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红石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c&A=7&rec=4&run=13

为朋友的作品集写序文,是我年事已高后所乐意做的一件事。究其原因,主要有
三条:其一,这是来自朋友的信任,是重温和加深友情的一种方式;其二,可以集中
阅读到一位作家的作品及其艺术风格,进而开阔眼界,提高自己对人生与艺术的领悟;
其三,克服慵懒,勤于笔耕,用以陶冶性情与锤炼文字。
即有如此之多的益处,何乐而不为?
其实,序跋是可以被看作一种独立的文体的。这种文体,古已有之。其中精品,
后来常可脱离所序之作,单独传世。对于序跋类文字,我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台
湾作家柏杨曾经说过:“一本书没有序,好像一个人没有鼻子。夫‘序’者,纲要也,
读者老爷看了序,对全书的来龙去脉,就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心血来潮集》)。
的确是这样,读者若是面对一本没有序和跋的书,犹如面对一个没有鼻子的人,那种
感觉不仅是不舒服,恐怕还会有几分恐惧。以我体会:书,真正的书,如同一个无边
无际的莽原,序和跋就是通向莽原深处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与体验,我开始阅读师承瑞同志的散文新作集《红石谷》,并
已步步走进一颗纯朴与纯洁的心灵。读《红石谷》,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在当今,
许多人在“时尚化”,许多人在“时髦化”,许多人在“包装化”,而承瑞没有这样
做。他的行文,自然,平淡,简约,清新,质朴,挚真,卸去了华丽与浮躁。这是难
能可贵的,也是不易做到的。例如集中的《生命之色》、《练字》、《第一场春雪》、
《赏雪》、《正是梨花烂漫时》等篇章,便是包含了这样的艺术特色的。
《红石谷》一书中,有不少文字是作者面对大河山川的吟咏之作,是对自然景物
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仰敬与讴歌。面对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与神秘莫测的自然景物,而
无动于衷,毫无激情——这样的人是永远写不出优秀作品来的。吟咏自然,不仅需要
一种激情,同时需要一种文化修养,亦即此类文字必是要深蕴了文化品位的。作者曾
经说过:“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正是有了此种认知,《红石谷》中吟咏自
然山川河流之作,如《泰山情怀》才有了那么澎湃的激情,如《汶水向西流》才有那
么纯晶的文才,如《登黄鹤楼》才有那么远逸的意境,如《最是堪怜瘦西湖》才有那
么伤感的情怀,如《登仙人山》才有那么沉凝的哲思和那么奇异的联想……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歌颂大自然,歌颂生命。这是每一位作家、艺术家深刻、
完美自己作品与人生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他们文字修养与艺术造诣的一把尺子。可
以这样说,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领悟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罗丹
说:“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妙的,只要去爱就能洞察它们的奥秘。惟一的爱的思想,即
热爱大自然,是我生命的核心。”我们当然不能说承瑞就十分自觉地抵达到了罗丹所
描述的那样的境界,但从《红石谷》一书的许多篇章中,我们既清晰又强烈地触到了
他钟情自然、厚爱故土的那一颗滚烫的心:《故乡三题》、《故乡的风景》、《故乡
的小河》、《桃乡行》、《麦收时节》、《拣麦穗》、《想家》、《春雪》、《垂柳
情怀》等等等等。
在该书的后记中,承瑞谈了自己对散文创作的体会:“我写散文,也基于另一种
考虑。我出生在农村,自考取大学后便离开了故乡,我深知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
因此对故乡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感情,特别是自己的那些生活经历和体验,时常捺拨起
我对故乡的回忆。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
对此 , 总想找一种表达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想倾吐的真挚的感情倾
吐出来,于是就想到了散文。”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散文就是情感的一种倾诉方式——亲情,有情,爱情,乡情,
这些人世间最为珍贵的东西,通过散文家的笔,以一种极其独特的倾诉方式记录下来,
传之久远。而在这倾诉的过程中,散文家自己的生命也会变得纯粹起来,澈莹起来,
优秀起来。
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大自然是不朽的,情感是不朽的,散文也是不朽的。为
了记录这不朽,为了讴歌这不朽,承瑞选择了散文且有了不小的收获,他是幸运的,
也是可敬的。我相信,《红石谷》的出版,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的;承瑞也会再接
再厉,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生命的作品来。
是为序。
任孚先
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