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3&rec=25&run=13

目前, 全市有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主要是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东营
港经济开发区、山东东营胜利工业园、河口经济开发区、广饶经济开发区、利津经
济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
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
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东营经济开发区),是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高新技
术的基地、市属经济的载体、产业集群的龙头,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
的中心城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153平方公里,安置项目区面积32平方公里。
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6个: 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财
政局、 党群工作部、社会事务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7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供热站、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投资促进中心、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16个:开发区地税分局、
开发区国税局、开发区工商分局、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开发区公安分局、开发区
环保分局、开发区质监分局、开发区安监分局、开发区消防大队、开发区交巡警大
队、开发区油区管理站、开发区法庭(市中院民六庭)、检察室、审计分局、规划
分局、仲裁办;油田工业园管理办公室1个。
2008年开发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帮助企
业克服困难。为解决煤电油运紧张问题,积极向上争取用电负荷,对区内运输车辆
实行封闭式管理,发放临时通行证,保障了企业正常运行。为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加大银企对接力度,成立了东营市鑫桥有限公司,设立4000万元的贷款互助资金,
全年共组织银政企洽谈会6次,为企业协调贷款49.6亿元,提供财政扶持资金1.6亿
元,办理退税1.36亿元;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争取各级各类无偿资金3634
万元,创建区以来新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实行了重点企业旬调度
制度和班子成员联系骨干企业制度,走访企业100余家,解决问题50余件。
全区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2008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430亿元, 增长
30.3%; 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 增长24.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345.5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344.4亿元、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利税36.1亿元、利润
24.1亿元, 分别增长31.6%、31.8%、29.7%、40.3%和20.2%;完成地方一般预算内
财政收入3.37亿元,增长34.8%;完成进出口总额10.84亿美元,其中出口3.45亿美
元、进口7.39亿美元,分别增长90%、99.8%和85.8%;实际利用外资4150万美元。
高端产业发展框架迅速拉开。2008年是高端产业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主要从产
业载体、产业链条、产业升级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四园区、一基地”建设取得重
要进展。滨海新材料园,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生态工业园,软件大厦主
体工程完工, 被列为“山东省软件产业园” 、“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园”和
“山东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油田工业园,新引进石油装备制造项目7个,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中心商务区,奥林匹克花园项目启动建设;国际新能
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整体策划工作顺利推进。二是项目引进建设实现大的突破。
将2008年确定为“高端产业项目引进建设年”,围绕六大高端产业链构建,集中实
施突破。成立了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八个产业招商小组,建立了信息宣传推介、
项目信息搜集交流、项目洽谈、项目联审、项目推进“五个平台”,抽调18名机关
干部到新入区项目挂实职,开展“项目开工月”和“外出招商月”活动,取得明显
成效。 新引进过亿元的项目20个,总投资248亿元。吉盛汽车、睿迪汽车、光伏太
阳能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大规模集成电路、华泰化工离子膜烧碱、高
原第四工业园、 天圆铜业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方圆第三工业园、泰克拓普LED、
中凯风电塔筒、龙玺石油大口径钢管等19个项目建成投产。三是产业提升的步伐加
快。组织实施了骨干企业扶持计划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区内销售收入过亿
元的企业达到19家;企业新建、续建项目56个,完成投资7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
到3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5%。新
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天信”和“天丰”商标被
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丰太阳能”和“胜利高原”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5家企业的6个产品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对外战略合作,高原、
