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23&run=13

孟庆友马永华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了大量
工作,我区劳务输出工作有了较快发展,不仅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截至
2003年7月底, 全区在外务工人数已达到10463人, 其中,16至25岁的4524人、占43.2%,26至35岁的
4108人、占39.3%,36至50岁的1831人、占17.5%;在区外市内就业的4452人、占42.5%,在市外省内
就业的3079人、占29.4%;在省外就业的2932人、占28.1%,市外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济南、青岛等10多个大中城市。务工人员主要从事二、三产业,涉及建筑装修、服装加工、电子装配、
机械加工、市场营销、饮食服务等20多个行业。2002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总收入约6300万元,
人均6000多元。总结近年来我区劳务输出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级党政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区委、区政府对劳务输出十分重视,将之作为扩大就业、富
民强区、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摆上了突出位置。先后组织人员赴滕州、济南等地参观学习;借
鉴经验。2003年又纳入了年度工作考核,并与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区劳
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劳动保障
机构,具体负责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并明确了相关领导的责任,有力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
的开展。
(二)劳务市场的开拓力度明显加大。区主管部门注重劳务信息的收集、筛选,并有针对性地考察,
近两年来共向社会提供信息800多条。为了增强劳务输出的实效性,先后4次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劳务市
场, 与上海、东莞、青岛、苏州、无锡等地的8个劳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已组织劳务输出
520人。孟庄镇、齐村镇面对煤矿闭井,组织下岗职工成建制地外出承揽工程、承包企业,刘岭铁矿
通过在山西开辟新的采区,安置农村劳动力500多人。
(三)职业培训渠道不断拓宽。围绕提高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能力,区、乡劳动部门积极开展职
业培训。近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人员900多人。同时,坚持劳务输出与就业培训有
机结合,积极开展联合办学。2002年以来,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先后与青岛黄海学院、苏州第二技校
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2003年6月,首批38名学员在当地学习一年的基础上被输送到青岛学习,毕业
后安置在青岛就业。
(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有了良好的开端。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增长了见
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资金,增强了创业意识,一些务工者积极返乡投资兴业。目前,仅齐村、西
王庄、税郭3个乡镇,就有130名外出务工人员,采取个人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投入资金383万元,
创办企业16个,吸纳劳动力300多人,初步显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效应。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区劳务输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规模小、人员
少,劳务输出人数仅占全区总人口的2%,是聊城等先进地区的五分之一;二是组织化程度低、成批
量的少,近80%的人员是通过自谋出路外出就业的,劳务输出基本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分析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仍有误区。尽管各级对劳务输出的认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远没有形成抓劳务
输出的共识。有的同志认为,劳务输出不能直接增加财政收入,抓不抓无关紧要;有的认为劳务输出
涉及到方方面面,抓起来劳心费力;又不易显示政绩;没有把劳务输出放在应有的位置,以致在工作
思路上缺乏研究,在指导上缺乏针对性,在措施上缺乏力度。加之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
分群众对外出打工存在偏见和顾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劳务输出的发展。
(二)工作网络不健全。区、乡两级尽管设立了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但人员少,信息网络建设
滞后,服务功能有限。特别是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一般只有1入,还常常是身兼数职,没有
发挥应有的作用。区、乡劳动部门与劳动力资源之间沟通太少,没有形成双向互动的有机整体。
(三)劳务市场不规范。一些个体中介组织只顾赚钱,坑骗务工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群众
外出务工造成了恐惧心理,也给劳务输出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同时,由于我区在外务工人员大多
是自发外出就业的,劳动保障部门对其去向不掌握,给管理与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 劳动力资源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调查,在全区剩余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
24.7%,并且近90%的人员无专业技术特长。这种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总体偏低的状况,也是制约劳
务输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全区各级党政部门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加速城市
化进程,安置和转移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我区地处市驻地,农村人多
地少,城区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仍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据调查,目前全区16至55岁的剩余
劳动力达2.2万人, 其中, 16至25岁的6310人、占28.7%,26至35岁的8170人、占37.1%,36至45岁的
5540人、占25.2%;46至55岁的1980人、占9%。据测算,每年还将新增加就业人员近万人。解决这部
分人员的就业,仅靠区内安置,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不仅能够
有效地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而且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
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劳务输出是先进思想观念的“传导线”,经济发展的“增长
源”,社会稳定的“助推器”。全区各级都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劳务输
出的重要性,将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产业做大、做强。
(一)广泛宣传,营造有利于扩大劳务输出的浓厚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宣传发动作为做好劳
务输出工作的首要一环,切实抓好。建议组织各乡镇、街道及区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聊城、河
