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7&rec=100&run=13

科技工作概况

继2003年济南市科技竞争力进入全国十强后,2004年又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
市。
1.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
干意见》和《济南市市级以上新产品认定及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确认办法》、《济
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企业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确认办法》、
《关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关指标考核的实施办法》 3个配套文件。全市高新技术产
业实现产值491.41亿元,同比增长28.56%,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8.02%,比
年初提高了2.01个百分点,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每年增长两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
一是制定了对县(市)区工作指标的考核办法。将“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专利申请、科技三项经费投入”5
个指标实施情况纳入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高新区年度全方位考核目标,
把考核党政一把手社会指标、经济指标与科技指标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委、
政府和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重视, 促进了县(市) 区科技工作的开展。2004年10个县
(市) 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都实现了增长2个百分点的目
标。 其中,历下、槐荫、天桥、济阳增长了7个百分点以上。二是高新区等科技园区
发展步伐加快, 对高新技术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济南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收入510多亿
元,同比增长近50%。农高区突出发展良种种苗、兽药饲料、奶业制品,集中建设多
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并成功申报国家航天育种基地。民营产业园加快改善园区环境,
建设了占地26.7公顷、 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集聚了一批成长型民营科
技企业,集中发展新材料等机电产品,技工贸收入达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山
大路科技商务中心区品牌效应更加突出, 技工贸总收入达200亿元,成为辐射周边数
省集电子产品集散、研发于一体的特色区。三是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机电装备制
造与软件等优势行业发展较快。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分别达到180亿元、50亿元和130亿元,同比增长30%、25%和35%。软件产业聚集效
应凸现,以齐鲁软件产业基地为依托的软件产业链正在形成,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已达
78亿元。四是突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引导传统工业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
的转化, 壮大产业群体。 2004年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4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149家, 高新技术产品18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51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302家;高新技术产品515个。浪潮集团、正昊化纤、力诺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实现了
快速膨胀发展。
2. 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加快。“310”示范工程和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作用日
益凸现,10家高新技术示范企业和10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示范企业经过
3年的重点扶持, 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对提高企业效益、扩大产品出口、拉动产业发
展发挥了很大作用。2004年,10家高新技术示范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额同
比增长49%、 65%和109.6%。10家传统产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额同比
增长18.5%、45.4%和32.1%。企业销售总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由2001年的12.3%提高到2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0%
以上。 济南一机床集团等6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成为省级重点示范企业,二机床
集团、重汽集团、正昊化纤3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行列。近20家装备
制造业企业经过高新技术的运用改造和提升,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的龙头和骨干。 6月,《科技日报》、《济南日报》以“制造业信息化叩问济南”为
题, 连续6天在头版报道了济南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典型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科
技系统引起较大反响。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集中实施了一批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
2004年, 共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12项,投入资金4273万元。实施国家、省各类科
技计划项目133项, 争取资金3250万元。其中国家“863”计划5项,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基金23项, 支持资金990万元。参与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章丘市成为首批粮
食丰产辐射县。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基地。济南三联集团被
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2家国家级技术标准试点企业之一,并成为山东省惟一一
家试点企业。二是注重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实施和保护工作,强化企业专利试点
工作和信息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扩展,不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专利申报工作,
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专利申请量达4096件,其中发明专利588件,授权1714件,累计
专利申请量达到21844件,继续名列全省第一,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7位。历下、
历城、 槐荫、市中4个区专利申请量进入全省前10位,分别名列第1、2、6、8位。济
南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已拥有“七国两组织”全套专利文献数据,成为全国两家拥有最