科利达、胜动燃气、孚瑞特等公司与国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涉及金额3亿元。
五大支撑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在规划体系建设方面,聘请中国城市规
划设计院编制了空间战略发展研究方案,修编了开发区总体规划和滨海新材料园分
区规划,完成了科技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海新材料园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
划、“邻里社区”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企业集中办公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高新技
术走廊概念规划等编制和报批。二是在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聘请中国人民大学
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课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区内企业人才培训及引进工
作的实施意见》,与东营职业学院、市技术学院等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企业提
供培训和高素质劳动力输入平台。三是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产学研结合更加
深入,“生态谷”项目全面启动,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列入省政府与科技
部省部会商议题。四是在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正在运
作成立投资公司和置业公司,并初步构建起管理运营框架。同时,企业资本经营迈
出了新的步伐。五是在基础设施和城区建设方面,2008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
实施了污水处理厂、 水厂、 变电站、路桥、热力、绿化、雨污泵站、土方回填等
“十大工程”,开工建设道路9条,桥梁5座,雨水泵站1座,回填土方583万立方米,
新增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 广利河改造工程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加大新
城区建设力度,居住、商业、休闲、娱乐等城市功能得到完善。加强城区环境综合
整治,加大障碍物清理和油田管线拆迁协调力度,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狠抓
节能减排,制定了循环经济方案和企业节能奖励办法,实施了六大循环经济工程,
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华泰化工集团、市人造板厂荣获“山东省中小
企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称号。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组织开展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
清查,建立了环境监测站和大气监测中心,形成了集监测、监察、服务、治理于一
体的新型工作体系。完成了滨海新材料园战略环评和区域环评工作。坚持集约集聚
发展方向,按照工厂社区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东凯高科园,同时启动了生活社区
的规划建设。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
开发建设的龙头和重点突破区,是东营市经济发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东营港经济开
发区地处东营市以北100公里处的渤海湾西南海岸,于2006年4月份经山东省政府批
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起步区102平方公里,远景发展区466平方公里。主要发
展化工、电力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2008年,港区实现国
内生产总值1.2亿元,完成市政府调度计划的1 01%,同比增长237.1%。实现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5.2亿元,完成市政府调度计划的104%,同比增长21.5%。实现财政一般
预算收入3080万元,同比增长51.5%。
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成于1997年,现有泊位14个,地处环渤海港口
布局的适中位置,是鲁、晋、冀部分地区的最佳出海通道,是东营市融入环渤海、
走向全世界的桥头堡。2008年,东营港一期工程全线交工,实现了全市大型基础设
施建设的重大突破。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及7020米引桥工程通过验收,均被省交
通厅评为优良工程,1号码头3台门机安装到位,码头综合楼、供电设备、航标设施
等配套工程全部完成,累计实现投资14.4亿元。港口运营筹备全面展开,中海油制
定了试运行计划。联检机构达到进驻条件。
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扩建工程获得立项,实现了全市石化产业加快发展的
重大突破。建设液体化工码头事关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进程,也是东营港破解资
金瓶颈和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需要,关系全市石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可为石化企业
节约大量运输成本。
与中海油合作取得全面成功,实现了全市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市场化运作的重
大突破。中海油与东营市签订了《东营港码头库区工程及炼化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
计划总投资450亿元, 收购东营港已建成的2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投资建设2个5
千吨级、 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并在港区建设100万方原油、14万方成品油仓
储罐区和物流园区, 建设1200万吨大炼油项目和10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中海油工
业园,打造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以及渤海油田专业服务和海洋工程基地。
目前,“中海石油炼化山东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10平方公里仓储物流
园和工业园已划定,2个5万吨级、2个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及陆域库区和堆场等项
目2009年开工建设。中海油进驻港区,实现了市委、市政府通过市场化模式建设港
口的战略意图,成为建市以来引进投资最大的项目,为全市引进大型企业项目提供
