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8&rec=61&run=13

政区概况
位置面积蒙阴县地处蒙山北麓,东汶河上游,是沂蒙山区的腹地。东邻沂水县、沂南县,西靠新
泰市,南依蒙山与费县、平邑县交界,北与沂源县接壤。蒙阴县位于济南、青岛、徐州经济区域中心。
京沪高速公路穿越全境,并设有两个出入口,205国道、沂蒙公路纵贯南北,兖石公路横穿东西。地
理坐标东经117°45′~118°15′,北纬35°27′~36°02′。县域东西最大跨径84.75公里,南北最大
长距52.1公里,面积1601.6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蒙阴县历史久远,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有吕家庄、南蓉芙等大汶口文化遗
址,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4处,市级4处。周代,此地称蒙邑、堂阜邑、艾邑,分属鲁国、齐国。西
汉初建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东汉初,地属盖、
牟二城。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邪郡。西晋末因战乱废。南北朝时,北魏于蒙阴地置新泰县,
属南青州东安郡。东魏时,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北齐将蒙阴县并入东泰山郡之新泰县。1262年
(南宋景定三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称新泰镇(旧蒙阴县志叫新寨镇)。1313年(元
皇庆二年) , 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另据《重建蒙阴县碑》载,重建蒙阴县为元延佑二年。
1369年(明洪武二年)属青州府。1730年(清雍正八年),改属莒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属沂州府。
1913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济宁道。1925年改属琅邪道。1928年废道,直属省。1936年属山东省
第三行政区。1941年9月,将原蒙阴县的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县、泰宁县、博莱县。蒙阴县属鲁中区二
专区。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恢复,仍属二专区。1949年7月属沂蒙专区。1950年6月改属沂水
专区。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蒙阴县仍属临沂市至今。蒙阴镇为县委、县
政府所在地。
行政区划1996年,界牌乡撤乡设镇。2000年撤销重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界牌镇;撤销常马乡,
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联城乡;撤销北贾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岱崮镇;撤销巨山乡,将其行政区域并
入蒙阴镇。2008年,全县设蒙阴镇、常路镇、高都镇、野店镇、岱崮镇、坦埠镇、桃墟镇、垛庄镇、
界牌镇、联城乡、旧寨乡,464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3.53万人,其中男性27.27万人,女性26.26万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1‰。县内人口与1982年相比,增长9万多人。
县内有14个民族,分别是汉族、回族、苗族、壮族、瑶族、白族、哈尼族、仫佬族、锡伯族。汉
族人口占99.85%。少数民族占0.15%,计852人。

自然资源
地质地貌 蒙阴县的地层出露有太古界泰山群,约占全县面积的50%;元古界震旦系和古生界寒
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约占全县面积的30%,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约占全县面积的7%;新生代
第三系及第四系,约占全县面积的13%。
蒙阴县地貌深受构造、岩性、气候、河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形南北高,中间
低,由北西向东南倾斜。海拔标高一般200~600米,最低120米(垛庄镇西师古庄东),最高1108.3米
(桃墟镇冷峪顶)。全县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其中中山丘陵区占27%,低山丘陵区占54%,准平原
区占10%,水域占9%。其类型主要有侵蚀构造中山丘陵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和山间河谷地貌。
蒙阴县山脉, 以东汶河为界, 河以北系新甫山脉、河以南系蒙山山脉。有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头
105座。属于“崮”的有36座。岱崮镇群崮集中、崮形独特。2007年8月,“崮”这一独特的地貌通过
中科院专家组评审,命名为“岱崮地貌”,成为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
“喀斯特地貌”之后的第五大地质地貌。县内山的高度,在海拔238~1108.3米之间,海拔1000米以上
的山峰有12座。另外,还有紫荆、九女、白马3个关隘与槐花、老子、龙虎、仙人、云霞5个名洞。
蒙阴县河流属淮河流域的沂河水系。全县主要河流有东汶河、梓河、蒙河,5公里以上的支流41
条,均系季节性河流。
土地全县土地总面积160182.15公顷。 其中耕地50544.23公顷,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1.6%; 园地
19991.78公顷,占12.4%;林地22849.88公顷,占14.3%;水域10520.55公顷,占6.6%。人均土地面积0.3公
顷,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40%、世界人均水平的13.2%。全县土壤总面积144.7万公顷,主要由棕壤、褐
土和潮土组成;分布最广的是棕壤,占土壤总面积的52%,其次是褐土,占土壤总面积的38%,潮土较
少,占土壤总面积的10%。
动植物资源 蒙阴县丘陵、山地盛产花生、红薯,花生种植面积1.33万公顷,年产量6000万公斤;
红薯种植面积0.67万公顷,年产红薯40万吨。林果面积6.67万公顷,年产蜜桃、苹果、板栗、樱桃、
