更多的社会大众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文物普查队员随时随地向社会大众宣传文化遗产
保护知识,使大家对保护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了解。(于 茸)

【济南府学文庙修缮工程完成过半】 济南府学文庙维修保护工程是全市十大文物保护工程之一,经
规划部门批准,总用地面积16500平方米,可规划净用地15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34.8平方米,其
中需修缮的文物建筑面积845.4平方米,重新修复的文物建筑面积2730.4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559平
方米。该工程2005年9月正式启动,至2008年底,已完成大成殿及其以南的东西廊庑、东西御碑亭、戟
门、东西掖门、铁牛亭、更衣室、牺牲室、屏门、钟英坊、毓秀坊、中规亭、中矩亭、棂星门、大门、
照壁修缮及新建保安室、南票房和地面硬化等工程。局部完成的工程有南卫生间、大成殿院落的场地
消防、围墙及部分绿化等。完成建筑面积合计2771.8平方米,占规划总建筑面积的67%。另外,还发
现清理了内泮池,修复了从外泮池——玉带河——内泮池——玉带河——曲水亭街的泉水疏导沟渠。
清理、修复、加固了诸多出土碑刻,并依史书记载将石碑重新立在原址,无法查证石碑则择地立起。
在对府学文庙占地范围发掘清理中,发现了被埋地下的东西廊庑、东西御碑亭、戟门、东西掖门、屏
门、钟英坊、毓秀坊、中规亭、中矩亭、内泮池等建筑基址。按照上述基址的规模、方位及各基址间
相互标高关系等,及时调整修复方案,真实再现了原始建筑的整体风貌。如:修复方案设计东西廊庑
面阔各15间,考古发掘证实为17间,为按史书记载恢复东西廊庑每间安置两尊合计68尊孔子弟子塑像
提供了佐证;修复方案设计戟门3间,考古发掘证实为5间,为按原规模修复提供了依据。依史书记载,
探明了钟英坊、毓秀坊的精确位置,并依据出土柱顶石的标高、面阔等实际尺寸调整了施工方案。原
棂星门基础已被彻底拆除,依史书记载,在原址修建了与曲阜孔庙棂星门同等形制、尺寸的棂星门,
其体量大小与相邻原有建筑和重新修复建筑在空间上的比例关系非常协调。
泮池是文庙建筑特有的形式。据修缮工程前期调查,济南府学文庙仅有泮池一座。但施工发现的遗物
证实,现存泮池为外泮池,据此推断还应有内泮池。结合民国年间的老照片,在戟门和屏门之间清理
出了内泮池。内泮池的发现,解释了济南府学文庙中轴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由5条折线组成的原因,
及环绕文庙水系的疑团。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代在对文庙改扩建
时,受周边民居建筑与丰沛的地下泉水出涌、排流的影响,没有过度强调保持文庙一条中轴直线的原
则,而是因地制宜,采取由多条折线组成一条中轴线的方式,既减少了建设费用,又将泉水引入文庙
内,形成了独特的内、外泮池的人文景观。史书载,文庙南部的王母池、芙蓉泉及其它众多小泉的部
分泉水汇集成梯云溪,由南往北从文庙西侧中部穿过,经玉带河至曲水亭街、百花洲,最终汇入大明
湖。发掘出土的内泮池东西两壁上各有一个水口,东侧水口与玉带河相通,较东侧出水口略高的西侧
水口向西延伸至今西花墙子街附近的水渠,即是史书所载文庙西侧的梯云溪和内泮池的进水口。基于
历经各朝代不断修葺扩建和地下泉水等因素的影响,使济南府学文庙成为唯一有两个泮池、平地中轴
线转折最多的府级文庙。
施工中,在外泮池南部约13米处发现了一通“太和元气”碑,对揭示清乾隆以前济南府学文庙建筑布
局具有重要意义。该碑为明嘉靖甲辰春(二十三年)二月吉立,由巡抚副都御史曾铣书、巡按监察御
史郑云立,比与曲阜孔庙同年三月所立完全相同的“太和元气”坊早一个月。清乾隆《历城县志》载,
“太和元气”碑在(外)泮池的南墙壁上。此碑的发现证明清乾隆年间在济南府学文庙中轴线最南端,
确有一座嵌有“太和元气”碑的墙壁,而能够位于中轴线上的仅是一面墙体的建筑,按中国传统建筑
营造法则应是文庙最南端的照壁。
济南府学文庙修缮保护工程得到广大市民的强烈关注。2007年6月9日,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来临
之际,市文化局、文物局在文庙举办“保护文化遗产,建设美好泉城”庆祝活动,万余市民前来参观,
给予高度赞扬。济南府学文庙已成为展示济南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满足社会大众
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场所。 (陈 宾)

