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诊籍》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zzmj&A=21&rec=42&run=13

一、《 诊籍 》历史地位研究
对《诊籍》 历史地位评价,主要集中在它是否可称我国最早的医案。有人认为
我国最早的医案(病例)始于甲骨文;有否定此说,而持始于西周及春秋之说。但学
术界一致认为,《诊籍》是中国现在最古老的比较完整的医案,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
早的珍贵资料。
(一)中国医案首创说
孔健民在《中国医学史纲》 (1959年)中认为:仓公的《诊籍》,是中国最早
的病历记载。
顾家政在《淳于意〈诊籍〉 简析》(1982年)中认为:《诊籍》是历史上第一
次的病例记载。
余慎初在《中国医学简史》 (1983年)中认为:淳于意治病注重病历记述,他
的《诊籍》是中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其体例内容,实为后世病例医案的创始。
李经纬在《中国古代医学史略》(1988年)中认为:虽然中国早在周代就有建立病历
和作出死亡原因报告的记载,但在《周礼》中语焉不详,所以淳于意的《诊籍》是中
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它既保存了西汉以前医学文献中的有关材料,又反
映了西汉初年中国医学所达到的真实水平,并如实记录了他治疗疾病成功的经验和失
败的教训,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其体例内容,实开后世病历
医案之先河,对中医学术的提高与经验的总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志远在《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 (1991年)中认为:在中国医学史上,自
发建立病历记录的应推《史记》仓公《诊籍》。
(二)中国现存最古老医案说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 (1979年第二册)中认为:西汉初期有名的医学家有淳
于意(仓公),他的医案二十多例,记载着病人的姓名里居、病状、所用药方、诊病
日期等,为现存中国最早的医案。
吴鸿洲在《古今医案谈》(1982年载《医药史话》)中认为:中医治病有医案,
最早可见于两千多年前的《周礼·天官》篇。虽然已提到有关医案的记载,但尚无医
案的具体内容。比较完整,且有一定具体内容的医案,在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中才首次看到。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淳于意治疗疾病的25个医案,不仅是目
前保存下来的中国医学史上最古的、内容上较完整的医案,就是在世界医学史上,也
是现存最珍贵的历史资料。
傅维康在《中国医学史》 (1988年)中认为:淳于意治病注重病历记录。他的
《诊籍》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比较完整的医案,就是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珍贵
历史资料。1993年赵体浩在《淳于意〈诊籍〉学术特色俚析》中认为:《诊籍》第一
次唱出了临床病案学的先声,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病案记录。
(三)西周春秋以来医案最详尽者说
宋向元在《祖国医学的病历起始问题》 (1958年)中说:《史记·扁鹊仓公列
传》里面记载了淳于意的25个病历,当时人把病例叫做《诊籍》,这样的记述,不仅
在中国医学史上证明在公元前2世纪已有比较完整的病例, 即便在世界医学上也是最
早的珍贵资料。但把淳于意看做“创制诊籍”的人,是欠妥当的。事实上,《史记》
里而并未说《诊籍》是谁“创造”的,根据淳于意的对诏问,他只是说:“臣意所诊
者,皆有诊籍,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
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由此可以看出:《诊籍》乃是当时医家所常
有的, 也就是说写病历乃是当时医家已有的成法; 可能当时医家未必对于每个患者
“皆有诊籍”罢了,淳于意所以“皆有诊籍”,正好说明他的忠诚服务的精神。同时
《诊籍》二字作为病历的名词,在当时必然不是很冷僻的。这也可以证明《诊籍》并
不是淳于意所“创造”的。从《周礼》中可以略知西周及春秋时医生是有病例的。因
此, 中国记载病例的开始,就决不是在公元前2世纪。而应该说更早几个世纪;同时
更应该说“创造诊籍”的不是淳于意,而是奴隶社会(西周及春秋时代)的许多医生。
不能把记载患者和病症名称的甲骨卜辞和病例混同起来。因为甲骨卜辞和病例两者在
形式上虽有类似之处,而实质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前者是唯心主义的产物,而
后者是唯物主义的产物。如果单从医学史上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这一点上来说,那
么病例代替了卜辞,也是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卜辞的本身是不可能发展为
