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1&A=1&rec=187&run=13

丁君羊

(1901—1988) 又名丁群、丁基实,山东省日照县人。早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
学生爱国运动。 1924年2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下半年回
到济南, 任国民党济南临时党部秘书、国民党山东党部执行委员。1925年2月任中国
共产主义青年团济南地委委员(学生部部长)。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
共山东省委常委, 1928年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1929年3月离开济南到上海,
后受党中央派遣到东北工作。1930年任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因叛徒告密,
省委遭受破坏而被捕,后脱党。1988年2月病故。生前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栾曰盛)

于增仁

(1921.2—1988.3) 山东文登县人。 1941年11月参加革命,1942年9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先后在山东省军区胶东第三、第六兵工厂任机工部班长、主任、政治指导
员、 总支书记等职。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奉命率军事管制小组接管国民党山东省
政府机器工厂,组建了山东工矿部济南工业局第四厂(即济南第一机床厂前身),并任
厂长。全国解放后,继任济南第一机床厂厂长。后任一机部二局办公室主任,沈阳第
一机床厂和济南第二机床厂厂长等职。19 65年1月,为支援三线建设,参加了开发青
海、建设青海的工作,先后任一机部西宁地区指挥部总指挥兼工委书记,青海省第二
机床厂党委书记兼厂长,青海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机械厅厅长、党组
书记,中共青海省顾问委员会委员、青海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83年10月离职
休养,回济南定居。1988年3月病逝。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极其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钻研技术,努力增加生产,
为保障部队供给做出了贡献。解放初期,为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支援全国解放
尽职尽责。全国解放后,为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五英尺马达车床,建立健全企业管理
体系,扩大济南机床工业的生产规模贡献了才智。为创建青海第二机床厂,振兴和发
展青海机床工业和机械工业,呕心沥血、精心指挥。离职休养后,被聘请担任济南第
一机床厂顾问,仍继续为党作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徐同胜)

王立业

(1922.2—1986.1) 济南市章丘县旭升乡旭升村人。自幼流落东北打铁,解放
后在吉林省永吉县工作。1953年毅然辞掉工作回乡组织互助组、合作社,被选为互助
组长、 农业合作社社长。 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旭升大队党支部书记,
1963年被评为华东劳动模范。曾被选为山东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1971年12月在中
共章丘县第三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县委委员。在家乡领导群众实行科学种田,打深井、
修石渠、建方塘、平整土地、大力发展水浇地;对荒山进行绿化,创建果园;积极发
展大家畜、生猪饲养业;立足当地资源开煤矿,建立窑厂、水泥厂、机械加工厂,增
加收入。使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农、林、牧、副全面发展。1976年调任中
共埠村党委常委,分管农田基本建设,完成了公社矿水西调水利工程。任职30多年,
勤勤恳恳,忠诚党的事业,为改变家乡面貌奋斗了一生,受到当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1986年1月患癌症病逝。

(王世琦)

王国田

(1922—1988) 山东省牟平县人。1943年入伍,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
历任战士、副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56年后,历任沂蒙钢铁厂、章丘埠村煤矿劳
改队、济南梁庄劳改队副政委、政委等职。1970年后,历任中共济南第八机床厂党委
书记、济南卫东机械厂党委副书记、航空航天部济南复合材料构件厂党委副书记等职,
1982年12月离职休养。 在解放战争中多次立功受奖。1947年4月在白马关阻击战中荣
立特等功, 被授予师特等战斗模范称号; 同年秋在南麻、临朐战役中荣立二等功;
1948年周村战役后,被华东野战军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光荣称号;1950年被选为全
国英模代表大会代表。

