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6&rec=12&run=13

2013年,东营市加快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实现平稳
较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1832.3亿元,同比增长18.0%,增加
值同比增长12.7%;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13.3亿元、 利税1932.4亿元、 利润
1233.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1%、2.0%和4.8%,总量分居全省第4位、第1位和
第1位。 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0652.6亿元,同比增长20.7%,
增加值同比增长18.1%;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63.6亿元、利税12 71.4亿元、利
润92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17.0%和18.6%。
(一)推进结构调整。①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引导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新装备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全年共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287个,完成投
入443.5亿元; 列入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重点项目125个,总投资747.3
亿元。利华益集团新戊二醇、神驰化工的异戊橡胶等项目的工艺、装备、产品达
到国内领先水平。 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100个、完成投资93.3亿元;新兴
产业项目121个, 完成投资235.2亿元。 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104.5亿元、 利税395.8亿元、 利润28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13.7%和
14.8%,分别占全市的26.5%、20.5%和23.2%。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搭建现代物
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全市完成社会物流总额
12936.1亿元,同比增长14%;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9.8亿元,同比增长12.7%。纳
入省级统计的软件企业有27家,实现业务收入5.4亿元,增长33.2%。③加快推进
中心城企业搬迁。计划搬迁(转产、关停)的31家工业企业,有28家完成搬迁任
务,3家正实施搬迁(关停) 。④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全市中小企业、现
代物流业公共服务平台, 支持建设石油装备、化工油品和橡胶轮胎3个行业电子
商务平台,完善提升广饶县橡胶轮胎、东营区石油装备等重点产业监测检验公共
服务平台,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已有省级产业集群6个,国家级、
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0个。⑤强化扶持资金导向作用。争取国家、省扶持资
金2.29亿元, 同比增长86.3%,通过市级工业技改扶持资金和节能降耗、中小企
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二)推进项目建设。①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组织三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采
取重点项目市领导帮扶、大项目审批集中代理等措施。加强项目建设监管协调,
及时掌握工业投入运行态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强化规划、审批事项协调,推
进解决资金、土地、水电等要素保障问题。②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确定30个总
投资656.1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 进行动态管理,强化服务,带动全市工业加大
投入。全市地方共实施408个工业项目,完成投入678.7亿元。其中,实施亿元以
上项目242个, 完成投资604.6亿元;3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6.2亿元。③
推进与国有大企业合作。组织实施东营市与中石化的战略合作,2013年中石化供
应东营市地炼企业原油287万吨, 比上年增加98万吨。联合石化大型混合芳烃项
目完成50%安装工程量。 中海油石化升级改造项目扎实推进,排污管线铺设完成
总工程量的95%。胜利石化总厂优化升级项目的柴油加氢、硫磺回收装置投产。
(三)加大企业培育力度。①支持大企业做优做强。落实支持重点企业发展的
政策措施,出台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奖励实施办法,分级评选表彰30家转调典型企
业。制定关于扶持大项目大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实施“双十工程”,
抓大带小, 扶优扶强,引导全市工业优化升级。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864家,过
亿元企业617户, 占总量的71.4%。其中,过100亿元企业23户,增加4户;过300
亿元企业5户,增加4户。入选全国企业500强10户、全国制造业500强21户、全省
百强企业19户, 分别占全省的22%、28%和19%。大海集团、金岭集团被授予“山
东工业突出贡献奖大奖” ,方圆集团等3家企业被授予“山东工业突出贡献奖表
彰奖”。②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政务督查考核,制定工
作实施意见、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小微企业考核办法等文件,筛选
