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中国共产党坊子区地方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1&rec=97&run=13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坊子的活动始于1924年。是年四、五
月间,就学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共产党人庄龙甲,以同学的名义给坊子模
范小学教师何凤鸣寄送《向导》、《新青年》、《孙中山先生十讲》等进步书刊。
暑假,庄龙甲多次到东曹庄找何凤鸣、何凤池等进步青年宣传革命道理,并帮助
何凤鸣等进步教师在坊子模范小学办起了工人识字班。
1925年1月,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以孙中山特派国民会议宣传员的身份
来潍活动,国民党山东省直属潍县区分部执行委员兼宣传委员张永和在坊子模范
小学接待了他,接受了关于国民会议促进会的指示。同时参加会议的还有郭伯民、
何凤鸣等,王尽美在会上宣讲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人民要参政,要参与管理国家
大事等问题。会后,他们分头到农村进行宣传演讲。
是月,庄龙甲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潍县,借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积
极从事农运工作, 开展党的活动,发展进步青年入党。2月,在潍城区庄家村建
立了中共潍县支部, 庄任书记。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张永和等在二十里堡召
集附近各学校及国民党员举行公祭,潍县南区教育会长、毓华小学校长刘剑华无
理阻挠学生参加公祭,事后开除了进步学生吴宝谋等,引起学生们的极大不满。
庄龙甲、郭伯民以“克扣经费,贪污自肥”和要求被开除的学生复课为由,发动
学生举行罢课,开展驱逐刘剑华的斗争。刘剑华大肆报复,又开除了带领学生闹
学潮的邱传贤、 武福嵩等8名同学,并解除了进步教师郭伯民的职务。教师和学
生们在庄龙甲、张永和的支持下继续斗争,终于赶走了刘剑华,取得了斗争的胜
利。1925年秋,共产党员王全斌担任毓华小学校长,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潍南、
坊子一带学生、工人、农民中积极扩大党团组织,先后吸收牟光仪、邱传贤、郭
家瑞等加入中国共产党。
潍南、 坊子一带共产党的活动有一定基础。1925年8月中共山东省各地支部
代表会议在二十里堡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以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为书记的中
共山东省地方执行委员会。会后,邓恩铭不断到曹庄、郭家一带活动,进一步点
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年秋,中共山东省执委会派共产党员邹光忠,到胶济铁
路坊子机务段开展工作,建立坊子铁路工会,发展会员20余人。
1926年3月, 中共山东省执委会派傅书堂到坊子铁路机务段工作,很快建立
了坊子铁路支部。傅书堂任支部书记,党员有刘兆荣、邱传贤、孟广和、杨其进、
王子茂、刘志恒、王志奎等。支部以铁路为依托,成为济南、青岛间的重要秘密
交通站。
3月7日, 中共山东省召开农运扩大会议,9日,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在长清召
开农民运动扩大会议。会后,庄龙甲以山东省农运特派员的身份,带领共产党和
国民党左派人士积极开展农运活动,建立农会组织,在农村中形成了反帝反封建,
打倒土豪劣绅,迎接北伐的革命高潮。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坊子先后又有
26名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6月,在潍南茂子庄,庄龙甲主持召开中国共产
党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隶属中共
山东省执委会。 庄龙甲任书记,庄龙甲、牟鸿礼、张同俊、扈梅村为委员。7月
中共曹庄支部建立,10月扩建为东、西曹庄两个支部。在支部的领导下,曹庄一
带的农民运动发展很快, 1927年初,仅东西曹庄就有农会会员120余人。会员们
破除迷信,砸神像、拆庙宇,除旧俗、树新风;斗地主、打恶霸,实行减租减息;
兴办农民夜校、组织青年团、儿童团,大唱革命歌曲;“打倒土豪”、“打倒列
强”的歌声到处可以听到,“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标语比比皆是;
农会公开活动,党团组织处于半公开状态,农民运动如火如荼,革命气氛十分浓
厚。 当时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国民党的诸城,共产党的潍县”、
“曹庄是潍县的小莫斯科”。继曹庄支部建立之后,1927年中共郭家支部建立,
支部书记郭家珍,共有党员11人,成为当时农村中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支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但山东的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尚未破裂。5
月,庄龙甲根据中共山东省执委会“为防止国民党右派叛变”的指示,在潍县文
华中学召开国民党潍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党员张洛书以国民党省党部委员的
身份参加监选。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执委会和监察委员会,组成了潍县县党部,
