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抗战史上的丰碑——记徐向前题词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c&A=8&rec=10&run=13

赵正堂 毕玉亮

汶水汤汤 棋山青青 烈士碑印证了鲁中抗战史
在汶水源头,棋山脚下,有座徐向前题词的烈士纪念碑。碑呈等四面立柱形,亭檐式双
层结构,四枚五星结顶,碑铭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上款“陆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纵
队第一旅”,下款“徐向前题”、并钤“徐向前印”,“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七日立”。纪
念碑设计考究,造型独特,雕工精细,气势恢宏。
碑阴为烈士碑记,全文:“山东纵队为山东人民之队伍,从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
正确领导下,即以坚持山东抗战,保护山东人民,保护山东乡土,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及实
现民主共和国而奋斗,而深得山东广大人民的拥护帮助。民族优秀子弟兵、爱国热血青年均
踊跃参军。我山东纵队第一旅更与泰山区人民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过去数年中,在
朱德司令、彭副司令正确领导之下,在第一纵队徐司令、朱政委和山东纵队张指挥、黎政委
的正确领导之下,第一旅有不少烈士对敌搏斗、战斗中为民族、国家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才
获得或大或小无数次胜利,给敌寇以严重打击,对抗战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建于1941年7月7日,正处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最艰苦、最
困难的时期,也是八路军山东纵队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四个年头。
抗日烽火燃遍齐鲁大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在战略上实现了统一指挥。
芦沟桥事变与山东抗战形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
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统治山东长达8年之
久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率部仓惶南逃,致使山东大部沦入敌手,
广大人民惨遭涂炭,满腔怒火又彷徨无依。就在这时,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高
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决定抓住入侵日军立足未稳,国民党军溃逃,人民强烈要求抗
日救国的历史先机,坚决领导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下劫后余生
的共产党员,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立即投身于抗日
游击战争的洪流中,党中央和北方局给山东派来了8名富有作战经验和建军经验的红军干部,
连同平津抗日流亡学生和本地一大批民先队员及爱国进步知识青年,结合成为山东抗日武装
起义的骨干力量。 自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省委在部署全省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亲自
发动领导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八路军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并率领起义队伍进驻鲁
中山区,抗日烽火迅速燃遍整个齐鲁大地。 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 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山
东的战略地位,十分关注山东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展。明确指出山东我党的工作“应以发动游
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因此,在党的工作上,群众工作上,游击战争上,都
必须采取积蓄力量、保存力量的方针。工作重点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
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中心”。遵照中央指示,
