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民间艺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6&A=1&rec=183&run=13


    曲艺在民间流行较广,种类多样。如琴书、评书、坠子、落子、大鼓、快板、
山东快书、单弦等。1949年前,全县曲艺人员约有50多人,著名演员有常金忠、马
合祥、 段本才、潘宋银等。1949年至1966年,增加到126人。1990年,全县有曲艺
组30多个, 曲艺队员110名,到哪里去演唱,哪里群众不是送吃送喝,就是自动给
钱。比较著名的河南坠子演员太平乡阎大凤、琴书演员谢集镇的韩传敬等,不仅在
城乡受到群众普遍称赞,而且在鲁西南各县,不断被邀请演出。
    吹打乐1949年前后,县内虽无专业吹打乐组织,但在民间,喜爱吹打乐的人很
普遍。流行较广的乐器,主要有喇叭、笛子、笙、箫、管。号、哨、鼓、锣、钗、
算子、梆子、落子等;还有用拉、弹、敲、抓方法演奏的各种弦子、琴。筝等。上
述各种吹打乐器,可以单人演奏,也可多人合奏。喜庆节日,婚丧嫁娶,集会,盛
行用“响班”吹喇叭。吹喇叭的民间艺人,在旧社会被称为“下九流”,只有穷人
为养家糊口才学这一行,而且多是世代家传,他们均会理发。所以吹喇叭的民间艺
人和专业理发人称一家。 1949年前,全县有业余吹“喇叭”的8个班,36人,打锣
鼓的11个班,992人;琴弦手156人。1949年后,业余爱好吹打乐的人增加。1990年
底,全县有业余吹“喇叭”的12班,178人;个体自学吹奏乐的351人,琴弦手1035
人,锣鼓手285人。著名吹手有张登祥、袁子文、柏文彬等。
    舞蹈1949年前,县内舞蹈活动主要有:大义的商羊舞、城关的龙灯舞、魏海的
竹马、陈楼的高跷、孔楼的武术等。民间舞蹈都是业余性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时期, 有以儿童团、 姐妹团、青年抗日先锋队为中心组成的歌舞队、秧歌队。
1949年后,城乡以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为中心,先后建起腰鼓队、业余文工团、
歌舞队等,在喜庆节日、集会和业余活动时,载歌载舞,欢聚一堂。民间流行的舞
蹈主要有:高跷舞、狮子舞、老虎舞、花船舞、竹马舞、麒麟舞、推车舞、抬“哈
啦官”、“海棠官”、扭秧歌、活报剧、边歌边舞、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庆
丰舞、交际舞、快乐舞等。1980年以来,青年开始喜爱交际舞、青春舞、迪斯科舞、
伦巴舞、探戈舞等。全国著名歌舞团和舞蹈家,每年多次来县演出,颇受观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