草莓、梨、杏、枣、山楂、核桃等干鲜果品11亿公斤,其中蜜桃年产8.25亿公斤,占全省总产量的1/3,
岱崮镇被国务院专家组评为“中华蜜桃第一镇”;苹果年产2.5亿公斤,板栗年产2500万公斤。各种药
材、药物达900余种,为山东著名的中药材产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0.13万公顷,何首乌、蒙山天麻、
蒙山灵芝、蒙山紫草、金银花、黄芪、丹参、冬虫夏草等品种纯正、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主要动物
类资源100余种;植物资源,主要的乔、灌木类分属于59科、87属、188余种。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6.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98亿立方米,地下水0.76亿立方米,全县水利工
程总库容9.22亿立方米,其中县内水利库容0.8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贮藏量年平均3.44亿立方米,可开
采量为0.76亿立方米。
矿产 已发现矿产38种,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203处,以金刚石、花岗岩、麦饭石、矿泉水、
石灰石为主,其中能源矿产1种5处;黑色金属矿产2种30处,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等)4种10处,
贵金属矿产(金)1种11处,各种非金属矿产27种137处,矿泉水矿4处。已探明矿产12种。金刚石原生
矿藏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0%, 探明贮量2000万克拉。 1983年11月14日, 发现一颗天然大金刚石, 重
119.01克拉,命名为“蒙山一号”钻石,是我国已知的第4颗特大钻石;麦饭石矿藏优良,列全国第3
位,总储量上亿吨;石灰岩储量100亿吨,探明的水泥用石灰岩为1.7亿吨;花岗岩储量10亿立方米以
上,品种有蒙山黑、蒙山红、鲁山花等。

经济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蒙阴县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完成了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
变,工业形成了门类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蒙阴县被评为山东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山东省纺织服
装产业基地县,全国果品综合强县和全国果品十强县之一。
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5.2亿元,是1978年的 70倍,年均增长 12%。财政收入4.4亿元,是
1978年的10.4倍;其中,地方税收总收入1.26 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
额达39.99亿元,比1978年增加 39.67亿元。
2008年末,全县有城乡商品交易市场88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9亿元,是1999年的5倍;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2.4亿元,是1999年的4倍。全县消费品零售额中,县城实现零售额23.95亿元;县以
下市场实现零售额13.44亿元。
农业 1978年前,农业以小麦、玉米、地瓜、花生、黄烟五大作物为全县农业作物的主体结构,
农业产值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占70.88%。改革开放后,蒙阴县积极推行土地、山林、果园、“五荒”、
农机等农村各业生产责任制,并不断做好稳定和完善工作,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随着改革的
不断深入,蒙阴县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依靠农村科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村经济初步形成粮食
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水产养殖业四大产业,果品生产连年居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
行列,以长毛兔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全国家兔育种委员会命名为“长
毛兔之乡”。2008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9.9∶39.8∶40.3。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
业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领域,为容纳大批非农从业人员开辟了新的天地。全年农
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6.3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0.9亿元,比1999年增加13.6亿元。粮食总产23.8万吨,
比1983年增加20.57万吨;棉花总产1800吨;油料总产3.70万吨;水果总产73.84万吨;蔬菜总产13.25万吨;
肉类总产19752吨;禽蛋总产6226吨;水产品总产1.63万吨。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64.86万千瓦,其中农用
排灌机械动力16.10万千瓦。年末农用汽车1331辆,拖拉机16608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工业 198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6705万元。历届县委、县政府着力抓好骨干优势企业的保值
增值和亏损企业的扭亏增盈,深化企业改革,推进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了
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至2008年,已形成了纺织、酿造、机械、建材和食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
