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族谱》诗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c&A=8&rec=18&run=13

朱司桂
莱芜《朱氏族谱》,又称《博阳朱氏族谱》,(嬴城,旧时曾称博阳城),内容丰富,
体例完备, 仅序言就有13篇,人物传记156篇。许多序、传出自莱芜的名人之手,如进士朱
童蒙、程云、张道一、张庭兰、张梅亭、卢乐戍,举人朱光、吕宪和、朱仿金等。在这些序、
传中镶嵌着不少的诗赋、歌谣及对联,构思巧妙,立意新奇,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
值。有些诗作,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现在,我冒昧地从中选录了18首,试写
了作者简介,并作了极为粗略的说明,以有益于大家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当然,其中有些诗
作,是作传者引用被传者的诗句,原诗已无从查考,不能求其“完璧”了。在人物传中,还
有一些铭文,虽然读起来也都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但均未作收录。此外,还附录了朱童蒙
的几首诗和吴■的《悼朱童蒙》,供大家一并欣赏。
1.异人语
行去,行去,见有丈二黄白草住。
摘自朱童蒙《朱氏族谱序》
说明:元朝末年,战乱频仍,莱芜地处战略要地,更是烽火连天,致使土地荒芜,杳无
人烟。朱童蒙在序中说:“极目尽蒿莱矣!”明太祖朱元璋定鼎之后,实行移民政策,从山
西洪洞、河北枣强组织大批农民向山东迁移。所以,朱童蒙在序中又说:“吾族亦为枣强人,
盖国初……吾始祖之入莱也……先是途遇异人,示之曰:‘行去,行去,见有丈二黄白草住
焉’,及至城子县之西,羊里之东,有大枣一本,其下草长如异人语,乃始芟芜占田,絓薪
为庐, 依于大枣而居之, 一再传而成聚,名曰‘朱家庄’……”(见天启四年朱童蒙所作
《朱氏族谱》序)
2.读谱有感 朱光
象笏满床,鸣珂盈里。绩著一时,声施奕世。
摘自朱光《续修朱氏族谱》序 作者简介:朱光,字海曙,崇祯庚午举人,今莱城区
羊里镇朱家庄人。历任金乡县和安丘县教谕、国子监学正、工部司务、户部云南司主事、督
理京储、户部郎中、户部陕西司郎中、浙江金华府知府等职。《莱芜县志》、《续修莱芜县
志》载有其传。
说明:指明末清初,莱芜朱氏为名门望族。朱童蒙、朱廷位考中进士,朱光、朱大千、
朱仿金考中举人,朱绅、朱纶、朱正芳、朱启蒙、朱家臣、朱履谦等考中贡士,还有多人考
中廪生、增广生、邑庠生、郡庠生和太学生。同时,朱童蒙任明朝都察院右都御史、晋封资
政大夫,朱光任明朝浙江金华府知府,朱绅任陕西镇安县知县,朱廷位任河南唐县知县,朱
包蒙任肥城守备,朱昙任锦衣卫指挥佥事,朱启蒙、朱正芳、朱仿金、朱履谦等人也先后任
教谕、典史、训导等职。朱童蒙、朱仿金、朱履谦还受到皇帝的多次诰敕。可谓“人才辈出”。

3.联句 朱光
扶杖课春畴,谁识田园贫太守;披缃理故业,依然图史旧书生。
摘自《金华公传》
说明:朱光,字海曙,明朝崇祯年间任浙江金华府知府,为官清廉,一贫如洗。辞官归
里时,负债累累,只好由他的学生张道一助其还债(其事见《莱芜县志》张道一传)才得以
归里。故联句中称自己为“贫太守”。朱光归里后,重操旧业,仍以教私塾为生。
4.秋月 朱卿
屋角槐荫密,楼头桂影摇。
摘自《性山公传》
作者简介:朱卿,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廪膳生,是朱童蒙的伯父。传中赞他“为文滔滔
若江河, 每试咸首诸生” “乃年三十而卒”。说明:此为朱卿《秋月》诗中的两句。写
“秋月” 诗,不言“秋月”,而言“屋角槐荫”、“楼头桂影”,可谓“诗中有画”。
5.示子孙 朱绅
养子强如我,要钱作甚么?养子不如我,要钱作甚么?
