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5&A=3&rec=16&run=13

历史进程 1996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被列入山东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
目标纲要。1999年5月, 中国工程院、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等7家单位在东营召
开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会后,卢良恕、蒋民宽、相重扬、江
泽慧等40多位院士、专家联名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
济区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后,江泽民、朱钅容基、温家
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黄河三角洲视察, 对以东营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
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对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定位给予充分肯定。
2001年3月“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标志着黄
河三角洲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定位得到国家确认, 并正式进入国家决策。为推动黄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规划司先后几次组织到东营调
研,依据调研成果,2003年、2005年国家发改委先后以发改地区〔2003〕1734号和发
改地区〔2005〕1554号文件向国务院呈报专题报告, 提出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
路和重点。2005年8月, 时任副总理曾培炎和回良玉圈阅同意。2006年3月“发展黄
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07年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和2008年山东省委工作会议先后作出了“加强黄河
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战略部署, 并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作为山东
“一体两翼”中的北翼实施重点开发。2008年, 山东省以鲁发〔2008〕19号文批复
东营市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改革试点市。同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黄河三角洲高
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出台了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34
条政策措施, 同时以鲁政发〔2008〕102号文件上报国务院,申请批准实施《黄河三
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后,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1
月对山东省编制的规划组织召开了论证会,同意经过进一步调研论证后,呈报国务院
批准实施。2009年3月26日~2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一行到东营市就黄河三角
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对东营市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黄河三角
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八个方面的建议给予充分肯定,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 (东
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进入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实施的新阶段。
产业支撑 以“四区一城”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八大产业基地。一是依托胜
利油田和近海海洋石油开发生产,加强与中石化、中海油的合作,打造石油能源战略
储备基地; 二是依托临港产业区,发展石化、盐化、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
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基地; 三是依托石油装备优势企业,提高成套设备研发能力,
加强与美国休斯敦等地区的战略合作,打造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四是依托“清洁技术
与再生能源国际示范城市”建设,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推进生态型电厂建
设, 打造新能源基地;五是依托高端产业区,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
服务业, 打造高端产业基地;六是依托生态旅游区和黄河水城,发挥生态旅游资源和
黄河口文化独特的优势, 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七是依托生态高效农业区,重点发
展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和特色园区,打造生态高效农业基地;八是依托“三网”绿
化和沿海防护林等重点工程,推进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打
造生态林示范基地。“八大产业基地”是黄河三角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 具
有高效生态的鲜明特色,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载体。
建设框架
——全面启动主体产业区建设。一是临港产业区。规划控制面积232平方公里。
依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行港区城联动,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盐化工、电力能源、
现代物流,配套发展关联产业,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效生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和能源供给基地。同步推进港城建设, 建设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已与中海油签订
了全面合作协议,由其重组地方炼化企业,收购经营东营港,投资建设中海油工业园、
原油储备基地、成品油仓储和物流园区,化工园区正在编制规划,物流园区已基本具
备项目落地建设条件; 大唐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通过省发改委预审查, 于
2008年底报送国家发改委; 港城生活服务区建设顺利推进。二是生态旅游区。规划
控制面积246平方公里。依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突出“黄河入海、河海
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原生态特色, 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
旅游胜地。2008年10月25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启动了游
客中心、游船码头、汽车野营地等重点建设项目,正在规划建设黄河口湿地公园,适
时启动黄河口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 三是生态高效农业区。规划控制面积428平方
公里,重点建设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高效畜牧区。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重点实施