齐全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的信息中心之一。三是科研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成果数量保持
增长,奖励数额大幅提高。首次评选的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达到30万元,一、二、
三等奖也由原2万元、1.5万元、0.8万元,提高到8万元、5万元、2万元。共取得重要
科技成果200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达到195项,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
水平的163项。 获国家、省科技成果奖25项,其中,由山大华天参与完成的“逆变式
焊接电源技术及系列产品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和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其他单位共
同完成的“农业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济
南市近年来获较高等次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空白。
4.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坚持把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作为全市科
技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省会科技优势,重点加强与
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进与山东大学等高校名城名校互动,依托专
家学者参与实施和提升济南市承担的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科技
示范工程。与省科学院达成科研仪器设备协作共享合作和共建公共技术实验平台协议,
加快科技资源的合作共享与成果转化。二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政府搭
台、市场运作、科技牵头、金融参与、风险介入”的模式,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
济南高校、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会”,184家企业与高校、科研单
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和成果转让协议, 技术转让交易额1.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30
多亿元。为加速这批科技成果的转化,从科技经费中拿出1300万元,作为种子资金对
57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成果进行重点支持。 9月,成功举办了第
二届中国(济南)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三是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通过组织国内
科技团组出访和接待国外科技考察团,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集团
在区域农业创新体系、现代农业、医疗卫生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美国休
斯顿市迈莫瑞·荷曼医疗集团与市中心医院联合建立了济南市首家中外合作研究机构
——急诊医学协作实验室和急诊创伤实验室。
5.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中介载体建设。
支持、鼓励、推进以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科技中介
机构的发展,通过申报国家级、省级示范,进一步加速其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层次
提升。目前已拥有省级以上创业服务中心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5家,各类科技中介机
构300余家。 济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示范中心。科技企业
孵化面积达65万平方米, 在孵企业近700家,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齐鲁软
件园孵化功能显著增强,孵化面积23万平方米,成为集孵化、研发、生产、测试、培
训于一体的全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全国近500家创
业中心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居第4位。历下区已创建3家孵化基地,其中软件产业园作为
省级软件园, 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70家。槐荫民营科技产业园创业服务
中心孵化面积也迅速扩大到6.5万平方米。 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加
大研究开发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和科技投入的主体,提高企业自身拥有核心知
识产权的能力。目前,全市共建成企业技术开发中心56家,其中省级以上技术中心32
家; 工程技术中心19家,其中省级9家;建立产学研基地15处。浪潮集团、中创集团
分别与微软、 IBM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
研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深入实施青年明星、留学人员创业等专项计划。44名高层
次科技人员入选青年科技明星和留学人员创业计划。目前累计投入支持资金1200万元,
170名学有所成的优秀科技人员经过支持和培养,取得高科技成果140多项,实现产业
化的近100项。
6.科技管理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县(市)区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历下区以建
设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为目标,全面落实《历下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与省科
学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共建历下高新技术创业园,大力推进历下软件园、历下软件
园创业服务中心、山东大东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的快速发展,孵化面积已
达5万平方米。 章丘市以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与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省农
科院等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和产品中试基地为突破口,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新
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5家,并给予30万元的资助。槐荫区大力推进民营园创业中心建设,
创建了全市首家区级留学生创业园,其他县(市)区也在构建创新载体、推进产学研
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二是科技管理更加公开、公平与透明,服
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公开评审。在全省率先
开展科技计划项目公开招标活动,21个项目面向全国实行公开招标,招标项目数量达
到2004年科技计划项目总数的15%。市地震局加快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
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了1100平方米的七星地震台、地震科普馆和多个骨干
监测点,加强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检查,社会各界对防震减灾的意
识不断增强。(陈启璋 陈 锐 何庆春)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在济南建成开放