山东省委初步整顿了各地抗日起义武装,放手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日伪军,
有计划的开辟创建了鲁中、清河、胶东、泰西等抗日根据地。同时注重团结爱国进步势力共
同抗战,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8年12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以红军将领张径武为指挥,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黎玉为政治委员,红军将领江华为政治部主任的八路军山东纵队正式成立,统一指挥山东各
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起义武装。山东纵队所属部队整编为10个支队,另三个团,共25个团计
2.45万人, 另外还有地方武装万余人。山东纵队的成立,使分散在各地的抗日游击武装成
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从而加强了部队建设和对敌斗争的力量。
日、伪、国民党不惜重兵进入山东,鲁中区出现三角斗争局面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日本
侵略军一面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实行诱降政策;另一方面回师华北,对
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蚕食”。1938年底至1939年夏天,日军部署在山东境内
及其周边的兵力至少有6个师团,4个旅团,约计10万余人;伪军主力有华北治安军第八集团
军的两个团及各县伪警备队, 计8万人。为了达到占领全山东的目的, 日军以庞大兵力对
抗日根据地普遍进行连续“扫荡”。1939年和1940年,日军在山东进行万人以上的大“扫荡”
2次, 千人以上“扫荡”25次。到1940年底,日军几乎占领了山东所有县城,控制了全部铁
路和将近5000公里公路,建立了1156个据点,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
1938年11月下旬,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其在日军后方的力量和限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的发展,设立了鲁苏、冀察两个战区;任命于学忠为鲁苏战区总司令, 山东、江苏省政府
主席沈鸿烈、韩德勤兼副总司令。1939年初,于学忠率东北军(即张学良部)第五十一军、五
十七军约2万人先后进入山东, 布防于甲子山、沂蒙山和抱犊崮山区,分驻在沂水、蒙阴、
莒县、日照、临沂、费县等地。后来又将山东地方部队整编为两个师,3个游击队和5个游击
独立支队。与此同时,沈鸿烈也率部由鲁北进入鲁中山区,将省府设在鲁中东里店。沈鸿烈
建立健全了国民党在山东的各级行政组织,试图恢复对全省的控制,设立了山东省保安司令
部,整编各地游击武装;派吴化文部驻鲁村一带,秦启荣部驻淄(川)博(山)莱(芜)一带,历
文礼部驻安丘地区,张里元部驻蒙(阴)费(县)边区。于学忠、沈鸿烈两个系统的国民党军队,
共计20万人。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反共”、“溶共”、“限共”
政策,鲁中抗日根据地出现三角斗争的复杂局面。
徐向前受命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统一指挥山东、苏北和冀鲁边各部队,为鲁中反
“扫荡”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9年6月, 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决定,著名的红军高级将领徐向前、红军高级将领
朱瑞从冀南到达鲁中地区,并于8月正式组建了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朱瑞分任司令员、
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的八路军各部队。在第一纵队首长指挥下,山东纵队进行了
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干部战士素质为内容的整军。经过整军,使年青的山东
纵队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不断加强,战斗力日益提高,部队建设逐步向正规划迈进,
形成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地方主力部队。
山东纵队在徐司令员的指挥领导下,一面整军,一面作战,不断打击日伪军,粉碎敌人
疯狂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频繁围攻,特别是在沂水孙祖、莱芜杨家横、临淄岳家庄等
对日军直接作战中,打出了八路军的声威,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扩大和巩固了鲁