牛瑞符

(1905—1987.8) 又名王钧, 山东省沂南县人。1938年5月参加革命,同年6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中共山东省莒县县委组织部长,山东省沂水县
第一区区长,山东莒沂临独立营副营长兼中共总支书记。1943年调济南地区工作,任
山东军区情报处济南情报委员会(即济张泰情报委员会)主任兼书记,分管济南、张店、
泰安三点和津浦铁路、胶济铁路两线的战略情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济南
市委情报部副部长、山东省公安厅政保处副处长。1948年,侦察国民党政府济南守军
防御工事,为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提供了准确情报。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公安部
政保处科长、华东公安局劳改处处长、中央公安部十八局办公室主任。1957年调哈尔
滨市工作,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政法部副部长兼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哈
尔滨市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市房地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市委视察研究室正局级
视察研究员等职。1982年离职休养。1984年回济定居,1987年8月逝世。

(栾曰盛)

龙启经

(1925.10—1987.7) 济南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山东省
荣城县人。 194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荣城县民教
助理、 宣传干事,文登县武装部代部长。1950年5月来济,任共青团济南市委科长、
部长、常委、副书记,1956年任团市委书记,1958年任中共历下区委书记。1963年至
1978年,任市一商局局长,市财办主任,市计委主任,市革委后勤部副部长。1978年
8月后任市革委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83年4月当选为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
任并任党组副书记。1987年7月9日病逝。

(市人大办公厅)

吕洗尘

(1910.4—1988.6) 山东莱芜县人。1938年4月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任十八集团军第六十九军暂一师中共联络员、工兵营教导
员,八路军三支队邹(平)、章(丘)、齐(东)边防独立营教导员,中共邹(平)、长(山)
中心县委委员、财委书记、民运部长、社会科长、组织部长,中共清河地委、渤海区
党委工运部长兼济南工委委员,山东省总工会执行委员、生产部长等职。解放后,历
任济南市实业公司副经理,济南市建工局副局长、局长,济南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
任,济南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济南市建筑工程局副局长等职,1983年l0月离职休养。

在抗日战争中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开辟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党的组织、
开展工人运动等革命活动;抗战胜利后,受党组织派遣打入济南市内,以修自行车为
掩护,从事革命地下工作;在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英勇斗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为发展济南建筑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离休后,不顾病魔缠身,不辞劳苦,积极参加党史资料的征集工
作,受到大家的赞誉。

(訾玉泉 李 莉)

朱 琳

(1904.7—1988.10) 原名诸葛金亭。山东平邑人。193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小学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革命工作。抗日
战争时期,先后任平邑县参工队民运干事,平邑五区区委书记兼动委会主任,蒙山县
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县武装部科长,分区委书记兼区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沂
蒙专署干部股长,实业科科长,新泰县粮食局局长,新泰县副县长。全国解放后,任
中共新泰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泰安地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兼专署副专员。1958
年后历任政协济南市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书记,政协济南市第六届委
员会副主席、党组成员。1982年12月离职休养,1988年10月病逝。

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年代,不畏艰险,出生入死。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宣传、
教育、组织民众,坚持武装斗争,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发展壮大革命
力量和革命根据地,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贡献了力量。在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时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胆负责,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开创统
战政协工作的新局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积极拥护和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长期患病休养中,以
坚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仍然关心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刘子久

(1901—1988.8) 原名刘俊才, 山东省广饶县人。1923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
青年团,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至1929年在山东搞工人运动、农民运动,
曾任中共山东省委执行委员。1924年10月至津浦路济南大厂(今铁道部济南机车工厂),
恢复被军阀解散的工会, 于翌年2月建立了济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工厂支部——中共津
浦路济南大厂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在济南领导了支援上海工人大罢工的募捐运动。
1926年以山东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赴广州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在极端复杂和
困难的环境中,出生入死,不畏艰险,多次被捕入狱,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经
受了一次次锻炼和考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获释到河南开封做地下党的工作。
先后任中共豫西省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八路军洛阳办事处主任等职。他坚决
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积极壮大地方武装,坚持统一战线,坚持对敌斗争,为建立
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任中原局宣
传部副部长,中央局民运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全国总工会文教部
部长、政策研究室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教育工会代主席,劳动部副部长、党组成
员等职。他几十年如一日,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不避艰辛,表现了
共产党员的革命品德。1988年8月逝世。

