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丧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c&A=6&rec=118&run=13

小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故乡办丧事既繁琐又铺张。上了年纪的老人最关心的是自
己的后事(也就是死后的事情),要亲眼看着子女为自己准备停当,看风水,选墓地,
建寿坟,做寿衣,打棺材等,直到自己样样看着满意为止。
病人垂危之际,在家伺候的人一面将病体移至灵床,一面通知在外亲人,力求病
人在弥留之际赶回来。一旦咽气,要趁尸体未僵穿衣整容,移入棺材后停放在堂屋中
间,称为灵堂,也叫“停灵”。子女亲属则失声哭号致哀,更换孝衣孝服,披麻戴孝,
分别跪仆在棺材两侧,叫“守灵”。正房门外要用草席子搭个临时天棚,供吊丧之用,
叫“灵棚”。丧局大小视家业而定,越富有的人家丧局越大,时间越长,礼节越繁杂,
耗资也越大;越穷的人家丧局越简单,时间也越短,最短的有当日出丧的。
丧事由死者的亲属请家族人和村干部来操办,并请一个“总管”主持一切。将操
办丧事的人分成两摊,设内外柜,各负其责。内柜负责写讣告、报丧、安排勤杂人员、
购置出丧用品等;外柜则负责吊丧亲友的登记及招待、临时收存钱物、引奠等。
死者的子女亲属在出丧这天最难熬。要迎客、谢客、待客。亲友来吊丧时,要在
离灵堂有一段距离的街头上等候,按来的早晚和与死者的关系、辈份排列先后,死者
的子女亲属在引奠人的引领下前来迎客,后面还跟着吹鼓手。死者的子女亲属每个人
拄着根哀杖走,无论走多远,哀杖不能离地,腰不能直起。走到亲友前面要双膝跪地,
双手将哀杖举过头顶,一同落下磕头,然后将亲友迎到灵棚前向死者叩首。哀杖是用
木棍做的。从哀杖的长短上就能猜出死者的子女在死者生前是否孝顺,如果孝顺,其
哀杖就长些;如果不孝顺,哀杖就很短,拄上一天会累的腰酸腿疼胳膊麻,丧事过后
有的甚至几天起不来床,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主要是教训那些不孝顺的人。谢客就是由
引奠人将吊唁完毕的亲友引领到另一院落内,由死者的子女亲属再来磕一遍头,以示
感谢。待客就是招待客人,由外柜负责安排。本村和家族来吊丧的每人一碗大锅菜两
个馍馍, 吃完就走。远道来的客人和重要的亲戚要安排坐席,8个人一桌,要上10大
碗菜先喝酒后吃饭。如果死者超过80岁,就要发喜丧,大摆宴席,不仅要喝酒,还要
猜拳行令,时间很长,有的竟然喝醉大耍酒风,甚至打起架来。这边痛哭流涕,那边
嚎天舞地,看上去很不协调。下午出丧后丧事才算全部结束,死者的子女亲属才能消
停下来。
后来,政府提倡移风易俗,丧事新办,一些旧俗逐渐革除。人死后,村里成立治
丧委员会,废除土葬,推行火化,亲友送花圈,开个追悼会,设立骨灰堂和墓地等,
用这样的方法寄托哀思,大大减轻了死者子女亲属的疲劳之苦和经济负担。此法简便
易行,已逐步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
然而,这几年在一些村庄旧的办丧事方法又死灰复燃,有所抬头。人死后,死者
的家人不当家,一切都有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操办,又恢复了迎客、谢客、待客的老一
套,而且铺张浪费严重。要披麻戴孝,要花钱雇用吹鼓手,凡来吊丧的亲友都要吃饭,
还要每人给一条香烟。前来办丧事的足有好几十人,随便吃喝抽拿。一切花项都由理
事会说了算,主家只管拿钱,最后算帐。如果主家怕花钱就视为不孝敬。丧事结束后
一算帐,主家要支付很多钱,往往是目瞪口呆,有口难言,只能是听之任之、自认倒
霉罢了。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杜绝陋习,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和义务。只
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文明。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才能实现。
2003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