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大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c&A=6&rec=17&run=13

“五一”假期在家休息,闲着没事翻看影集时我看到一张非常珍贵的黑白照片,
记得是我在肥城县仪阳公社工作时于1976年秋天照的,距今已有28年多的时间。说它
珍贵就在于这是我第一次照相, 而且是与领导照相,照片上共有9人,有公社党委的
主要领导,有地委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领导,当时我是公社里惟一的一名公务员(属
于公勤人员),是书记硬叫我参加照相的。照相的位置就在公社大门的右侧,背景是
青砖垒砌的院墙和两个墙垛,墙垛上挂着两块大牌子,一块是“中国共产党肥城县仪
阳公社委员会”的牌子,另一块是“肥城县仪阳公社民兵连”的牌子,院墙的后面是
两棵生长茂盛的杨树。我凝视着这张非常熟悉的照片,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公社驻地是仪阳大队,公社成立时就是依照这个大队的名字命名的,公社的位置
在村子的东南面。公社的大门朝南,门前有一条东西大街,也是惟一的最繁华的一条
大街,它西接济兖公路,向东是通往东部山区的土路。街的两旁是公社所属的广播站、
邮电局、电影队、粮站、食品站、机械厂等单位,还有一个菜市场。供销社就在公社
的对面,是当时最大而且最有权威的单位。“公社大院”这个名字是单位和驻地群众
慢慢地叫起来的,因为他们经常去公社里办事,熟人见面会问: “到哪儿去?”,回
答:“到公社大院去。”时间长了就叫起来了,连院内的干部、家属也这样叫。
其实,公社大院并不大,总占地面积不过10亩地。进了大门,迎面是迎宾墙,墙
上是毛主席的巨幅全身画像。大门的左边是大礼堂,正门在东面的山墙上,石墙到顶
的瓦房,能容纳300多人,因为这个公社是全县最大的,共有5个管理区、59个大队,
全公社的各种会议都在这个礼堂召开,尤其当时三级(指公社、管理区、村)干部会
议开得比较频繁,主要是传达毛主席最新指示和中央文件,召开春季生产、三夏生产、
三秋生产、冬季农田基本建设等动员大会,以及年终总结表彰大会。大门的右边是一
排石头墙基、青砖到顶的瓦房,西半部分是食堂,主要是解决机关干部(大都是单身)
吃饭和接待上级来客; 东面是几间招待所,很简陋,每间房里有2-3张木板床,两只
暖水瓶, 地委书记和县委书记都在这里住过。迎宾墙后面是3排石头墙基、青砖到顶
的瓦房,中间有条南北通道,共有50来间房子。前两排是办公区,第三排是几户家属
的宿舍。单身干部的办公室也是自己的宿舍。
在办公区内,有书记、副书记、主任办公室,有组织办、宣传办、人武部、团委、
妇联、生产办、财务办、贫协办、知青办、民政办、教育组、公安特派员办公室等部
门,每个部门大都是一个人,工作任务重的部门最多也只有两个人,每个人的工作量
都很大,但都做得很认真、很努力,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很高,没有推诿扯皮现象。如
民政办公室只有一名民政助理员,只要是有来登记结婚的,先看双方的介绍信,再查
查户口簿是否符合结婚条件,如果没有问题,助理员问一下双方是否同意结婚,只要
双方回答同意,接着就填写结婚证,盖上印就算办完了,前后也就是十几分钟。随到
随办,如果助理员到县里去开会,他会在房门上贴上一张纸条说明什么时候回来,真
够负责的。公安特派员也是一个人,只要有报案的,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立即去查,由
各村协助,查实后接着将案犯带到公社里审讯,事实清楚后就移送到县公安局处理,
办案效率很高。
我在公社里工作了两年半,给我的感觉是大家都很敬业,很团结。那时在公社里
工作每天都很紧张, 就像军事化一样,早晨5点多钟统一起床,我负责吹哨子集合,
自带工具, 统一去参加劳动2个多小时后回来吃早饭,除了领导安排去办其他事情,
外出开会的,或者确实有病请假的(一般的病都不吱声,也不愿意请假),基本都参
加,地委农业学大寨工作队的领导和同志也同大家一起去参加劳动,劳动项目由公社
党委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定。义务参加劳动成了一项长期坚持且雷打不动的制度。早饭
后,书记、主任带头,各自骑上自行车就下农村了,大院里基本是空的,到了晚上大
家又都回来了,有的是傍黑回来,有的是晚饭后回来,大院里又热闹起来了,党委要
开会凑情况,除了参加会的同志以外,其他的同志自行安排,有的看报纸、文件、材
料,有的听广播,有的则凑到一起拉呱。那时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相处得很和谐。
如公社党委书记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从不安排别人代办,天天亲自到食堂去买饭,
有什么吃什么,从不搞特殊,起小灶。
公社大院给我的印象很深,感触很深。我在公社里工作的那段经历对我的影响也
很大,是我走向成熟的基石,是我走向成功的精神财富,我会永远珍惜。
200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