(栾曰盛)

刘芳仪

(1932.10—1987.11) 女,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山东
寿光县人。1954年毕业于济南市红十字会助产学校,1958年由昌乐县医院调入济南市
妇幼保健院,1965年调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历任医士、医师、主治医师。
1973年, 主动要求参加援藏医疗队,在日喀则为藏族同胞服务2年,被评为日喀则地
区先进工作者。1979年,又主动要求参加援外医疗队,在坦桑尼亚带病顽强工作6年。
1987年, 卫生部批准她第四次继续援外的申请,留在坦桑尼亚执行医疗任务。7月13
日,身患癌症的刘芳仪以惊人的毅力为一难产妇女进行急救手术,母婴安全脱险,她
却瘫倒在手术台下。在坦桑尼亚,从国家总统到平民百姓无不称赞她医德高尚、技术
精湛,称誉她为“传播友谊和慈爱的医疗大使”。生前被卫生部授予“白求恩式的援
外医疗队员”称号,外经部授予“全国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劳动模范”称号并颁发了金
质奖章。1987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月,中共济南市委授
予她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市党员向其学习。1987年11月12日病逝。其事迹被
评为当年的全国卫生十大新闻之一,《中国妇女报》评她为1987年中国十名女杰之一。

(徐 晨 杨 军)

刘效扬

(1918.12~1987.8) 山东省昌邑县候富庄人。 生前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
会委员、山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济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1936年去印度
孟买,以卖花边、当饭店店员、干轮船公司修理工等谋生。侨居印度期间积极从事爱
国反蒋活动,1941年被选为山东同乡会理事。1945年,在孟买参加山东同乡会驱赶国
民党派驻华侨学校校长的活动。1949年10月,参加山东同乡会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旗的活动。1954年回国,同年参加首都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
的接见。1955年在济南公私合营信生机器厂当工人,1957年调济南船舶修造厂工作。
1964年曾出席济南市五好集体、五好职工代表会议。1982年退休。从1956年起历任全
国侨联第一、二、三届委员,从1962年起历任山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二、三届
副主席,从1963年起历任济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一、二、三届主席。1956年至1987
年,被选为济南市第二、三、四、五、六、八、九届人大代表。退休后继续担任省侨
联副主席、市侨联主席等职,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热心侨联工作。

(焦玉玺)

许 萍

(1917.10~1987.11) 山东牟平县人。 1937年11月在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沂水县、沂水专署、淄博专区文教科长、民政科长等
职。 1950年12月后任中共济南市委秘书处副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市商业局局长;
1954年7月起任济南市副市长兼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主任等职;1960年调宁夏回族
自治区,历任商业厅副厅长、重工业局局长。1980年离职休养后回济南定居。1987年
11月病逝。

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畏艰险,顽强工作,不论在白区的地下工
作中,还是在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中,都坚持党的政策,积极宣传、教育、组织民众,
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
极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
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大胆负责,为济南市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为宁夏回族自治区
商业、重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
遭到迫害,但仍坚信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原则,与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
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高贵品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觉同党中央
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长期患病休养期间,关心经济体
制改革和四化建设进程,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始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革
命责任感。

(徐同胜)

李学孔

(1914.10~1987.12) 济南市历城区东梧庄人。1950年参加革命工作,1959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济南市饮食服务公司浴德池副经理、历下区店副经理、温泉
池核算店副经理等职,曾当选为历下区第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服务工
作中,外处为方便顾客着想,对顾客体贴入微。顾客进店后,提醒将贵重物品交柜保
管。顾客走出浴池休息时,主动送上开水。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顾客,搀扶迎送,
甚至背进背出,帮助搓澡、穿衣。对本店青年职工言传身教,使他们安心浴池服务工
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1959年被评为济南市财贸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
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的
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获新中国成立十年大庆纪念章。1975年11月退休,1987年
12月病逝。

(市二商局)