中抗日根据地,探索和掌握了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努力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使
山东真正成为连结华北、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纽带。
徐向前到山东后,坚持用红军的经验来建设山东纵队,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指导
山东纵队逐步向主力兵团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游击队组织化、党的领导绝对化的目标
迈进,领导山东纵队进行了第二期、第三期整军,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作战能力;高瞻
远瞩,指示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主力果断地向小清河以北发展,取得了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经
验,为打通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奠定了基础;直接指挥山东纵队,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
大规模的“扫荡”,取得了孙祖、杨家横等著名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山东军民抗战胜利的信
心。徐向前在山东一年的时间里,对山东纵队的正规化建设、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抗日根据
地的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及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都立下了不可磨
灭的功勋;提出的军事的、政治的以及统战工作的原则,为山东军民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山纵一旅浴血奋战,粉碎日伪军“扫荡”,巩固扩大鲁中抗日根据地
鲁中区位于山东腹地, 北起胶济铁路西段以南, 西至津浦铁路济南至兖州段以东,滋
(阳)临(沂)公路以北,台(儿庄)潍(县)公路和沂河以西,向西可以控制津浦铁路,
向北可以控制胶济铁路,境内泰山、鲁山、沂山、蒙山等山脉连绵起伏,地势险峻。战略位
置十分重要。鲁中区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及所属山东纵队指挥机关所在地,
是山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指挥中心,也是山纵一旅驻防区和作战区。
山东纵队第一旅 第一旅的前身是山纵第一、第四支队,是八路军山纵队的主力部队。
主要作战区域为胶济线以南,津浦路以东广大地区,适时机动于鲁东南、鲁西南地区。
山东纵队组建前期,将活动于泰山区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 (即徂徕山
起义部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1938年4月改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
同年6月恢复原第四支队的番号。 洪涛病逝后,廖容标任司令员,林浩任政委,赵杰任副司
令员, 王彬任参谋长,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所辖部队先后编为4个团。徐化鲁任第一团团
长,景晓村任政委;赵杰兼任第二团长,程照轩任政委;汪洋任第三团团长,张岗任政委;
廖容标兼任第四团团长,姚仲明任政委。全支队共4000余人。
第一支队由原第二、八、九支队组成,马保三任支队长,周赤萍任政委,钱钧任副支队
长,支队下辖4个营。
在1940年山纵第四期整军时,为使山东纵队迅速正规化,并使部队有更大的机动作战能
力,以便担负更重大的任务,山东纵队将所属部队整编为4个旅、4个支队和两个直属特务团。
将第一、四支队各两个团合编为第一旅,王建安兼任旅长,周赤萍任政治委员,廖容标任副
旅长,钱钧任参谋长,汪洋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旅下辖第一、二、三、四团。第一团团长李
福泽、政治委员王文轩;第二团团长吴瑞林,政治委员李伯秋;第三团团长陈明,政治委员
陈宏;第四团团长刘遇泉,政治委员王文介。建立新的第四支队兼第一军分区(泰山军分区),
赵杰任司令员,王叙坤任政治委员,徐化鲁任副司令员,程绪润任参谋长,李枚青任政治部
主任。第四支队下辖第一、二两个团。
1939年至1940年,是八路军山东纵队大发展时期,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开辟和发展、
