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山东国有企业几分天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9&run=13

孙其海

16年来,山东的非国有企业(以乡镇村企业为主要形态)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近1
0年以平均年增长31%的比例,占据了山东工业总产值的67%,假如今后国有与非国
有工业均以近10年的平均速度递增,5年后,非国有工业将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5%

面对八分天下的“非国有”,给上层建筑提出哪些新课题?这是每一个决策者必
须认真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两个增长速度
16年来,山东省的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非国有经济
发展速度更快,由此,全省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见下表(数据来源:《山东
省志·乡镇企业志》《山东年鉴》):

全省工业经济成分变化表

┌──┬───────────┬───────────┐
│年 │国有企业 │乡镇企业 │
│份 ├────┬──────┼────┬──────┤
│ │增长比例│占全省工业总│增长比例│占全省工业总│
│ │ │产值的比例 │ │产值的比例 │
├──┼────┼──────┼────┼──────┤
│1978│ │95.9% │ │4.1% │
├──┼────┼──────┼────┼──────┤
│1984│ │ │68.8% │ │
├──┼────┼──────┼────┼──────┤
│1985│ │74.1% │39.4% │25.9% │
├──┼────┼──────┼────┼──────┤
│1986│9.9% │70.8% │30.8% │29.2% │
├──┼────┼──────┼────┼──────┤
│1987│16.02% │60% │33.8% │40% │
└──┴────┴──────┴────┴──────┘

续表
┌────┬───────────┬───────────┐
│年 │国有企业 │乡镇企业 │
│份 ├────┬──────┼────┬──────┤
│ │增长比例│占全省工业总│增长比例│占全省工业总│
│ │ │产值的比例 │ │产值的比例 │
├────┼────┼──────┼────┼──────┤
│1988 │ │59% │ │41% │
├────┼────┼──────┼────┼──────┤
│1989 │8.9% │56% │21% │44% │
├────┼────┼──────┼────┼──────┤
│1990 │5.2% │52.2% │18.19% │47.8% │
├────┼────┼──────┼────┼──────┤
│1991 │9.1% │51.29% │28.46% │48.71% │
├────┼────┼──────┼────┼──────┤
│1992 │15.7% │49% │58.1% │51% │
├────┼────┼──────┼────┼──────┤
│1993 │14.85% │40% │101.5% │60% │
├────┼────┼──────┼────┼──────┤
│1994 │10.4% │约33% │约56% │约67% │
├────┼────┼──────┼────┼──────┤
│平均年增│12.11% │ │31% │ │
│长速度 │ │ │ │ │
└────┴────┴──────┴────┴──────┘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3年我省非国有企业每年以50%以上的增长比例快速发展,今后
随着产值基数的不断增大,增长比例可能会逐渐下降。但是,如果以10年平均年增长
速度(国营为12.11%,非国营为31%)来计算,到1999年底,非国有企业将占全省工
业总产值的85%,国有企业仅占15%。
以上统计数据告诉我们,16年来,我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
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从1978年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95.9%,降到1
994年的33%;乡镇企业从1978年的4.1%升到67%,如果加上不属于乡镇企业的中外
合资经济,该比例可能还要增大。

是喜还是忧
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喜还是忧?对这个问题应进行具体分
析:
一、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公有制为主
体的含义应是控制经济命脉,左右经济发展方向,并不意味着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
何况,不属全民所有的性质,但由基层政府管理的乡镇企业也是一种公有性质。所以
,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不违背“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针。
二、市场经济的产权多元化是由其自身规律决定的,要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改
变产权主体惟国有的偏向。所以,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
三、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我省同全国一样,打破了官办经济的垄断局面,大力发
展非国有经济,调动了全省8千万人民的积极性,使全省经济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
总趋势顺应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
我省乡镇企业的发展,16年来有两次低谷。1978年,江苏乡镇企业比我省乡镇企
业的工业总产值只高出21个亿,差距并不大,1980年至1983年,因为种种原因,山东
压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连续2年,先后砍掉乡镇企业17200处,1983年不少地方又以
行政手段排挤和收划上去一批乡镇企业,使我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到1
983年底,山东的乡镇企业总产值与江苏相比,差距增大到82.5亿元,为此,两省的
经济也拉开了距离。1984年,山东各级领导从教训中觉醒,制订出一系列鼓励乡镇企
业发展的政策,这一年山东乡镇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8.8%。第二次低谷是1989年
至1990年,因为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影响,山东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增长率降至18.19
%。1991年又开始回升。
回顾山东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凡是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年份
,全省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快。反之,全省整体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得就比较缓慢。所以,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其比重的增大,是好事不是
坏事,是喜不是忧。

管理者的新课题
5年后,二分国有、八分非国有的工业经济结构,给我省各级决策者和管理者在
战略思考和工作方法上,都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一、建立“服务”型的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非国有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在没
有国家计划、基本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靠自身拚博而发展起来
的。当这部分经济仅占二分天下时,管理机关的“服务”职能并不十分突出;但是,
当它占有八分天下,甚至更大的比重时,能否建立和行使“服务”职能,则成为繁荣
山东经济的关键。随着山东经济市场化、非国有化的进程,政府必然会弱化对生产、
经济活动的计划控制和行政干预。由此,政府机构的职能和规模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必须创造一个适应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让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存、
共同发展、平等竞争。政府在宏观指导上,应把以所有制为依据制订政策转变到以生
产为依据制订政策上来。
三、用更多的精力研究和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目前几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
如江苏、广东、浙江等,其国有经济发展速度不相上下,差距主要体现在非国有经济
上,凡是非国有经济发展快的,全省整体经济实力都比较强。研究如何驾驭和促进山
东省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确保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飞跃的战略性课题。
四、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许多发达国家,在管理非国有经济方面有很多值得借
鉴的经验,这些经验“拿来”之后,结合山东实际,改进我们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可
以避免或少走弯路。
五、组织、指导非国有企业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非国有企业在我省经济结构
中虽然占的比重大,但其效益的提高并没有与产值的增长同步提升。职工个人的收入
并没有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非国有企业第二发展期面临三个问题:(1)尽快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其产品在质量与成本两个方面更具有竞争力;(2)建立起
自己的销售渠道,特别是跨省、跨国渠道;(3)不断积累发展基金,增强发展后劲,
在国内外的大市场中站稳脚跟。
各级政府和领导机关,正确认识市场规律,指导非国有企业成功进入第二发展期
,其主客观的工作难度要胜过第一发展期。
(该文发表于1996年《发展论坛》)

责任编校: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