【济南市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博物馆作为全市一座较大型综合性博
物馆,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配合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先后举办了
百余个展览,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称赞。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通
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09年
底前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济南市博物馆在前几年多次降低票价、免费开放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
下,积极整修观赏环境,调整展览内容,清洗了展橱、地毯,更换灯具千余个,重新制作中英文对照
的说明牌, 同时积极吸纳观众建议, 结合馆藏及近几年出土文物情况,对反映济南悠久历史文化的
《古城辉煌——济南历史暨馆藏文物展览》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使展览更加贴近观众的欣赏需求,
赶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正式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下半年,该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对馆舍屋顶防水层、院内公厕、地面和门卫值班室等进行全面改造,添置了轮椅、说明书陈列架、电
子寄存柜等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拉近了博物馆与民众的距离,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每天都有很多
市民前来参观。(于 茸)

【济南市博物馆成立50周年】 该馆创建于1958年12月,是山东省较大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主
要担负全市可移动文物的收藏保管、陈列宣传和科学研究工作,收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
贵文物逾千件。1998年被济南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济南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山东省委宣
传部公布为第三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成立以来,在藏品征集与管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
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弘扬民族文化、宣传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年来济南市在文化建设、现代科研等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成功举办过《红岩
魂》、《迈向21世纪的济南》、《让历史告诉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60周年大型图片展》、《济南洛庄汉王陵首期出土文物精品展》、《古城辉煌——济南历史暨馆藏
文物展览》、《济南县西巷出土佛教造像精品展》等百余个专题陈列和展览,累计接待中外观众近百
万人次。
2008年12月26日时值建馆50周年,经过精心筹备,济南市博物馆隆重推出了《博古撷采——济南市博
物馆建馆50周年馆藏文物瑰宝展》。展览回顾了该馆50年的历史,通过考古发掘、社会征集捐献、济
南市文物店调拨与收购文物三部分展览,重点反映了50年来该馆在文物发掘、保护、征集等方面所取
得的成就,办出了该馆特色,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文物爱好者前往参观。为提高博物馆知名度、加大对
外宣传力度,围绕馆庆活动,该馆还积极开展了许多工作。例如,在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书法丛刊—
—济南市博物馆藏法书选》;与海东文化公司联合举办了《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在国内征集书画
名家作品300余幅并出版了画册,经双方协商这300余幅书画作品全部交由济南市博物馆收藏;举办了
《文苑风采——庆祝济南市博物馆建馆50周年职工艺术作品暨研究成果展》,编辑出版了《博古撷采
——济南市博物馆建馆50周年论文集》,收入该馆职工50年来在各类专业报刊发表的论文、文章90余
篇,58万余字。(张石航)

【济南恒隆广场建设工地发现重要城市遗迹】 济南恒隆广场项目建设工地北临泉城路,东至天地置
业,西至榜棚街,南临黑虎泉路,总占地面积52569平方米。其所占区域位于济南市政府公布的地下
文物保护区——古城区内,地下文化堆积丰富。7月23日至11月12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工程部分
区域进行了抢救发掘。
按照考古工作规程要求, 考古发掘采用探方法和探沟法相结合的方法, 共布探方48个,发掘面积约
4800平方米,文化遗存的历史年代涉及两周至清代,文化序列延续清晰,内涵丰富。清代文化遗存位
于遗址最上层,遗迹主要有灰坑、房址、灶、灰沟、水井,遗物有陶器、瓷器、建筑构件等,器型多
见盆、碗、罐、盘。明代文化层在发掘区北部,保存较好,灰坑(H144)中出土大量明代及清初的青
花瓷。宋、金、元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遗迹主要有灰坑、窖穴、水井、墓葬,遗物以瓷器为主,另有
陶器、骨角器、木器等,器型有盘、壶、罐、杯等,还发现数件精美的金银器。唐代文化遗存主要集
中在发掘区南部,文化堆积较少,遗迹以水井为主,遗物主要是瓷器,器型有碗、罐、瓶、壶等。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以水井为主,遗物主要是瓷器,在发掘区南部出土了一尊此时期的菩萨
头像,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汉代及以前的文化遗存被扰乱严重,堆积不丰富,遗物主要以水井中发
现的各种陶器为主,器型有陶罐、井圈、豆、盘、罐等。
此次抢救发掘共发现灰坑145座、水井29眼、墓葬3座、灶台5个、窖穴2座、房址3个、灰沟3条,出土
遗物有金银器、玉石器、骨角器、铜器、陶器、瓷器、木器等,这些发现不仅为济南城市发展史的研
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也为研究济南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
物依据。(王兴华)