了宝贵经验,必将辐射带动全市石化产业迅猛发展。
大唐国际火电项目加快推进,实现了一期立项核准工作的重大突破。该项目总
投资220亿元、 一期投资83亿元,已完成土方吹填和桩基试验,实现了通水通电,
满足了开工前期配套需求。项目筹建处已落实了办公地点,项目立项已提报国家发
改委能源局。大唐国际承建的疏港铁路前期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即将进入立项程
序。
港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实现了在荒碱盐滩建设滨海新城的重大突破。委托中
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编制东港新区总体规划,委托上海罗昂建筑设计咨询公
司正在编制起步区控规和修建性详规,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规划设计院正在编制石
化产业发展规划。港区已建成并通车道路19公里,铺设雨水管线39公里、污水管线
37公里、给水管线15公里,实现投资4.1亿元。开发区区域环评获得批复。
招商引资成效初显,实现了全市产业集聚发展的重大突破。全年新引进亚通石
化、海科工业园、胜利海运学校、胜宏化工等项目,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
资5.42亿元, 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超额完成市政府调度考核任务的
414%; 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 超额完成市政府调度考核任务的160%。截至
2008年底,全区已投产或在建项目达到10个,计划总投资50多亿元, 联系有投资意
向项目30多个。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紧紧把握全市“产业北移”机遇,分别为有关县
区规划了港区工业园, 其中东营区工业园有了良好开端。亚通石化总投资7.8亿元
的化工项目即将投产。 山东海科集团东营港工业园一期投资6.9亿元的化工项目已
完成厂区填土和路基建设, 部分设备已定购。投资1.2亿元在校学员达6000余名的
渤海湾西南岸唯一的一所海运学校已有两栋教学楼完成了一层主体建设。物流项目
引进实现重大突破,晋鑫煤炭、永顺物流、荣能工贸等物流企业相继落户港区。
山东东营胜利工业园
园区成立于2002年1月, 是以服务于胜利油田和中国石油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
业园。 2006年3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命名为山东东营胜
利工业园区, 核定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控制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园区位于东营
市西城西南侧, 城市干道构成工业园区的外部交通框架,220国道、辛河路两条城
市主要出境干线以及张东铁路贯穿工业园区。通过东青高速公路到济青高速公路与
国家高速公路网相连接。距东营火车站5公里、东营飞机场35公里、东营港80公里。
园区配套优势明显, 按照供水、供电、通讯、排水、供气、INTER网、广播电视、
道路及场地平整等“九通一平”的条件进行配套。园区发展具有强大的科技智力支
撑,国家级石油大学科技园与工业园区统筹规划、统一配套,相得益彰,每年为园
区提供一定量的科技转化项目。2008年11月,东营胜利工业园区被中国民营科技促
进会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并荣获国家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
大力推进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2008年,园区与山东石油装备商会合作,
完成了国家级产业基地申报工作, 7月,东营区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
地。市政府将胜利工业园区定位于“石油装备成套集聚区”,确立在全市石油装备
产业布局中的地位。依托各类媒体、石油装备商会、专业展会对园区进行高密度、
多层次、 大覆盖的宣传推介,石油装备产业基地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建成1
万平方米的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产品展厅,为石油装备企业对外集中展示产品与
技术提供了便利。组织企业参与2008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对
外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年内新入园的20个项目中,与石油装备相关联的达17个,
园区石油装备与技术服务类项目总数突破100家,占园区项目总数的79%,涉油企业
实现生产总值34亿元、工业增加值8.7亿元、利税3.2亿元,分别占园区经济总量的
82%、 79%和84%。10家石油装备企业先后投产运营,钻机顶驱、节能抽油机、螺纹
钻杆等一批新产品投产。园区已基本形成集石油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于
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国内各大油田采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孚瑞特、
胜机、科瑞、胜油固井为代表的综合性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在石油装备领域的影响力
逐步增强。
2008年, 园区完成3条道路给水工程,投资70万元。新开工西六路、西五路、
工19路等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80万元。建成1万平方米
的标准化厂房,完成投资1600万元。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开始注水测试,完成投资
500万元。大学科技园孵化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新开工2万平方米孵化车间、综合孵
化楼及6栋中试车间。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亿元, 比上年增长30%,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3.7亿元, 同比增长3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
第三产业实现投资5.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33
亿元、 利税2.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1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08亿美元,同
比增长76%;合同利用外资586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98.5万美元,分别同比增
长179%和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亿元,同比增长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