纺织业是蒙阴传统优势产业,已形成了纺纱、织布、染色、针织、绣品、地毯为主的产业链,全县纺
织企业已发展到300余家,拥有纱锭65万锭,织机1.2万台。酿酒业具有年产40万吨啤酒的生产能力,
“银麦”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机械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年产工程钢圈10万套,钻机1万
台,其中山东工程机械钢圈厂是全国最大的钢圈生产企业;常路镇田家岭机械加工小区,区内企业13
家,其中规模企业4家,为全国第二大零部件加工聚集区;全县钻机生产企业43家,被誉为“钻机之
乡”;其中HZ-150YY型钻机获三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山东工程机械钢圈厂自主研发的工程机械
无内胎轮辋,被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建材业有石材加工企业100多家,水泥厂1家,具有年
产板材100多万平方米,水泥150万吨的生产能力。食品加工品牌优势明显,光棍鸡、红烧兔首、六姐
妹煎饼、边家干煸肉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为山东名牌产品。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06.22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6家,实现增加值28.68亿元。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5家,实现产值45.00
亿元。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97.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3.71亿元,利税8.51
亿元,利润5.45亿元,实交税金2.72亿元。有120家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过百万元,有15家企业实现利税
过千万元。
2008年,新银麦啤酒公司年生产啤酒31.5万吨, 上交利税1.24亿元,占全县工业上交利税的20%以
上,成为全县的骨干企业,位居山东啤酒行业第二位。建厂初期,由于生产规模小(1万吨),连年
亏损。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对发酵、糖化、包装等工艺
进行改造。1992年8月具有保健功效的银麦啤酒研发成功,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
了国内外同行业的一项空白。1994年10月被全国保护消费者协会推荐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1995
年3月,国家卫生部批准银麦啤酒为“新资源食品”,在啤酒行业属于首家。进入21世纪后,公司在
银麦系列啤酒的基础上,还相继成功研制出了芦荟、蓝麦、金苦瓜、金小麦等新产品,有三大系列40
多个品种,年产啤酒31.5万吨。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美国、保加利亚和香
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被外经贸部授予“国家外经贸
效益型企业”称号。银麦系列啤酒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酒。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 改革开放前,蒙阴县城仅有新城路、城关路、古城街、兴隆街等主要街道,街道狭窄
曲折,高低不平,只有二三公里的沥青路面,其余均为沙土路。蒙阴广场党政企事业单位的房屋多为
砖瓦房,楼房寥寥无几。改革开放以后,蒙阴县大力加强水、电、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
貌发生了明显变化。1995年获得了“齐鲁杯”,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城市建设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21世纪后,新修、拓宽改造或打通断头路17条,总面积30万平方米,使城区通车里程达到51.1公里,
特别是东环路、南环路、新华路、湖滨路、叠翠路、汶河路的硬化开通和205国道、兖石公路穿城段
的拓宽改造,形成了县城七纵八横的道路骨架;累计安装路灯近1000盏,安装广告灯箱3000余个。开
发建设了叠翠、新华、汶河3个住宅小区,共完成建设住宅楼面积17万平方米,县城人均居住面积达
到25平方米。2004年后,新建了汶河北路、西环路、叠翠路东段、恒昌路北段、汶河南岸滨河公园景
观路,拓宽改造了东蒙路、云蒙路等9条道路,并对云蒙路、汶河北路、西环路、东蒙路进行了高标
准配套建设,完成了恒昌路、刘洪路、一中路、红庙小区等道路和10余条背街小巷的硬化、绿化和排
水综合配套建设,五年累计新增道路长度20公里,硬化面积80.79万平方米。建成区道路总长度达86公
里,建成排水管道68公里,形成了“五横七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先后种植行道树26000棵,栽植各类
绿化苗木980多万株,建成街头绿地36处。城区新增绿化面积480万平方米,蒙阴县城全景图人均公共
绿地由过去的4.17平方米增加到8.0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20.2%增加到35.4%,绿地率由19%增加到31%,
公共绿地面积达85.4万平方米。采用BOT模式建设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2万吨,城
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2008年10月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鑫源热电厂,对城区实施了集
中供热,铺设供热管道18公里;新安装和改造供水管线21公里,城区日供水能力达4万余立方米,供水
普及率达l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投资5000万元,实施了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于2008年底建成
并投入使用。
2005年编制了新一轮《蒙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规划确立了“综合产业城、山水生
