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兖单位(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759&run=13

兖州地处鲁西南交通要冲,素有“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为鲁南、鲁西南物资集散地。中央、省、市(地)先后在兖州开办工厂、学校、医院,设立物资转运、储存、经营等二级站单位百余家,有力地支援和促进了兖州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除部分学校、驻军及其医疗卫生单位等,已分别载入相应卷章外,现选67个单位,概要记述如下。

兖州矿务局兴隆庄煤矿
位于兖州城南10公里兴隆庄镇境内。1979年1月筹备,1981年5月建,设矿、区、队三级管理机构,为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对年产3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
兴隆庄矿地下煤炭1957年发现,1964年3月完成最终精查勘探。井田跨兖州、曲阜两市,南北走向长10.5公里,东西倾斜宽4.7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7.9亿吨,可采储量3.8亿吨。井田属石碳二迭系含煤地层,共含煤26层,煤系总厚18.6米,其中可采煤层总厚13.7米。第三层为主采煤层,一般厚8.65米。煤质为低变质程度的气煤,是良好的炼焦配煤或动力用煤。矿井由山东省煤炭设计院设计,1975年初,国家建委批准方案,设计生产方式以综采综掘为主。主要设备由德、英、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等国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设计日产原煤1万吨,年工作日300天,服务年限100年。建井施工由山东省兖州矿区会战指挥部承担。矿井1975年2月20日破土动工,1981年7月12日试产,通过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12月21日正式投产。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广播电台均作了报道。
该矿投产当年生产原煤123.7万吨,完成国家任务的123.7%;1982~1983年生产、安全状况良好。1984年进行现代化矿井和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建设,完成了与国家煤炭科学院合作的8个方面的38个科技项目,极大地提高了矿井的现代化程度,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1986年提前1年实现了年产300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其间,从西德引进TF-200安全监测和安全报警系统,使矿调度监测系统实现了现代化和自动化。在地面中央控制室可以直接对矿井采掘、提升、运输、排水、供电、压风等主要系统和环节进行工况、安全、环境监测,装有各具特色的声光报警装置,有效地提高了矿井的生产效率和抗灾能力。1987年1月2日被煤炭工业部命名为现代化矿井。9月30日被煤炭工业部命名为质量标准化特级矿井。1989年8月14日被中国煤炭企业管理协会命名为中国煤炭工业二级企业。
1991年起,开始探索以综采放顶煤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新路子,1993年确定创造高产高效矿井,生产管理方式由矿区队三级管理改为二级管理,强化矿对生产一线的指挥权,年产原煤311万吨,连续安全生产1242天,为建矿来最长安全周期。1994年原煤总产量385.13万吨,超设计能力85.13万吨,全国综采单产第一名。年上交利税2.323亿元,其中利润2.25亿元。连续10年为山东省文明单位。
1995年,全矿有职工8491人,其中科技人员427人,采矿一线工人1593人,矿区占地2232亩,设东西两生产区,全年原煤产量383.16万吨。该矿设党委、政工、团、技5个管理系列。有2个厂(选煤厂、热电厂)、3个采煤队、4个掘进队等基层单位和10个辅助单位。矿机关设有18个科室,18个非煤产业公司,还有职工医院、职工子弟学校等服务单位。是年,该矿被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技术进步中心授予矿井排头兵荣誉称号。
选煤厂 是矿井重要的配套工程,位于主井口西侧。由山东省煤炭设计院和美国罗伯茨--谢菲尔公司联合设计。主要设备由美国引进,工艺布置采用美国先进的工艺流程与合理的布置形式。主要厂房和皮带廊全系钢结构,建筑面积115106平方米。设计年洗原煤300万吨,服务年限100年。工程由兖州煤炭基本建设公司承建,1982年1月16日动工,1984年12月30日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内部移交生产。1985年7月30日,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代表与美国罗伯茨--谢菲尔公司代表在选煤厂签署验收交接书,并举行交接剪彩仪式。
选煤厂投产以来,狠抓质量管理,以质量保效益,所产四级冶炼精煤1989年获山东省优产品和能源部优产品称号。1990年被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评为国家银质奖,授予国家优秀产品称号。四级冶炼精煤除供应宝钢外,还向国外出口。是年5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检局颁发的《出口煤炭质量许可证》书。至1995年,共出口精煤279.3万吨,创外汇11323.38万美元。1991、1993年被煤炭工业部授予“现代化选煤厂”、“特级质量标准化选煤厂”称号。
热电厂 是应用煤泥沸腾燃烧发电新技术的试验电厂,在国内尚属首家。其设计规模为3炉2机,装机容量为2×6000千瓦时,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为1炉1机,即6000千瓦时,概算投资1587万元。1989年3月26日动工兴建,1990年11月19日一次点火成功,12月21日并网发电。1994年发电量2553.92万千瓦时,1995年发电量2098.8万千瓦时。第二期工程1995年开工,概算投资3566万元。
兖州矿务局杨村煤矿
位于兖州矿区西北部,兖州市王因镇境内,是中型国营薄煤层矿井。1983年12月20日动工兴建,1988年11月24日试产,1989年6月20日正式投产。
井田南北长9公里,东西宽3.4公里,面积30.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9546.3万吨。可采储量5943.7万吨。主采煤为16、17两层,平均厚1米左右。煤质属高发热量、高挥发分、中硫、低灰的气肥煤,适用于工业生产和煤炭化工,是良好的炼焦配煤、动力用煤和民用煤。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吨,服务年限72年。
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两翼对角式通风,设北风井、南风井。生产深度275米,辅助深度200米,矿井主提升采用国产ZJK-3.5/15.5绞车和6吨双箕斗提煤,运输采用7吨架线电机车,回采工作面全部实现墩柱放顶、支护液压化,煤炭生产与矿井安全实现调度集中监测监控,通讯实现了微波程控化。1995年,矿机关设17个科室,有职工30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5人。原煤产量53.7万吨,总产值8147万元。连续6年被山东省煤炭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部命名为质量标准化矿井。
兖州矿务局地质工程大队