执委、监委均有跨党的共产党人担任,曹庄的何凤鸣、孙思宽被选为监察委员。
同年6月, 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称中共潍县县委。同时,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潍县委员会成立,沟西乡郭家村郭家瑞担任了第一届县团委书记,并在
该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发展团员10余人。是年,中共山东省执委会还先
后派省执委委员刘俊才、团济南地委负责人宋耀庭、共产党员高元桂等到坊子和
坊子煤矿开展工人运动。
同年7月, 蒋、汪合流共同反共,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
国。潍县国民党右派在县立师范讲习所召开会议密谋反共,潍县国共两党合作开
始破裂。潍县共产党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独立领导人民进行斗争。冬,中共山
东省执委组织部长丁君羊到潍县,在乐道院养正小学召开会议,传达“八·七”
会议精神和省委“急速进行武装斗争”的指示。到会各地支部书记30余人,坊子
的郭家瑞、何凤鸣、孙思宽、马宣元、牟光仪参加了会议。会议增补马宣元为中
共潍县县委委员,并作出了建立革命武装的决定,采取了三条措施建立革命武装。
一是买枪;二是挑选精明能干的党员建立武装小组,从散兵游勇中夺取枪支;三
是派人打入军阀部队和绿林中,策反拉队伍。1928年初,特工组先后从警备队、
江浙溃兵和巡视铁路的日军手中夺得长枪、短枪40余支,在潍南坊子一带组建了
以王永庆、王兆恭为队长的中共潍县赤卫队。
1928年2月1日,中共山东省执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坊子(四马路9号)召开,
13人出席会议,会议调整了省执委领导机构,并决定发动农民抗捐随抗租组织武
装暴动。坊子党组织在中共潍县县委统一指挥下,随即组织工人、农民使用暴力
抗捐抗租, 开展抢坡斗争,打击反动势力。4月20日,东曹庄、西曹庄、郭家等
村的党员组织农会会员,在茂子庄、南屯等地农会会员协同下,由赤卫队长王兆
恭统一指挥,手持镰刀、斧头、大刀、长矛和枪支,砸大柳树“税局子”,砸碎
税桌,刀劈税役。
济南“五三”惨案后,日军加紧向济南运兵。为破坏日军的运兵计划,省执
委派宋琦在坊子铁路小学召开会议,发动铁路工人罢工。全部火车司机无一人开
车,迫使日军自己开车运兵。为颠覆日军兵列,牟光仪、张同俊在潍县乐道院电
机房内秘密制造两枚炸弹,埋在马少野村北铁路涵洞下,因制造技术不佳,失效
未爆。同时,铁路支部领导百余名工人在坊子集会,反对日军制造济南“五三”
惨案。会后刘志恒、宋琦、田泗等被国民党逮捕,杨一辰在别人掩护下逃离坊子。
6月3日,坊子党组织在中共潍县县委统一领导下,发动抗租抢坡斗争,提出
“穷人要吃饭”、“我们种地我们收”、“抢麦子度饥荒”等响亮口号。以马宣
元为首组织曹庄、郭家一带的农会会员和群众首先抢割黄门庄地主的麦子,接着
又去西南乡的望留、黄土埠子抢割潍城大地主丁宅的庄子地,罗家宅子、王松、
东曹庄、西曹庄的佃户,还向寒亭大地主于振铎进行了减租斗争,迫使地主将地
租由七成减为六成。这次抗租抢坡斗争取得了潍县农运史上的第一次胜利。同月,
坊子铁路支部利用共产党员多在高密至坊子段担任列车司机的有利条件,开展有
组织、有计划的截击日军兵列,伏抢日军军粮的斗争。
1928年秋,国民党潍县新任县长张金寿到职,在潍县设立国民党潍县县党部,
到处捕杀共产党人,潍县形势急剧恶化。中共潍县县委书记庄龙甲肺病严重,已
去安丘县杞城养病,无法主持县委的日常工作。根据中共山东省执委会指示,在
区境车留庄乡东曹庄召开会议进行组织调整,成立中共潍县临时委员会,张洛书
任书记,组织委员任玉书,宣传委员兼军事委员耿梅村,委员牟鸿礼,青年委员
高升。临委机关设在东曹庄,单作亭的小铺为联络点。
是年10月10日,庄龙甲被国民党反动分子王友德、宋法玉逮捕,12日,在安
丘南流集就义。为保存力量,党组织将已暴露身份的活动分子调往外地工作,严
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潍县。但广大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身上的血迹,
掩埋好同志的尸首,又开始继续战斗了。经牟鸿礼、马宣元一段时间的串联,坊
子一带的党组织又恢复了活动。是月,根据中共山东省执委会指示,由牟鸿礼主
持在东曹庄改组中共潍县临委,成立中共潍县特别支部,书记马宣元,组织委员
田泗,委员牟鸿礼。
是年冬,山东省执委丁君羊、刘子久来潍县传达中共“六大”精神,会议在
辛庄李明家中召开。根据会议精神,1929年2月潍县特支在东曹庄召开改组会议,
选举产生中共潍县第二届委员会,书记马宣元,委员有马宣元、牟鸿礼、刘兆荣、
孟广和、于画芳、庄鹤云、张德善等。县委机关设在东曹庄,分工为马宣元在车
留、清池、涌泉、穆村一带,刘兆荣、孟广和在坊子一带发动群众,坚持斗争,
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党的队伍。 是年5月,境域已建立农村支部3个,工人支部1
个,发展党员40余人。
6月, 叛徒王复元带领国民党山东捕共队来潍县,与国民党潍县县党部共同
策划捕杀共产党人。10日,王复元到坊子铁路机务段,威胁刘兆荣令其自首,遭
到刘的严斥。 11日上午,刘兆荣、孟广和等5人被捕。14日,潍县公安局长李朝
英率警备队分两路出击,东路到东、西曹庄逮捕了马宣元、马林兴、孙思宽、孙
茂公、田化宽、马化元等,中共潍县县委遭到严重破坏。同时,郭家的郭家瑞、
郭家珍、郭树忠等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20余人相继被捕。下半年,国民党反动势
力在县城及潍南、坊子一带丧心病狂地镇压革命势力,潍南、坊子一带的党组织
大部分被破坏,潍县党的活动中心由潍南转到了潍北。
1930年,中共山东省临时委员会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将潍县定为鲁东中心
区,并指示潍县要“坚决地从斗争中组织游击队,加紧反豪绅、地主及抗税、抗
债、 抗租工作” 、“要注意向城市及近郊与铁路附近发展党的组织;同时指示