态城、旅游宜居城”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一廊、二心、二轴、三片,四带归一”的城市总体发展布
局,使县城规划面积由96平方公里增至243.11平方公里。
镇村改造改革开放前,蒙阴县农村居住条件十分简陋,房舍多数为坯墙草房,少数为砖瓦平房,
居住面积狭小。农村大多没有通电,饮水均为井水、河水,靠手提、肩挑。村与村之间只有沙土小道
连接,基本不通机动车辆。2003年,新修、硬化乡(镇)驻地及乡村道路325公里,实现了电话程控化;
自来水受益村庄92个,受益人口达到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2004年底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
村通硬化路目标。2006年在全市率先全部完成了11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80%的村庄完成规划编制。
2004~2008年,总投资2.98亿元,共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12条1149.2公里,修建大、中桥梁76座4550延米。
2008年11月,省政府表彰了10个“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示范县(市、区)”,蒙阴位列其中,也是
全市唯一受表彰的县区。2004~2008年,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8亿元,完成公共建筑及生产建
筑76.4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26.04平方米,安装给排水管道62公里,路灯1193盏,新修硬化乡村
道路120余公里, 新增绿化面积125.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24.6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
4.34平方米。全县省级村庄整治试点村5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3个。

社会建设
科技 全县共成立各类科技活动机构196家,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由1988年前的6731人,发展到16524
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5504人,高级技术人员1125人。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复旦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协作项目16个,其中山东工
程机械钢圈厂与山东大学合作,开展了工程机械钢圈优化设计分析技术研发,开发了已通过省级科技
成果鉴定的工程机械无内胎轮辋新产品。蒙阴海王绿色照明有限公司引进复旦大学国家级科研新成果
——电抗型功率转换器专利技术,在蒙阴县合作生产转换器新产品。2004~2008年全县共引进推广各
类科技成果560多项,开展科技合作交流300多人次。1993年以来,共申报各类引智项目100余项,引进
外国专家26人,涉及果业、机械、医学、纺织、水产、食品等领域,帮助解决技术难题40余项,建立
了市级引智成果示范园,山东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山东蒙山全蝎研究所被列为省级科研开发机构,
建立了较高水平的啤酒技术研究中心、钻探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果树技术研究所、农业技术研究
所等科研服务机构。市级以上科研机构发展到11家,有精细混纺、数控车床、保健啤酒等高新技术产
品18个,其中全自动环保喷漆机和工程机械无内胎轮辋生产技术分别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有银麦啤酒有限公司、聚龙液压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县纳入高新技术产业
统计的企业达20家,科技型民营发展到23家,全县逐渐形成了生物酿造、机械、电子、化工、节能照
明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体。2004~2008年,全县共申报专利193项,授权128项,其中2008年申请专利75件、
授权48件,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369%和380%。2008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05%,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82倍和16倍,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蒙阴县已连续多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2008年被列为“全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教育 1996年5月,全县“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经国
家教育督导团验收合格。2005年3月,全县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开始在垛庄镇、蒙阴镇、野店镇试点。
2007年2月,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2007年, 全县考取本科977人,专科2072人。
2004~2008年,全县投入危改资金12024万元,改造危房8.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800万元,购进微机、
交换机等设备3000多台套,建起了覆盖全县所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设备、校园网、教研网及管理平台,开齐了信息技术课,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全县农村
远程教育工程投入资金155万元,中小学校仪器更新工程投入资金956万元。2008年底,全县农村标准
化学校投资9929万元,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楼、伙房餐厅46栋,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整合学
