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壳形变观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g0&A=22&rec=22&run=13




     地球内部构造力造成地表或近地表地壳不断发生形变,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各种
仪器测量进行地壳形变观测观察到。形变测量结果可以为地震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全省用于地震研究的地壳形变观测台站包括地倾斜观测、 洞体应变观测、应力
应变观测、 跨断层地壳形变观测、GPS观测台站等,主要有泰安基准地震台、郯城马
陵山地震台、烟台地震监测中心台、安丘地震台、长清地震台、莱芜钢厂地震台、临
沂地震监测中心台、临沂相公庄地震台等。


一、地倾斜观测
     (一)泰安基准地震台
     1986-2005年, 泰安基准地震台正式观测的地倾斜观测仪器主要有SQ-70型
石英水平摆倾斜仪、DSQ型水管倾斜仪、SSQ-2型数字石英水平摆倾斜仪、VS型垂直摆
倾斜仪, 全部安装于专用观测山洞内,观测礅均按仪器安装要求设计建造。其中DSQ
型水管倾斜仪系1998年2月由FSQ型浮子水管倾斜仪改造而成, SSQ-2型数字石英水平
摆倾斜仪、 VS型垂直摆倾斜仪于1999年安装投入观测。SQ-70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于
1984年停记,日本产目测连通管于1985年停记,JB型金属水平摆倾斜仪于1991年停记。
     (二)郯城马陵山地震台
     郯城马陵山地震台地倾斜观测仪器全部安装在观测山洞内。 其中,1975年安装
金属丝水平摆倾斜仪, 1990年12月停测;1976年3月安装目视水管仪,1992年12月停
测; 1988年1月安装FSQ型自记水管仪,1998年4月停测。1991年1月安装SQ-70型石英
水平摆倾斜仪,1998年6月安装DSQ型水管仪。SQ-70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DSQ型水管
仪分别安装于距洞口进深250米、450米处,其中DSQ型水管仪南北向长29.22米,东西
向长18.20米,与SS-Y型伸缩仪安装于同一洞室内,洞室面积250平方米。
     (三)烟台地震监测中心台
     1980年10月至1983年3月,观测山洞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山洞观测室室温保持在
14.0℃左右,年温差不超过0.5℃。其岩性为花岗岩,洞室进深400米,洞顶覆盖厚度
为70米。由于山洞离海岸较近,观测数据受大风、海潮的影响比较明显,降雨也有明
显的影响,对观测数据造成趋势性变化。1986年在观测山洞内安装SQ-70B型石英水平
摆倾斜仪,并于1987年开始观测。采用示波纸记录,由观测人员每天进洞更换图纸。
截至2005年底,仪器老化现象日趋严重,电子线路部分故障频发,对观测资料的内在
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二、洞体应变观测
     (一)泰安基准地震台
     1998年2月安装SS-Y型铟钢伸缩仪进行洞体应变观测,以模拟和数字两种形式并
行产出数据。1984年3月FSQ型自记浮子水管仪投入观测,1998年2月数字化改造成DSQ
型自记水管仪,以模拟和数字两种形式并行产出数据。
     (二)郯城马陵山地震台
     1976年开始用目视水管仪观测, 1992年停测;1988年1月FSQ型自记浮子水管仪
投入观测,至1998年6月改造成DSQ型自记水管仪,安装于距洞口进深450米的山洞内。
1998年6月在距洞口进深450米的洞室内安装SS-Y型铟钢伸缩仪进行洞体应变观测,南
北向长28.25米, 东西向长15.70米。DSQ型水管仪、SS-Y型伸缩仪数字化资料,由计
算机收取数据采集器记录的原始数据经转换生成前兆文件 (分钟值、整点值) ,通过
FTP、电子邮件方式发至省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库。
     (三)烟台地震监测中心台
     1988年在经过改造的观测山洞内安装SSY-Ⅱ型石英管伸缩仪。   因仪器老化,
1998年5月安装SS-Y型铟钢伸缩仪, 实现了数字化记录,同时保持原有的模拟记录。
其长度东西向为28.73米,南北向为21.12米。
     1998年5月安装DSQ型自记水管仪, 与伸缩仪共墩观测。观测方式采用电子电位
差模拟记录和数字化记录两种方式并行。数字化观测资料为分钟值数据和整点值数据,
模拟观测为整点值数据。水管长度东西向为28.77米,南北向为21.13米。
     (四)安丘地震台
     安丘地震台原名安丘县常家庄地震观测站, 由国家地震局测量大队在1969年渤
海地震后选建, 1994年自常家庄迁址到冯家坊子,更名为安丘地震台。1998年9月,
安装MD断层测量自记仪, 仪器有4个测项,分别是断层正交、斜交、垂直方向和洞室
温度,能很好地记录断层在3个方向(水平两向斜交、垂直方向) 上的变化活动情况。
半地下室建设在断层上, 与断层成90°、 45°交角,长度分别为50米、33米,宽为
2.8米、3.5米,由于有一部分裸露在地表面,室温日变化较大,对观测数据有一定影
响。

