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与做学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c&A=6&rec=124&run=13

我这里所说的做官是指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的党政公职人员,也就是各级领导
干部。做学问是指有知识有学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人,也称有学问的人。
做官与做学问表面看起来是两码事,做官的不一定有学问,有学问的不一定做官,
其实不然,如果既做官又有学问,那才叫两全齐美呢。古往今来,象这样的全才大有
人在,且留下了千古美名。如康熙帝一生勤奋好学,举凡史乘,诸子百家,律品、数
理、佛教经论、道书,无不涉猎。亲政后,提倡文学,优容文人,他撰写的诗文辑为
四集流传于世。乾隆帝一生诗文之作甚多,有《乐善堂诗文全集》、御制诗五集、御
制文三集、御制诗文余集,广为流传。曾在山东任过知县的清代画家、书法家和文学
家郑板桥,以直率自然的诗文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面,被人们传为佳话。中
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精力,在历史上建立
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著有《建国方略》、《建国
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出版的11卷
本《孙中山全集》,台北出版的《国父全集》等。人们熟知的毛泽东不仅是革命家、
政治家、战略家,而且是理论家、诗人和书法家,已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所收入光
辉著作都是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的,他还发表著名诗篇50首,被世人广为传颂。沈雁
冰(茅盾)、郭沫若等人,建国后虽都担任着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一直笔耕
不止,从事著述,发表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和著作。还有很多很多,不一一列
举。这些领袖人物和领导者都是做官与做学问于一身的光辉典范,都是我们应该很好
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领导者既做官又做学问,他们在敬业之余,笔耕
不止,或著书立说,或撰写理论文章,或进行文学创作,相得益彰,功成名就,受人
敬佩。然而也有一些领导者只做官,不做学问,只动口,不动手,平日里用的大小文
字材料均由秘书代劳,写个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自己懒得修改,照本宣科,有时竟闹
出笑话。久而久之就脱离了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思想空虚,贪图舒适,满
足现状,做官当老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不按
客观规律办事,心胸狭窄,独断专行,被人驾空,成了名符其实的官僚主义。象这样
的领导者等到离了职,自己回过头来想想,虽然做了一辈子官,但什么也没有给后人
留下,自感惭愧为时已晚。由此我想起了一位知名人士的人生格言:“权力是一时的,
财产是后人的,健康是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情意是珍贵的,声誉是长远的。”细
细品味,道理深刻。
做官与做学问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共同相长的。既做官又做学问益处很
多:一是能够促使自己博览群书。要想做学问就得读书学习,要学古今中外方方面面
的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平时多观察事物,多向实践学习,并注意积累。通
过学习,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二是能够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工余时间,除了看书学习外,多思考些问题,多动动笔写
点东西,就会感到自己的生活比较充实。而且写作这件事情是会上瘾的,越写越想写,
越写越愿意写,一发不可收拾。这比整日里喝酒吹牛、打扑克、下象棋不知要好上多
少倍。做学问不仅使自己生活充实,而且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的
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仅影响一代人,而且能影响到几代人。三是能够促使
自己提高领导水平。通过做学问,能够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艺术,转变工作作风,
改进工作方法,无论讲话、做事或安排工作,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工作分寸,使
人口服心服,提高群众威信。通过做学问,还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脾气,遇事沉着冷
静,很有涵养,受人尊重。四是能够促使自己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平时把自
己想到的、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选择一种文学方式表达出来,奉献给人们,也
许能起到一点启迪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有益的贡献吧。从
另一个角度讲,自己这个官也算没有白当,一生也算没有白活,问心无愧。既然如此,
何乐而不为呢?
2002 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