宜渔荒碱地开发和养殖池塘整理提升工程, 建设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对虾、浅海
贝类护养等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依靠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实施养殖、加工、物流、
科研综合开发,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建成全国一流的高效生态养殖基地和良种
繁育基地。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4.1万亩起步区基础工程全面展开,研发中心大楼、
龙头企业集聚区和高标准养殖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已完成投资近8000万元;大连有德
渔业集团、山东华隆集团等知名龙头企业已经入区开发。高效畜牧区, 发挥饲草、
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 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发展牛、羊、猪、禽养殖加工与物流,建
成山东省重要的大型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生态畜牧基地项目已完成规划论证, 总
投资6068万美元的东营利美养殖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 年可出栏商品
种猪5万余头。四是高端产业区。规划控制面积210平方公里。依托东营经济开发区
和胜利工业园,发挥现有基础较好的优势,完善提高基础设施,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
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金属等六大高
端产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建成黄河三角洲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承
载区。2007~2008年,共引进过亿元的项目34个, 总投资294亿元,已完成投资126亿
元。 东芯大规模集成电路、泰克拓普太阳能电池芯片制造及LED封装测试、软件大
厦、吉盛汽车整车制造、光伏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以及融创新、创业、研发、孵
化、休闲于一体的“生态谷”等29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六大高端产业链初具雏形。
五是黄河水城。广利河是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道,全长60公里,流经城区段
26.5公里。原为城市行洪排涝河道,随着油田开发和城市发展成了一条排污河,严重
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从2007年开始实施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以此为龙头,
突出湿地生态特色,引入黄河水,贯通现有城市河流、湖泊和湿地,构建“九横十纵”
城市主干水系框架, 形成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人水和谐的
独特城市风貌。2007~2008年,广利河治理已投入近20亿元。2007年,实现了污水集
中处理、清水进城。2008年起重点推进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科技公园、清风湖景
区、广利河岸线“三园一区一岸线”工程建设。2009年, 重点推进岸线绿化、河湖
贯通和下游综合治理工程,初步形成水城景观。“黄河水城”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
正在争创4A级景区。
——加快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构筑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打开制约开发建设的主要瓶颈, 重点突破东营港、广利港、飞机场、黄大铁路、德
龙烟铁路、荣乌高速公路“三路两港一场”建设, 同时加快推进日照经东营至天津
滨海新区的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营至滨州高速公路、东营港疏港铁路建设。荣乌
高速公路东营段已于2008年9月份通车; 黄大铁路于2008年开工;德龙烟铁路2009
年开工建设。 东营港2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2009年4月26日正式开港通航;2个5万
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即将开工。广利港已被批准为国家级一类渔港, 前期工作正在推
进,2009年内开工建设,将逐步建成集商港、旅游港和渔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东
营机场跑道改造已完成, 航站楼已开工建设,工程计划于2010年全部建成,由4C级升
为4D级机场,增开国内大中城市航班航线。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东营市是黄河百年冲淤而成的新生陆地, 土壤盐
碱程度高,造林绿化困难。针对特殊的土壤条件,东营市从2007年开始探索实施林网、
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规划五年投入22亿元,造林160万亩,林木覆
盖率达到25%以上。2007~2008年,已投入10.78亿元, 完成绿化总面积33万亩,植树
3525万株,初步构建起了“三网”绿化工程的主体框架,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现
代林业建设示范市。 力争再用2~3年时间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水系
风景化,使生态环境面貌有更大改观。注重湿地保护,已完成18万亩湿地恢复。大力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培育石化、盐化、造纸和海水利用等8
个循环经济产业链, 已建成投产项目11个,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728
吨标准煤,节能水平居全国前列。加强环境整治与污染治理,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污
水处理厂8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万吨,处理标准达到1级B以上;中心城垃圾处理厂
建成投用,垃圾发电项目正要开工建设。
——逐步完善推进体制机制。一是在组织机构上, 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
导任组长的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 设立了实体机构的
推进办公室。“四区一城”、“三路两港一场”和“三网”绿化工程实行市级领导
责任制,由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推进。二是在投资运作上,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的思路, 由政府注资组建了市城市资产经营公司、东营经济开发区和东营港经济开
发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东营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黄河口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搭建起了融资和运营平台,吸收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增强发展活力。三是
在土地管理上, 严格执行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按规定使用省政府下达的用地指标,将
有限的用地指标实行集中使用, 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点供”。在国家批准的范围
内实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改革试点。四是在项目
引进上, 突出抓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加强与跨国公司、国家大型企业的合作,引
进战略合作伙伴,增强辐射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