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蔬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7&rec=60&run=13






一、生产水平

图3-4 1989年严冬季节,寿光市日光温室里的黄瓜长势喜人 1991-2005年,山东省蔬菜产业经历了起步、大发展、提升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山东省蔬菜产业起步。蔬菜产销由统购包销到抓大放小、到抓 小放大,除大白菜以外,其他蔬菜的产销彻底放开。1989年,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 村日光温室深冬黄瓜栽培获得成功。之后,全省各地利用日光温室种植越冬喜温蔬菜 相继获得成功,并普遍推广。1991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居全国 第一位。1992年,全省蔬菜总产值达到72.74亿元,仅次于粮、棉,居种植业第三位 ,全省蔬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保护地蔬菜生产得到发展,主要蔬菜基地形成拳头产 品、市场和一定的加工贮藏能力,蔬菜产品较多地进入国内市场并有部分产品开始出 口,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1993-2000年,山东省蔬菜产业大发展。1993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首次突破66 7千公顷,山东省成为蔬菜种植大省;1995年,在露天蔬菜继续发展的基础上,保护 地蔬菜栽培面积首次达到166.7千公顷,山东省成为设施蔬菜栽培大省,蔬菜产业成 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生产的第二大产业;1996年,蔬菜总产量首次超过粮食总产量 ,山东省成为蔬菜产量大省;1999年,蔬菜产值(包含食用菌,下同)首次超过粮食产 值,山东省成为蔬菜效益大省,山东省蔬菜产业成为种植业中的第一大产业;2000年 ,全省建有蔬菜批发市场400多处,其中11处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鲜活农产品定 点中心批发市场,全省从事蔬菜商品流通的人员达120多万人,山东蔬菜销往全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蔬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3%,超过渔业、林业 产值,接近畜牧业产值,成为山东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2001-2005年,山东省蔬菜产业水平提升。蔬菜产地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产 品质量不断提高,重点是围绕蔬菜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水平和 稳产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加出口创汇,完善国内蔬菜市场流通。全省无公害 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有机蔬菜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发展和壮大,蔬菜品 牌营销逐步兴起。在进口蔬菜品种国产化、日光温室建造标准化、蔬菜连作障碍防治 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出口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一 系列蔬菜栽培技术标准,全省蔬菜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日光温室黄瓜、番 茄、西葫芦、茄子、辣(甜)椒以及露地的大蒜、大葱、生姜、洋葱、胡萝卜、牛蒡等 蔬菜的栽培技术、产量、效益等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蔬菜安全生产与品牌营销 成效显著。山东省开展蔬菜有关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 ”,各地从产地环境、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全程控制,积极开展无公害农 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建立蔬菜质量可追溯体系,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 蔬菜品牌营销得到重视,全省有大批的企业、合作组织、个人注册蔬菜商标,胶州大 白菜、潍县萝卜、章丘大葱、苍山大蒜、德州西瓜、庆云芫荽等名产蔬菜创出国内知 名的品牌效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山东省抓住国际蔬菜贸易量增加的机遇 ,出口市场逐年扩大,在原来以日本、韩国为主要出口国的基础上,发展到日本、美 国、韩国、东盟、欧盟五大出口伙伴;出口蔬菜的品种增加,由原来的冷冻蔬菜、脱 水蔬菜为主,发展到保鲜蔬菜、腌渍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冻干蔬菜、调理蔬 菜等系列;出口蔬菜由原来的集中在临近沿海地区和名产蔬菜产区,逐渐向内地扩展 ,各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特色鲜明、规模大、市场稳定的区域性蔬菜生产基地, 如寿光市的出口保鲜蔬菜基地、曹县的出口芦笋基地、肥城市的出口有机蔬菜基地、 临沂市河东区的真空冷冻干燥食品蔬菜基地等。 2001-200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千公顷以上,总产量1亿吨左右;产 值逐年提高;出口创汇蔬菜发展迅速,2005年出口量212.64万吨,创汇12.99亿美元 。