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地方志的社会功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9&rec=55&run=13

汪桂娥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志书是“官修”
的地情书,也是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
。新编地方志是一种有特殊体例的著述,是汇集我国各地区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
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科学的国情资料。他强调“志书以真实、准确为本”,惟
求真存实、存史资治为基本特征。这一论断,精辟揭示了志书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功能

在我国传统文献宝库中,惟国史和方志被列为官家资治之书。古人说:“治天下
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历任地方官到职要找志书来看,借以熟悉地情,
治理地方。国家领导人到下面考察,也要借当地志书来了解情况。社会各界则把志书
当作一方信史和千秋明镜。外国许多学者也重视中国地方志的研究,收藏和研究中国
地方志的人遍及欧美、东南亚。地方志作为地情、国情载体有着永续、无限的实用性
和权威性。笔者就新方志的社会功能谈点粗浅见解,以求同仁赐教。

一、新方志的社会功能可概括为“资治、教化、存史”
由于方志内容统合古今,无不备载,被历代朝野所看重,历史上对方志功用、价
值作探讨者代不乏人。最早提出方志有“资政、教化、存史”功能的是宋代的郑兴裔
(宋元进士,庐州及扬州太守曾先后主修《合肥志》与《广陵志》),后人对方志的
功用,多沿用郑说,只是各有所侧重和发展。“资治、教化、存史”是时代的产物,
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新方志是从旧方志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历史的联系。
但由于时代发生了根本变化,新方志与旧方志之间就有本质的差异。旧方志是封建社
会的产物,是在封建思想指导下编修的,通过记人述事,宣扬三纲五常,表彰忠、教
、节、义,以维护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作为旧方志功能的“资治、教化、存史
”三个概念,也同样带有旧时代的痕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旧方志的“资治”功能
,表现为“史鉴”作用,即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
方志是地方官吏治政的“圭臬”和“鉴衡”。它有助于封建社会的官吏治理地方之政
事,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旧方志的“教化”作用是指彰善瘅恶,裨社会风教。
一地的忠臣、义士、孝子、烈女、节妇为旧志所录,这样就起到所谓正风定俗,宣扬
封建道德的作用。旧方志的“存史”功能,不仅为当时编修国史取材,而且为中华民
族留下卷帙浩繁、数量众多的文化典籍。但必须指出,旧时所谓“存史”,都受到当
时指导思想所制约。例如那些忠臣义士、孝子、烈女、节妇等入志,是在封建思想指
导下进行的。由此可知“存史”中的史料,其中既有精华,也有封建糟粕。由于旧方
志本身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限制了它的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编史修志是我国独有的优良传统,历代各朝有史,各地有志,2000多年来,修志
工作绵延不断,世代相传。我国地方志的编纂,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是因为它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曾经起过直
接或间接的作用。因此,我国古代方志学家和学者把它概括为“资治、教化、存史”
三大功能。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修志工作者、方志专家和学者在修志会议
上作报告,或在刊物上登载文章,都沿用“资治、教化、存史”三个概念来概括社会
主义新方志的社会功能。《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新
方志应当系统地记载地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为本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有科学依据的基本情况,以利于地方领导机关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决策。新方志
可以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便于查考的、实用的系统
资料,有助于各行各业全体干部、职工提高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新方志可用于向人
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段文字,既阐明了社会主义新方志
的目的,也指出了新方志所具有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提供有科学依据
的系统资料,利于领导机关有效决策,这就是新方志的资治功能;提高各行各业干部
、职工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文化水平,向各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
教育,这就是新方志的“教化”功能;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这就是新方志的“存史
”功能。

二、“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密不可分
方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是我国古代学者对方志的作用所作的科
学总结,是对方志这一客观事物所作的正确概括。方志本身所具备的“资治、教化、
存史”三大功能是同时并存的,并无轻重、主次、先后之别。目前,有的把“存史”
说成是方志的唯一功能,而把“资治、教化”说成是“存史”派生出来的作用,甚至
把“资治、教化”说成是强加于志书身上的“额外负担”,并且把它和“防止政治倾
向”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带片面性的。曾三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所
作的报告中指出:“作为严谨、朴实的资料性科学文献,新编地方志既不是进行议论
和评述的论文或著作,也不是现有条件的简单摘录和编辑,它要对所掌握的资料加以
科学的处理和编辑,它要对所掌握的资料加以科学的处理和组织,使之能全面、系统
、准确地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合乎规律地表现事物的发展过程。”社
会主义新方志只有提供全面系统和准确又可靠的资料,才能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帮
助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深入了解地情,从而进行有效的决策。同时,新方志也是对广大
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因此“资治”和“教化
”是志书本身所具备的不可分割的社会功能,而资料本身正是为志书发挥上述两大功
能所提供的条件和手段,同时,它也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存史”功能。由此可见,“
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是紧紧联系而又相互制约和影响的。

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在实践中越来越明显
1997年8月20日,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明确指出:“修志的目的
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志书所以具有保存价值,就因为它有使用
价值。”“要研究和开拓志书的应用功能。好的志书不仅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也会带
来经济效益。有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才能体现它的真
正价值。”近年来,在各地修志工作过程中,利用方志资料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
设服务,已收到较好的效果。
新方志的“资治”功能,一是可以为地方党政领导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决策提供
科学的依据。例如,《聊城地区志》自出版问世以来,它所提供的全面系统的地情资
料,已成为地方党政领导制定工作规划、进行有效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是可以为经济
建设提供资料信息,并转化为经济效益。例如,聊城市史志办公室主任齐保柱根据有
关史料写的《从古运河对东昌文明的促进看兴聊十大工程决策的正确性》等3篇文章
,引进地委领导的高度重视;高唐县志办编印的《高唐土特产集》,其中清朝贡饼-
-罗汉饼的资料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使失传几十年的罗汉饼恢复了生产,仅县食品
厂一家年生产7吨多,使全厂产值和效益提高15%以上。
新方志的“教化”功能,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情操,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观念
,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乡土教材。如地区
史志办编纂出版的《鲁西名人传略》《聊城地区四十年大事记》,受到党政领导的重
视,成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新方志的“存史”功能,可以积累保存地方文献,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自
80年代初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至1997年,全国正式出版省、市、县三级志书已达
3000余部,至于各种各样的专业志、厂矿志、乡镇志等数目更大。这些方志都具有较
高的存史价值。
江泽民同志指出:“编纂社会主义的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
业”。可以预料,全国各地的新方志陆续出版问世后,它所提供的全面而又系统的资
料将会推动我国科学文化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责任编校: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