南新乡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切实做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工作,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同时,
把每年3月份作为全区劳务输出宣传月,集中进行宣传。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把宣传劳务输出作为
义不容辞的职责,采取跟踪采访、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典型
事例。劳动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注意发现、培养和总结好的典型,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村居、
企业巡回报告,现身说法,引导群众树立外出务工光荣、区外就业光荣、劳务输出光荣的观念,在全
区上下形成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劳务输出的浓厚氛围。
(二)健全组织,形成上下连接、沟通内外的工作网络。建立健全组织,是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基
础。针对我区劳务输出组织的现状,应坚持加强区一级、完善乡一级、延伸到村一级的原则,切实抓
好全区劳务输出工作网络建设。区一级重点抓好区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实人员,完善机制,强化功能,
使其真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乡一级重点落实专职人员,固定办公场所。村一级明确村会计为劳务输
出信息联络员。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区、乡劳务输出机构的网络硬件建
设,尽快实现信息联网。在信息网络建设上,要建立3个资源信息库,即全区剩余劳动力资源库、劳
务输出人员信息库和区外劳务市场信息库,形成以区劳动力市场为中心,连接城乡,沟通内外,信息
共用,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更好地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主动出击,下大力气开拓劳务市场。发展劳务输出,关键在于开拓劳务市场。我们认为,应
立足于已建立的合作关系,借鉴聊城的经验,通过在经济发达和就业机会大的地市有选择地设立劳务
输出驻外机构,实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办法,着力抓好以下几个市场的开拓:一是在青岛、昆山
分别设立劳务输出服务站;重点开辟这两个地市及其周边地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劳务市场。
二是积极开拓新疆的劳务市场。新疆地域辽阔,是我国棉花、粮食等农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该自治
区的团场、农场,每年需要季节性外来务工人员达200万人,而且缺口很大。2003年8月,河南省新乡
市一次组织1.5万名劳动力赴该地收获秋季作物,50天的务工时间,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区直有关部
门要在组织人员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措施,力争尽快走出路子,使之成为我区文化程度偏低、年
龄偏大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输出渠道。三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推进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奥运
村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组织建筑企业承揽工程,开展整建制的劳务输出。四是积极寻求合作
伙伴,尽快在向国外劳务输出上创出新路子,实现新突破。
(四)加强培训,提高劳务人员就业竞争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
烈。开拓劳务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确立“市场导向培训、
培训促进输出”的指导思想,把城乡剩余劳动力的岗位技能培训作为刚性的任务来抓。在具体组织上,
区劳动部门要以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为基地,重点抓好城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各乡镇要以成人教
育中心为基地,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的就业预备培训。党校、
商校、农广校等培训机构也要发挥设施、师资的优势,围绕劳务输出做好培训的文章。在培训内容上,
根据市场用工需求,着力培训一批种植养殖、建筑装修、服装加工、机电维修、电脑操作等有一技之
长的劳动者,打造劳务输出的品牌,提升劳务输出的档次。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常识、
劳动纪律等方面教育,确保过硬的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职业培训与劳务输出的衔接机制;进
一步拓宽联合办学的渠道,大力发展“订单”培训,组织毕业生整建制地输出。
(五)优化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优化环境,是促进劳务输出发展的
重要条件。要放宽政策。建设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优惠政策,尤其对下
岗职工、特困家房子女外出务工的给予重点照顾。制定出台承包土地流转办法,促进外出农户土地经
营承包权的有效流转。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贷、场地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劳动
部门经办的劳务输出机构的预算外资金全额返还,用于发展劳务输出。鼓励社会各方面兴办劳务输出
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业务。要搞好服务。区、乡劳动部门对外出务工人
员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障等问题实行全方位服务,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采取春节期间走访或召
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体现党委、政府的关心。要规范管理。制定劳
务输出和劳务人员外出务工暂行管理办法,规范劳务输出市场。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坚决取缔
非法劳务输出机构,打击劳务输出违法行为,确保劳务输出健康发展。
(六)强化领导,为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建议区和各乡镇、街道成立劳务输出工作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把劳务输出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
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增加其分值的比重,严格考核。建议区委、区政府每年评
选一批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各乡镇、街道也要把劳务输出目标落实到各
村居,并实行分类帮促。对基础好、输出数量多的,促其扩大规模,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剩余劳动
力多而外出务工人员少的,搞好组织发动,尽快打开局面。区直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劳务输出服务
的意识,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区劳动部门要认真履行指导和管理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
作用;财政、工商、税务、公安、民政、计划生育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服务和扶
持措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政策要放宽,手续要从简,切实做到开绿灯、不设卡,提供优质便捷
的服务。通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使我区劳务输出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更快更好的发展,以此促
进全面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裕新市中奋斗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枣庄市市中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