摘自《镇安公传》
作者简介:朱绅,号次山,生于嘉靖二年,卒于万历28年,终年78岁。他是朱童蒙的父
亲,隆庆二年贡士,历任元氏、井陉、阜平、隆平、饶阳、曲阳等县县丞,后升任陕西镇安
县知县。《莱芜县志》、《续修莱芜县志》均有其传,并载有他的文章。朱绅喜好作诗,气
味多仿李空同之诗。说明:朱绅,为官清廉,晚年家徒四壁,衣食不给,他却毫不介意,
仍时时教育自己的子孙刻苦读书,主张“积金以遗子孙,不若积德以遗子孙”,遂作《示子
孙》一诗,书于门板,来教育子孙好好读书,以求自立,这种思想境界在封建官吏中可以说
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的。他的子孙读书皆有所成就,他的次子朱启蒙考为贡士,三子朱童
蒙和孙子朱廷位考为进士,还有两个儿子、10个孙子、13个重孙考为附学生员,两个孙子、
1个重孙考为廪膳生员。 其子朱童蒙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朱包蒙任肥城守备,朱启蒙任邹县
教谕,朱育蒙任材官把总,朱亨蒙任工部营缮所所副,其孙子朱廷献任文思院副使,朱廷位
任唐县和广昌县知县,其重孙朱昙任锦衣卫指挥佥事,成为莱芜的“书香世家”。
6.守岁诗 朱绅
数年宦迹清如水,累世书香富似春。
摘自《镇安公传》
说明:此为朱绅《守岁》诗中的两句。朱绅任县丞、知县多年,清谨刻励,世乐廉吏,
他以清贫为乐,把读书求知看作是最大的财富。
7.典试荆楚感怀 朱童蒙
仲尼昔绝粮,弦歌而匡坐。我读仲尼书,所以今日饿。
摘自《中丞公传》
作者简介:朱童蒙,字求我,号五吉,又号独葵轩主人、木仙主人、揖石主人,生于万
历元年,卒于崇祯10年,终年65岁,今莱城区羊里镇城子县村人。万历庚戌年考中进士。历
任中书舍人、兵科给事中、工科右、兵科左、兵科都、苏松兵备道、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太
仆寺少卿、延绥巡抚、大中丞、都察院右都御史,以“延绥大捷”功诰封资政大夫。一生著
作甚多,主要有《独葵轩文集》、《独葵轩诗稿》、《宦游诗稿》等20部。《续修莱芜县志》
载有他的《元霄游羊里寺》、《游余家泉》等诗。说明:此诗为朱童蒙在天启元年奉旨典
试荆楚时所作。当时,因州守病故,典试之事难予照料。朱童蒙仍恪尽职守,批阅试卷,日
以达旦,寝食两忘,对筛选出的试卷也再三斟酌,毫无私心,为国选材一丝不苟。
8.联句 朱童蒙
平地无波,搅海翻江皆自作;周行如砥,摩肩击毂任人由。
摘自《中丞公传》
说明:此联为朱童蒙任兵科都时所作。当时,明朝正值多事之际,举朝舌战,党派林立,
其中东林党与魏党的斗争尤为激烈。朱童蒙独持国是,遂作此联,张挂于京邸,以明其志。

9.醉翁歌 朱廷
今日重订明日约,休负月夕与花朝。安得普天皆醉人,时与醉翁同欢笑。
摘自《长丰醉公传》
作者简介:朱廷,字陟侯,号上珍,附学生员,是朱童蒙的侄子。传中说他“落笔为文,
语语出人意表”。朱童蒙评他:“以黄流而发天机”。城子县村在宋代称长丰村,故自号为
“长丰醉公”。说明:作者朱廷虽才华秀逸,但生不逢时,遂弃儒业,以饮酒来解胸中之
忿,发出“安得普天皆醉人”的感叹。他“非猎于山,即渔于河,得异味,携酒与诸子弟痛
饮。”朱童蒙辞官归里后,他便随朱童蒙终日游饮于山谷河滨之间,并与叔弟朱廷倬、堂兄
朱三锡结为酒社,以长丰村(今城子县村)为醉乡,自著《醉公传》载于志,建醉公亭于城
子县村之东隅,尊孔子为“酒圣”,立仲子路为“酒亚圣”,以刘伯伦、贺知章、李白等人
为“十哲”,皆行祭祀。这首《醉翁歌》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10.山泉涧中 朱大千
影落怪峰疑作舞,声协韵鸟足征歌。
摘自《孝廉公传》
作者简介: 朱大千,字椿龄,号界子,是朱童蒙的重孙,康熙十七年戊午科举人。5岁