“要迅速在城内和坊子建立发行机构,加强与省委的联系”。潍县县委几经调整
后, 党的工作重心迅速转向产业工人。1931年2月,中共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刘良
才以做木匠为掩护,常住坊子四马路靠近坊子煤矿处。11月,又调陈铭新、高松
溪到坊子煤矿组织工人斗争。冬,因资本家拖欠工人工资,中共潍县县委组织煤
矿五六百名工人举行井底大罢工,经过斗争,取得了全部发放拖欠工资和被开除
工人复工的胜利。12月,中共山东省委从青岛调丁少言到坊子铁路工人中开展工
作,发展组织,建立坊子特区支部。后又在铁路学校中建立“互救会”、“文学
会”、“世界语学会”等进步外围组织。
1932年6月, 中共潍县中心县委发动政治攻势,县委书记刘良才和坊子特支
书记丁少言在坊子组织印刷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士兵哗
变。30日夜,把标语、传单贴满了坊子的大街小巷、车站要道。7月2日,国民党
潍县县党部派警察和坊子驻军四四四团,在坊子和近郊进行大逮捕,抓捕共产党
员和群众30余人。 刑讯后仍逮捕13人。3日,准备将张云桂、韩士、陈成林、李
汝奎、季克林、吉鸿德、李炳智、陈锡恩等用火车押送潍城。党组织安排救济会
会员马兰谷出面,发动群众、被捕家属和铁路工人20余人,在火车即将开动时推
倒栏栅,拥进车站卧轨阻车。敌人阴谋一时未能得逞,后改用汽车将被捕人员秘
密押往潍城, 后转往济南。不久,张云桂等9人被杀害。大逮捕后,坊子党的组
织遭到严重破坏,特区支部停止活动。12月,坊子铁路支部领导工人进行反黄色
工会斗争,要求发放冬服,改善外工待遇,拒绝交纳会费,反对强迫工人加入合
作社等;牟铭勋发动坊子煤矿工人进行反工头剥削,要求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
取得了一定条件下的胜利,并发展了部分党员,壮大了组织力量。
1933年2月, 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在省委参加党员训练班学习的潍县中
心县委书记刘良才回到坊子,与留潍工作的省委宣传部长张子健先后两次向中共
山东省临委提出质询和抗议,批评临委组织部长宋鸣时不做党的工作,挥霍党的
经费,追求吃、穿、享用,过腐化生活。5月,宋鸣时来坊子就提出的质询辩解,
引起潍县党组织极大不满和反感。7月2日,宋鸣时叛变,山东临委又遭到破坏。
13日,宋鸣时带领国民党捕共队来坊子逮捕了刘良才,并杀害于潍城白浪河滩。
刘良才牺牲后,潍县中心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络,敌人在坊子继续捕杀共
产党人和积极分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坊子一带党的活动处于分散、孤立的
低潮。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又逮捕了东、西曹庄孙景亮、孙思宽、何凤鸣和下寨
村李精华等六七人;东、西曹庄党团员积极分子逃离者50余人,附近各村党团骨
干分子也纷纷逃离,坊子基层党组织全部破坏。在革命的低潮岁月里,党的活动
并未完全停止。据调查,1933年末仍有13名共产党员(其中葛家2人、西曹庄4人、
东曹庄1人、罗家宅子6人)在继续坚持地下斗争。
1934年1月, 前中共潍县县委组织部长牟铭勋自筹经费,历经千辛万苦找到
党中央上海局。 他回潍后四处巡视,了解各地党组织的破坏情况。3月15日,他
再次赴沪向中央汇报。 4月,在潍城成立由三人组成的鲁东工委,活动于潍县、
益都、 寿光、昌乐、广饶一带,发展党员,建立组织。5月12日,鲁东工委在坊
子镇领导铁路工务处工人举行罢工, 200余名工人手执小旗,高呼口号,要求发
雨衣制服, 连续罢工请愿两次,取得胜利,并在罢工中发展党员4名,工会会员
12名。 7月,牟铭勋第三次去沪汇报鲁东工委工作开展情况,途中被捕,后逃往
东北。自此至1937年抗战前夕,近三年时间,潍县、坊子一带革命斗争失去了党
的领导。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为日军进攻泸沟桥
通电》,号召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抵抗日寇的侵略。坊子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的
热潮。1938年1月9日,日军侵占潍城,随即占领坊子。继27日潍北蔡家栏子起义
成立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七支队之后,30日,坊子区早期共产党员何凤池从青
岛潜回家乡东曹庄,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3月2日,何凤池、何凤鸣、赵大志、
田化宽、李明光等组织东曹庄、西曹庄、石埠一带青年农民百余人,持长短枪四
五支,大刀20余把,在东曹庄宣布起义,成立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七支队二
大队。3月下旬,袭击朱里镇,消灭伪军百余人,缴获长短枪50余支;4月初,夜
袭驸马营, 消灭伪军60余人,缴获长短枪40余支,战马3匹,自行车30多辆,充
实壮大了队伍。 4月下旬,二大队组织群众联合国民党地方部队韩化南、韩守臣
部, 对坊子东十余里长的铁路段进行大破袭。同时袭击虾蟆屯车站,杀伤日军8
人, 致使胶济铁路中断通车10多天。4月底,二大队发展到千余人,辗转于潍县
东南,安丘东北的昌(邑)潍(县)安(丘)三县边界地区,打击日伪武装。不久,冲
破日伪军反动势力的封锁,长途跋涉,东下黄县与七、八支队会合。
1938年5月, 中共清河特委指示组建中共潍县县委,耿锡章任书记。由于潍
北环境恶化, 6月中共潍县县委迁至东曹庄。7月7日,县委发表“纪念抗战一周
年告全县同胞书” ,号召群众组织起来,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8月,县委书
记耿锡章在潍北耿家小官庄被捕, 被国民党残害于牟家温庄东门外。9月,中共
潍县工作委员会在清池村牟光仪家成立, 书记牟铭勋,组织部长牟光仪。10月8