位于兴隆庄镇晾衣井村。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有职工685人。主要从事矿井基建工程的地质勘探冻结施工。
该队于1972年3月在莱芜组建,时称山东煤炭工业局煤田地质勘探大队第二中队。1974年迁至兖州。1975年改称山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二勘探队。隶属关系几经演变,1983年改为兖州矿务局冻结施工地质队,隶属兖州矿务局。设有办公室、生产、劳资、财务、地质、保卫等12个科室及6个辅助单位。有各类钻机20台,为兖州矿务局所属矿区生产建设服务。1989年12月与兖州矿务局地质队合并,称兖州矿务局地质工程大队,当年完成主井、副井、风井冻结钻孔129个,进尺28426米,受到中国煤炭总公司表彰。1992年9月,大队机关由兖州市晾衣井基地迁至邹县。
临沂矿务局古城矿井筹建处
1992年8月成立,有工作人员41人,设办公室、工程科、保卫科等6个科室,负责古城矿井的筹建工作。
古城矿井位于兖州市区东北部古城村南,占地552.05亩。矿井设计年产量90万吨,服务年限54年,总投资5.2亿元,属中型煤矿。该矿建成将有职工4500人,固定资产6278.18万元。矿区煤炭总储量121.19万吨,采储量68.55万吨。第三层为主采煤,厚8.5米。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配套项目有900平方米洗煤厂、2.5公里的铁路专用线等。矿井1995年10月动工,拟于1999年10月建成投产。
矿井由国家计委批准,国家开发银行投资。总体设计、洗煤厂设计由国家煤炭部武汉设计研究院和江苏省设计研究院承担。
山东省地方煤矿经贸实业公司
位于327国道王因路口西南角,为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隶属山东省煤炭工业局。1983年12月建,始称山东省地方煤矿建井工程处。主要承担地方煤矿立井施工任务。
1984~1987年,在枣庄市泉上煤矿、淄博市王庄煤矿、滕县赵坡煤矿、庄里煤矿进行表土层立井施工,采用预注浆淹水沉井技术。1987~1990年,在台儿庄王晁煤矿、微山县欢城煤矿、滕州市级索煤矿进行表土段及基岩段施工,采用注浆法过刃脚技术。共完成10对矿井的立井施工任务,总进尺1463.45米,总产值1264.73万元,利税263.42万元。1991年改为山东省地方煤矿经贸实业公司。
1995年,该公司有职工129人,其中技术人员44人。有2套煤矿立井施工设备,价值27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260万元。机关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技术科,辖5个分公司,并代管山东省地方煤矿设备租赁站、省煤炭工业局兖州仓库。
济宁电业局兖州供电局
位于兖州中御桥北路东侧,占地10余亩。隶属济宁电业局,主要负责兖州城乡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供电管理工作。
1938年,兖州电灯公司建立。建国后,兖州电灯公司改为地方国营兖州发电厂。1959年改为曲阜县第一发电厂,同年改为曲阜发电厂兖州供电工区,1962年兖州供电工区改为济宁供电所兖州供电站,1966年更名为济宁供电局兖州供电所,负责城区供电。1975年,兖州县供电局成立,设立城关、道沟、王因、黄屯、泗庄、红星、颜店、新驿、小孟、漕河、大安、谷村、城关镇13个社镇供电站,隶属县供电局管理。1981年5月,兖州县供电局和济宁供电局兖州供电所合并,组成济宁电业局兖州供电局,人、财、物统属济宁电业局管理。
1982年,35千伏嵫山变电站建成投运,安装主变压器1800千伏安1台。1984年,兖州县第一座农村变电所--皇林变电所进行改造迁址,同时更名新驿变电站。是年,嵫山变电站1800千伏安增设2号主变压器1台。新建35千伏谷村变电站1处,年度并网投入运行。1987年110千伏红庙变电站建成,1989年35千伏城南变电站建成。对全县高压配电线路进行升压改造,淘汰6千伏电压等级,全部升压为10千伏供电,新架110千伏输电线路12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6公里,更新和改造10千伏配电线路48公里。1991年1月新增110千伏红庙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容量31500千伏安。为缓解城区供电紧张,增设10条用户专用线路及7条公用供电线路。1995年,全市拥有110千伏输电线路2条,计55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5条,计48.8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长892公里。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压器12台,总容量140450千伏安。为全市95个大中工业用户,1500个普通工业用户,1170个农业生产用户供电,通电乡镇、村庄达100%。全局共有职工230人,其中,高级职务技术人员2人,中级职务技术人员5人。局下设5个科室,1处劳动服务公司,管辖12个农电站,6个变电所。年售电量3.84亿千瓦时。
济宁电业局马青变电站
位于兖州城南小马青村东,距城3公里,占地50余亩,隶属济宁市电业局。是鲁西南最大的变电站,山东电力系统的枢纽变电站,承担济宁电厂、邹县电厂、肥城电厂的联网任务和兖州、曲阜、泗水、汶上4县市及济宁东部的供电任务。
马青变电站1965年11月建,1966年6月投运,设计容量4万千伏安,电压等级为110千伏,时为山东省最高电压等级。1979年1月电压等级升压到220千伏。1990年,设有12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3.15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2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3万千瓦调相机1台,变电器总容量为17.15万千伏安。1995年,新增12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变压器总容量为24万千伏安。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兖州矿山工程公司
驻兖州城内中御桥北路5号,隶属国家建材局建设总公司,为全民所有制建材矿山施工一级企业,从事大中型矿山建设的专业化机械化全国性流动施工企业。
1957年建,原为国家建工部机械化施工总公司石方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第一施工队。1966年改为建材部矿山工程公司第三工区。1970年改为国家建委矿山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1976年在兖州建立基地。1978年改称国家建材局建设公司矿山三处。1979年10月机关迁至兖州,1988年改称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兖州矿山工程公司,下设5个项目经营部、1个建筑安装工程处和工程机械修理、建材、机械、汽车配件3个厂。主要经营大、中型矿山系统工程及井巷工程、大型工业及民用土石方工程,公路、铁路路基、路面和桥涵工程,土木建筑、软基处理、筑坝及基础工程,兼营拆除控制爆破、工程机械修理等。有配套的大型露天爆破、挖运设备,大型吊装运输设备,大口径竖井和大断面巷道掘进衬砌设备,高速公路施工设备,国内外工程机械特别是捷产太脱拉系列修理、检测、加工设备与工程施工配套的力学、化学、土工、混凝土和电器试验设备。
公司承担全国十几个省市的30多个大中型工程项目均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85%以上。1988年,承建的安徽省宁国水泥厂矿山工程,被评为国家建材局优质工程一等奖。1989年,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施工企业管理优秀奖。1990年获山东省先进企业称号。1993年承建的济青高速公路工程三合同段提前竣工;承建的青岛高科技工业园工程被授予园区建设筑路先锋称号。