病例的。高春媛在《中国医案发展简史》(1987年)中认为:先秦两汉时期记载较为
完整的医案要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与太仓公的20余则医案。但事实上,
《史记》之前的诸子已有不少散在医案,不可单纯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最早
的医案。
(四)甲骨文原始病历之发展和完善说
林功铮在《中医病例的创始》 (1991年)中认为:根据中国文字发展的历史,
最早的病例要推甲骨文。在甲骨文辞中保留原始病例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它已具备
现代病历记载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就诊的时间、病人的姓名、简明的诊断、治疗的方
法、病因的诊断、医者签名)。因而,甲骨卜辞中有关疾病治疗的记载,是中医学最
早的原始病历。后世的《诊籍》和医案是这原始病历的发展和完善。

二、《 诊籍 》学术研究
(一)脉学研究
卢南乔在《山东古代科技人物论集》 (1978年)中认为:扁鹊后百余年间,医
学处在发展中。望、闻、问、切四诊,当以诊脉为主,《扁鹊传》虽提出“至今天下
言脉者由扁鹊也”,但不曾记载实例。而仓公于病必先诊脉。仓公在脉诊上是有发展
的,探寻下去,对于望诊、问诊、针灸也是有所推进的。
顾家政在《淳于意〈诊籍〉 简析》(1982年)认为:《诊籍》应用脉象达20余
种,为脉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国医论坛》 编辑部《淳于意〈诊籍〉的辨证特点》(1986年)认为:淳于意
熟谙黄帝、扁鹊脉书,精于寸口诊法,在所述的25个案例中,有20个即是单凭脉诊或
参以脉诊而判别死生的。《诊籍》中以脉判病的案例很多,可以看出淳于意是非常精
通脉理的,说明他以脉诊病的技术已达到很高的程度。25案中,共论及脉象二十余种
之多。每一脉象均分析其主病原理,判断准确并基本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可以认为,
淳于意《诊籍》为脉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王叔和《脉经》所载的24种脉象,
也与《诊籍》中部分脉象名称相同,说明《脉经》论脉深受《诊籍》的影响。淳于意
是继扁鹊之后的又一持脉高手。傅维康在《中国医学史》(1988年)中认为:淳于意
精于望诊和脉诊, 在25例诊籍中, 有十多例是通过望色和切脉来作出正确诊断的。
《诊籍》中提到的脉象共有20多种,如弦、大、深、平、代、紧、小、急、滑、数、
实、坚、散、涩等。其中多数脉象沿用至今。淳于意在脉诊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
验。李经纬于1988年在《中国古代医学史略》中认为:淳于意在诊断方面有丰富的经
验,而尤精于切诊。他不但记载了浮、沉、弦、紧、数、滑、涩、长、大、小、代、
实、弱、坚、平、鼓、静、躁等近20种单脉象,其中大都沿用至今,而且还论述了脉
大而数、脉大而躁、不平而代、脉沉小弱、脉大而实、涩而不属等兼脉。在论脉理方
面还有脉无五藏气、阴阳交、并阴、三阴俱搏、脉不衰等,使我国医学之切脉诊断水
平得到明显提高。25例中,有10例完全是根据脉象来判断死生的。
赵体浩等于1993年在《淳于意诊籍学术特色俚析》 中认为:淳于意熟谙黄帝、
扁鹊脉书,精于寸口诊法,在所述的25个案例中,共论及脉象18种,有20例是单凭脉
诊或参以脉诊而判病预后的。
(二)辨证研究
《国医论坛》 编辑部《淳于意〈诊籍〉的辨证特点》(1986年):《诊籍》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记录,为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所创。《诊籍》分析病机,辨证
施治。从其所记述的25例案中可以看出,每案都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除了
对十例死亡病人因其根深势笃,不可救治而未采取措施外,余十五例皆通过辨证施以
不同治法而获愈。1988年李经纬在《中国古代医学史略》中说:淳于意论医者“必审
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余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
与息相应,乃可以论”。强调诊病必须审慎行事,诸诊合参,以避免片面性。1993年
赵体浩等在《淳于意〈诊籍〉 学术特色俚析》中认为:《诊籍》5例病案,每案都对
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透视,然后施以不同治疗而获愈。
(三)治疗研究
1982年顾家政在《淳于意〈诊籍〉 简析》中认为:《诊籍》详细记载了在治病
过程中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脉象、治疗、方药、预后、疗效等各个方面,为中国医
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淳于意不信巫而重视实践医学。淳于意的《诊籍》已经
完全没有用巫术治病的形式。《诊籍》更重要的是淳于意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临
床上的治疗情况记录下来。不但有成功的病例,而且也有失败的病例。《诊籍》反映