校112处,有9个乡镇的农村标准化学校建成投入使用,被省、市领导称为“蒙阴模式”。新华社、光
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都进行了宣传报道。2008年10月,
蒙阴县被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确定为临沂市唯一的农村中小学“211工程”(“2”指热水、
热饭,两个“1”分别指取暖和改厕)中的“改厕治污”试点县。常路镇、桃墟镇、界牌镇、坦埠镇、
蒙阴镇、垛庄镇、旧寨乡、联城乡8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参与了“改厕治污”工程试点。
2008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9所,教职工5062人,专任教师4854人。其中小学134所,在校
学生43530人;初中17所,在校学生20507人;高中2所,在校学生13873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2700
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5人;民办学校6所,在校学生1239人。幼儿园305处,在园幼儿8889
人。有省级规范化学校3处,市级32处,县级35处。
文化近年来,蒙阴县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1998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社会文化先
进县”称号;2001年12月被文化部命名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县”。2005年、2007年蒙阴县顺利通过全
国、全省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 2005年,岱崮镇被山东省文化厅表彰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
2006年,蒙阴县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此做法得到市委、市
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进行推广。2007年,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2008年,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50多万元,建成11个乡镇综合文
化站,总建筑面积达到1.67万平方米。全县共建成上等级的村文化大院200余个。全县文化产业单位达
到648家,从业人员5867人,增加值2.98亿元。全县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为群众演出4558场次,观众110万
人次,拥有音乐、舞蹈、书画、摄影、文学创作、根艺奇石等文艺骨干2600多人。群众文化馆,艺术
馆共举办展览92场次,组织文艺活动144次,博物馆藏品2000件。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5.6万册,借阅图
书8.5万次。年末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7.0%和95%。有线电视用户达到9万户。
医疗卫生 2008年,全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97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6处,专科防治所(站)1处。
社区服务中心1处, 诊所、 医务室65处,农村卫生室412处。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259张,卫生技术人员
2472人,其中医生906人,注册护士44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121人。各级医院,卫生院共完成诊疗93
万人次。城镇医疗保险、新农合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参加医保,新农合参加农民达43.55万人,有
效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
旅游事业 蒙阴县山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蒙山山峰耸立,植被茂密,被誉为“超洁净地
区”、“天然氧吧”,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
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品牌。2002年9月,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首
届“齐鲁新十景”第二名。1996~2003年,累计投资3.1亿元用于蒙山开发建设。其中,投资1200万元,
建设了蒙山变电站、有线、无线通讯等及其配套设施;拓宽硬化了长6公里的柏油路、修建了15000级
石阶路、建设了11000平方米的4处停车场、汶河大酒店前绿地修建了长3990米木质步游道、栈道;投
资2000万元架设了长1134米、高差335米的蒙山索道。对原雨王庙进行修复,修建了神憩亭,并建设了
新雨王庙。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三星级宾馆——东蒙避暑山庄;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大型蒙山乐世达
停车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了容300人就餐、180人住宿的四星级标准的蒙山会馆。开发建设了蒙
山鹿苑、蒙山竹园、蒙山药园、蒙山拦水坝、蒙山瀑布回水工程等项目。2003年,蒙山已开发出6大景
区180余个景点。8年间,景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36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2000多万元,旅游总收入达3亿
元。2004~2008年,累计投入9200万元,建设完成了蒙山会馆、森林防火通道、瀑布活水、瀑布下水潭
防渗、蒙山漂流、邵家寨至云蒙峰石质步游道、蒙山茶园等工程,新上豪华旅游观光车,新建、改造
了14处星级厕所,蒙山休闲观光道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创建了国家级地质公园,先后被评为中国优