山东省形成集生产、加工、运销、出口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 1991-2005年山东省蔬菜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3-15 单位:千公顷、万吨、亿元 ┌──┬────┬───┬────────┬────────┬───┐ │年份│播种面积│总产量│蔬菜(不含果用瓜)│果用瓜 │产值 │ │ │ │ ├────┬───┼────┬───┤ │ │ │ │ │播种面积│总产量│播种面积│总产量│ │ ├──┼────┼───┼────┼───┼────┼───┼───┤ │1991│459.3 │1723 │393.3 │1503 │66.0 │220 │50.78 │ ├──┼────┼───┼────┼───┼────┼───┼───┤ │1992│529.4 │2240 │446.7 │1945 │82.7 │295 │72.74 │ ├──┼────┼───┼────┼───┼────┼───┼───┤ │1993│744.0 │3107 │636.0 │2712 │108.0 │395 │100.9 │ ├──┼────┼───┼────┼───┼────┼───┼───┤ │1994│991.7 │3772 │834.7 │3315 │156.7 │457 │124.71│ ├──┼────┼───┼────┼───┼────┼───┼───┤ │1995│974.7 │4172 │855.3 │3695 │119.3 │477 │168.37│ ├──┼────┼───┼────┼───┼────┼───┼───┤ │1996│1250.0 │5519 │1086.0 │4852 │164.0 │667 │284.69│ ├──┼────┼───┼────┼───┼────┼───┼───┤ │1997│1465.3 │6268 │1267.3 │5433 │198.0 │835 │367.25│ ├──┼────┼───┼────┼───┼────┼───┼───┤ │1998│1565.3 │6722 │1314.0 │5710 │251.3 │1012 │400.59│ ├──┼────┼───┼────┼───┼────┼───┼───┤ │1999│1721.3 │7441 │1477.3 │6407 │244.0 │1034 │484.8 │ ├──┼────┼───┼────┼───┼────┼───┼───┤ │2000│2056.0 │8372 │1788.7 │7257 │267.3 │1115 │555.04│ ├──┼────┼───┼────┼───┼────┼───┼───┤ │2001│2152.7 │8829 │1850.0 │7556 │302.7 │1273 │611.47│ ├──┼────┼───┼────┼───┼────┼───┼───┤ │2002│2282.0 │9679 │1970.7 │8335 │311.3 │1344 │678.43│ ├──┼────┼───┼────┼───┼────┼───┼───┤ │2003│2358.7 │10195 │2026.7 │8729 │332.0 │1466 │720.0 │ ├──┼────┼───┼────┼───┼────┼───┼───┤ │2004│2269.3 │10206 │1970.0 │8884 │299.3 │1322 │823.0 │ ├──┼────┼───┼────┼───┼────┼───┼───┤ │2005│2139.3 │9952 │1847.3 │8607 │292.0 │1345 │913.6 │ └──┴────┴───┴────┴───┴────┴───┴───┘ 二、产业地位 1991年,全省蔬菜总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10.33%,占农业总产值的6.5%。200 5年,全省蔬菜总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44.9%,占农业总产值的24.4%。蔬菜产业产 值高于粮食(642.2亿元)、果品(178.07亿元)、棉花(109.64亿元)、油料(125.4亿元 )等,成为山东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在大农业中,蔬菜业产值仅次于畜牧业(1125. 6亿元),高于渔业(465.6亿元)、林业(55.9亿元)。 1991-2005年,山东省蔬菜面积、产量、产值、商品量一直位于全国首位。1997 -2005年,山东省蔬菜的出口量、创汇额一直位于全国首位。2005年,山东蔬菜播种 面积占全国的10.73%,蔬菜产量占全国的18.53%,蔬菜商品量占全国的20%以上, 蔬菜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6.0%,创汇占全国蔬菜创汇额的34.3%,是全国最大 的设施蔬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 1991年,全省农民人均蔬菜产值为71.0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9.3%; 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蔬菜产值为1121.3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超过28.5%, 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一些主产区,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 三、产区布局与品种结构 1991-2005年,山东省蔬菜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布局结构由城市郊区为主 转变为建设农区大基地为主;季节结构由秋菜为主转变为冬春菜为主;品种结构由大 路菜为主转变为精细菜为主;科技结构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基础上的 劳动密集型;市场结构由省内供应为主转变为省外流通为主。 1991-2005年,山东省的设施栽培,特别是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现代蔬菜产业, 兴起于寿光市,发展于东部地区。“九五”时期,东部地区以兴办高科技示范园、造 大产业声势、发展加工出口为主攻方向,蔬菜产业迈上新台阶。1999年,烟台市创办 果蔬国际博览会,2000年寿光市创办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至2005年,分别成功举办 五届和四届。此外还有金乡大蒜节、苍山牛蒡节、平度马家沟芹菜节等,寿光、金乡 等县(市)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蔬菜新闻发布会,提高了山东蔬菜的知名度。