李纯德

(1907.5~1988.8) 山东省沂水县埠前村人。 1932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长、区长、沂水县政府科长、昌乐县粮食局长、济南市商业
局副局长、天桥区洛口镇镇长、历城县钢铁办公室主任、济南市燃料公司经理等职。
1975年11月离休。1988年8月病逝。

早年在家乡沂水县做地下工作,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印发革命传单,张贴革命
标语,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捐、向地主“借粮”运动,并在贫苦农民中发展了一
批中共党员。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1939年7月转做地方工作。在担
任沂水县民政科长、昌乐县粮食局长期间,为支援前线, 保障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军需
物资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立三等功。全国解放后,于1951年调来济南。在济
南工作的30余年间,无论被调往什么单位,担任什么职务,都不忘人民公仆的神圣职
责,工作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特别是1962年至1975年担任济南市燃料公司经理
期间,带领广大职工,艰苦创业,为改变济南市燃料行业的落后面貌,满足全市用煤
的需要做出了很大贡献。

(马春明)

张克芳

(1930.10~1986.6) 山东桓台县唐山后七里村人。1950年7月后为济南新生油坊、
济南源兴染厂、 济南印染厂工人。195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9月调济南铁
厂高炉车间,任工人、技师。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
日;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修旧利废;兼任质量检查员期间,严把质量关。
1977年至1979年连续3年被评为济南市先进模范人物, 1981年、1982年被授予济南市
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82年l0月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6月病逝。

(刘东鹏)

张治安

(1917.1~1987.11) 曾用名张泰祥、 张子安。山东省长清县五峰山乡庄家庄
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清县大峰山抗日游击队班长、
司务长,八路军泰西六支队政治员、一团二营八连政治指导员,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特
务营总支书记、教导员,基干三团政治处副主任,中共齐禹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
基干三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七军五十师政治部副主任兼贵州军区镇
远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铁道工程第六师副政委、政委,铁道
兵政治部副主任,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参谋长,铁道兵东北指挥部政委,铁道兵
政治部顾问等职。 1985年1月,按副兵团职离职休养。抗日战争中,他与敌伪顽军进
行了坚决的斗争。解放战争中,曾参加过睢杞、淮海、渡江、衡宝、西南等著名战役,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功勋。建国后,曾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斗争,
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组织抢修铁路,支援前方作战。参与组织领导了西南和东北林区
铁路建设和黎湛、鹰厦、沙通等铁路建设,为我国交通事业做出了贡献。“文革”中
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精神和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以坚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1987年11月在北京
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遗体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作病理解剖,将一生毫无保
留地献给了人民。

(吴熙惠)

陈中民

(1918~1987)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军事学院副院长。济南
市槐荫区段店镇古城村人。1935年12月始,先后在济南、北京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参加组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鲁西北
抗日游击第一支队,任班长、排长、中队长。1938年12月任鲁西北抗日游击队第十支
队连长。赴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回鲁西北筑先纵队任副营长、营长。1941年后任八
路军129师第八旅团参谋长、 副团长、团长,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5年11月任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参谋长,先后参加了陇海、定陶、巨野、滑县等战役。
在参与指挥五旅阻击国民党军队向鄄城进犯的战役中,浴血奋战11天,保证了主力部
队在张凤集地区进攻作战的胜利,受到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通令嘉奖。1948
年1月任五旅参谋长兼鄂豫军区一分区副司令员, 参加坚持大别山的斗争。后率部参
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军二十八师师长,参加
了渡江战役、 进军大西南和成都战役。1950年1月任二十八师师长兼川南军区宜宾分
区司令员、 地区专员,带领部队和群众剿匪、建立政权、土改和恢复生产。1951年1
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12月,被选送苏联学习,先后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和
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学习。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
级解放勋章。 1961年晋升为少将。1958年3月,任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1963
年后任训研部部长、副教育长兼战役教研室主任。1969年12月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1972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军事系主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87
年5月5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黄家祥)