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历经两年半建设,于2004年1月3日正式向社会开馆。新馆位于
济南市泉城广场东侧, 是经1999年3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在建
设泉城广场的同时,将原济南剧院和原济南美术总厂的保留建筑改建扩建而成的。新
馆的建设工程于2001年6月由山东省计委立项,省政府连续3年将其列为全省重点建设
项目,建设投资8000余万元。
建成后的新馆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分为科技展览和
科技活动两大区域。其中展厅面积13000余平方米,以“人类·探索·创新”为主题,
设立序厅、儿童科技园、探索发现、创新发明四大展区。还设有天象厅、4D影厅、多
功能报告厅、 培训实验教室等配套设施。展区布置展品418件,其中90%的展品是与
观众互动、要求观众参与的,是山东省首座综合性现代化的科技馆。 (史 之)

济南市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1月18日, 济南市及所辖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2001~2002
年度科技进步考核,其中,济南市及所辖历下区、章丘市、市中区、历城区获全国科
技进步先进市(县、区)称号。同时,历下区被批准为首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徐
华东、雷建国、张宗祥、冯光文被授予2001~200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李 婷)

实施新的《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2月1日,济南市施行新的《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首次设立科学技术最高
奖, 奖金达到30万元;一、二、三等奖也由原来的2万元、1.5万元、0.8万元,分别
提高到8万元、 5万元、2万元。科技成果评审之规范、奖励数额之大,走在了全国同
类城市前列。 2004年济南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
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16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填补了济南市近年来获国家
科技进步奖的空白。(闫循民 王文峰)

知识产权机构建设不断加强

4月21日, 章丘市知识产权局举行了成立挂牌仪式。年内,历下、天桥、市中区
均成立了知识产权局,标志着济南市知识产权机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004年济南专
利申请量达4096件,同比增长36.7%,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的排名由第9位升至第7位。
历下、历城、槐荫、市中区专利申请量在全省139个县(市)区中分别占居第1、2、6、
8位。 (郑卫国)

济南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成效突出

2004年, 济南一机床集团等6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成为省级重点示范企业,
二机床集团、重汽集团、正昊化纤3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行列。近20
家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过高新技术的运用改造和提升,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装备制造产
业基地的龙头和骨干。 5月18日,由《科技日报》社长助理李钢带队的《科技日报》
特别报道组, 对“济南制造业信息化”进行10天的专题采访。6月1日起利用6天时间
在《科技日报》、《济南日报》头版对济南制造业信息化的典型经验进行连续报道,
在全省乃至全国科技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李月明)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优化

6月8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济南市市
级以上新产品认定及享受财政专项奖金扶持确认办法》、《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科
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化企业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确认办法》、《关于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有关指标考核的实施办法》 3个配套文件,开始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
术产品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将“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专利申请、科技三项经费投入”5个指标实施情况纳入
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高新区年度全方位考核目标,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产
品、企业扶持力度,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贾文涛)

章丘市成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辐射县

7月2日,山东省科技厅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承担的“山东省小麦玉米
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县、辐射县进行招标,章丘市一举中标,
成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辐射县,名列各辐射县之首,获得省科技厅20万元经
费支持。(王 东)

济南市七星地震台及七星地震科普馆落成

7月6日,济南市第一个高等级地震台——七星地震台及七星地震科普馆在南部山
区七星台落成。七星地震台暨七星地震科普馆占地面积9207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
方米, 配备宽频带数字测震仪,可适时监测辖区内地震活动,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
级, 定位精度小于5公里,可在10分钟内实现地震速报。同时,作为地震科普基地面
向社会开放,2004年下半年吸引社会公众及中小学生1万余人前往参观。 (苏传军)

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晋升国家级

7月10日, 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
心”。 (周光前)

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综合指标全国第四

8月12日, 科技部公布了首次对国家创业服务中心进行的综合测评结果,济南高
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综合指标位居全国第四位。 (李月明)

开展名校名城互动

10月12日,由市委、市政府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的以“大学城市合作大有可为,
名校名城互动空间无限”为主题的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高层论坛在山大举行。市委
书记姜大明、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到会并讲话,10多名院士、教授围绕济南全面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作了演讲。此次会议拉开了“名校名城互动活动”
的序幕。 (何庆春)

认定首批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11月12日,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作会议在舜耕山庄隆重召开。会上,首次集中
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品24个。(贾文涛)

济南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12月10日,市科技局召开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对济南市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问题及任务分解进行了部署。会议确定了《济南市中长期科
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省会经济确立了“科技发展战略总
问题研究、 科技发展重大任务研究、科技发展环境和条件问题研究”3大课题10个专
题。 (牛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