同 时,潍坊、青岛、烟台、威海等市大力发展蔬菜加工出口,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 营企业、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成为全国最集中的加工出口区,出口 量接近全省的70%。 2005年,全省有20个县(市、区)蔬菜栽培面积超过33.3千公顷,蔬菜产量之和占 全省总产量的比例达42%。有78个县(市、区)的蔬菜面积达到13.3千公顷以上。以生 产大县为中心,全省形成五大蔬菜优势产区,即鲁东莱阳、安丘等9个县(市、区)蔬 菜加工出口区,济青高速公路沿线寿光、淄博市临淄区等11个县(市、区)及京沪高速 公路沿线齐河、禹城、平原等县(市)日光温室集中产区,鲁中南章丘、金乡、莱芜市 莱城区、苍山等14个县(市、区)传统名优蔬菜及拱棚蔬菜集中产区,鲁西北陵县、惠 民、聊城市东昌府区、单县等17个县(市、区)秋延迟、春提前及露地蔬菜集中产区, 沂、鲁、蒙、泰四大山区丘陵越夏蔬菜集中产区。 山东省蔬菜品种共计2526个,其中进口品种583个。蔬菜主要种类13个,占蔬菜 播种面积的75%以上。 2005年山东省主要蔬菜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3-16 ┌────────┬───┬───┬───┬───┬───┬───┬───┬──┬───┬───┬───┬───┬───┐ │蔬菜品种生产情况│白菜 │土豆 │大蒜 │黄瓜 │番茄 │甜辣椒│茄子 │生姜│韭菜 │大葱 │菠菜 │萝卜类│西瓜 │ ├────────┼───┼───┼───┼───┼───┼───┼───┼──┼───┼───┼───┼───┼───┤ │播种面积 │224.3 │124.8 │252.5 │131.8 │140.7 │103.3 │41.7 │59.7│35.0 │71.0 │60.6 │57.7 │160.9 │ │(千公顷) │ │ │ │ │ │ │ │ │ │ │ │ │ │ ├────────┼───┼───┼───┼───┼───┼───┼───┼──┼───┼───┼───┼───┼───┤ │产量 │1319 │426.6 │570.9 │928.4 │733 │404.4 │240.2 │243 │163.4 │361.1 │351.7 │305.6 │701.8 │ │(万吨) │ │ │ │ │ │ │ │ │ │ │ │ │ │ └────────┴───┴───┴───┴───┴───┴───┴───┴──┴───┴───┴───┴───┴───┘ 四、科技进步与创新 山东省蔬菜科技水平居全国前列,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产、学、研结合紧 密,省级蔬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密切合作,蔬菜主产区积极配合,联合攻关;省 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积极推进山东蔬菜科技进步,努力建言献策,采取多种方式 对全省蔬菜产业发展进行指导;民办科研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取得丰硕成果。 (一)日光温室系统技术 1991-2005年,山东省把日光温室技术的改造与创新作为蔬菜科技进步的重点。 省农科院牵头的山东新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工程研究与开发项目,融农业工程、 瓜菜育种、栽培生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市场营销等多学科于一体,成为日光温 室系统技术集成,全面提高日光温室蔬菜产销水平和效益。1991-2005年,全省累计 推广日光温室460千公顷,增加社会效益114.93亿元。2005年,全省日光温室面积达 到213.3千公顷。 (二)保护地栽培设施体系 1991-2005年,各地依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市场定位、投入能力、科技水平,进 行设施选型,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化生产基地。日光温室有高温棚和低温棚之分、常 规栽培和营养液无土栽培之别。德州市广泛应用秋延迟、春提前棚,走出低造价、高 效益的设施栽培新路。大拱棚抬升棚高,方便操作管理,减轻劳动强度,单个棚体加 大到1亩—2亩,有利于强化热岛效应和机械作业。中小拱棚则在适栽品种、 茬口安排、覆盖方式上不断创新,成为一些地区的主栽方式。多样化、系列化的设施 体系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丰富生产方式,增加适栽品种,拉长上市时间,适应不同 的消费需求。2005年,全省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867千公顷,山东省成为全国面积最 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三)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设施栽培通过物化科技利用率的提高,加快蔬菜生产的装备水平,并形成以设施 为核心组装配套的技术体系。在附属措施方面,温室调控技术、滴灌管灌技术、二氧 化碳气肥技术、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生物有机肥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物理治虫技术 、农药降解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等,都进行试验和应用。在高效栽培方面,把传统 的精耕细作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了大、小拱棚一年3—5茬、亩年产值过 万元的30余种多茬高效栽培模式,成为拱棚高效栽培新途径。 (四)品种更新 1991-2005年,山东省把加快品种更新步伐作为发展蔬菜生产力的重大措施。1. 组织实施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在巩固大白菜、萝卜等蔬菜育种优势的同时,开展适 于设施栽培的黄瓜、番茄、茄子、辣(甜)椒、甜瓜、西葫芦等蔬菜专用品种的选育, 30多个品种经审定认定在省内外推广。在厚皮甜瓜、樱桃番茄品种等进口种子国产化 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芦笋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2.