日,牟铭勋在去昌邑参加联合县委会议返潍途中,于潍河岔口被国民党游击队杨
秀峰部杀害。不久,由丁明组织成立中共潍县县委。12月,丁明被免职,中共潍
县县委在清池镇西宋庄重新建立, 书记宋熙来。1939年4月,宋熙来在寒亭区潘
家庵被日军杀害,清池镇共产党员牟光仪、谭毓泰主动担起了潍县党的工作,并
积极筹集枪支,发动群众成立县大队。县大队成立后,转战潍南、潍北,打日寇、
袭伪军, 初见战功。5月28日,县大队转移到清池镇韩家侯孟村,被国民党厉文
礼部包围, 由于毫无准备,全部被缴械。8月,丁明在车留庄乡东曹庄秘密联络
党员,恢复发展组织,成立了中共潍县临时县委,丁明任书记。临委印发了《给
同志的一封信》,号召全县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团结起来,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1940年1月, 根据中共胶北特委指示,在清池镇西宋庄成立中共潍县县委,
书记季瑞。县委辖一、六、七、九4个区委,1个特支,并在八区设立了联络点。
10月,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县委在清池和曹庄一带秘密组织80余名青年农民,
拉到昌邑县北部成立抗日队伍。 不久,被编为昌邑县大队三连。1941年1月,中
共胶东区委派邢明任潍县县委书记,并调回昌邑县大队三连,以此为基础成立潍
县县大队。1942年10月,日军从各据点出发大举扫荡,中共潍县县委遭严重破坏。
是月中共清河特委决定,将潍县分为寿潍、潍南两县。1942年12月,中共潍南县
委在东曹庄成立,隶属中共清河区清东地委,书记高烽,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牟汉
华,宣传部长牟梅生,委员高松溪。潍南县委实行成员职业化,以合法的身份为
掩护,深入农村,秘密发展党员,恢复建立党的组织。1943年春,六、七、十、
二、一、九区党的组织机构先后恢复;夏,潍南县委在上级组织和军分区的领导
支持下,建立起两支敌后武工队,开展了敌后武装斗争。翌年春,武工队分成四
个组,遍布潍南各地,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农村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扩大,
迫使敌人向城区退却,党组织的工作开始向城区转移。
1943年春,中共鲁中区委派许杰、尹宗礼深入坊子,建立坊(子)青(州)工作
委员会,书记许杰、委员阎春城、薛玉祥、武嘉树,政治交通尹宗礼,隶属鲁中
区委城工部和三地委。经两年多的艰苦努力,除工委机关正式建立外,还在潍城、
坊子及其近郊建立了党的地下支部十几个,发展党员百余名;并建立两支武工队
和地下交通站、情报处20余处。夏,潍南县委派张永正以教学为掩护打入县城,
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发展党的组织,不久,在学生中成立抗日民主救国会。冬,
中共潍南县委书记高烽在城西郭家成章建立敌战区特别支部。坊子地方党组织在
积极推行组织建设的同时,高度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自1942年起在上
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先后在党内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内容的
整风运动,清算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保证了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1944年6月, 潍南县武工队配合昌潍独立营全歼小朱茂伪厉文礼部三支队张
子高大队,毙敌百余名,缴枪70余支。秋,为牵制敌人大扫荡,潍南武工队在牟
汉华、高松溪带领下,夜袭胶济铁路南流至蛤蟆屯间孟家圈段,炸翻日军火车箱
5节。 11月,潍南武工队配合昌潍独立营,夜袋沟西乡陈家油房,歼敌一个连,
活抓伪营长陈桐林。 1945年4月,为筹集枪支弹药,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潍南
武工队和曹庄、黄门庄部分进步青年夜袭潍城樱桃园子厉文礼部修械所长王干臣
住处,缴步枪9支,自动步枪1支,手枪1支,并缴获部分弹药和军用物资。
1945年8月15日, 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潍南县委连夜赶制传单,在区
境散发、张贴,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庆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
民党反动派策动内战,为及时揭穿国民党的反动阴谋,毛泽东发表《抗日战争胜
利后的时局和我党的方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任务。是月,潍南县委奉
渤海五分区指示,以潍南县武工队为基础组建胶济二大队,牟汉华任大队长,高
峰任政委,单连岱任协理员。胶济二大队配合主力部队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潍南的
重点进攻,9月连续作战4次,歼敌两个连零一个排,俘敌140余人,缴获机枪5挺,
步枪180余支。 是月,潍县、潍南两县合并为潍县,并建立中共潍县县委,毕澄
华任书记,县委设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辖10个区委。10月,中共胶东区委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又将潍县划分为潍南、潍北两县。中共潍南县委在今涌泉
乡北冯村成立,书记高烽、副书记牟汉华,副书记兼各救会长王英,组织部长刘
庶民,宣传部长王鲁夫,公安局长高松溪,武委会主任毕曼平。同时,胶济二大
队改称为潍南县独立营。
1946年1月, 全副美式武装的国民党嫡系部队第八军在美舰队护送下由青岛
登陆,抢占战略要点。15日,占领坊子。是月,中共潍南县委组织群众反奸、除