1994年,公司中标韩国大宇株式会社山东独资建设的7200T/D的大型水泥厂矿山工程,被评为全国500家最大矿山建筑业最佳经济效益第31名。1995年职工总数832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256人。全年完成石方爆破170万立方米,土石方运输145万立方米。9月,中标台商独资的江苏京阳水泥有限公司5000T/D的石灰石矿山一期工程,获国家建材局A级大爆破设计资格。
地质矿产部第三地质大队
驻兖州城西牛王村西,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是以钾盐地质勘探为主的综合性地质队,隶属山东省地质矿产局。
1978年,国家地质总局以四川省地质局第七普查勘探队为基础组建山东踏勘组,在郓城--泗水进行钾盐地质踏探,当年完成踏探任务。同年改为山东区队,并在兖州建立基地。1979年,组成5个井队,对鲁西南地区成钾条件进行调查和综合研究,完成钻探8898米。1980年1月,更名为地质部第二大队第一区队,3月提交《鲁西南下第三系盆地分布特征及找钾评价报告》,10月提交《鲁西南郓城--泗水凹陷钾盐报告》。开动钻机3部,完成钻探量6063米。
1981年6月,改称地质部第三大队,划归山东省地质局管辖。主要承担国家东部地区钾盐研究、预测和普查,对重点钾盐产地进行评价、勘探和其他矿产地深孔钻井施工。提交《江苏丰县凹陷三井完井地质工作总结》。完成钻探2668米。1983年10月,改为地质矿产部第三地质大队。当年开动钻机2台,分别在河南泌阳、江苏北部地区完成钻探3358米。1984年江西省吉泰地区盆地和周围钾盐地质进行踏勘,完成钻探4119米。1985年,提交《苏北盆地洪泽、淮安地区钾盐地质初步普查报告》。并承担山东莱芜盆地探盐找钾深井和单县煤田的钻探任务,完成钻探2654米。
1990年,有职工38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2人,管理人员59人;设行政办公室、生产办公室、保卫科、劳人科、地质技术科、供应科、财务科7个科室,辖第四勘察公司、汽车队、测井分队。有固定资产1258万元,工作范围涉及15个省、市、自治区。1991年4月,并入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队。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队
位于兖州城南泗河大桥南首,1971年1月建,隶属山东省地质矿产局,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主要承担鲁西、鲁南地区的金属与非金属固体矿产、全省煤炭资源普查勘探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基桩工程勘查和岩矿鉴定、化学分析等任务。
1979年2月,属国家地质总局直接领导,改为国家地质总局第五地质大队,10月改为地质部第五地质大队。1980年,转属山东省地质局,改称山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
1990年,共完成15个地质勘探项目,先后发现微山郗山大型稀土矿、山东省储量最大的东平铁矿、枣庄沙沟磷矿。完成日照市大型水源地质勘探,解决了石臼港的供水问题。发现蕴量为11亿吨的聊城煤田、平邑归来庄大型金矿。
1991年4月,地矿部第三地质大队并入,确定了一金、二煤、三铜、四钾盐的找矿方向。1992年,在陕北钾盐普查时发现含钾盐层。是年,查明平邑归来庄金矿0米标高以上储量11吨。1995年全队有8个科室,职工888人,其中技术人员210余人。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33份。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占地面积168亩,设有牛王基地。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位于兖州市东郊古城村南,占地70亩。是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建设部批准的勘察施工企业,具有工程勘察甲级、施工一级资质,隶属山东省地质矿产局。主要承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普查勘探和城市、农业、工矿水源地勘察评价、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市政工程、岩土试验、环境质量评价等任务。
该院前身为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1976年1月在原山东省革委地质局801水文地质队四分队的基础上组建,时称山东省革委地质局第三水文队。1992年,更名为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原单位名称和事业编制仍保留)。
建院(队)以来,共完成水文地质普查勘探项目60余个,工程地质勘察项目50个,基础施工项目10个;先后为济宁、枣庄、临沂、菏泽等城市和国家重点工程邹县电厂、齐鲁钢铁厂、山东复合肥厂、鲁南化肥厂、临沂第二电厂等单位找到大型、特大型水源地;提交了《山东邹县双村、微山两城水源地勘探报告》、《山东省羊庄盆地岩溶水系统水资源增源增采及最佳开发的系统研究报告》、《山东省兖州县大南铺和新驿水源地勘探报告》、《山东枣庄市水源地勘探报告》等60余份地质成果。获得地质矿产部找矿、勘察和科技二、三、四等奖35项,省、市级奖12项。《山东邹县双村,微山两城水源地勘探报告》被国家储委评为全国第一份优秀地下水勘探报告,《山东省羊庄盆地岩溶水系统水资源增源、增采及最佳开发的研究报告》被中科院院士等专家评为国内领先水平,某些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基础施工方面,先后承担了江苏邳州运河大桥、东平大桥、泰安庞河大桥、济宁电业局办公大楼等单位的基础施工任务。
1995年,全院职工5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20余人。院部设办公室、安保科、财务科等6个管理科室,辖水文勘察处、工程勘察处等7个经济实体。获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十佳”勘察院、省地矿局先进单位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
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第三工程处
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师十八团,1984年1月1日改编为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第三工程处。1986年12月迁驻兖州北环城路16号,占地70余亩。是以承建铁路、公路、码头、机场、工业、民用建筑为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综合性国家一级施工企业,隶属铁道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四师十八团始建于1951年3月,曾担负抗美援朝的铁路抢修和遮断任务,1953年12月回国,先后参加宝成线、黎湛线、武昌铁路枢纽、武汉长江大桥的配合施工和芜宣线、通古线、太岚线、兖石线等重点工程建设。迁驻兖州后,承担兖南联络线姚村特大桥147孔墩台制梁及架设、正线12.4公里及白家店站改建施工任务,1987年6月承担京九铁路商阜段一期正线51.2公里和4个车站及济南燕子山小区住宅楼的全部施工。1988年6月承担郑常公路詹泗段19.9公里与济南铁路局19层办公楼的施工。1989年12月,承担杭州铁路枢纽配合钱塘江大桥有关工程;1990年5月承担杭州笕桥机场扩建任务,10月承担马鞍山钢铁公司2500立方米高炉系统工程扩建任务。1991年8月承担泰安市工商银行19层综合楼工程,1992年10月承担南京环城公路、京九铁路衡商线工程,1993年6月承担淮南陈洞立交桥,12月承担南京禄口机场、安庆石化总厂铁路专用线工程;1994年6月承担余姚市高架桥修建工程。1995年2月,承担阜阳机场场道,6月马鞍山金鹏大厦,10月阜阳二环路1.2标段工程。