能辨笛音, 9岁能临古帖,12岁能写诗。康熙23年(甲子)腊月28日病逝,终年只有45岁。
说明:此诗为朱大千12岁时所作,是写他跟随诸伯叔游山踏春时看到的景致,这是诗中的
两句。作者置身深山陡涧中,望奇峰耸立、轻云飞渡;听百鸟合奏、声协宛啭……感到山野
中的一切格外新鲜和美好。
11.悼朱昇 魏孝绪
百种花、一瓢酒、半床书,此乐无穷,何必人间金马贵;七年病、八斗才、两楹梦,
斯文未丧,应知天上玉楼成。
摘自《廪膳公传》
说明:朱昇,字元昇,朱童蒙之孙,廪膳生。传中说他:“不以家计营心,不以得失动
念,诗酒花竹外,他无所乐”,“博览书史必佐醇醪,诗文得意畅饮,松花庭前栽植弗辍也,
病卧七年而终。”著有《省躬录》数十卷。作者巧用数字,概括了朱昇的一生。
12.读书 朱可均
读书如饮酒,不醉岂肯休。
摘自《长醉公传》
作者简介:朱可均,字殿臣,其祖父朱纶为贡生,任日照县教谕;其父朱家相为儒官。
说明:朱可均,性嗜酒,乐言笑。他说:“人以酒废书,我以酒课读”。传中说他“课读
诗书训子,期以远到。”其子朱哲为生员。
13.哭殇 朱田渠
千秋事业水中月,半世功名镜里花。
摘自《博学公传》
作者简介:朱田渠,又名天衢,字耘成,号文圃,监生,康熙初年生于今莱城区羊里镇
朱家庄。嗜好藏书,搜罗经传子史、古今文艺,积万余卷。善书法,多抄本。喜为诗,诗律
古作,洋洋洒洒,挥笔立就,著有《会一录》,晚年,续修《朱氏族谱》,其子朱紫贵任县
丞,考授修职郎。说明:此诗是朱田渠于乾隆年间恩科入闱不第时的感怀之作。朱田渠读
书能求甚解,体会颇有新意,传中说他“每有讲贯,必体会圣贤意旨”,时人称他为“博学
公”。但他为文多不合统治者的口味,终致科考落选,遂发出“水中月”、“镜里花”的感
叹。
14.佳趣 朱同和
人知肉味好,我喜菜根香。
摘自《忠诚公传》
作者简介:朱同和,赋性纯笃,有长者风,故群推为“忠诚公”。他主张“公家之利,
知无不为”,“忠人言为信”。传中说他“生平谋人事如己事……世之号为‘忠诚公’。”
说明:作者朱同和,晚年家居,以场圃为乐园,灌园浇蔬,遂以为乐。传中说:“时见果
瓜满畦、 ■葵流芬” 。他在井谷之旁,摆列石磴竹床,食瓜就蔬,“其心何■如也!”,
“其中之佳趣又何如也!”
15.抒怀 朱企容
事业空山外,乾坤醉酒余。莳花新种竹,叠架旧藏书。
摘自《纯一公传》
作者简介:朱企容,字肖适,郡庠生。说明:作者朱企容,虽有才华,但生逢甲午中
日战争之际,使他对清政府失去信心,遂无意于科举,传中说他“日唯闲步郊原,以抒幽怀,
便作了这首五言绝句《抒怀》。
16.联句 张协元、吕迈千
克绳祖武,足称家庭孝子;再振书香,堪及殿陛忠臣。
摘自《好学公传》
作者简介:张协元、吕迈千系好学公朱厥蕃的挚友。说明:好学公朱厥蕃,字屏翰,
号勳廷,邑庠生。他自幼专心儒业,刻苦攻读,与文人张协元、吕迈千为挚友,张、吕二人
对他的课艺精心批阅,并共同切磋。此对联为朱厥蕃入庠时所赠。
17.悼朱厥楹 魏云程
公嬴博之望族兮,
缅仪型其信芳。
具精明之材质兮,
著笃实之辉光。
考思厪于尔室兮,
友爱昭于同堂。
持身家以勤俭兮,
抚孤寡以慈祥。
抑轻财而好义兮,
以敦宗而睦乡。
读与耕其并课兮,
养与教其孔彰。
欣兰芬而桂茂兮,
允厥后之克昌。
庶先生之遗泽兮,
与矿山俱永、汶水共长。
摘自《朱厥楹》传
作者简介:魏云程,字鹏展,乾隆十八年癸酉科拔贡,历任正黄旗教习、浙江处州府云
和县知县。《续修莱芜县志》载有其传。说明:朱厥楹,字广轩,监生。生性忠直,聪慧过
人,习儒业,每试即列前茅。晚年课诸子弟,皆列庠序。其父朱同珠授修职郎,其子朱本乾
为邑庠生。
18.联句 卢绥之
取仁中利,
求义内财。
摘自《朱景桓传》
作者简介:卢绥之,宣统元年己酉科拔贡。说明:朱本谭,字景桓,太学生。传中赞
他“豁达大度,胸中无芥蒂”,“与人交无城府,以君子自处”。一生经商,始终以“取仁
中利,发义内财”为其宗旨。
附:
悼朱童蒙 吴■