巩固时期,也是日伪、顽三角斗争尖锐时期。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在徐向前为司令员的直
接指挥和领导下, 山纵一旅依托鲁中山区, 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
“扫荡”,巩固已有的根据地,努力开辟新区,建立、扩大和巩固了鲁中抗日根据地。 
1938年底,为策应晋察冀八路军的反“扫荡”作战,山东纵队集中第三、四、八支队对
胶济铁路青州至济南段、 津浦铁路济南至大汶口段进行了大破袭。1939年1月,敌人开始向
津浦、胶济铁路两侧的我军发起连续进攻。1至7月,山纵一旅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歼灭日
伪军2000余人。主要作战是:
泰莱新边区粉碎敌人4路进攻 1939年1月14日至17日,日军混合兵种2000余人及新泰宪
兵第三大队, 在联队长佐腾指挥下,分4路向泰、莱、新边区之山东纵队第四支队进攻。目
的是“扫荡”徂徕山区、莲花山区之我军,巩固新(泰)汶(大汶口)公路,修建新公路。其中
一路400余人, 由泰安进犯范镇;一路400余人,由泰安进犯化马湾;一路300余人,沿徂徕
山进犯天宝;一路1000余人,由大汶口进犯谷里,各路敌军均于14日到达以上地点。当日夜,
第四支队一部秘密转移到新汶公路以南。15日晨,该部占领有利地形,伏击由谷里向新泰进
犯之敌,当场毙敌50余人,俘伪军3人,我军伤亡20余人。敌遭伏击后分3路逃窜。第四支队
将其中的100余人包围在新泰县瓦窑头, 并歼其大部。进犯化马湾之敌,被第四支队另一部
伏击于望儿岭,敌伤亡惨重, 当即溃退。进犯范镇之敌经我地方游击队袭扰,乘我军主力
未到,放弃范镇,逃回莱芜城。17日晨5时,日军宪兵第三大队400余人,分2路袭击牛家庄。
第四支队事先已得知,两次伏击来犯之敌,毙敌指挥官1名、士兵10余人,将其击退。
破袭津浦铁路泰安至大汶口段, 袭击博山蛟岭镇之敌。 1939年2月初,国民党山东省
政府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沈鸿烈号召鲁中各部队对敌发起总攻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的
作战任务是:破坏津浦路泰安至大汶口段,袭击博山蛟岭之敌。15日夜,第四支队一部将北
坡、车站附近铁路破坏10余段,炸毁铁桥1座、敌车2辆,泰安之敌出动援军,遭到我预伏部
队牵制,破袭任务顺利完成。与此同时,第四支队先遣大队等部于15日夜袭八陡及蛟岭之敌,
因保密不严,消息为敌人探知,敌遂将兵力集中于博山县洪山口预伏我军。我军一部袭入八
陡街时,见敌守备空虚,遂将敌据点烧毁数处,撤出之际,忽闻八陡东南炮声激烈,判断系
我军与蛟岭之敌展开激战,即前去增援。行至洪山口,果中敌人伏击。幸亏前哨部队警戒严
密,及时发现敌人,部队当即占领村口,集中兵力向敌人冲锋,始得占领道旁有利地形。战
至天明, 我援军赶到,敌在我夹击之下,狼狈逃回蛟岭。由八陡来援之敌200余人,亦被我
击溃。 此次战斗,击毙敌50余人,破坏公路10余里,毁坏洪山口桥l座,我军伤亡10余人。
17日,我军在博山召开追悼大会时,附近群众纷纷赶来参加,并给部队以热情的慰劳。
破袭泰莱、 泰新公路与粉碎敌之5路围攻书4月上旬,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动员民众2万余
人, 在游击队掩护下,仿效冀南、鲁西破路办法,将泰莱、泰新公路破坏100余公里,拆毁
公路沿线重要据点7个。 其间,由泰安出动的护路之敌均被我军击退。敌惊恐之余,急忙调
集兵力5路围攻第四支队。 日军从济南、泰安、章丘、历城等地集混合兵种2000余人,附
炮10余门、轻重机枪10余挺,兵分5路, 10日同时行动。泰安之敌600余人分两路,分别由泰
安县的范镇、山口、祝阳向莱芜县水北合击;济南之敌400余人向莱芜县大槐树、卞庄进袭;
章丘之敌600余人分两路,一路由埠村向炉厂,一路由文祖向莱芜县雪野进攻;莱芜之敌300
余人由莱芜县方下向裴王庄进击。在敌人进攻之前;我军已估计到屡遭重创的敌人,决不会
善罢甘休,必然调集兵力进行报复,遂组织地方游击队,不断潜至范镇以西之后河边山口一
带,进行游击侦察,并根据敌人的行动迹象,做了相应的兵力部署:地方游击队伺机钳制出
犯之敌,第四支队主力机动于公路两侧,迎击敌人。10日晨,由范镇、祝阳出犯之敌,均遭
到我地方游击队的阻击;11 日向水北攻击时,又遭到第四支队一部的沉重打击,未能占领
水北。 我军主力转移至水北以北山地待机。当晚得悉敌进占水北,莱芜城之日伪军300余人
亦出动。12日晨,第四支队集中兵力侧击莱芜城出动之敌,敌不支,溃退寨里,我军乘胜追
击至方下,迫敌退回莱芜城。雪野、卞庄、炉厂之敌,均为我占领有利山地的第四支队泰莱
独立营等地方游击队所钳制, 未能相互配合,纷纷回窜。是役共毙伤日伪军300余人,缴获
战马3匹及弹药等军用物资一宗, 粉碎了敌人企图围歼第四支队主力、修复交通线的计划。
战斗中,第四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周绍南、政治指导员王柏如等牺牲,共伤亡30余人。
破袭津浦铁路大汶口至兖州段 1939年春天,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五十一军
和五十七军共两万余人陆续入鲁,驻扎于莒县、沂水、蒙阴、 日照、临沂、费县等地。根
