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民众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4&rec=49&run=13

清朝时已有人提倡民众教育,但极少实行。清末,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民
众教育再次提出。
民众教育在民国年间逐步兴起。1915年,山东巡按使公署曾饬令各县迅设通
俗讲演会,并颁布修正《山东各县通俗讲演会简章》。简章要求各县讲演会以正
人心、端风俗、输入通常知识为宗旨,以各县学务人员组织之,以高、初等小学
校长、教员为讲演员,以星期日为讲演期。
后随着社教机关的健全,讲演所主要是向民众讲述时事政治、一般生活常识
及仁义道德之类。同时提倡办教育、学文化,即所谓开发民智。阅报所、图书馆
则是服务机关。1919~1928年十余年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青城县民众教育
名存实亡。
1928年,国民党政权日渐巩固,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青城县民众教育机构
也逐渐完备。有通俗讲演所1处,所长1人,讲演员2人。阅报所1处,所内有报纸
8种。社会教育年支经费达432元。1930年10月,青城县社会教育机构奉令改为民
众教育馆。 馆址设在城内东大街,馆长王廷椿,馆员3人。下设事务、图书、讲
演、出版各部,年支经费1224元。
民众教育馆采取向群众讲演、开放图书、报纸等教育手段外,还组织了民众
学校。其性质是扫盲识字教育,同时在县城设立体育场所。1930年,青城县在县
城第二小学西开辟体育场作为民众体育场所,但项目只设球类。1931,青城县民
众教育馆,下设阅报所、图书馆、公共体育场、讲演所、古物保存所等机构。青
城县图书馆在教育馆的两间东屋里,藏书340余册,至1935馆内藏书已达153种,
3356册。
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教育一度停办,社会教育更无人问津。1939年初,日
军占据青城后,设立日伪政权,开办奴化教育。同时为奴役人民,推行“东亚共
荣”,开办社会教育,也称新民教育。同年,青城县日伪政权任命顾俊为新民教
育馆馆长,李阳泉、李新烈、焦耀亭为馆员,并恢复阅报所、讲演所、图书馆等
设施。 据统计,共讲演310次,听讲人数6270人。1940年,举办各种补习学校,
青城县举办1处,内有学生45人,教职员4人,年支经费120元。
至1944年,青城县新民教育馆有工作人员5人,讲演所3人,新民学校13人,
接受新民教育人数达1793人。
附:
国民党公务人员考试办法及薪俸
考试机构 国民党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建立了考试院,于1931~1948年
期间进行了多次考试。
考试院下设考选委员会和铨叙部。考选委员会主管平时的考试行政,铨叙部
主管考试及格人员的分发任用以及审查和登记全国公务人员(官吏)的任用资格、
级俸、考绩等。分设甄核司、考功司、登记司及总务司分管其事。
考试种类 依照考试法的规定, 考试分三大类:(1)公职候选人员考试;
(2)任命人员考试;(3)依法应领证书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考试。
任命人员考试:主要是指正规的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高等考试主要是招收
大学毕业生,考试及格后以荐任官任用。普通考试主要是招收高中毕业生,考试
及格后以委任官任用。高等考试除了学历外,还有经高等检定考试及格的;有专
门著作经审查合格的;有服务经历的(曾任委任官三年以上)可以应考。
高等考试分许多类,有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经济行政人员、土地
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卫生行政人员、司法官、外交官、领事官、会议人员、
统计人员、建设人员。普通考试也分若干类,除司法官、外交官、领事官、建设
人员外,基本上与高等考试相同。
除了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外,还有特种考试。一是指特种公务员的考试,如
邮政、海关及盐务机关等工作人员考试,二是低于普通考试或高于高等考试或介
乎其间的考试,都称作特种考试。如县长考试、监所看守考试等都属特种考试。
考试步骤 报名:依照考试法规的规定,高等考试、普通考试要在考试前三
个月公告,两个月前开始报名,一个月前报名截止。报名的主要任务,就是审查
应考资格。申请人具备证件,经考选委员会审查合格,即发给应考资格证明书。
在报名时只要呈验应考资格证明书,就可不必再行审查。有许多事前没有申请的
人,就在报名时临时申请审查。准予报名的,就发给入场证。
制卷及分场:报名截止后,就要准备考试。试卷是密封的,试卷上加盖关防
印,并盖上考试种类及考试科目的戳记。在试卷浮签上盖上应考人的姓名及座号,
并在各应考人试卷上打上密封号码、制备密封姓名册,然后将密封号码粘角密封。
最后还要将应考人的试卷,以科目为准,分好试场。
命题:各科目由典试委员或由典试委员聘请某个专家担任襄试委员命题。由
典试委员长圈定。
考试:依照考试法规定,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要分三试举行,第一试不及格
的不得应第二试,第二试不及格的不得应第三试。