200家创新型和成长型小微企业, 实施“一对一”联系帮扶。强化创业辅导基地
创建,规范信用担保业发展,开展融资、用工、法律等专题服务,累计服务企业
1100余家。③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家梯次培养,增强发展决策、经
营管理和市场驾驭能力。举办培训班和研修班,开展“品牌提升年活动”。万达
集团董事长巴树山等5名企业家被授予“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四)推进技术创新。①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
作, 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全市企业与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金
宇轮胎国家橡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广饶研究院面向20多家企业征集技
术难题120多项, 研发课题42个,申请专利26项。②强化技术平台建设。华泰集
团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建有省级行业技术中心3家、各级企业技
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178家。开展首批中小企业自主品牌、专精特新企业认定,
新建“一企一技术” 省级研发中心8家、创新企业11家,新认定市级研发中心28
家、创新企业11家。③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实自主创新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加
大研发投入,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89个项目列入全省技术创新项目
计划。科瑞公司2500型压裂泵车研制等多项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山东宝世达新型
长冲程节能抽油机等3个产品列入全省第二批高端技术装备新产品推广目录, 胜
利高原螺杆泵高效采油关键技术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海利丰低温热
大温差提升技术等2项成果获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五)推进节能降耗。①严格目标管理。出台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
建立能源总量控制、节能考核奖励和节能预警机制。召开全市节能工作会议,加
强调度管理。强化对高耗低效企业的跟踪监测,每月印发电力消费通报。②推进
结构节能。加强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受理
节能评估项目82个, 拒批高耗能项目2个。印发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完成37个淘
汰落后项目,年可节约能耗18万吨标准煤。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产业,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79.1万千瓦和1.7万千瓦。全年新能源发电13.94
亿千瓦时,占全市总发电量的12.08%。③实施技术节能。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发
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全市有10个项目入选省重大节能技
术产业化奖励项目,支持实施29个节能技术项目。全市30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有
25个竣工,完成投资50.2亿元。胜利工业园区、垦利经济开发区制定循环化改造
方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加快推进,有5个项目投产、9个项目
开工建设,年可累计减排COD1000吨,节约标准煤6.55万吨。加快散装水泥推广,
全市散装水泥生产率89.64%, 居全省前列。④加强节能监察。开展能效对标、
管理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管理,开展专项节能
监察5批次。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坚持以信息技术提升工业发展
质量, 全市工业80%以上的大型装备实现信息化集成。东营移动投资2000万元,
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无线、物联技术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石油装备制造技术的深
度融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品智能化水平。黄河三角洲石油化工交易中心入
选工信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 华泰集团等3家企业被列为全省“对标助
推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海科化工集团“基于云计算的企业资
源管理系统项目” 等3个项目被评为全国石化行业两化融合优秀项目,胜利高原
等10个企业的信息技术推广中心入围全省第三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四个一百”
工程。 在省政府组织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中,东营市居全省第2位,海科化
工等3家企业分居行业第一名。 ②促进通信行业健康发展。开展通信系统第二届
“文明服务窗口”和“文明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在全省率先实施电信基础设施
共建共享,已共建共享设施68处,节约建设资金2200万元;推进电信基础设施纳
入住宅小区、商住楼设计审批和综合验收范围,初步形成规范有序的电信设施建
设机制。无线技术应用提速,无线城市门户网站接入项目38项、用户51.2万户。
中国移动集团投资3亿多元,启动4G网络建设,东营市是全国首批被纳入“双百”
计划的城市。 全市各通信营业公司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4.36亿元、光缆66.9万芯