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 为了团结于学忠部抗战, 接应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入鲁,4月下旬,
山东纵队按照于学忠关于各部队的防区划分,对鲁中我军的兵力部署作了部分调整;第一支
队于5月12日前开至新(泰)泗(水)边区待命,第四支队一部伸至曲(阜)泗(水)宁(阳)邹(县)一
带。
5月1日,山东纵队命令第四支队组织南下挺进支队,开赴邹县东部,开辟尼山区根据地。
6日, 以基干一营为主组成南下挺进支队,赵杰任司令员,汪洋任政委。此时, 日军第十
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正指挥5000余兵力, 分9路围攻我泰西抗日根据地。为配合泰西我军反
围攻作战,第四支队南下挺进支队对津浦铁路大汶口至兖州段展开破袭。11日,南下挺进支
队第三连在泰泗宁自治委员会第五中队配合下,夜袭大汶口镇,俘伪警察局长田道元以下30
余人,缴枪30余支。12日晚,又兵分两路,一路袭入吴村车站,炸毁铁桥1座,烧毁站房3间,
破坏铁路1000余米。 敌发觉后开来钢甲车l列,与我激战两小时,消耗敌大量弹药,我安然
撤离。与此同时,另一路袭击南驿车站,炸毁铁路数十段,使沿线车站之敌恐慌异常。南下
挺进支队接连破袭津浦铁路,增加了敌人的后顾之忧,直接策应了泰西我军的反围攻作战。
6月l2日,南下挺进支队到达泗水西部之柘沟一带,在此击退了日伪军200余人的进攻。之后,
挺进支队进驻邹县东部素有“四十八寨”之称的小山、立(历)山地区,开展抗日活动。
粉碎日军对鲁中区的首次大“扫荡”。 1939年上半年,沂水成为山东共产党和国民党
的党政军首脑机关的所在地。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指挥部驻沂水县王庄一带;国民党山东省
政府、省党部驻沂水县东里店;鲁苏战区总部驻沂水县上高潮(今属蒙阴县)。 日军为了歼
灭鲁苏战区和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及其主力部队,武力迫降沈鸿烈,彻底摧毁鲁中抗日根据地,
6月初, 以第五师团为基干,配之以第二十一、三十二、一一四师团及独立混成第五旅团各
一部共2万余人,对鲁中山区进行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扫荡”。
此次大“扫荡”,敌人的主要进攻路线和目标是:由淄川、博山、安丘、诸城向南,由
泗水、新泰、莱芜向东,分进合击驻沂蒙山区之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党政军首脑机关及其主力
部队。这次大“扫荡”历时1个半月。 自5月31日夜,敌人由淄河流域和汶河流域向山东纵
队第三支队和第四支队等部发起攻击开始,其他各路纷纷扑向沂蒙山区。6月7日,日军相继
出动15架飞机首先轰炸东里店,炸死300余人,4000多间房舍化为灰烬。9日,日军占领蒙阴,
10日,再次出动飞机轰炸东里店及鲁苏战区总部驻地沂水县上高湖和山东纵队部队驻地蒙阴
县坦埠村。11日,日军占领东里店、坦埠、鲁村等地,西、北、南3面数路之敌会合于沂水,
继而占领莒县、日照。自此,鲁中之县城及公路沿线重要村镇几乎全部沦入敌手。下旬,敌
由新泰、 蒙阴、东里店围攻蒙山于学忠部。7月初由蒙阴、沂水围攻依汶以北北大山区。继
而开始依托占领据点进行分区“扫荡”。中旬,开始转向莲花山、徂徕山“扫荡”。由于日
军遭到鲁中部队顽强抗击, 加之对晋东南、晋察冀“扫荡”失利,7月下旬,“扫荡”之敌
大部撤退。
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政委朱瑞抵达鲁中山区后,立即投入了这次反“扫荡”
的作战指挥。反“扫荡”开始后,山东分局、山东纵队指挥部率领特务团等少量部队,转战
于沂水、蒙阴一带,坚持内线作战。其主力部队迅速分布于外线:第一支队活动于新泰、蒙
阴、泗水之间;原随山东纵队指挥部活动的第二支队转移至费县日军的侧后;第四支队控制
泰莱边的莲花山区;原活动于鲁东南地区的山东纵队第一支队第二营进入沂蒙区参加反“扫
荡” 斗争。4月下旬,由泰泗宁边区进入费县西北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部就地坚持反“扫
荡”。
转移到外线的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基干三营于莱芜寨里以东温石埠伏击日军运输队,缴获
新式电台1部,步枪100余支,军用雨衣400余件。歼灭日军特务队长以下10余人。6月21日,
日军集结1000余人由邹县、 南驿、吴村等地分4路奔袭第四支队南下挺进支队司令部驻地解
甲河。 担任警戒任务的基干一营二连及四连1个排,为掩护支队机关及其他部队转移,于小
山据险抗击敌人, 遭敌重兵包围,指战员浴血拼杀,毙伤日军200余人,终因众寡悬殊,加
之敌炮火猛烈,被围我军除一部被接应突围外,支队司令部作战科长王坤、副教导员王志耕、
特派员黄文山、副连长陈华堂以下4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战后,南下挺进支队即返回泰山区
归建。6月25日,莱芜城日伪军350余人进占莱芜东北之苗山,活动于博莱边的山东纵队第四