了中国当时临证医学的进步。它已经具备了初级的辨证施治的原则。《诊籍》应用望
诊、切诊来判断疾病的预后,达到正确无误,并基本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为中国诊
断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他记载的十例死亡病人是经望诊和切诊预后的,大部
分是疑难疾病,在两千年前达到这样的高水准是很不容易的。《诊籍》的治疗方法比
较进步,尤其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提高了疗效,采取当时应用还比较少的汤药进
行治疗,疗效更为明显。十五例的治愈病例,十例是用药物治疗的,这是当时医药学
上的一个很大进步。更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应用物理的降温疗法治疗疾病。
1988年李经纬在《中国古代医学史略》 中认为:在疾病治疗上,淳于意以药物
为主,辅以针灸、冷敷等法。常用方法包括有汤剂、丸剂、散剂、酒剂、含漱剂,以
及催乳、冷敷、阴道坐药和外敷等。在诊“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的病例中,使用
莨菪助产。这是用酒服莨菪药作镇静麻醉剂最早的记载。淳于意对针灸也比较重视。
1988年傅维康在《中国医学史》 中说:淳于意在治疗方法上,有汤药、刺法灸
法等。值得一提的是,淳于意对高热病人还运用了物理降温的方法。在治菑川王“蹶
证”一案中,针对其身热、头痛的主要症状,采用“寒水跗其头”,并配以针刺阳明
脉而获显效。可见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有了物理降温疗法。此外,《诊籍》中还
记载有芜花驱虫,治疗“蛲瘕”;莨菪催产,治疗“不乳”等方法。对秦汉以来开始
盛行的炼丹服石之风,淳于意极力反对。他严肃指出了服石的危害性,告诫患者不能
随便服用“五石散”。
张志远在《中医源流与著名人物考》(1991年)中说:《诊籍》载有患者姓氏、
地址、 职务、病名、脉象、治疗过程和预后。所诊对象,男18、女7例,内科15、外
科1、 伤科2、寄生虫1、妇产科2、儿科1、口腔科1、中毒2。有寒中、气膈、涌疝、
肺消瘅、肺伤、迥风、牡疝、热蹶、热气、风瘅客脬、遗积瘕、风蹶、胸满、气疝、
伤脾、蹶上、肾痹、蛲瘕、中热、痹、龋齿、病疽、月事不下、不乳,沓风十五种疾
患。病因以房劳、酗酒较多,占11例;余为过劳汗出、忧愁、外感风、寒、湿邪。指
出龋齿是因为不注意口腔卫生,反对服石。诊断切桡骨动脉,分浮、沉、小、大、疾、
盛、长、弦、静、浊、清、和、数、风、平、鼓、代、紧、弱、急、实、散、衰、贲、
躁、坚、滑、涩、番阳、番阴、阴阳交等30余种。25个医案中,妇女6、小儿2;15例
治疗成功,按《史记》顺序排列,1、6、7、8、12、15、21、22、24、25凭着脉象断
定死亡,施治方法,绝大部分均投汤药、散剂、丸散、药酒。次则使用针刺、窜药、
灸法、冷水浇头物理降温。通过他11例汤液医疗,不难看出,药物的临床应用,在西
汉初年已居主导地位。 若结合《治百病方》 及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
《杂疗方》、《胎产书》汇算,所用药物超过了《神农本草经》,仅帛书就达四百味,
也可证明这一点。
赵体浩等在《淳于意〈诊籍〉 学术特色俚析》(1993年)中认为:《诊籍》善
施针用灸,开辟针灸临床。25例医案中,涉及针灸(包括单独施针用灸或灸药并施)
者有5例, 这是中国目前现存针灸临床的最早记录,体现了辨证施针、循经取穴等原
则。《诊籍》中的治法和剂型颇为丰富,在治愈的15个案例中,计有内服、外用、针
灸、 物理疗法等数种,其中兼采综合的治疗方法就有4例。综合疗法的应用,显著提
高了疗效,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四)医德研究
卢南乔在《青年医生仓公在医学上的贡献及其在医学史上的地位》 (1978年)
中说:“非其人不传”,这是古来一切珍惜自己道术、学术、技术的人的共同态度。
仓公并未遵从这个教导,对于来学的人,根据他们的要求,分别授以医术。值得重视
的是,他从不计较人的身份高下,因材施教。傅维康在《中国医学史》(1988年)中
认为:淳于意为人谦诚,从不掩饰自己的不足,诊籍中10例死亡病例就是最好的佐证。
当汉文帝问他“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时,他回答说:“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
也。”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十分可取。淳于意并以培养医学人才为己任。他曾先
后招有不少学生,根据各人的特点因材施教,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医术。赵体浩等
在《淳于意〈诊籍〉学术特色俚析》(1993年)中认为:《诊籍》详细记述了症状。
脉象、病因、病机、治法、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诊籍》的内容极
其广泛,资料非常丰富,这种记录方法,至今仍为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的书写沿用。
从《诊籍》中还可以看出,淳于意的医疗态度是非常科学求实的。所记录的25案中,
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