霸, 各村建立政权、武装,保卫家乡。6月24日,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
进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避开敌人优势,中共潍南县委将区中队改编为武
工队, 配合独立营四处打击敌人。9月,潍南独立营暂时撤出潍南后,特务分子
活动猖獗,接连杀害我干部和群众。中共潍南县委组织各区成立剿匪队,狠狠打
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1月,潍南独立营从昌南返回,在杨家庄与敌人分队遭遇,
将其全歼, 缴步枪20支,俘敌20名。1947年1月,中共潍南县委组织群众开展反
蒋复仇运动,在上房村召开遇难群众祭灵大会,枪决屠杀人民群众的还乡团头子,
悼念遇难群众,号召广大青年参军入伍。这一运动的开展,壮大了潍南的武装力
量, 独立营由两个连发展到4个连和1个机炮排。3月,潍南独立营、武工队、民
兵在中共潍南县委统一指挥下,坚决执行对敌占区大举进攻的方针,积极开展政
治、军事攻势,挺进潍城郊区,猛烈打击蒋军区乡队,很快恢复了下密、朱里、
眉村、 张营、南流、夹河等区和马宿、油房区大部,捣毁敌乡公所5个,消灭敌
乡队5支, 俘敌152人,毙敌15人,缴轻机枪1挺,步枪181支,短枪15支。4月,
中共潍南县委组织各区、村建立“农民翻身委员会”,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
同时, 组织武装群众,开展清匪特,挖“地线”运动。6月,潍南、潍县经济工
作队配合当地军民联合行动,建立起150里长的经济封锁线,封锁潍城敌人。5个
月,共缉私546次,价值达1400余万元(北海币)。7月,为加强潍南县土改工作的
领导,中共潍南县委在今涌泉乡大李家村调整组织机构,组成新的县委,书记孙
振华,副书记高峰,县长牟汉华,组织部长刘庶民,宣传部长牟星五,各救会长
田景武, 武委会主任毕曼平,公安局长高松溪。8月,国民党再次对我胶东解放
区猖獗进攻,中共潍南县委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转移,并对在押反革命杀人犯分别
召开大会进行处决。22日,中共潍南县委机关和群众分两路撤至昌南金台、山阴
和昌北永安一带。23日,国民党第八军九师和张天佐部犯至区境常令公山和眉村、
朱里一带。潍南县委召开会议,布署以武装斗争为主,开展积极的政治攻势,打
击、 消灭还乡团及恶霸地主,保卫群众利益。随后组织了7个武工队,深入敌区
坚持斗争。至10月底,开展对敌斗争121次,毙伤敌170余人,缴获枪支34支,子
弹1000余发,解救被抓困的群众1500余人。
战乱和天灾造成了严重饥荒。 1948年2月,潍南县委发出指示,要求干部节
衣省食, 救济灾民;降低生活标准,减轻人民负担。3月,贯彻鲁南会议精神,
布署开展整党、土地改革复查、生产自救等。口号是“不荒掉一亩地,不饿死一
个人”。4月2日,潍县战役开始,潍南、潍北两县人民全力以赴支援解放潍城。
11日,坊子解放。16日,成立中共坊子市区委员会,隶属中共华东局。28日,潍
城解放。29日,中共潍坊特别市委成立,中共坊子市区委改属中共潍坊特别市委。
8月,中共潍县(新) 成立,辖9个区,在区境设中共潍县(新)油房区委。1949年6
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潍坊特别市坊子市区遂改称潍坊市坊子区。解放以
后,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取缔国民党政权、非法组织,清理蒋帮、日
伪、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特务、地主、还乡团的同时,号召人民群众开展生产
运动。为夺取全国的胜利,组织青年参军,民工支前,开赴鲁南、苏北,参加了
淮海、渡江和解放江南诸战役。响应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坊子地
方党组织还提出了“保家卫国、 接收天下”的口号,1949年2月,中共潍南县委
组建了一套县、区领导班子,随军渡江南下,接管解放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届时境域已建立起党的县级委员会1
个 (即中共潍南县委员会,在涌泉村成立,隶属中共胶东区西海地委,书记牟汉
华,副书记赵鸣山,组织部长牟星五,宣传部长宫玉臻,武装部长张行贵,民运
部长李新更),区委6个,潍南县辖区的4个(中共马宿区委、中共张营区委、中共
眉村区委、中共太公堂区委);潍坊市辖区的1个(中共坊子区委);潍县(新)辖区
的1个(中共油房区委) ;基层支部48个,党员636人。1950年2月,潍南县并入潍
北县,中共潍北县委辖17个区委,今坊境的4个,即中共潍北县十区(马宿)区委、
十一区(张营) 区委、十四区(太公堂)区委、十五区(眉村)区委。1952年4月,潍
北县区划调整,由17个区委划为10个区委,今坊境的2个,即七区(治浑街)区委、
八区(穆村)区委。建国后的头三年,坊子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在结束土地改革运
动,镇压反革命分子,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进行整党整风,支援抗美
援朝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中完成了繁重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迅速恢复了国
民经济。
1953年3月,潍北县与潍县(新)合并,成立潍县。中共潍县县委辖18个区委,
坊境有3个,即中共潍县四区(南沟西)区委、十七区(治浑街)区委、十八区(穆村)
区委。1955年5月,潍县由18个区委合并为16个区委,坊境有3个区,即中共潍县
十二区(油房)区委、十三区(张营)区委、十四区(穆村)区委。10月,取销数字区
划名称,改为地名区划名称,十二、十三、十四区分别改为油房区、张营区、穆
村区。1956年4月,潍县将16个区划为12个区,坊境设2个区,即张营区委、穆村