支队基干第三营及先遣大队,乘敌立足未稳之机,兵分两路,向苗山之敌发起突然袭击。当
时正在河边洗澡、休息的敌人,在我军突如其来的攻击下,伤亡惨重。敌指挥官旋即组织部
队分数路反击, 我军退至山岭抗击。敌连续冲锋七八次,发射炮弹300余发,均未奏效。激
战至晚上8时,敌退至后坡村。翌日,博山、莱芜之敌增兵数百,分3路向我军进攻,激战竟
日, 各自退回原防。此次战斗,毙伤日伪军100余人,俘敌10余人,缴获颇多。我军伤亡20
余人。与此同时,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于滋(阳)临(沂)、新(泰)汶(大汶口)公路沿线,主动出
击,曾袭占卞桥,克复华村,侧击张家栏子、大刘杜、南流泉之敌,破坏敌交通运输线,给
敌以沉重打击。 7月15日,第四支队三营在莱芜北部的栖龙湾袭击出犯之敌,毙伤日军60余
人。在这次反“扫荡”斗争中,山东纵队一旅所属部队与敌作战20余次,毙伤日伪军1000余
人。 1939年7月中旬,鲁中反“扫荡”结束后,第一支队继续坚持了鲁中沂蒙区的斗争,并
扩大了沂山区和鲁山区的淄河根据地,保持了与清河区的联系。第四支队坚持了鲁中泰山区
的斗争,多次粉碎日军的进犯,巩固和扩大了泰山区抗日根据地。 激战五井,夜袭孙组,
杨家横伏击战打出了第一旅的军威
五井歼灭战 五井镇座落在临朐城西南约15公里处,是临朐通往南麻、莱芜的必经之地,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第一支队于8月中旬拔掉沂水东里店日军据点外围的3个工事后,在支队
长马保三、副支队长钱钧的率领下,经淄河流域进驻临朐县西南山区,其任务是保卫沂山、
鲁山根据地并面向胶济铁路,以保持鲁中根据地与胶东、清河根据地的联系。10月16日凌
晨两点多种, 驻扎在临朐及其附近的日伪军出动400余人偷袭驻五井镇的第一支队一营,企
图围歼我部队并占领该镇。驻五井的两个连在副支队长的指挥下顽强抗击,利用迂回包围的
战术,辅以政治攻势,打击瓦解伪军。三连和机枪连赶来增援,伪军受到夹击,抛下日军数
十具尸体逃散。这次战斗历时17个小时,共毙伤日军40人,伪军120余人,俘日军1人,缴获
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迫击炮1门,掷弹筒2具,步枪30余支和手榴弹一批。战后查明,日
军守备队长有因及2名小队长在战斗中被击毙。
孙祖战斗和临费边战役 孙祖战斗是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亲自部署和指挥的一
次战斗。3月15日,沂水、莒县城及朱蔚、东里店、铜井等地的日伪军400多人(其中日军300
多人)及100余人的运输队向孙祖进犯。16日清晨,日伪军经西铁峪向孙祖袭来。徐向前指挥
部队在这里布下一个口袋阵,山纵第二支队埋伏在九子峰,山纵特务团埋伏在荆山以断敌后
路。这时,由胶东护送干部到达这里的第五支队交通营,也赶到九子峰参加战斗。拂晓,敌
军越过孙祖,进到九子峰下,埋伏在九子峰上的我九连战士迅速到山下,向敌人发动突然袭
击。敌仓促应战,兵分两路,一路就地顽抗,一路冒险过沙河,抢占河南高地,敌我双方展
开激烈争夺战,在我伏击部队猛烈射击下,敌人伏尸一片,不敢恋战,迅速收拢队伍企图冲
开缺口逃跑。我实施迂回堵截,切断敌人退路。穷凶极恶的敌人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复调
头与我争夺九子峰,战斗殊为激烈。黄昏时分,我军发起猛烈轰击,日军死伤惨重,被迫退
入孙祖固守待援。至深夜,我军一支小分队在群众的引导下,袭击村内敌人,使其一夜未得
安宁。次日午夜,日伪军残部焚烧了尸体和沿路抢掠的财物、粮食后,准备突围。我两个连
借火光向日军猛攻,敌慌作一团拼命向北面的铜井据点逃窜。此时,我军早已攻克铜井据点,
敌残部进退维谷,又遭纵队特务团和地方武装的伏击,大部被歼。
此役我军击毙日军指挥官以下120余人,击伤7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及大批作战物资,
并乘胜收复铜井,战后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在孙祖召开祝捷大会,司令员徐向前、
山纵政委黎玉在会上讲了话,《大众日报》发表了庆祝孙祖战斗的讲话。
1940年6月,第二支队与第四支队第三团,在临(沂) 费(县)沂(水)边区反击国民党顽固
派王洪九部,开辟了这一地区,继而进入蒙山北麓、坦埠、小营一带,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之后, 为巩固3县边区,保持鲁中与鲁南、滨海区的联系,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在此建立临费
沂边联县。
8月18日,日伪军1500人,分3路占领临沂县青驼寺(今属沂南县) 。19日,日伪军400余
人由青驼寺向孙祖进犯,当行至孙祖以南罗圈崖鼻子山时,遭山纵特务团伏击,击毙日伪军
200余人,击伤150余人,青驼寺垛庄之敌逃窜。
9月中旬,山东纵队第一旅一团和山纵特务团,在青驼寺大柏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旋
即日伪军集结万余人,发起以鲁中沂蒙山区和泰山区为重点的大“扫荡”。我军展开破袭战,
