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c&A=6&rec=65&run=13

从西安到延安,出了西安市,进入铜川地,就能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零零散散
的土窑洞。惟有延安的窑洞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那是革命圣地,是小时候读书时知
道的。真正看到窑洞了解窑洞是今年春天集体去延安参观学习时如愿的。
窑洞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因为那里黄土面积大,土层深
厚,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居而住。
延安窑洞有土窑洞、砖窑洞、石窑洞三种。土窑是最常见的建筑,是窑洞家族中
最为古老的“老祖母”。它多依山就势,利用天然地貌,选择土质较好,干燥、向阳、
避风地带,削平崖面,剖开山体,深入一两米后,逐渐向四边扩展,最后凿成筒形,
再用宽平的镢头细细刮平内外,调和细泥抹光洞内四壁,待窑洞自然风干,安上门窗,
一孔新窑就这样建成了。这种窑洞省钱省力,施工方便,是当地最普通的经济适用建
筑,颇具原始情调。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还在土窑的洞口用砖石砌面,使窑洞更加坚
固,且整齐美观,谓“接口窑洞”。土窑洞都是一家一户修建,多三五孔相连为一组,
自成一体。相邻人家多筑土墙分界,围墙较低,可隔墙对话。
砖窑、石窑是窑洞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它们完全由砖、石砌垒而成,俗谓“箍窑”,
主要建造于宽阔平坦的低地,便于通行,造价较高。箍窑时,先夯筑地基,再起两壁,
用木椽作碹,称“支碹”,撑成拱顶后充之以茅草、黄土,填覆平整,砌砖石。合龙
口后,撤去碹子,窑洞即箍成。另一种则是在黄土矮坡上,预先挖出窑洞的黄土模子,
在土模上直接砌砖石,合龙口后,掏挖出窑中的模土,新窑即显形。砖石窑洞不同于
土窑洞,它没有天然黄土层护顶,所以顶上还需加盖大量黄土,防止雨水渗漏。有钱
人家还在窑沿上接出檐头,用青石板搭檐,导流雨水,遮护门窗。不仅如此,它还能
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一旦山体滑坡或者发生泥石流时,窑洞里的人向里跑而不能向外
跑,这样就能躲过灾难。砖石窑洞,均为多孔相连,整齐划一,排列有序,依山层叠
而上,远观宛若层楼。我们看到的延安大学校内修建的6排180孔石窑洞就是这种窑洞
的典型代表,尤为壮观,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窑洞建筑群,已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导游还告诉我, 近年来在宝塔区杨家岭村又新建了一处多达300多孔的石窑宾馆建筑
群,堪称世界之最,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来得及去看,实属一大遗憾。
延安的老百姓把建窑洞看作是一件关系家族兴衰、子孙繁衍的大事,因此,兴土
动木之时有许多讲究,比较慎重。先要相宅,选择吉地。凡宅后有山梁大塬者,谓之
“靠山厚”,俗称“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出大官”;凡宅后临沟无依托者,谓
之“背山空”,是大忌。最为热闹的仪式是合龙口。窑洞建成之时,工匠在中间一孔
窑洞顶上留下个仅容一砖或一石的空隙,用系了红布、五色线的砖或石砌齐,然后燃
放鞭炮,大摆宴席待客,共同祝愿主人平安吉祥。迁入新居时,亲朋好友还要备礼前
来恭贺喝喜酒,为其“暖窑”。延安还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如果窑门口挂了红布条,
就表示内有产妇,男人均需避忌。
延安窑洞最大的优点是坚固耐久,冬暖夏凉,且大门大窗,宽敞明亮。其造型简
洁,上部拱圆,下方端直,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思想。其建筑风格古
朴、凝稳,与周围黄土丘壑谐和融贴,浑然一体,很能体现陕北人朴实、內敛、含蓄、
深沉的性格。因陕北雨雪较少,故窑顶平坦无脊,院落敞阔无坎,所以窑洞格局上下
平直,有安稳完美之感。而且窑洞门窗的做工与装饰极富审美情趣,折射出主人丰富
多彩的内心世界,所以窑洞的门窗也就是“心灵之窗”。窗棂为缕花空格,有的是莲
花初绽,有的是菱形相套,有的是扇面舒展,图案繁多,疏密有致,透亮实用。喜庆
之日,还剪贴各色窗花,花色艳丽,琳琅满目,仿佛一座民间艺术的殿堂。同时也表
现出陕北人聪慧、机巧、浪漫的性格。
在延安,窑洞还是革命者们最主要的住宅。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同其他普通军民一样都住在窑洞中,一住就是10年。他们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
挥了世界上最大的革命战役。一位记者曾说:“延安的每个窑洞里都装着几颗炸弹,
将来出去爆炸,是了不起的。”毛泽东在接见外地来延安的干部时说:“延安的窑洞
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蒋介石现
在住得比我们阔气,有高楼,有洋房,有电灯,可是全国人民都不听他的。我们不要
自己看不起自己,不要看不起土窑洞,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寄托在延
安的土窑洞里。”
我仿佛又听到毛泽东主席又在讲这番话,他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延安的窑洞精
神,这是我们的传世之宝啊!

200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