图2-4 安丘地震台 三、应力应变观测 (一)泰安基准地震台 截至2005年底, 泰安基准地震台正式观测的应力应变观测仪器有SS-Y型短 基线伸缩仪、 TJ-2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YRY-2型压容式钻孔应变仪。其中,SS-Y型 短基线伸缩仪安装于观测山洞内, 于1998年2月投入观测;TJ-2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 于1998年9月安装于T-2号钻孔内,探头置于井深69.9米处,同年10月投入观测;YRY- 2型压容式钻孔应变仪于1999年11月安装于T-3号钻孔内, 探头置于井深28.5米处, 2000年1月投入观测。 原安装在T-1号钻孔内的YRY-1型压容式钻孔应变仪于1987年被 雷击后, 同年9月又在该孔内安装了YRY-2型压容式钻孔应变仪,1989年1月起开始记 录,1999年6月遭雷击停测。 (二)烟台地震监测中心台 1998年3月, 新钻井深60.02米、孔径150毫米的体应变观测钻孔,并安装TJ-Ⅱ 型体积式应变仪, 探头深度59.7米,采用电子电位差计模拟记录和PC-1500型数字方 式进行试记,6月并入DQS型前兆数字采集设备。同时进行水温、水位、气压等辅助观 测,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记录。 (三)安丘地震台 1994年12月,台站安装TJ-1型体积式应变测量仪,钻孔深52.7米。1998年9月更 新仪器并进行数字化改造,采样率由原来每天3个值改为分钟采样。2001年4月,新安 装TJ-2C型体积式应变测量仪,同时安装辅助观测仪器。TJ-2C型仪器钻孔深78.8米, 仪器布设段岩性特征为暗红色砂砾岩,致密坚硬,质匀完整,无裂隙和破碎现象。 (四)长清地震台 1998年12月安装TJ-2C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投入观测,纳入山东省地震前兆台网 统一管理。体积式钻孔应变观测采用数字化观测系统,通过地面主机进行数据的初步 处理,生成数字化前兆观测的约定格式,由数据采集器每分钟采集并保存。台站和省 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每天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台站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预处理后的 数据以FTP或电子邮件方式传至省前兆台网中心, 按月整理数据分别报送省地震局和 地壳形变学科管理组。 辅助观测为水位、水温、气压。2001年4月,精密电感电桥地 应力观测项目停测。 (五)莱芜钢厂地震台 建于1995年4月,位于莱芜市钢城区,地处莱芜弧形断裂盆地东南边缘,地形为 丘陵地区,莱芜弧形断裂和新泰断裂从该区通过且与郯庐地震断裂带相连,受郯庐大 断裂地震活动影响较大。该台主要观测项目是体应变观测,1995年8月安装TJ-1A型体 应变仪,探头钻孔深度为68米。另外还包括钻孔水位、水温及室内气压辅助观测。体 应变观测仪采用模拟观测,采样率为1次/小时。2000年12月通过数字化改造采样率提 高到1次/分钟。 四、跨断层测量 (一)安丘地震台 安丘地震台跨断层水准测量主要任务是监测沂沭断裂带北段的安丘-莒县断裂及 其周边地区安丘、青州、昌乐、临朐等次一级断裂的活动情况,共承担冯家坊子定点 水准观测以及高崖、 常家庄、刘家庄、中黄山、朱家坡和岳家店等6处跨断层流动短 水准观测任务。 1970年起,先后使用Ni001、Ni002、Ni007等多种高精度水准仪进行 观测。2001年改用DiNi11型数字水准仪进行观测。1998年,该台建设跨断层半地下观 测室,新增MD跨断层蠕变仪,实现跨断层分钟值采样的连续观测,主要观测断层亚交、 斜交、垂直向三个分量和辅助温度观测。 (二)临沂地震监测中心台 1972年, 临沂市布设12处跨断层流动水准测段,包括临沂市兰山区的崖头、沂 水花沟、沂南县崔家庄(后改为后林子)和石拉子(后改为西冶)、莒县陵阳和童家岭、 莒南县岭泉、费县五圣、郯城县窑上和高峰头、苍山县甘霖、蒙阴县刘官庄,由临沂 相公庄地震台使用Ni007水准仪进行观测, 各测线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各分支断裂上, 观测段端点均为基岩标, 中间设6—14个测站不等。1987年崖头、陵阳测段停测, 1988年花沟、窑上测段停测。1998年1月起,由临沂市地震监测中心台使用Ni002水准 仪承担8处测段的地震监测任务。 (三)临沂相公庄地震台 1969年渤海地震后, 国家测绘总局地震测量队在临沂王桥建立形变观测站。后 因观测环境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1971年6月30日迁至临沂市河东区相公镇。临沂相公 庄地震台海拔高程71.3米,为区域形变观测台站。台基为砂岩和花岗片麻岩,地下水 埋深2米—5米,主要观测项目为定点水准观测。定点水准观测场地地处沂沭河冲积 平原, 布设近东西、近南北两个定点水准路线,其中EW向测线横跨沂水-汤头断裂, 全长714米,分为14站,沿岚兖公路南侧布设;SN向测线平行于断裂,全长398米,分 为8站, 沿乡村公路东侧布设。测线西端点埋设深度19.7米,覆盖深度12米,套管埋 在基岩下3.5米处;东(南) 端点(共用端)埋设深度18.4米,覆盖深度12米,套管埋在 基岩下1.3米处;北端点埋设深度16.2米,覆盖深度9.4米,套管埋在基岩下4.7米处。 1971年8月使用Ni004水准仪开始观测,1972年、1996年先后改用Ni007、Ni002水准仪 进行观测,2001年8月改为DiNi11数字化水准仪进行观测。 五、GPS观测 1998年9月,中国地震局在泰安基准地震台西北方向建成GPS基准站,2000年1月 投入观测,系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之一。观测系统由GPS接收天线、接收机、 PTH气象仪、太阳能发电系统、服务器、卫星小站构成。 “十五” 期间,省地震局依托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五项目,分别在济南、烟台、 即墨、 日照、苍山、无棣选址建设连续观测GPS台站。至2005年,台站选址以及仪器 选型等工作尚未结束。
图2-5 2005年山东省地壳形变观测台点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