工程处长年在华东5省市从事野外作业,是一支管理严格,施工技术力量强的队伍。所承建的兖石线工程获国家优质银牌奖。兖南线、商阜线、杭州铁路枢纽工程获铁道部、中铁公司优质样板工程奖。燕子山小区住宅楼获山东省优质工程银牌奖。
1995年,处机关设24个科室,下辖10个项目部、16个工程队及1个建安公司、多经公司、职工医院。全处职工2200人,其中干部380人,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86人,拥有大型配套施工机械和先进测试仪器等500余台,总功率20560千瓦,固定资产6279多万元。
济南铁路分局兖州铁路地区办事处
1948年7月成立,地址在兖州花园街5号。当时主要任务是恢复兖州地区铁路各项运输业务。1949年8月撤销办事处。1950年12月设中国共产党兖州铁路地区工作委员会,1956年5月撤销,6月设立兖州地区党委会,隶属济南铁路分局。
1960年1月恢复兖州铁路地区办事处,主管运输、人事任免、财务、材料的调配和使用等工作。内设10个科室,有职工50余人。管辖区段南至利国站(包括薛枣支线)北至磁窑站,西至济宁站,基层单位7个(科级)。10月,兖州地区党委会改为中共兖州办事处工作委员会。
1963年3月,兖州铁路地区办事处、兖州地区工委同时撤销,设立中共兖州地区委员会,主持全面工作。
1972年10月,地区党委会撤销,设兖州铁路地区办事处。1984年,办事处主任兼任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设两名副主任分管行政工作。办事处的职能是:协调分局所辖驻兖各单位关系,上传下达,进行联劳协作,负责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有关单位的联系。1995年有干部职工17人,设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工会办公室、纪检组、人武部,负责协调机务段、车务段、工务段、电务段、兖州站、济宁站、铁路医院、材料厂8个科级、10个股级单位的关系。推行运输组织联网,保证机、车、工、电、辆5个联网单位的联劳协作,提高运输能力。
济南铁路局兖石铁路临管处
1983年8月27日,济南铁路局兖石线筹建处成立,1985年12月撤销,兖石铁路临管处成立,驻兖州军民西路北侧,有干部职工6600人。主要负责兖石铁路全线的管理和营运任务。处机关设24个职能科室,辖兖州水电段、建筑段等15个基层单位,2个办事处,39个车站,4所铁路学校,1处林场。
兖石铁路全长308公里,是沂蒙山区的经济动脉,为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全线各站均为继电半自动化闭塞,配有无线列调电台,到发线装有电码化设备。1988年沿线站区开辟文化活动场所,开行文化列车,建成济南铁路局第一条文化线,被铁道部作为三大模式之一,向全国铁路推广。1989年,有7个基层单位获分局以上文明单位称号,6个县城站被地方政府评为文明车站。
1990年1月临管处实行主任负责制进行优化管理,开展创建三级企业升级达标活动,积极进行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了职工技术业务水平、运输能力,配套工程收效显著。全年货物发送251万吨,运送旅客61万人次。1992年8月,兖石临管处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5年1月,处机关迁离兖州。
水电段 1985年8月成立,位于兖州城东北兖曲公路西侧,负责兖石铁路线水电设备的施工、验交、安排人员下点工作。设劳人、技术、财务等10个股室,在临沂、石臼所等地分设3个领工区、3个供电所、22个生产检修班组。1986年,兖石铁路投入临管运营,水电段承担兖石铁路308公里的运输生产及职工生活供水供电和设备维修任务。全段有管道设备40.6公里,架空和电缆线路460公里。年完成供水量125万立方米,供电量173万千瓦小时。1988年9月26日,全段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1990年,开展企业升级达标活动,供水量和供电量比1986年分别增长1倍和3倍。1995年,段设12个股室,3个领工区,3个供电所,42个生产检修和服务班(组)。有职工438人。各种供水和变配电设备550台、座(组)。供水353万立方米,供电1065万千瓦小时,是年底,全段实现安全生产3652天。
建筑段 1985年12月7日成立,称曲阜房管站,1986年10月改为曲阜建筑段,1990年1月1日迁驻兖州军民西路,改称兖州建筑段。主要担负兖州至石臼所间58个站区、11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物的管理维修和37台采暖锅炉28000延长暖气管道及3000延长米给水管道的维修任务。1990年以来,先后被济南铁路分局、济南铁路局命名为文明单位。被路局命名为“安全、优质、高效”达标先进单位和路局级劳动安全先进单位。
1995年,段设8个职能股室、1个开发公司、5个领工区、15个工区。有干部职工380人。实现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10周年的好成绩。
兖州(火车)站
位于兖州城东,京沪、新石铁路交汇处。隶属济南铁路分局,为一等站。
1909年(清宣统元年)9月始建,始称兖州府站。1936年(民国25年)6月5日,改称滋阳县站。1946年4月改为兖州站,至今。
建站初期,工作人员较少,1919年有26人,车站工作由站长管理。解放前,火车站遭到侵兖日军及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站内货物线、专用线和兖济支线残缺不全。解放后,对车站站场、线路进行修复,1949年11月兖州站定为二等一级站,1951年9月8日,改为三等站,有职工106人。为适应铁路运输量成倍增长的需要,对火车站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1953年12月,站线延长至850米,1956年2月延长为900米。1975年于城北5公里处新建兖州北站,1978年10月交付使用,人员增至549人,管理机构改为3个科室。南站承担客运,北站承担货运。1986年,兖州客站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建成一座现代化的火车站。1988年7月11日,铁道部、济南铁路局核准兖州站为一等站。
1995年,有职工1023人,设人事、财务、技术、安全、统计、总务等9个科室和客运、货运、运转3个车间。兖州站日均办理旅客列车64列,货物列车142列(2462辆)。年发送旅客164万人次,货物823100吨。
济南铁路分局兖州机务段
位于兖州城东,西与兖州(客)站隔铁路相望。占地139.8亩,建筑面积为1.8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1.28万平方米。
1918年建,直属中华民国政府济南津浦区铁路管理局。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由民国政府接管。
1948年7月兖州解放后,归属济南铁路运输管理局。1953年1月改称兖州折返段。1955年1月1日恢复兖州机务段,隶属济南铁路分局,全段有职工358人,机车19台,调车机车2台,负责兖州--磁窑--东都117公里运输任务。全年完成177.2万吨公里,走行126.97万公里,节约机煤805吨。1965年杂型机车淘汰,配国产建设型机车21台,解放型机车21台,有职工1080人,新增兖州至徐州161公里运输任务,全年完成479.4万吨公里,走行321万公里,节约机煤1.17万吨。1975年配机车59台,增加大功率前进型国产机车29台,全年完成739.38万吨公里,走行440.86万公里,节约机煤0.25万吨。1978年,机务段在兖州北站新建兖北折返段。1985年配机车72台,有职工2000人,负责兖州--泰安--莱芜,兖州--磁窑--东都--莱芜,兖州--菏泽,兖州--临沂以及兖州到邹县小运转共560公里的运输任务。全年完成1198.74万吨公里,走行662.63万公里,节约机煤0.84万吨。1990年1月兖州至徐州段划出。1995年兖州机务段有职工1966人,机车79台。设办公室、人事、安全、会计、总务、保卫、计划等11个室及计生办、路风办、房改办等,辖运转车间、检修车间,设备车间、燃整车间、救援车间、东都折返段。完成107万吨公里,走行649万公里,节约机煤1.7万吨。