公里、 宽带互联网用户52.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4.87%、18.79%和18.34%。③强
化城域网运行保障。 投资665万元,实施“数字东营”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实
现部分重点部门网速万兆进楼宇、千兆进终端。加强数字东营城域网安全管理,
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对全市67家网站进行监测,组织全市信息安全检查。强化数
据中心管理,规范城域网接入、域名申请、设备托管等办事流程,对重点敏感数
据进行异地容灾。
石油开采业 是东营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
的工作区域分布在山东省东营、 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8
个市的28个县(区)内,主体勘探开发区域位于东营市。按地质构造区划,山东
省境内可供找油找气的勘探区域属于渤海湾盆地,其中济阳坳陷和浅海地区是胜
利油田勘探开发的主战场。胜利油田现指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国石
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的统称。胜利油田的管理模式以四级管理为主。2013
年底,胜利油田机关设30个职能处室、17个直属单位;下设60个二级单位以及局
属经济实体、管理局控股公司等17个,用工总量17.98万人。
胜利油田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走出一条开拓创新、科学发展
的胜利之路。至2013年底,胜利油田发现不同类型油气田80个,累计探明石油地
质储量53.04亿吨; 投入开发油气田74个,年生产能力2700万吨。累计生产原油
10.72亿吨,约占同期全国陆上油田原油产量的1/5,生产天然气552.08亿立方米,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13年, 胜利油田新增控制石油地质储量8175.09万吨,新增预测石油地质
储量9128.21万吨; 生产原油2776.24万吨,同比增加21.24万吨,连续18年产量
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 生产天然气5亿立方米,加工原油157.28万吨。油田分公
司缴纳税额228亿元,连续5年位居山东省纳税百强排行榜首位。
【油气勘探】 勘探部署由重规模向重质量效益转变,加强优选评价和预
探部署,桶油发现成本比考核指标低0.2美元。东部探区确定8个经济规模增储阵
地, 探井平均井深2557米、同比减少611米,新发现第80个油田——青南油田;
三合村洼陷、 垦东北部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形成2个3000万吨级的增储建产规模
阵地, 在渤南等7个地区获得商业发现,老区勘探有新突破。西部探区准北哈山
构造带勘探实现突破,在车排子石炭系、沙湾组获得新的商业发现,在准中、准
东等4个地区发现好苗头,西部上产百万吨的资源基础得到落实。
【油气开发】 突出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东部保稳定、西部快上产、非常
规效益发展稳步推进。建立油藏评价机构和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勘探开发工程一
体化, 全年新增探明储量全部动用建产,新增SEC经济可采储量184.68百万桶,
技术可采储量实现储采平衡。培育产量增长点,海上和西部比“十一五”末分别
上产45万吨、61万吨。建立统一的产能项目评价平台,百万吨产能投资比预算降
低13%; 严抓方案实施和新井质量,产能达标率95%,新井当年产油同比增加6万
吨。非常规开发建立“由产出定投入”的倒逼机制,制定单井经济可采储量评价
指标体系,实现效益开发。以提高“三率”为核心,强化水质、水井治理和水网
改造,水质达标率提高1.1个百分点,水井分注率提高2.8个百分点;推行重大措
施专家审查制度, 措施有效率提高0.6个百分点;自然递减控制在11.5%,连续6
年稳中趋降。
【油地结合】 2013年,推进油地创建生态文明和谐油区乡镇工作,各县
区、镇街、油田结对单位共协调工作82次,组织召开油地座谈会34次,油地联席
会16次, 举办联谊活动5次,解决相关问题12个。实施石油开发中心投资改造张
杨路,绿化亮化黄河路、乐安路,孤东采油厂开发黄河口镇生态旅游建设,河口
采油厂支援集贤站至陈庄镇气管线工程建设等项目。油田结对单位重视油区环境
保护,投入专项环境治理改造资金近3000万元。地方党委政府为油田安全生产提
供良好环境, 初步形成共享共赢局面。8月21日,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分公司联合下发《油地联席会议制度》,年内召开油
地联席会议2次,开展工作督查4次,编发联席会议督导通报4期。
石油化工业 2013年,国际原油价格窄幅振荡,总体在80美元以上的高位。
东营市炼化企业总体运行平稳,得益于石化下游产业链延伸,新产品投产带来的
新增量, 石化行业保持较快增长。107户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
6070万吨。 全年加工原油1439.4万吨, 增长5.6%; 生产汽油517.7万吨,增长
20.6%; 生产柴油818.8万吨, 增长34%。 完成工业总产值2849亿元,同比增长
25.2%;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1.3亿元、利税262.4亿元、利润166.6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25.0%、23.4%和34.7%。主要炼化企业分布在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
东营区等,重点炼化企业有利华益集团、华星集团、正和集团、海科集团、垦利
石化等。
轮胎制造业 2013年, 全市规模以上的橡胶轮胎企业63户,轮胎产能增加
1655万条,一批新建项目投产达效。品牌建设作用显现,竞争力逐步提升。全年
生产轮胎外胎14055.2万条, 同比增长69.6%;其中子午胎11307.5万条,同比增
长74.2%, 占全省的44%。 轮胎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5.4亿元、 利税
193.3亿元、 利润16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28.5%和27.0%。实现轮胎出
口36.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3%。企业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垦利县等,重点企业