咸荣海

(1950.2~1988.8) 山东省安丘县人。 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先后担任济南第二机床厂铸造车间大炉工段值班工长、工段党支部书记、总
工长、车间工会主席、车间副主任等职。多次被评为市机械系统先进生产者、工作者,
济南市劳动模范、 模范共产党员,济南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分子。1982年8月
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先后当选为中共济南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济南市第八、
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8月11日病逝。

(机床二厂厂部办公室)

高启云

(1914.3~1988.9) 原名高启方, 山东省临朐县人。1936年3月在济南乡村师
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历任中共济南乡师党支部书记、济南宁乡建干校党
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下,积极传播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郓城县中心县委书记、临朐县独立团政委、新泰
县委书记、莱芜县委书记、鲁中区党委一地委副书记、华东党校副科长、华东局组织
部组织科长、山东分局组织部组织科长等职。在环境恶劣、条件极其困难的抗日战争
时期,团结带领群众,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民主政权,坚持对敌斗争。建国后,
1952年2月任中共济南市委工业部部长,次年1月任市委副书记,1954年12月至1955年
11月任市委第一书记。1955年后历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山东省
副省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1979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83年离职休养。他长期
主管经济工作, 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9月在济
南逝世。

(栾曰盛)

黄秀珍

(1906~1987.4) 女,原名王辩,字慧琴。山东诸城县相州镇人。1920年9月受
其父亲王翔千的影响,在济南参加王尽美等人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3年
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春由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是山东省最早的女共产党员。
先后担任过社会主义青年团济南地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兼学生委员,“消寒社”、
“山东济南妇女学术协进会”负责人,“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执行委员。1925
年受组织委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后在芜湖中共安徽省委宣传
部工作时被捕。1930年夏出狱,在沈阳、丹东、哈尔滨、穆陵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斗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大众日报》、《沂蒙导报》记者。1952年任北京图书
馆苏联图书室主任。

在大革命时期,积极学习、宣传马列主义,经常奔波于学校和社会各阶层之中,
宣传革命道理,唤起人们的觉悟,组织动员各界妇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对国民党
的破坏活动进行有理有利的斗争。在敌人的监狱、刑庭中,临危不惧,严守党的秘密,
保护党的组织,掩护同志,表现了共产党员的机智、勇敢和坚定的革命精神。1978年
离休后带病撰写了20余万字的革命回忆录,为中共党史、妇运史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
资料。

(市妇联)

盛国伦

(1918.10~1987.5) 河南省遂平县宅湾村人。 1943年由山东省掖县入伍,
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战士、副班长、副排长、排长、管理员、科员、仓
库主任等职。 参加作战25次,7次负伤,1946年11月在东北新克岭战斗中,被四十一
军授予军级“战斗英雄”称号和“爱民模范”称号。1953年转业至济南百货采购供应
站,任保管员、警卫组长。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站先进工作者。
1987年5月病逝。

(於济建 徐衍继)

梁金贵

(1933~1986) 长清县张夏镇金庄村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加
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宁阳县公安战士、排长和济南公安纵队二中队副队长等职,曾荣
立二等功一次。1965年由部队复员回原籍,任中共金庄村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群众
大力发展农业和工副业生产,使金庄村群众家庭富裕,集体经济壮大,成了远近闻名
的富裕村。但在当时“左”的思想影响下,他带领群众勤劳致富被诬为“发展资本主
义”,金庄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典型”,梁金贵本人被诬为“资本主义暴发户”。但
他坚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带领群众致富是共产党员的职责,依然带领群众劳动
致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坚持农工商综合
经营, 努力发展商品经济。1985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收入由1965
年的30元提高到900元, 成为全县农村依靠集体致富的典型,金庄村被评为市县“双
文明”村。1986年3月病逝。中共长清县委县政府于3月15日,在梁金贵的家乡金庄村
召开“学习、缅怀梁金贵同志大会”,授予他“长清县模范党支部书记”的称号,号
召全县人民向其学习。

(吴熙惠)

(徐同胜)

(复合材料构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