济南铁路分局兖州电务段
位于兖州车站街10号,隶属济南铁路分局。负责铁路线通信、信号设备维修和电报、电话业务。
1940年7月1日薛城电气段迁至兖州后改为兖州电务段。管辖津浦线柳泉至党家庄间285.3营业公里铁路线上的通信、信号设备维修和电报、电话业务。1949年初调整管界,缩小为薛城至皮家店间203.5营业公里的铁路线。1958年1月1日撤销兖州电务段,8月16日徐州电务二段迁至兖州,改为兖州电务段。有干部职工172人,设通信室、信号室、人事室、财务室,辖薛城、界河、兖州、磁窑、泰安等10个领工区,管辖津浦线茅村至泰安间234.3和磁窑至新泰间66.2营业公里铁路线上的通信、信号业务。1960年8月,接管兖州至济宁铁路全线31.299公里的通信、信号设备。1963年3月,接管新建的新泰至莱芜间51.5公里线上的通信、信号设备。1964年,京沪线上茅村至滕县86.1公里的铁路段划归徐州电务段。1981年1月1日,接管常庄至泰安间90.611公里铁路线上的通信、信号设备。1989年3月27日,京沪线南驿与磁窑间460.2公里处坐标,作为兖州与泰安电务段管辖路段的分界点。1995年,电务段有干部职工574人,其中,总工程师1人。设通信、信号、人事、财务、教育等15个股室,辖滕州、兖州、兖州北、吴村等12个领工(检修)区,固定资产2390万元。管辖京沪线南驿至滕州段、兖菏线济宁至兖州段14个车站及179.166营业公里的铁路线通信、信号设备维修和电报、电话业务。实现行车安全2987天,劳动安全3278天,连续4年被铁道部命名为安全优质电务段,连续9年被山东省命名为文明单位。
济南铁路分局兖州车务段
位于兖州站西南侧花园街5号,1972年6月成立,是京沪干线、兖济支线部分车站车务管理部门,负责铁路运输的组织和指挥工作。设政工室、人事室、财务室、总务室和业务室。负责办理京沪干线南驿、歇马亭、吴村、柳庄、姚村、白家店、汤家林、程家庄、东滩、邹县、野店、两下店、看庄、界河、刘家庄、滕县、南沙河和兖济支线的孙氏店、济宁计19个车站的客、货列车的接发业务。设备主要有大站电气集中(6502)、小站电气集中(6032)。年货物发送量166.2万吨,旅客发送量146.5万人次,运输收入1512.29万元。
1975年9月,南沙河车站划归徐州分局薛城车务段。1981年9月,济宁车站划出。1982年9月,京沪干线上的磁窑、大汶口、北集坡、洪沟车站划归兖州车务段。1986年11月,兖济支线增设八里铺车站。1987年4月,兖济支线增设303线路所,同时撤销京沪线上的柳庄、汤家林、东滩、野店、看庄、刘家庄6个小车站。1989年12月,兖济支线增设小屯车站。1993年8月撤销歇马亭乘降所。
1995年,车务段有干部职工1004人。下设办公室、安全、运输、总务、劳人、财务、职教、路风办等10个科室。负责2个二等站,1个三等站,11个四等站,2个五等站,1个线路所的车务工作。全年货运发送700余万吨,到达140多万吨,旅客发送160余万人,运输收入13000多万元。
济南铁路分局兖州工务段
位于兖州城东天仙庙村,隶属济南铁路分局。
其前身是薛城工务段,1941年4月成立。1963年4月30日,由薛城迁至兖州,改称兖州工务段,有固定资产6497.45万元。设办公室及线路、桥梁、人事、劳资、材料、财务等9个股室。辖9个养路领工区,2个桥梁领工区,1个修配车间,有干部职工790人。管理京沪铁路北起K460+500南至K585+000处,兖州--济宁铁路K0--K31+948处路段,正线266.612公里,站特线60.412公里,专用线4.982公里,桥梁503座/10130米和道岔199组。1991年管辖京沪线北起K460+500南至K572+000,兖菏线K273+290--K305+842处,兖石线K0--K28+000处,兖州至南陶洛线K303+102--328+500处。全段共管辖正线323.296公里,站特线178.784公里。另外,承担着兖州肉联厂、山东拖拉机厂、煤矿机械厂、济宁外贸、山东推土机总厂、济宁发电厂、鲁南水泥厂、鲁南化肥厂等29条长52.184公里专用线。全段线路设备总换算长507.806公里,桥梁594座,长18884米。后,管辖范围未变。
1995年段设行政管理、人劳、线路、桥梁、财务、材料等10个科及沿线养路、养桥等13个领工区。有职工1156人,其中工程技术干部43人。车辆和各种动力机械设备181台(件),固定资产总额25285.14万元。自1989年连续7年获铁道部、济南铁路局安全、优质工务段称号。
兖州铁路职工子弟小学
位于花园街7号,主要负责兖州铁路地区职工子弟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隶属济南铁路局教育委员会。
1930年(民国19年)4月建,称兖州员工子女小学校,有教职工9人,6个教学班,学生216人。1933年铁道部批准改为兖州扶轮小学。1945年津浦线济南铁路局派员加强对兖州扶轮小学的领导,时有6个教学班,学生236人,教职工23人。开设国语、算术、常识、体育、唱歌等课程。
1948年,扶轮小学由津浦线兖州铁路工作委员会接管,称兖州铁路职工子弟小学,有一至六年级7个班,学生321人,教职员工12人。1950年,铁路职工子弟小学规模扩大,至1960年教师增加到34人,25个教学班,学生1010人。同年附设民中1个班,1962年民中停办。1963年暑假开始招收初中班,1965年10月初中班分出。1968年12月,兖州铁中、铁小合并改为“兖州红二七学校”,有小学22个班,中学17个班,学生近2000人。1978年秋,铁中、铁小分设,恢复兖州铁路职工子弟小学,有21个教学班,学生948人。
1995年,有教职工32人,12个教学班,学生450人。图书6000册,价值5500元。教学仪器280件,价值2.6万元。
兖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
1963年5月建,校址在兖州(火车)站下花园街2号,占地13亩,隶属济南铁路局教育委员会。同年招收初中两个班,学生104人(为兖州铁小附设初中班)。校长由铁小校长兼任,设教导主任1人。1965年教学班发展到6个,学生310人,教师14人。同年10月,兖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独立。1966年、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停课闹革命”,学校未招生。1968年12月,铁中、铁小合并,称“兖州红二七学校”,军、工宣传队进驻学校,小学毕业直接升入初中。1970年春,增招高中2个班,学生106人。1972年兖州红二七学校易名为兖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包括小学)。1978年秋,中、小学分设。铁中有初中班16个,学生800人,高中班8个,学生400人,为一处完全中学。
1995年,有行政管理人员24人,教学人员47人。在校学生,初中7个班、285人,高中6个班、199人。设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电教、仪器室等。教学设备齐全,升学率达70%,达国家教委二类学校标准,受到兖州市教委、济南铁路局教委的表彰奖励。
兖州汽车站
位于共青团北路,东与火车站相望,占地20亩,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为通往济宁、菏泽、聊城、商丘、临沂、十字路、济南、淄博、枣庄等地客运站,隶属济宁市汽车运输总公司。
