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第一”引领工作创新 不断开创平安五莲建设新局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10&rec=41&run=13

“群众第一”引领工作创新
不断开创平安五莲建设新局面(摘编)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督察长 张仲武

近年来,五莲县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群众第一”理念引领工作机制创新,强化措施落实,开创了“平安五莲”建设新局面,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区县前三名,连续7年蝉联全市第一。2015年,全县无刑事警情日达到161天,无刑事案件村居(社区)达到89%。先后荣获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县称号,平安建设成为五莲对外招商的一张名片。
一、着眼保障民安,创新防控机制,增强社会治安掌控能力
一是创新“科技布防+合成警务”防控模式。科技布防,累计投资4800余万元,实现城区、城郊以及农村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构建起以环县、环城区为主,环乡镇、环乡镇驻地为辅的“四个监控圈”和城区监控网,初步形成以县110应急指挥中心为中心,融合社会化视频、道路交通、数字化城管、森林防火、水利防汛“五大系统”于一体的视频监控网络,实现“鼠标巡逻、探头站岗”。合成警务,以视频监控、GPS、治安卡口等系统建设为支撑,完善“一警多能、屯警街面”、网格布警、合成巡逻、武警巡警联勤等合成化警务模式,在全县构筑5分钟快速反应圈,确保重要警情1分钟现场处置、5分钟增援到达、10分钟合围,最大限度压缩犯罪空间。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集违停查处、高空瞭望、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诱导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交通指挥调度平台。二是创新“专群结合+社会联动”防控模式。专群结合,在派出所专业力量巡逻基础上,推行乡镇干部带班巡逻制度,组织环卫工人、护林护路员、治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范;建立起600多个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 “平安联合体”,提升了群防群治水平。社会联动,建立110与出租车联动机制,在出租车上安装GPS系统并与县公安局110应急指挥中心联网,将出租车变成“巡逻车”,实现“警的”联合巡防。深入推进区域和行业系统平安创建和“无命案乡镇(街道)”、“无刑事案件村居(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有效控制命案和刑事案件发生。三是创新“民意引导+重点打击”防控模式。深入开展“打黑恶、反盗抢、防诈骗、扫毒害、追逃犯”系列安民行动,从重从快打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行为,做到既集中力量侦破大案要案,又及时查处涉及民生民安的小案件,有力震慑了犯罪。2015年破获刑事案件637起,举行公开退赃大会8次,返还群众损失价值661.51余万元。成功打掉“全能神”13个教会组织,捣毁存储窝点20处,彻底瓦解了县内邪教组织体系。
二、着眼促进民和,创新大调解机制,增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针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群体化、复杂化的特点,着力构建“预防、调处、化解”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依法合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一是源头预防“用真心”。深入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实行信访“代办制”,真心解决群众诉求。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问题发生。开展石材企业入园整治以来,全县关停拆除石材企业973户,由于风险评估到位,全部实现“自行拆、零赔偿”。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重要时期,组成联合督导组,持续不断地进行分片督导调度,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二是积案化解“动真情”。对信访案件实行ABCD分类解决办法,逐案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化解措施。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活动,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县领导分管、包案领导靠上,让上访群众感到情有可诉,事有人管,促进问题解决。三是多元调处“使真法”。制定完善公调、诉调、检调、信调、援调、仲调对接机制,创新涉农案件分流联动调处办法。整合县内各类调解资源,建立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内设6个专业调解工作室,为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提供保障。健全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建起近2000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县域大调解工作平台,全县连续15年无民转刑命案发生。
三、着眼维护民权,创新规范执法机制,增强司法公信力
一是改进执法司法服务方式。通过设立民生警务室、法官工作室、派驻检察室、法律服务室等一线工作室,贴近服务基层群众,政法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公证律师、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在县法院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内设网络查控平台,执行案件立案、执行同比分别上升12.5%、9.8%。充分利用“互联网+”机遇,加快推进审判、执行改革。二是加强执法司法公开。积极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等执法新机制,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方位公开、全过程管理、全员化负责。大力推进“阳光政法”工程,对立案、审判、治安、户籍、交通、消防等122项业务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全部向社会公开,构建开放透明的便民服务新机制。三是强化执法司法监督。设立民生警务平台和审务督察平台,对每日110报警、窗口服务群众、案件当事人等人员和法院审判案件当事人,全部进行“三级回访”。民生警务平台一级回访满意率、二级回访化解率分别达到99.8%、97.1%;审务督察平台回访当事人满意度达99%。
四、着眼顺应民意,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把强基础作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强综治基础建设,实现 “三个一体”。一是群众诉求一体办理。整合全县12处乡镇(街道)、70多个部门的党政民生服务资源,成立县群众服务中心。中心采取“集中受理、分类交办、考核监管、分析研判”的运行模式,通过7900000民生热线、现场接待、网上问政、微信、微博等10种方式,一口受理群众各类诉求事项。全年共受理群众诉求11357件,办结11223件,办结满意率95.58%。大量矛盾诉求在基层就地解决。二是特殊人群一体管理。建立五莲县曙光基地,对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群体、人员实行一体化服务管理,有效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搭建“一基地三平台”,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998人,无一人重新犯罪,被司法部法命名为“五莲模式”。 三是基层社会一体治理。以管区、村、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大、中、小三级网格3198个,配备网格长及管理员4959名。建立起县、乡、村、网格四级联通的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采集录入基础信息40余万条,实现了县、乡、村综治信息服务、视频接访、治安防控 “三网一体”,联合应用。各乡镇(街道)建立综治工作中心,所有行政村设立综治办,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便民利民平台。在农村深入开展“法德进家”活动,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小知识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
召开地点:延安.
出席人数: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
代表党员人数:121万人.
大会中心议题:大会系统地总结24年来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地论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出党的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与自我批评。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大会通过决议案:《对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案》《关于军事问题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党章》《关于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