有金宇轮胎、万达集团和永盛橡胶等。
石油装备制造业 2013年, 钻修机、采油机械、制氮设备、天然气压缩机
及油田特种设备等价格基本平稳,产销平衡;陆地海洋石油钻采装备技术水平提
升,营销及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客户认同度提高,订单增长明显;油田特种设备
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销量增长势头明显。全市102户规模以上石油装备企业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822.9亿元、利税119.5亿元、利润8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
11.4%和13.2%。实现出口85754亿美元,同比增长2.7%。企业主要分布在东营区、
垦利县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企业有胜利高原、科瑞机械、孚瑞特公司等。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 2013年, 行业总体保持平稳。铜价基本稳定,处
低位运行,阴极铜均价为52260元/吨,较同期下降9.7%。市场需求基本平稳。13
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9.7亿元、 利税93.5亿元、利润54.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1.4%、 4.5%和4.1%。企业主要分布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
企业有方圆有色、天圆铜业等。
纺织服装业 2013年, 东营市企业采取加大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生产差
异化产品等措施,规避风险、稳定市场,产业总体运行平稳。60家规模以上企业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6.9亿元、利税84.1亿元、利润6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
%、 9.9%和9.2%。企业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利津县、河口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
区,重点企业有大海集团、昊龙集团等。
农副产品加工业 2013年, 面粉及果蔬制品市场需求随季节和节日市场需
求变化而变化,波动较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原料和产品价格看,12月,小麦、
普粉、 精粉的价格分别比上年增长13.9%、6.4%、5.8%。豆腐类产品出口日韩,
草莓等水果制品出口欧洲, 市场需求较稳定, 企业产销平衡。鸡肉市场受年初
H7N9流感及全球经济疲软的双重影响,市场整体走弱。年底毛鸡收购价格为8520
元/吨,较年初下跌480元/吨;肉鸡销售价格为10800元/吨,较年初下跌1000元/
吨。 全市94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2.5亿元、利税65.5亿元、利润
45.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3.0%、39.6%和38.4%。企业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利津
县、河口区等,重点企业有半球面粉、华誉集团、驰中集团等。
盐化工业 2013年, 受下游行业全国性产能过剩影响,主要原材料原盐价
格全年总体呈现下跌态势,年初最高355元/吨(不含税价) ,7月最低255元/吨,
年底升至276元/吨,全年下跌22.2%;30型烧碱价格基本维持510~550元/吨;32
%烧碱全年均价574元/吨, 较同期降低185元;50%碱价格大幅波动,均价956元/
吨, 较同期降低334元。主要产品液氯价格走势受周边氯碱企业开工情况影响较
大,全年价格最低为1元/吨,最高为807元/吨;环氧丙烷价格呈现上涨态势,企
业出厂报价均价1月1日为11350元/吨, 12月27日为14660元/吨,涨幅29.2%。24
家盐化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3亿元、 利税58.9亿元、利润41.6亿元,同比
分别增长6.4%、 11.6%和5.7%。企业分布在广饶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口
区等,重点盐化企业有金岭集团、金茂化工、华泰化工等。
汽车及零配件产业 2013年,产业发展良好。刹车片方面,巩固北美市场,
国内市场需求稳定, 企业整体销售平稳,企业生产负荷90%左右。车轮方面,受
国内产能过剩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饶县主要车轮生产企业成立车轮协会,
实现抱团发展,企业销售形势良好,全年平均生产负荷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轮胎模具方面,市场受轮胎产量增加影响,市场需求较好。车桥方面,加大新型
车辆研发力度,产品覆盖面逐渐加大,全年2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58.1亿元、利税27.9亿元、利润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15.8%和25.0%。
企业主要分布在广饶县、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企业有信义集团、盛泰车
轮等。
造纸业 2013年, 市场需求总体平稳,企业产销平衡。受国际国内造纸行
业产能过剩、 环保成本上升等影响,华泰纸业、华泰清河实业公司淘汰9条造纸
落后生产线,集中优势生产力量应对市场竞争。从原材料来看,8#美废价格呈现
“V”字形走势,年初价格最高187美元/吨,年中跌至160美元/吨,年终升至176
美元/吨; 纸浆年底价格5740元/吨,较年初上涨90元/吨,机制纸及新闻纸等产
品价格基本稳定。受淘汰落后产能影响,造纸企业产品产量有所降低,生产经营
压力变大。全年,5家造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7亿元、利税19.5亿元、利
润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1%、4.1%和5.6%。重点企业有华泰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