1948年10月设立,称兖州直属运输公司,隶属山东省公路运输总局。1949年9月改为华东联运公司山东省汽车站,有职工10人,开通兖州至济宁、兖州至临沂2条营运路线。日均运送旅客约600人。1953年改称兖州汽车站,划归济宁汽车运输公司。1957年开通8条线路,日发客运班车26次,发送旅客3850人次。1977年开通线路29条。1978年增开兖州至十字路、聊城两线。1980年建立零担货运组,实行定期零担班车运输,扩大了零担货运业务。1987年有运营线路33条,日发班车144次,日均发送旅客5650人。1989年改建兖州汽车站站舍,建有候车厅、门厅、售票厅。设6个售票口,11个发车车位,可同时售票发车。站舍设施齐全,采光、照明、取暖、卫生、消防均符合标准。实行吃、住、行一条龙服务,是一个综合性多功能汽车站。1993年,应用微机售票。1995年,全站有领导干部6人,职工158人。设政工、企管、稽查、联运、客调、会统、总务、办公室7科1室。有随乘线路41条,日发送客运班车198次,过路班车45次,发送旅客7800人次。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6582公里,跨2省10地市。年发送旅客256万余人次,行包10万余件,零担810吨。
济宁汽车运输总公司第二公司
驻兖州南环城路166号,占地49.85亩。为全民所有制专业运输企业。主要承担货物运输任务。
原为汽车二队,1954年12月成立,有职工101人,客车22辆,货车38辆,负责兖州的客、货营运业务。1956年与部分私人汽车户合营。1958年,汽车二队隶属于济宁专署交通局。1978年7月改属济宁地区汽车运输公司。1981年10月,客货运输分开,汽车二队主要承担货运业务。1982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155.3万吨公里,占计划的134%,完成利润53万元,占计划的177.9%。1986年开始实行联产计酬经营承包责任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当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506.1万吨公里,实现利润63.8万元。1988年货运周转量2013.4万吨公里,实现利润23万元,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1991年8月改称济宁汽车运输第二分公司。1993年12月,改为济宁汽车运输总公司第二公司。1995年有职工229人,设办公室、营运、机务、财务、保卫科和加油站。营运车辆70部,完成货运周转量1182.9万吨公里,营运收入323万元,固定资产650万元。
济宁汽车运输总公司第十一公司
驻兖州市共青团北路,为国营专业旅客运输企业。
1981年10月,由汽车二队分出,单独建制,编为客车三队,隶属济宁汽车运输公司。1986年9月改为汽车十一队。1987年有营运客车67辆,交通线路33条,日发144班次,运送旅客5650人。完成客运周转量14734.8万公里,创利税91.2万元。1991年8月改称第十一分公司,1993年12月,改为济宁汽车运输总公司第十一公司。
1995年,有职工256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人。设办公室、政工科、安全科、保卫科、材料科、客运科、行政科、机务科、财会科、维修厂和经贸公司。有固定资产965万元,营运客车61辆,非营运车2辆。营运线路39条,47个班次。完成客运周转量11202405吨公里。
山东拖拉机厂
山东拖拉机厂座落在兖州城西北大安镇辛北庄村东,距城9公里,隶属济宁市机械局,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该厂1959年底筹建。设计规模为年产DT-28型轮式拖拉机1万台。1960年5月8日奠基,是年建成1个辅助生产车间、5幢宿舍楼和部分动力设施。1961年下马,保留200名职工、50台设备。1962年7月开始生产畜力胶轮大车、水车和拖拉机配件。1965年,试产铁马-6、铁马-8小型拖拉机,至1969年,共生产2233台。
1969年底,山东拖拉机厂被列为省重点会战工程,以山东拖拉机厂、山东农业机械化学校实习工厂、兖州农业动力修配厂为基础,设计规模为年产泰山-25拖拉机、295柴油机和齿轮各1万台(件),1970年3月动工,1976年12月建成投产。累计投资3976万元,生产流水线33条,主要设备1478台,设发动机、铸造两个分厂和11个直属车间。同时建铁路专用线3.31公里,厂区设线路2股。
1979年,有职工5429人,固定资产为5028万元,生产泰山-25拖拉机8604台,295发动机870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6631万元,销售收入6299万元,实现利润1230万元。
1981年后,山东拖拉机厂进行技术改造,“六五”期间投资593万元,建成全封闭式发动机装配车间、烤漆车间及煤气发生站。“七五”期间投资3028万元,建成微机控制气冲造型铸造车间、底盘加工及部装车间、发动机试车车间、以柔性加工中心为主的新产品车间。全厂主要生产工艺实现了专机流水线和自动线作业。产品形成六大系列:拖拉机有TS12-18马力、TS25-30马力、TS150X三大系列;柴油机为295及2100、LS1100及1110、TC87三大系列。另有几十种变型产品。1986年被国家批准为出口扩权企业,在巴基斯坦建立泰山-25拖拉机联合装配厂,实现了我国首次拖拉机技术输出。1988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被评定为国家大二型企业,被联合国开发署确定为出口规划与管理项目单位,泰山-25拖拉机被评为部优产品,同时获全国同行业第一个国优银质奖,首次获出口许可证。1989年泰山-12拖拉机被评为部优产品,295型柴油机获国优银质奖。1992年,泰山-25拖拉机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拖拉机金奖。
1993年,企业进行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设经营性实业公司、技术开发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下放分厂生产经营自主权。开发了锯石机、磨石机、锯片等石材加工机械和装载机。
1995年,全厂占地79.88万平方米,厂区39.56万平方米,有职工526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35人。固定资产原值为1700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1458台。生产大、中型拖拉机14500台,小型拖拉机8208台,柴油机21001台,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9053万元,利润1437万元。总厂辖发动机、铸造、齿轮、总装4个分厂,设12个管理处(室)和7个经营性公司以及学校、医院等。开发了ZL40、ZL50装载机、CPCD3吨叉车、4102车型汽车柴油机、工程拖拉机。泰山-25、泰山-12拖拉机和295柴油机被评定为国家级节能产品。泰山-25拖拉机被山东省经委定为山东名牌产品,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21个国家和地区。
山拖发动机分厂位于兖州城西郊(距山拖总厂约9公里),系生产配套动力--柴油机的专业分厂。前身是中匈友谊拖拉机站修配厂,建于1956年,后更名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实习工厂、兖州农业动力修配厂。
1970年山东拖拉机厂工程会战,扩建为山东拖拉机厂发动机分厂。1976年底会战结束,有职工1194人,主要生产设备380台,11条流水生产线。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22万元,初步形成年产万台柴油机的生产能力。