世德源长,爰自枣强。
宫山冀野,毓秀呈祥。
笃生名硕,为邦之光。
胸罗武辉,笔驾文芒。
棘闱擢隽,雁塔腾芳。
秘书八■,宣力四方。
掖垣忠直,皎日秋霜。
丹心耿耿,谏草辉煌。
抡才楚粤,秉宪娄江。
内迁寺,开府绥疆。
威扬沙漠,勳纪旂尝。
龙章■秋,读礼还乡。
苍生系望,衡心徜徉。
桂兰娱老,既寿且康。
溘焉长逝,行路涕滂。
妥灵祖兆,窀穸允臧。
荣哀至,可谓不亡。
崇祯十年岁次丁丑仲冬吉旦
赐同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分巡冀北道,山西按察司副使,前宁夏河西兵粮道,奉敕兼
都学政,陕西按察司按察使眷生吴■顿首拜撰并书。
作者简介:吴■,字中阳,号瞻城,万历戊戌科进士,历任河南分守道、湖广按察副使、
肃州兵备副使、靖远兵粮道、陕西布政司参政、陕西按察使、山西守宁道副使、大同分巡道
等职。晚年辞官归里后,唯诗文咏歌为乐。《莱芜县志》、《续修莱芜县志》均有其传。其
祖父吴来朝,贡士,任荣河县知县;其父吴鸿洙,进士,任山西参政;叔父吴鸿功,进士,
任陕西参政。
说明:吴■与朱童蒙从读书时就是好友,并同科入邑庠,前后相继中举人和考中进士。
他在此诗中,从朱童蒙的出身、科考、为官、退隐、才学、人品、声誉等几个方面,用极为
凝炼的语言进行了概括。如诗中将“宫山”作为莱芜的代称,将“冀野”作为枣强的代称。
“笃生名硕”,指朱童蒙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朱绅为当时的廉吏,任县丞、知县十几年,
颇为有名。“胸罗武辉”、“笔驾文芒”,指朱童蒙才学超群,出身于进士,却对兵法极有
研究,并著有《论兵尺牍》、《武闱与事》等军事著作,且善骑射,有韬略,战辽阳、守榆
林,指挥有方,战功卓著,崇祯皇帝对他评价极高,曾给他题写“抚延善能策良将,勘辽最
願保功臣”和“榆林功千载可见,昌朝言万古不没”的对联相赐,并题写了“当朝一品”、
“五世恩光”、“宠被九京”、“泽延百世”等匾额赐给他。天启帝敕封他为资政大夫,特
晋他为中丞,升其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开府,赐二端白金五十两,文荫一、武荫二、恩荣三
代,建“五世恩光”坊于莱城东门外。“棘闱隽秀”指朱童蒙参加科考,连连得中,先后考
中邑庠生、增广生、廪膳生、举人、进士,可谓“雁塔腾芳”。“掖垣忠直”以下十句,指
朱童蒙为官清廉,忠贞耿直,以国是为重,敢于直言。无论是典试荆楚,还是布政湖广;无
论是任太仆寺少卿,还是任延绥巡抚,奉旨守边,皆功绩卓著,先后四次受到皇帝的诰、敕
封赏。特别是“延绥大捷”,(即“榆林功”),使他登上了仕路的顶峰,正如诗中所说的
那样:“威扬沙漠,勳纪旂尝”。“龙章■秋”以下十二句,是对他退隐后的声望给予了恰
如其分的评价。 朱童蒙辞官归里后, 办义学、建义仓、修族谱都竭尽全力,正如诗中所说
“苍生系望”、“功谓不亡”。笔者有感,试写七律《赞朱童蒙》一首以纪之:
莱芜名士朱童蒙,
立志报国贯一生。
典试荆楚昭日月,
布政湖广袖清风。
抚延善能策良将,
勘辽竭力保忠英。
榆关告捷靖边陲,
辞官归里乐无穷。
附朱童蒙诗:
一、元霄游羊里寺
晴日曛门柳,慈云丽殿扉。
酒分酥酪乳,灯宝珠衣。
醉悟禅中意,间知静者机。
天花岂碍眼,处处有玄微。
二、秋日韩六虚六明张鲁一邀游余家泉
(一)
泉水多幽意,招邀赖胜朋。
倩人引鸟路,下马礼山僧。
洞答吹笙曲,池明供佛灯。
不缘水气逼,留与证禅乘。
(二)
农事常余暇,秋深此一游。
茅茨盖石壁,瓦砾漱泉流。
红柿垂檐际,青藤挂树头。
行行时把袂,藉草对青讴。
(三)
松柏影参差,龙宫云气滋。
池痕知水落,石藓踏岩危。
日暮愁山鬼,风寒叫野鸱。
跻攀筋力尽,犹有未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