【抢救发掘章丘市北毕村东汉晚期画像石墓】 5~9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与章丘市博物馆联合,抢
救发掘了位于章丘市枣园办事处北毕村南约100米处的两座大型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M1、M2)。
1号墓葬(M1)发掘情况:M1尚存高约4米的近圆形封土,为带斜坡墓道的土圹砖石结构多室墓,方
向186度,由墓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组成,南北长35.2米,墓口距墓底4.53米。前室保存较好,
中室、后室盗扰严重。墓道呈南高北低斜坡状,长23.7米。前室东西2.90米、南北3.64米,券顶已塌
落,高度不详,出土有釉陶耳杯、釉陶井、盘、匜等。中室东西5.52米、南北3.20米,券顶坍塌;东
墙保存完整,西墙、南北墙均被盗扰破坏。后室东西3.56米、南北4.50米,出土有陶猪、陶屋顶等。
M1共出土画像石14块,画像内容有菱形、曲波、垂帐、祥云等装饰纹样,仙人、龙、凤、鸟、羊头、
梅花鹿等神兽祥瑞,送迎的门吏等人物。雕刻技法采用了铲地、减地阴线刻、浅浮雕手法。出土文物
有陶器、青铜器、五铢钱等,陶器均为泥质,多数为绿釉红陶,少量为素面灰陶,有耳杯、魁、盘、
匜、勺、井、灶、屋、动物俑、陶猪等。青铜器均为车马器,有车軎、盖弓帽、马衔等。
2号墓葬(M2)发掘情况:M2为土圹砖石结构多室墓,方向189度,由墓道、墓门、前室、中室、后
室组成,南北长25.3米。墓道长14.3米,呈南高北低的斜坡状。前室东西2.16米、南北2.52米。中室东
西4.04米、 南北2.16米,东半部遭盗扰。后室东西2.6米、南北3.54米,盗扰严重,只出土3枚铜钱。
M2共出土画像石14块,画像内容与M1相似。因墓室多次被盗掘,随葬品残存较少。出土的陶器有陶
盘、绿釉陶耳杯,泥质红陶,均残损;青铜器有盖弓帽、构件等,另有少量五铢钱。
M1、M2两座墓葬的形制与章丘市黄土崖汉画像石墓、章丘市普集汉画像石墓最为相似,墓葬出土随
葬品较少,多为山东北部地区东汉时期常见器形,如绿釉陶耳杯及井、碗、灶、陶猪,基本组合为祭
奠器、模型明器、动物俑。M1、M2两座墓葬的画像雕刻手法非常娴熟,凿纹纤细清晰,无论是纹地
上的阴刻细线还是瑞兽轮廓边缘的阴刻线条,均婉转流畅,布局规整,无顿涩之感,表现出了极高的
雕刻技法,充分体现了东汉晚期山东地区画像石细腻、繁缛的风格。
另外,还在M1、M2南部清理出一组建筑遗迹,该建筑遗迹由围墙、院落、房屋组成,基本呈南北向
的长方形,东西17米、南北45米,东南部残缺。从揭露出来的遗迹分布情况分析,该建筑遗迹的原始
形态应为由围墙围绕的基本闭合的长方形,南半部为院落,北半部为建筑,应为与墓葬同时代的祠堂
建筑。(刘 剑)

【《济南市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出台】 6月,济南市文物局制定出台了《济南市文物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旨在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济南市行政区内的文物安全突发事件,确
保文物安全,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博单位应对文物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预
案》将各类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分为三个等级,文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根据不同等级启动相应
的应急预案,要求县、市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1至2小时逐级上报省文物行政主
管部门,确保文物安全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及时进行处理。该《预案》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与1月1
日正式实施的《济南市文物保护规定》相衔接,扩宽了预案适用范围,将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也纳入了文物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之中。二是制作
了《济南市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呈报表》,格式简捷,呈报要素齐全,便于事发单位迅速、明晰地上报
情况。(王 莹)
【文化展览走进校园、社区、军营】 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济南市博物馆紧密结合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针对中小学生、社区群众、部队官兵的文化
需求,先后制作了数个专题展览,并主动将这些展览送到校园、社区、部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主旋
律, 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为迎接2008年奥运盛典的到来,普及奥运知识,该馆制作了图文并茂的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奥运知识专题展》、《古代体育图片展》等,将展览送到大明湖小学、
经五路小学、山东实验中学、解放路小学、姚家小学等多所学校,该展览知识性、趣味性强,寓教于
乐,受到师生普遍欢迎。为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继承发扬我国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
传统美德,增强荣辱意识,该馆将《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社会》展览送到历城区,在仲宫、柳埠、
高而等乡镇巡回展出一个多月,在当地百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观众认真观看数遍仍流连忘返。
济南空军有关部队认真组织官兵观看展览,并结合展览中的孝子故事展开激烈讨论,对展览给予了高
度评价。(李玉泉 尚海波)

责任编校 高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