阅卷由典试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一人或数人为襄试委员。襄试委员担任初
阅,主持某一科目的典试委员担任复阅。试卷评阅完毕,就要送核算部门计分。
计分完毕,再召开典试委员会决定录取。
授证及赴宴:放榜后还要授证,就是发给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上载有考试成
绩。授证完毕,考试院设宴欢聚。
抗战时期的考试制度 1937年7月, 由于战局的需要,考试制度作了更改,
由考试院呈请国家最高委员会核准,公布了高等考试分为初试、再试,并加以训
练办法,规定高等考试初试及格后,还要送中央政治学校训练半年,训练期满,
举行再试及格,才算是高等考试及格,送请分发任用。第一、二试科目合并为一
试举行,取消第三试,考试科目也作了简化。
抗战后期,考选委员会扩大组织,并开始办理公职候选人员及依法应领证书
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考试。考选委员会下设四个处,第一处管理公职候选人员
考试,第二处管理任命人员考试,第三处管理依法应领证书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
员考试,第四处管理总务。此外,还有会计、统计、人事三室以及专门委员编纂
视察等。
抗战胜利前后,因考试院没有地方机构,因此便在一省或二、三省设立了考
铨处,作为分支机构。
1947年3月,考试院还组织了一个出国考察团,到美国、英国、法国、瑞士、
加拿大、 日本考察考铨制度。1948年,公布“宪法”,考选委员会于7月改为考
选部,设立四个司:第一司管任命人员考试,第二司管依法应领证书的专门职业
或技术人员考试,第三司管试务,第四司管总务,考试制度同抗战时期。
考试的防弊制度 国民党政府考试院在举行考试时,采取了多项防弊措施。
(1)每次考试时,监察院要派监察委员担任监试委员,亦由国民政府简派,
常驻典试委员会及试务处。抗战后,各省分设试场,因此监察院亦要在分试地点
派定监试委员。
(2) 考选委员会只是平时的考试行政机关,到了真正举行考试时,还要临
时组织典试委员会。典试委员长及典试委员,每次考试的人选经常变动。
(3) 高等考试实行扃闺制,即从规定之日起,直至放榜,典试委员要住在
典试委员宿舍,不能与外界交往,所有命题及阅卷都在里面进行。
(4)命题时要加倍命题,然后由典试委员长圈定。因此究竟采用哪些题目,
典试委员也不知道。
(5)阅卷分初阅和复阅,由襄事委员初阅,典试委员复阅。
(6) 缮印试题是在夜间办理,典试委员长或试务处长都要到场。各科试题
都用火漆印密封着,缮印前,由监试委员一一查验有无折开过的试题。缮印试题
人员直到次日试题发出,才能外出。
(7)每一试卷要加盖关防,即印,有多少应考人,就盖多少试卷。
(8) 试卷是密封的。密封试卷及制备密封姓名册时,要在监试委员监视下
进行。
(9) 考试时,监试委员要到场巡视。每一试场设一监场主任,监场员若干
人。应考人交卷毕,将试卷包好,监试委员加盖骑缝章,监场主任也要盖章,直
到阅卷才能折开。
(10)阅卷时,阅卷委员首先要验明骑缝章再开折,当天看不完的试卷,要
全部包好,由阅卷委员封存,加盖图章。
(11)每一科目试卷阅毕,折开密封,登记每一密封号的分数,算出总分,
做好统计,以供典试委员决定录取时参考。算分数的人,只知道某一密封号的成
绩,并不知道姓名。
(12)决定录取,也只知道某一密封号的成绩,而不知姓名。录取标准决定
后,才在监试委员监试下,开折密封姓名册,在某一密封号的成绩单上填明姓名,
然后造册放榜。
考试内容及录用官员薪俸 考试内容:第一试:国文(一篇公文、一篇论文
都用文言文写)、总理遗教、中国地理、历史、宪法。第二试:专业内容,例普
通行政人员考经济学、财政学、行政法、地方自治法、民法、刑法。
录用官员薪俸:委任官55~200元、荐任官180~400元,简任官430~680元,
特任官800元。
乡村建设研究院对青城县的影响 1931年,梁漱溟在邹平主办山东乡村建设
研究院,研究乡村建设的理论和方案,设立研究部和训练部,以培养乡村建设运
动的干部。
“乡村建设”是梁漱溟作为“拯救中国,恢复伦理本位社会”的出路。他强
调“教育即乡村建设”、“一点一滴的教育即是一点一滴的建设”,认为中国问
题不是对谁革命,而是要走“乡村建设”的道路,作广义的教育功夫。使政治伦
理化,经济合作化,力求乡村内部“团结自救”。具体做法就是通过乡农学校、
乡学、 村学, 尽量用“情意教育”、“道德教育”去进行“精神陶炼”,建立
“情谊化”的乡村组织,以保持乡村文明,“兴办本村所需要的各项社会改进事
业(如合作社等),期于一村之生活逐渐改善,文化逐渐增高,并以协进社会之
进步”。
是年, 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招收小学或高小程度的男青年入院受训。学生7
月份入学,冬季下乡实习,举办乡农学校。高级部1乡设1处,初级部设在各村。
1932年,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在研究部和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招收各县人
员培训学习,回乡后举办乡农学校。1934年,青城县划定一区为乡村学校实验区
并成立了辅导委员会,第五科科长董曰信兼主任,中心学校设在义和镇,校长为
曹润彬,并拨发专项经费2000元。
在青城县各乡村中,有部分毕业于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学生,回乡后在各地举
办乡农学校,学校性质大体相当于民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