区委。1951年1月,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改称中共潍坊市第四区委;1956年6月更
名为中共潍坊市坊子工委。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之后,各级党委在党的过渡
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 从1 953年开始到1956年底,又领导全区人民进行了对个
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
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但是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党的
决策出现失误。突出表现在对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个体工商业的改造上要求过
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化。1957年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全党开
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组织提出批评建议,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
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妄图取消共
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反击是必要的,但是斗争中出现了扩大化,把
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相当一批党员、干部、知识分子被错误地划
为右派分子,使党内政治民主生活受到严重挫折,“左”的思想开始滋长。
1958年1月, 撤区并乡,潍县合并为25个乡镇。中共潍县委员会辖25处乡镇
党委, 坊境有6个,即中共治浑街乡委、中共沟西乡委、中共车留庄乡委、中共
段家乡委、 中共穆村乡委、中共邓村乡委。1958年9月,撤销乡镇体制,成立人
民公社。 潍县辖17处人民公社,坊境有5处,即治浑街、沟西、车留庄、段家、
穆村人民公社,同时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12月,潍县与潍坊市合并为潍坊市,
中共潍坊市委辖21处人民公社党委, 坊境有6处,即坊子公社党委、治浑街公社
党委、车留庄公社党委、沟西公社党委、段家公社党委、穆村公社党委。1962年
1月,潍县、潍坊市分设,潍县辖17处人民公社,坊境有5处,即治浑街、沟西、
车留庄、 段家、穆村;潍坊市将坊子人民公社析为4处人民公社,即坊子、宁家
沟、张路院、石沟河人民公社。同时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各级党组织的不少领
导同志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
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瞎指挥、
浮夸风和“共产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使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加上三年的
自然灾害,造成了经济的严重困难时期。1962年以后,贯彻执行“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左”的错误影响,把主要精力放在国民经济的
发展上, 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65年5月,潍县将原来的
17处人民公社划为21处人民公社,坊境新设邓村人民公社,同时建立邓村公社党
委。 8月,张路院人民公社更名马司人民公社,同时与石沟河人民公社划归潍县
辖区。这一时期,为适应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至
1965年底,今坊子区境有党的基层委员会10个,即隶属中共潍县县委的8个(治浑
街、沟西、车留庄、段家、穆村、邓村、马司、石沟河公社党委) ;隶属中共潍
坊市委的2个(坊子工委、宁家沟公社党委);党支部271个,党员3449人。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相继通
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即《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
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明确发出了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规定了这场
运动的性质、任务和对象,“十年浩劫”由此开始。坊子地方党组织在很不理解
的情况下, 贯彻中央指示,于8月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中学
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红卫兵走街串巷,破“旧”立“新”。初期,红卫兵组织
多数处于“官办”,不久发生了变化。10月,在林彪反党集团的煽动下,全国刮
起“炮打”、“火烧”、“砸烂”、“罢官”之风,坊子区境各工厂、机关、企
业事业单位和广大农村纷纷成立名目繁多的群众造反组织。在所谓“横扫一切牛
鬼蛇神”的震波中,掀起了揪斗所谓“走资派”的浪潮。给干部挂黑牌、戴高帽、
坐“飞机”、游街示众成为最时髦的“革命行动”,各级党组织的绝大部分领导
干部被审查、揪斗。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以后,“夺权”之风在坊子燃起。