1981~1985年,进行技术改造,投资200万元,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采用空调设施和地下链轨环行传动线的密封装配车间和远红外整机烤漆线,更新大件车间关键设备14台,提高了机加工能力。1986~1990年,投资460.93万元,兴建发动机试车车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飞动牌295型柴油机被评为省优质产品、机械部节能产品,1987年获机电部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出口机电产品质量许可证书,1989年获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证书,优等品质量评定证书、全国行评一等奖、国家银质奖,1990年获部节能产品称号。
1995年,全厂有职工1200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7人。有6个生产车间,9个职能科室,13条专业生产线,主要设备450多台,固定资产原值1683万元,形成年产2万台柴油机生产能力。产品形成195及2100、LS1100及1110、TC87三大系列和十几种变型产品。年生产柴油机(含混合型)16000台,完成工业总产值700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90年前的13841元提高到22434元。产品除保总厂装机配套外,4年对外自销20623台。商品柴油机销往28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远销21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省兖州煤矿机械厂
位于城西北穆家庙村南。1958年建,隶属山东煤炭工业管理局,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煤矿机械制造厂,国家煤炭机械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初建时称兖州矿山机械制造厂,随着隶属关系的变化,曾先后更名为山东兖州煤矿机械制造厂、华东煤炭工业公司兖州煤矿机械修配厂、煤炭工业部兖州煤矿机械厂、山东省煤矿兖州机械厂,1994年改称山东省兖州煤矿机械厂。
1958年初,上海煤矿设计院提供初步设计方案,10月16日动工兴建。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煤矿设备3万吨,总投资暂定为2000万元,一次设计分期建设,1959年底投入简易生产。至1962年底完成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几处厂房基本建设任务。
1962年7月,洪山矿山机厂的全部管理机构和绝大部分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生产设备214台迁至兖州,并入兖州矿山机械厂。时有职工1159人。主要生产煤机配件、金属顶梁、金属支柱、工业泵、矿车、风钻等。1963年产量2306吨,初步形成比较平衡配套的生产规模。
1963~1965年,基建投资53万元,建成一批厂房。这期间,主要生产任务是供应全省煤矿维修用的煤机配件和非标准设备。还研制出不锈钢耐酸泵,解决了煤矿酸性水的排水难题,年产量2500吨。1966~1976年,制造出新型的金属支护设备,开发了44型刮板输送机、SPJ800吊挂带式输送机、MLQ/80型采煤机等新产品,总产量为11500吨。
1977年以后,按照煤炭部的规划,主要产品是发展大中型刮板输送机。厂自筹资金、自行设计建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煤气发生站及中央配电室等关键生产设施,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0吨。1987年,在原有产品品种的基础上,研制生产出煤矿井上、井下、港口码头、电厂、水泥厂用的可伸缩带式输送机、钢绳芯强力带式输送机,大倾角隔板裙边带式输送机。1993年,从英国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出寿命5万小时的皮带机托辊、大功率柔性启动装置、-25°大倾角钢绳芯强力带式输送机,整机由PLC微机控制。1994年研制生产出油田用大吨位大负荷新型抽油机、DF系列耐酸泵、D型系列清水泵、764/264刮板机、超硬材料六面顶液压机、A型胶印机、2.2×6.5m球磨机。
1995年,全厂有铸造、锻造、机械加工、机电大修、工模具、动力、铆焊、链条、总装、托辊、顶梁修造等12个分厂和20个管理服务处室及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在册职工2684人,其中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183人,初级职称237人。全厂占地面积57.4万平方米。生产设备1200余台,生产有支护、运输、排水等四大系列煤机产品共上百种型号,其中A型顶梁、44型刮板输送机、40T刮板机、18圆环链等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均超过亿元,连续7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青岛钢铁集团公司兖州焦化厂
位于城北谷村镇石马村西,距城3公里,占地372亩,是以生产冶金焦为主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1953年建。1956年,公私合营后称滋阳合兴炼焦厂,职工31人。主要设备有15马力柴油机1台,锤式打煤机1台,水泵2台,洗煤池1个,炼焦窑6个,年生产能力为1500吨。1958年,发展较快,职工增加到3243人,11月改为地方国营企业。1960年,产焦突破30万吨,产值达到1231万元。1961年起进行调整,规模逐渐缩小,至1963年,全厂职工仅98人,产量减为970吨。同年与县机制砖瓦厂合并,转为建材生产。
1966年初,在诸天寺村北恢复焦化厂。1972年2月,迁至现址,新建炼焦窑159个,铁路专线1.6公里。全厂职工近400人。1978年,生产焦炭13.4万吨,实现利税179万元,达历史最好水平。80年代,企业经济稳步发展,固定资产达到323万元。
1990年1月,焦化厂合并到青岛钢铁总厂,全厂职工471人。合并后,在维持间断性土焦生产的同时,工作重点放在10万吨机焦炉筹建上。1991年改为青岛钢铁集团公司兖州焦化厂。12月机焦炉建设工程全面铺开,翌年10月竣工,1994年2月28日点火烘炉,5月17日投产,生产出第一炉合格焦炭和焦炉煤气,6月30日,煤气外供运行亦一次成功。是年,共生产焦炭3.67万吨,焦油0.15万吨,外供煤气36万立方米。
1995年,实现现代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设11个科室,5个车间,职工639人。固定资产达6305万元。是年,向兖州社会供煤气200万立方米,居民5000余户用上了管道煤气。该厂已成为境内设备齐全、工艺先进、技术可靠、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焦化生产基地。
兖州肉类联合加工厂
位于兖州北关红花村,占地29.94万平方米,是肉类、禽蛋加工、储藏和生化制药为主的国家二级企业。1961年隶属山东省供销社,1984年改属济宁市商业局。
该厂1958年5月12日建,投资250万元。1961年4500吨的冷库建成试产。是年有职工431人,下设6个生产车间、7个科室、1个转运站。以加工生猪、牛羊、禽蛋为主。1962年正式投产,翌年完成产值1073万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食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66年铺设1.45公里的铁路专用线。1970年新建制药车间,1981年增建5000吨冷库。1983年创利17万元。1984年,完成产值6263万元,创利274万元。
