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刮煎饼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c&A=6&rec=46&run=13

在我的记忆里,我最爱吃母亲摊的刮煎饼。平时,母亲做刮煎饼的主要原料是用
地瓜干,里面掺少量的玉米。我一直吃了近20年。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我的故乡是
山区, 既干旱少雨,又无水浇条件,70%的土地只能种植地瓜,煎饼就成了家人常年
的主食,一日三餐,餐餐都吃。
母亲摊煎饼很拿手,既熟练又利落,既快又好,在村里很出名。母亲先将地瓜干
和玉米在石碾上轧成糁儿,放在大盆里用水浸泡一天,再用石磨磨成糊状(老家叫磨
糊);然后在地上支起鏊子,备好煎饼耙子(用长约20多厘米、宽约7~8厘米、厚约1
厘米多的一块木板,加工成两边薄、中间厚,在木板的中间安上一根比筷子稍粗点的
木棍而成)、油毡擦(用来沾上菜油擦鏊子的,为的是不沾鏊子,好揭煎饼)、柴火
(主要是晒干的玉米秸、麦秸和杂草等,干草是我们在山上或堰边用筢子搂来的)和
盖垫。一切准备停当,母亲拿个铺摊儿(用玉米皮编织的坐垫)坐上,就开始摊煎饼
了。把鏊子烧热,用勺子舀上一勺磨糊放在鏊子的中心,用煎饼耙子迅速在鏊子上摊
平,边烙边刮,直到烙熟后揭下来放在盖垫上即成。这种煎饼就叫作刮煎饼。后来改
为轱辘煎饼,就是将磨好的地瓜面和少量玉米面掺在一起,用水浸泡半天以上,将水
滤出来,再放到白布上把面粉里面的水分挤压出来,和成面团,在烧热的鏊子上由外
及里轱辘严密,再用煎饼耙子刮,也是边烙边刮,烙熟后就是刮煎饼。有时母亲还将
刮煎饼直接烙成菜煎饼、芝麻盐煎饼等。母亲的刮煎饼具有匀、薄、水分少、耐久贮、
香酥可口、久吃不厌的特点。母亲的刮煎饼放上两三个月不散口、不变质。母亲说:
“刮煎饼的窍门就在于掌握鏊子的热度、刮的均匀度和烙的程度。掌握不好就会出现
厚、煳、烂的现象,那就不好吃了。”
刚摊下来的煎饼可以趁热就着炒菜、小豆腐、咸菜吃,可以卷上大葱和大酱吃,
也可以抹上点炸油(就是炸食品用过的油)、卷上点腌制的春芽叶吃,吃起来味道都
不错,我一顿饭能吃上四五个。放干了的煎饼,可以泡着吃或沾着吃,就是将饭碗里
放上点盐、大油(猪的肥肉炼出来的)、香菜、酱油和醋,倒上开水就成了咸汤,这
一碗汤也能沾着吃四五个煎饼;也可以炒着吃,就是把放的时间长的煎饼用凉水湿一
湿后撕开,锅里放上点油、葱花和盐炒一炒;夏天,有时我还把干煎饼插在凉水里一
泡甩几下直接吃,即脆又好咬。可以说我对煎饼情深意浓。
如今摊煎饼的方法已今非昔比了,都用上了旋转的鏊子,温度可以控制。所用的
原料也多了,有小麦、玉米、小米、大豆、芝麻、荞麦等,应有尽有,可根据客户的
需求进行搭配,有适合减肥人群吃的,有适合糖尿病人吃的。将搭配好的原料用水浸
泡后,用机械磨成糊状即可摊制。摊煎饼成了一种产业,有专业户,也有专业村,都
是在店铺中进行。煎饼的种类也很多,有酥的、咸的、甜的、酸的等,还可以出口创
汇呢。煎饼的地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过去的粗粮变成了细粮,变成了营养
食品。
煎饼是故乡的传统食品,历史悠久。至于起源于何时,可惜不见史书记载。相传,
早在唐朝末年故乡就有了煎饼,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尽管我已在城里呆了20多年,但我还是时常想起母亲的刮煎饼,也许是那段贫困
饥饿的日子给我的印象太深的缘故,也许是对故乡眷恋的缘故。经常回忆,也许没有
什么坏处。
200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