3月,县(市) 委、政府被夺权,各公社党委也相继被夺权,县(市)机关、群众团
体和公社被迫停止工作,坊子陷于大乱之中。潍县、潍坊市的几大造反组织在对
县(市)委、政府“联合夺权”之后,成立了由“军队代表”、“革命干部代表”、
“革命群众代表”组成的“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基层组织也相继成立各
级“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机关,主宰着坊子的党、
政、 财、文大权。由于各造反组织之间及其内部进行无休止的权力之争,6月,
刚成立不足3个月的县(市)“革命委员会”被冲垮。至1968年3月,经昌潍地区革
命委员会批准, 进行小调整和充实, 潍县、潍坊市革命委员会再次成立。党的
“九大” 以后开始整党建党工作,1969年9月,在各级革命委员会中建立党的核
心小组, 代行党委职权。1971年7月,重新建立基层党委和支部。但是,由于这
次整党建党指导思想上存在的错误,运动中整了一些不该整的人,吸收了一些不
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
纯。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不久,全国上下开始全面整顿。坊子地方党组织
开始纠正“左”的错误,落实有关人的政策和纠正“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
庆”中出现的错误,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逐步走上轨道。在全国整顿取得成效的
关键时刻,又刮起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坊子大好形势再次陷入混乱之
中。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宣告历时十年之久
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6年底,
坊子地方党组织共有党员5657人,其中“文化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党员2208人,
占党员总数的39%以上。
粉碎“四人帮”后的二年多时间里,由于受“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影响,
坊子同全国一样,各项工作和党的建设在徘徊中前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拨乱反正,各级党代会相继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党的委员会和基层组织;
理顺了党政关系,减少了党政交叉兼职,较明确地划分了党政领导机关的职能,
党的组织机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加强党内外监督中,克服了长期存在的党不管
党的现象,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恢复和增强;同时注意了从知识分子中发展党
员,一批优秀知识分子被吸收入党。至1983年底,区境有公社党委10个,基层支
部351个,党员7088人。

潍坊市坊子区各年度基层党组织党员统计表
┌──┬─────┬─────┬───┬──┬─────┬─────┬───┐
│年度│基层党委数│基层支部数│党员数│年度│基层党委数│基层支部数│党员数│
├──┼─────┼─────┼───┼──┼─────┼─────┼───┤
│1927│ │4 │34 │1968│10 │273 │3742 │
├──┼─────┼─────┼───┼──┼─────┼─────┼───┤
│1937│ │2 │29 │1969│10 │273 │3830 │
├──┼─────┼─────┼───┼──┼─────┼─────┼───┤
│1945│5 │5 │65 │1970│10 │276 │3993 │
├──┼─────┼─────┼───┼──┼─────┼─────┼───┤
│1949│6 │48 │636 │1971│10 │278 │4482 │
├──┼─────┼─────┼───┼──┼─────┼─────┼───┤
│1950│8 │54 │775 │1972│10 │276 │4772 │
├──┼─────┼─────┼───┼──┼─────┼─────┼───┤
│1951│7 │63 │824 │1973│9 │303 │5002 │
├──┼─────┼─────┼───┼──┼─────┼─────┼───┤
│1952│5 │68 │958 │1974│9 │304 │5079 │
├──┼─────┼─────┼───┼──┼─────┼─────┼───┤
│1953│4 │71 │1069 │1975│9 │307 │5131 │
├──┼─────┼─────┼───┼──┼─────┼─────┼───┤
│1954│4 │77 │1256 │1976│9 │308 │5657 │
├──┼─────┼─────┼───┼──┼─────┼─────┼───┤
│1955│4 │100 │1508 │1977│9 │314 │5889 │
├──┼─────┼─────┼───┼──┼─────┼─────┼───┤
│1956│4 │130 │1840 │1978│9 │321 │6006 │
├──┼─────┼─────┼───┼──┼─────┼─────┼───┤
│1957│5 │165 │1987 │1979│9 │320 │6446 │
├──┼─────┼─────┼───┼──┼─────┼─────┼───┤
│1958│6 │193 │2419 │1980│9 │333 │6469 │
├──┼─────┼─────┼───┼──┼─────┼─────┼───┤
│1959│6 │207 │2853 │1981│9 │336 │6700 │
├──┼─────┼─────┼───┼──┼─────┼─────┼───┤