1985年全面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按生产工艺、业务性质划分为7个分厂、3个公司、1个车队、1个职工医院,实行两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由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1988年被济宁市政府定为“企业特区”,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企业的水平,成为全国食品企业中的第一个二级企业。是年,完成产值8065万元,实现利润499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至1990年,共加工生猪882.2万头,牛羊58.8万头(只),家禽556.6万只,禽蛋1296吨,出口肉类6万吨,创利2842.7万元。1991~1994年间,由于肉食政策性补贴取消,企业资金匮乏,三角债困扰,加之自身结构调整步子跟不上市场变化,内部管理不善,虽经最大努力,完成总产值4.6255亿元,缴税907万元,仍未扭转亏损局面。
1995年,拥有固定资产5020万元,主要机械设备635台(套);日生猪加工能力3000头,固定冷藏量9500吨。总厂下设屠宰加工、肉制品、商品冷藏、综合利用、生化制药、牛羊禽蛋加工、食品机械7个分厂。有职工1656人,设25个科室、3个公司、1个车队、1个职工医院。该厂已发展成为以肉类联合加工、生化制药为主的国家二级企业。但是,生产经营不景气的困扰未见转机。
兖州毛条厂
位于新兖镇楚家洼村西北部,占地220亩,厂房面积5万平方米。隶属济宁市纺织公司。
该厂1977年11月建,为县办企业,设计规模为年产毛条3000吨。1979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1980年4月试车投产一次成功,达到年产毛条1500吨的生产能力。当年产值480万元。1982年4月第二期工程动工。9月改属山东省纺织工业厅。1985年12月第二期工程竣工投产,达到年产毛条2400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2971万元,利税235.5万元。1987年划归济宁市纺织公司。主要产品有毛条、化纤条、混梳条和各种洗净毛,年产值2092万元,利税65万元。1989年增设绒线生产车间,年生产量100吨,主要生产中、粗纯毛、混纺绒线。是年,增加生产设备12台,价值66万元。年生产毛条642.42吨,洗净毛470.82吨,产值984万元。
1995年,有职工842人,其中女职工486人。厂部设综合管理部、后勤保障部、生产公司、经营公司、实业发展公司两部3司及动力、机修2个辅助车间。有油脂回收、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163台,固定资产2812万元。具有年产各支数毛条2400吨、加工洗毛4500吨、绒线200吨生产能力。为山东省唯一毛条生产厂家。
山东省兖州制丝厂
位于兖州城西北4公里处,占地4.91万平方米。隶属山东省丝绸总公司。
1977年10月建,称兖州缫丝厂,1978年缓建。1980年7月经省计委批准续建。设计规模立缫机120台/2400绪,主要产品20/220白厂丝,年产60吨。1984年1月竣工试产,翌年1月正式投产。1987~1991年上半年,增设立缫机40台/800绪。1991年10月扩建立缫、茧库、污水处理设备等,新增立缫机180台/3600绪,产品质量平均3A13。是年,晋升为国家三级计量企业。1993年5月,山东省丝绸总公司统一全省缫丝企业名称,改为山东省兖州制丝厂。1994年,晋升为国家中型(二)企业。
1995年,有职工1017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人。设11个科室,5个生产车间。主要设备立缫机达340台/6800绪,年生产能力200吨,产品质量达到3A36。固定资产原值1462.7万元。工业总产值3125万元,销售收入2766万元,实现利税150万元。
兖州卷烟厂
位于城内棋盘街南首,占地3.1万平方米,原名兖州雪茄烟厂,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山东省烟草公司。
1959年,根据国务院迅速恢复历史名牌产品的指示,县人民政府建国营雪茄烟厂,属县手工业管理局。时有职工25人,国家拨给烟叶1万斤,手工卷制“火箭牌”雪茄烟。1960年,因原料奇缺而停产,保留厂名。
1976年,经山东省一轻厅批准,兖州县投资8万元,由县酒厂负责重建雪茄烟厂。1978年建成投产,是年生产“兴隆牌”雪茄烟94.84万支。1980年扩建,隶属县经济委员会。1981年,有职工600人,固定资产原值212万元,主要设备8台(套),年产卷烟3.58万箱,产值1821万元,利税1064万元。
1984年6月,转属省烟草公司,以传统手工方法卷制雪茄烟,为省唯一定点厂。鉴于中、高档烟覆盖面较小,1987年投资100万元建高档卷烟车间。是年,“龙凤牌”雪茄烟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翌年“龙凤牌”、“阔佬牌”雪茄烟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89年,产品增加到30多种,年产4.12万箱,产值2613万元,利税1688万元。
1993年6月10日,经山东省烟草公司批准,并入滕州卷烟厂,改称兖州分厂。1994年,有职工720人,科室11个,辖3个生产车间和1个公司,固定资产为200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96台(套),年产卷烟39.8万箱,产值1970万元,利税873万元。1995年转产。
中共济宁市委驻兖州工作委员会
位于育红路东侧,系中共济宁市委的派出机构,管理驻兖州二级站单位的党组织和干部,监督、检查生产计划的完成和政策执行情况。
1964年5月设立,称兖州商业二级站企业党委,设书记1人,干事2人。1966年6月中断。1970年10月,设立济宁地区驻兖州工交财贸系统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和济宁地区驻兖州工交财贸系统革命领导小组。为济宁地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和地革委的派出办事机构,对省、地驻兖工交财贸系统各单位党政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业务工作仍由省、地有关业务部门领导。
1972年7月,撤销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和革命领导小组,成立济宁地区驻兖州工交财贸系统党委,隶属中共济宁地委。翌年2月共青团济宁地区驻兖工交财贸系统委员会成立。7月系统成立工会。此后,系统内各单位工会、共青团组织陆续建立和恢复。
1983年9月,改称济宁市驻兖州工交财贸系统党委,1984年8月,改为中共济宁市委驻兖州工作委员会,隶属济宁市委。内部机构设党委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保卫科、团委、工会。10月,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下放了部分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干部下管一级。12月,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武装部。
1988年10月,根据《企业法》和济宁市委的决定,工委系统的企业干部管理工作,向主管业务部门移交。在党的建设上确立了党在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以党务工作目标管理为总抓手,在全系统实现目标管理,党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995年,内部机构设有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委办公室、组织科、宣传科、武装部、保卫科、团委、工会8个科室。编制17人,党委成员7人,书记1人,副书记2人。管理33个单位,其中中央属1个,省属10个,市属2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