对马铃薯、大蒜、大姜等无性繁殖 蔬菜,开展茎尖脱毒快繁,解决老品种退化问题,产品质量和亩产连创历史新高。莱 芜市脱毒生姜高产试验亩产7500公斤,增强了出口竞争力。薯引1号脱毒马铃薯占全 省马铃薯用种量的65%以上,并在周边省份大量种植,带动中小拱棚马铃薯保护栽培 的发展。3.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开展优新品种引进。全省从境外引进蔬菜品种 600多个。寿光市是山东省蔬菜品种引进最集中的区域,截至2005年,全市种植的商 品菜249种、1430多个品种,实现了四季生产、周年上市。 五、市场流通与加工出口 1991-2005年,山东省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发展,促进了蔬菜产后增值和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市场流通及加工出口两大体系逐步健全。 (一)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1991-2005年,全省蔬菜批发市场在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推进营销方式变革 的同时,创造三大流通模式:1.寿光大集大散型流通模式。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全省 蔬菜的集散中心,也有部分省、区蔬菜进场交易,年交易量稳定在280万吨以上,产 品辐射到全国360多个大中城市,初步具备了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 播中心的大型市场功能。2.苍山运销型流通模式。苍山县在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中,注 重发展壮大农民运销队伍,有10多万人、2万多台大型车辆长年从事蔬菜收购、贩运 、销售及相关服务,把农民运销推向专业化、产业化、组织化。全县60千公顷蔬菜中 60%由自己的运销队伍送往销区,拓展运销增值,掌握产销主动权,巩固销区市场份 额,扩大了流通区域。3.金乡综合经营流通模式。金乡大蒜批发市场是开放式大市场 ,市场两侧建有65家收购、保鲜、加工企业,是金乡及周边县百万亩大蒜集中交易区 ,外地客商与当地企业错时交易,鲜销与保鲜、加工相结合,使季节性产品变成常年 交易。 蔬菜批发市场带动“绿色通道”建设,全省中介服务人员达到29万人,农民专业 运销队伍发展到145万人,与销区运销客户建立固定渠道,稳定了华北、东北、长江 中下游三大主销市场,开拓了西进、南下的新发展市场,提高了山东蔬菜知名度。2 000年始,以场(市场)地(基地)挂钩为主体的产销联盟、产销直挂、城市配送、超市 经营、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涌现,产地预冷、产后处理、包装标注开始实行,营销方 式变革速度加快。 (二)加工出口 1996-2005年,山东省蔬菜加工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出口量年增长11%以上, 货值增长29.3%。1.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全省蔬菜加工企业由1996年的1006家发展到 2005年的3493家,其中出口加工企业由1995年的397家发展到2005年的1578家,且企 业规模、工艺水平、产品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2.市场多元化进展较快。为冲破技术 壁垒封锁,扩大市场占有,出口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出口产品由1 996年的51个增加到2005年的100个;出口国家和地区由1996年的38个增加到2005年的 110多个。各地骨干企业以冷冻、冻干工艺为主导,引进全封闭无菌车间,配备成套 生产流水线,收贮加工运输采用冷链系统,原料生产加工包装采用进口国标准,通过 了各类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增强了国际市场竞争力。3.大批重点企业进入低成本扩张 发展阶段。山东龙大集团(莱阳)、山东九发集团(牟平)、青岛万福集团(莱西)等,通 过联合、租赁、并购、新建等办法,到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发展,成长为跨地区、多 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全省蔬菜加工出口新的增长点。4.形成四大加工出口 区。即以莱阳市为主的半岛加工区,以安丘市为主的鲁东加工区,以苍山县为主的鲁 南加工区,以菏泽市牡丹区为主的鲁西加工区,加工出口企业呈现规模化、群体化趋 势,把产业化经营推向较高水平。 1996-2005年山东省蔬菜出口情况统计表 表3-17 ┌──┬────────────┬─────────────┐ │年份│出口量 │创汇额 │ │ ├─────┬──────┼──────┬──────┤ │ │数量(万吨)│同比增长(%) │金额(亿美元)│同比增长(%) │ ├──┼─────┼──────┼──────┼──────┤ │1996│27.46 │ │2.90 │ │ ├──┼─────┼──────┼──────┼──────┤ │1997│28.56 │4.0 │2.84 │-3.6 │ ├──┼─────┼──────┼──────┼──────┤ │1998│41.23 │44.4 │3.33 │17.3 │ ├──┼─────┼──────┼──────┼──────┤ │1999│57.69 │39.8 │3.55 │6.6 │ ├──┼─────┼──────┼──────┼──────┤ │2000│79.98 │38.8 │4.43 │24.8 │ ├──┼─────┼──────┼──────┼──────┤ │2001│105.10 │31.4 │5.60 │26.4 │ ├──┼─────┼──────┼──────┼──────┤ │2002│135.40 │28.1 │6.40 │14.3 │ ├──┼─────┼──────┼──────┼──────┤ │2003│177.79 │23.8 │7.98 │24.6 │ ├──┼─────┼──────┼──────┼──────┤ │2004│187.38 │5.4 │10.41 │30.4 │ ├──┼─────┼──────┼──────┼──────┤ │2005│212.64 │13.5 │12.99 │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