秀旅游目的地、畅游山东自驾车首选目的地、山东省十大最美的地方、山东省十佳山岳旅游区和山东
省十佳休闲度假旅游区。蒙山旅游区旅游管理科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2008年,共接待
中外游客2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00万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0亿元。
孟良崮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之一、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了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60
周年大型文艺活动和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红色旅游研讨会暨推介会。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
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08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2008年,共接待中外游
客15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670万元,旅游总收入7亿元。
“岱崮地貌”属中国第五大地貌。蒙阴县充分利用这一独特地理环境,编制了旅游总体规划,对
以卧龙崮、大崮为主体的岱崮地貌旅游区进行保护性综合开发,建设地质地貌博览园、山海经动漫影
视城,打造地质地貌奇观旅游区。
2007年,在桃墟镇百泉峪、岱崮镇燕窝、界牌镇河头泉等8个村开展了农家乐试点建设。2008年,
注册了“蒙山农家乐”品牌,并对全县农家乐进行了星级评定,首批评定了三星级蒙山农家乐7家、
二星级蒙山农家乐19家,统一发放了标识牌,制定了经营管理制度。2008年,蒙阴镇和界牌镇河头泉
村分别被评为省级旅游强镇和省级旅游特色村。 全县农家乐旅游村达到33个, 从业农户1000余户、
5000余人,餐饮和住宿接待能力分别达到1万人和8000余人。
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拥有全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地下银河旅游区有山东省保存较为完整的
地下溶洞奇观。 云蒙湖是全省第二大水库,常年水面面积10万余亩,青山环抱,碧波荡漾,景色宜
人。遍布全县的100万亩果园成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区。
人民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普遍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
提高。衣着消费猛增,改变了颜色单调、款式单一、质地差的状况,追求美观、舒适、新潮。食品消
费由“吃饱”向“吃好”转变,肉、蛋、奶、水产品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加,以奶及奶制品的消
费支出增长为最快。文化娱乐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用于交通、通讯的支出增速较快。农村居住条件
明显改善,新建、翻新住房多为砖瓦结构,有些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县城居民大多住进了楼房。2008
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4元,消费性支出8283元。百户拥
有汽车6辆,电脑46台,移动电话162部,摩托车90辆。农民人均纯收入5325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348元,
百户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80辆,彩色电视机98台,移动电话71部。
蒙阴县桃花旅游节 2006年4月11日,由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和蒙阴县委、县政府联合
举办的蒙阴县第三届桃花旅游节在蒙阴举行。临沂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市人大副主任田友
梅,副市长何龙德,市政协副主席颜廷瑞,蒙阴县县委书记张广敬,县长郑金启等出席开幕式。期间,
蒙阴县还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旅游推介会、桃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等一系列活
动。专门邀请了德国、比利时、韩国以及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河北和济南、青岛、泰安、枣庄
等地的100多名客商来蒙阴赏花休闲,实地参观考察。以花为媒收到良好招商效果,引来32个项目签约,
其中过亿元项目11个。项目涉及矿产品加工、商贸服务、旅游开发等多个领域和行业。
近年来, 蒙阴县林果业发展迅速。 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258元中,来自果品的收入占
60%以上。全县林果面积已达100万亩,果品总产达到 23亿斤。其中蜜桃面积达到 53万亩,产量 17亿
公斤,是全国蜜桃第一大县。蒙阴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0个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县之一和全国
28个优势区域优势产业果品出口基地县之一,先后获得“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中国蜜桃之都”等
称号,被誉为“中国蜜桃之乡”,“蒙阴蜜桃”成功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桃文化已
成为蒙阴响亮的文化品牌。蒙阴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把蜜桃产业打造成富民的金色产业带,
把桃花旅游节打造成为宣传蒙阴、推介蒙阴的一个良好平台,有效地扩大了对外宣传,提升了蒙阴的
整体城市形象。2004~2008年,蒙阴县举办的五届桃花旅游节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