│1960│6 │219 │3152 │1982│9 │339 │6905 │
├──┼─────┼─────┼───┼──┼─────┼─────┼───┤
│1961│6 │232 │3213 │1983│10 │351 │7088 │
├──┼─────┼─────┼───┼──┼─────┼─────┼───┤
│1962│9 │258 │3305 │1984│10 │443 │8122 │
├──┼─────┼─────┼───┼──┼─────┼─────┼───┤
│1963│9 │271 │3368 │1985│9 │489 │8837 │
├──┼─────┼─────┼───┼──┼─────┼─────┼───┤
│1964│9 │272 │3399 │1986│9 │535 │9232 │
├──┼─────┼─────┼───┼──┼─────┼─────┼───┤
│1965│10 │271 │3449 │1987│9 │526 │9381 │
├──┼─────┼─────┼───┼──┼─────┼─────┼───┤
│1966│10 │270 │3527 │1988│15 │613 │10215 │
├──┼─────┼─────┼───┼──┼─────┼─────┼───┤
│1967│10 │272 │3641 │1989│15 │647 │10416 │
└──┴─────┴─────┴───┴──┴─────┴─────┴───┘

1983年10月,原潍县、潍坊市撤销,潍坊地区组建为省辖市,12月,设坊子
区。198 4年1月,潍坊市坊子区施政。2月,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成立。8月,召
开中共潍坊市坊子区第六次(沿用潍坊市的届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潍坊市
坊子区第六届委员会。区委成立后,在认真纠正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
题的同时,特别注重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从改革开放,发展
国民经济的实际出发,注意了党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年龄结构的变化,积极、慎
重、 稳妥地进行组织发展。198 4年底,全区共有党员8122人,其中25岁以下的
292人,26~30岁的856人,31~35岁的1216人,36~45岁的1953人,46~55岁的
2299人,56~60岁的829人,60岁以上的677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42人,
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1109人,初中文化程度的2406人,小学文化程度的4182人,
文盲283人。 是年,对党组织进行调整,区内设党组4个,党委11个,总支4个、
支部443个。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整党的决定和市委的布署,5月,区委成成整
党办公室, 指导全区的整党工作。整党分三批进行,到1987年3月全部结束。整
党中,根据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需要,普遍改选了基层党支部,加强了基层
组织建设;并结合整党,深入进行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根据“坚
定、慎重、不错、不漏”的方针,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三种人”(跟随林彪、
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体系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进行清查和处理。
是年, 共发展党员311人, 其中35岁以下的175人,占56%;知识分子122人,占
39.9%;先进模范人物111人,占35%。1986年,发展党员280人,其中在生产第一
线的优秀工人、农民121人,专业户、联合体中的优秀人员5人,解决生产第一线
空白单位11个。从1985年起,区委对企业的领导体制、经营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把党委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改为厂长(经理)负责制,确立了厂长(经理)在企业中
的中心地位,企业党组织的职能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行使保证和
监督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营和集体工商企业从1987年逐步实行了承
包经营,并把竞争机制引入承包,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1987年7月, 中共潍坊市坊子区第七次党代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潍坊市
坊子区第七届委员会。区委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坊子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建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坚持改革开放)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
展,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党的建设不断加强。1989年,全区基层党委发展到15个,
基层支部发展到647个,党员104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