连续攻克青驼寺, 垛庄、汤头、沙河等8个日伪据点,毙敌4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粉
碎了日军封锁我鲁中沂蒙区的阴谋,巩固和扩大了临费边区。
粉碎日军对泰山区的进犯和杨家横战斗 山东纵队第四支队胜利地坚持了泰山区的斗争。
1939年8月间, 第四支队一部在新泰谷里歼灭日军20余人,并袭击津浦铁路之敌,破坏了泰
安至大汶口段路轨,一度中断了敌之交通。9月下旬,泰(安) 莱(芜)新(泰)边沿地区10个据
点的日伪军出动400余人, 围攻活动在徂徕山的四支队一部。我军经过一天激战,毙伤日伪
军100余人, 粉碎了日伪军的围攻, 保卫了徂徕山抗日根据地。 11月,日军第三十二师团
2000余人分8路对泰山区进行合击“扫荡”,企图打通章(丘) 莱(芜)公路。四支队在章莱公
路东之广大山区,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先后毙伤日伪军26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40年1月, 四支队一营一部在莱芜马家庙歼灭查线的日军1个小队,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
筒1具。 后日伪军合击莱芜西部的周王许,中午侵至寨里。四支队一营二连与二营七、八连
突然向寨里发起攻击,毙伤敌数十人,迫使残敌逃窜。4月上旬,莱芜日伪军出动1000余人,
分3路对莱芜西北根据地进行“扫荡” 。我军经过3天激战,毙伤敌15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
弹药,取得了这次反“扫荡”的胜利。
1940年5月中旬, 第四支队与第一军分区基干部队,除留一部坚守莱芜西北部山区根据
地外,其余部队进入杨家横东北的常庄、文字现一带,配合根据地其它部队的夏季反“扫荡”
斗争。 当时,为钳制胶济铁路西段之敌,决定用1个团的兵力攻打博山城,并做好了攻城准
备。正在这时四支队接到情报,日军已从泰安出动1000多人进驻莱芜城。四支队长廖容标和
政委胡奇才,召集会议分析敌情,认为敌可能是阻止我军攻打博山而先发制人,遂决定在敌
必经之路杨家横摆开围歼敌人的阵势。5月19日拂晓,日军分3路分别从博山、莱芜、历城西
营向我军阵地扑来。上午10时左右,日军进入杨家横。这时我埋伏在杨家横村内的指战员,
一跃而起,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死伤惨重。下午四点多钟,敌我进入白
刃战,我军愈战愈勇,打得敌人乱作一团。这时,济南、章丘、周村、淄川之敌集结于博山,
约1500余人增援杨家横被围之敌。我四支队适时机动,由二团一营监视敌人,另二个营撤出
战斗,待机打撤退之敌。时近黄昏,敌增援部队与杨家横残敌会合,当晚10时左右,敌趁夜
色撤出杨家横, 至西南山一带时,遭我伏击,激战l小时,日军丢下20余具尸体狼狈逃窜。
我军分区部队追击敌人至博山八陡镇,又毙敌20余人。杨家横战斗毙伤日伪军250余人,俘3
人,日军大队长畏罪自杀。缴获重机枪3挺,轻机抢5挺,掷弹筒3具,步枪100余支,电台一
部,战马和军用物资一批。杨家横的战斗胜利,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群
众抗日斗志,人民踊跃参军,使四支队和第一分区部队有了很大的发展,巩固了泰山区根据
地。
百名烈士血沃棋山,山纵一旅,抗战丰碑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转瞬已然60周
年,那是一段用血肉写成的历史,它记载中华民族惨遭荼毒蹂躏的岁月,记载了中国人民奋
起反抗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历程。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里,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八路
军山东纵队第一旅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民族正义之歌,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建
立了不朽的功勋。徐向前司令员题写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印证了鲁中抗战史。截止1941
年前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仅牺牲团以上干部6名, 其中有著名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
导人鹿省三、洪涛、韩明柱、王一之、魏培德、李枚生等,有出生入死在一线指挥作战的营
级干部:周绍南、刘震、王堃、钟鸣、王志、张玉癸、李文光、单王明、孙善卿、黄文山、
王博昌等。还有连级干部63名,排级干部85名。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将
载入中国革命史册,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鲁中抗战史上丰碑将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