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三国主要人物在民间的影响和评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7&rec=17&run=13

刘存祥
《三国志》记载了自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史实,全志涉
及的人物有四百多个,但其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和孙权、赵云等。

(一)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对于他所建立的功业,尽管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但千百年来,上至最高统治者,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推崇他,敬仰他,这在历史长河中是极
为罕见的。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洞察未来的科学预见,并且能够
提出对形势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或起积极推动作用的决策或主张。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所作的
《隆中对》中,不仅科学地预见了曹操、孙权与刘备三家势力必将形成鼎足对峙的局面,而且根据这
一预见向刘备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决策,促使刘备的势力迅速壮大,
以致后来成为抗衡曹(操)、孙(权)的力量。与曹、孙两家相比,尽管刘备势力较弱并且形成独立政治
力量的时间也较晚,但是一旦蹶起,便成为三分天下舞台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从而形成三国鼎立
局面。诸葛亮的隆中决策及结盟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抗曹胜利,对于三国历史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在治绩方面, 诸葛亮在对外结好孙权的同时, “内修政理”,使蜀中“风化肃然”,成为三国
中政治搞得最有条理的一国。在法制方面,诸葛亮制定《蜀科》 并亲作《科令》 、《军令》等条律,
严格依法治蜀,使“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因而政治清明,“上下有节”。
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初入蜀时,大胆启用刘璋旧部、益州人士及原来反对
者,既解决了长期存在着东州人与土著士族的矛盾,又迅速稳定了蜀中政局,为财政、经济好转起了
重大作用。他还注意考察下层官吏,发现能吏便果断提拔重用,如识蒋琬、姜维,用杨洪、何祗等人。
在发展经济方面,诸葛亮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务农植谷”,即使在北伐战争期间,也“休士劝农”,
分兵屯田。他还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发展盐铁、织锦、建筑和交通运输事业,使国力不断增强。
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诸葛亮采取和抚政策,如在平定南中时“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大量录用
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以改善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发展经济,尊重少数民
族习俗并制定了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进行治理的政策。
诸葛亮作为一代贤相,首先,他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与献身精神。诸葛亮自确认
刘备为仁君而出山后,不辞劳苦的为蜀汉大业奠基铺路。刘备临终托孤时有云:如果后主阿斗可堪辅
佐,则予辅佐;否则可取而代之。在英雄辈出、各自为王的三国乱世,诸葛亮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有
自立天下的条件,但他听了刘备的话却“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流泪叩首立誓“效忠贞之节,继之
以死”。刘备死后,他果然兢兢业业辅佐刘禅,甚至在刘禅听信馋言,对他不信任时,他宁可丧失进
军中原的机会,也不违背皇帝回师的命令,直至为国事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仍以“再不能临阵讨贼”
为憾。在安排好了身后大事与撤兵之计后,便“星落五丈原”,死于军中,真心为蜀汉事业献出了全
部忠诚与生命。其次,他具备爱护军民,法不徇私的优秀品质。在那“君可择臣,臣可择君”的乱世,
诸葛亮择刘备而事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备宽仁爱民,与他的性格相吻合。诸葛亮辅刘治蜀时,
“事无大小,皆亲身从公决断,两川之民,忻乐太平”。七擒孟获时,亲释被裹胁的百姓,并“各赐
酒食米糠而遣之”,使当时蛮族感恩戴德,呼之为“慈父”,以至立祠生祭。他平时爱护士卒,令他
们轮流作战,轮休时可回去与家人团聚。即使战事紧迫他也不失信,因而士卒更加用命。诸葛亮虽然
治国治军,纪律严明,却从不殉私。他与马谡情同父子,却不因私废法,而是按军法从事,挥泪斩了
失守街亭的马谡,并请求自降三级,作为用人不当的惩罚。再次,诸葛亮具备出神入化的政治、军事
才能。他未出隆中先作“隆中对”,为刘备建立了图谋大业的正确方针,“联吴抗曹,以成鼎足之势。
出了隆中,在辅助刘备的进程中,他施展了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尤其在军事上他更是神机妙算,
料事如神,战无不胜,功无不克。即使暂时失利,也能以智慧转败为胜。在误用马谡失街亭后,司马
懿大军压境,城中空墟,他却大开城门,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致使古今之人都将诸葛
亮誉之为“智慧的化身”。

(二)
刘备是个仁君的典型,他从一个织履贩席的小商人成为一国之君,除了诸葛亮的辅佐之外,主要
是因为他爱国爱民,因而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忠臣良将。 刘备的仁厚与曹操的奸诈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如刘备自述:“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
成。”曹操残暴害民,刘备则宽厚待人;曹操用人之道在权术,刘备则以礼义待人。刘备初做安喜县
尉时,就“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在新野时,老百姓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
足”。当阳撤退时,十几万百姓跟随他渡江,形势虽然万分紧急,但他决不肯弃民先行。结果被敌方
截了营,致使老百姓老少离散,于是他痛不欲生,认为这十万生灵都因恋他而遭殃。进军西川后,刘
备的军队秋毫无犯,受到“焚香礼拜”的欢迎。刘备知人善任,选贤任能,对他的属下推心置腹,给
人印象极深。刘备从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到抛却江山为义弟关羽报仇,足见他们虽为君臣关
系却情同手足。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更足以说明他对诸葛亮的敬重与信任贯穿了他政治生涯的全过
程。刘备对其他人也是这样,他与赵云初会,就甚相喜爱,便有不舍之心。在长坂坡赵云于战乱中散
失,有人怀疑赵云弃刘投曹,刘备却毫不置疑地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也”。
当刘备正在重用徐庶之际,曹操挟持徐母以逼走徐庶,有人劝说刘备留住徐庶,一旦曹操杀了徐母,
徐庶就会死心效命刘备与曹操为敌到底。而刘备却说:“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
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因而他毅然劝徐庶回到母亲身边去。
总之,在刘备身上始终贯穿了以“仁道”创业治国的精神。

(三)
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是大宦官十常侍曹腾的孙子、太尉曹嵩的儿子,他目睹了宫廷中宦海沉
浮, 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 形成了复杂的思想性格。正如《三国演义》中名士许邵对曹操的评价: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就是曹操性格的基调。“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典型环境中形
成的典型性格。曹操既有不可思议的文韬武略,又有不可思议的鬼蜮伎俩。他不屑作鸡鸣狗盗式的小
恶,也不乐施针头线脑式的小惠,欲为善则为大功大德,欲为恶则至丑至邪。为恶也好,为善也好,
都包藏着极高的智慧。以智慧为前茅,他的作恶为善有时几乎是同时完成。当曹操行刺董卓未果与陈
宫逃跑路上留宿吕伯奢家中时,吕伯奢嘱其家人宰猪待客,而曹操疑为暗算自己,一气杀了吕伯奢全
家。途中恰遇吕伯奢沽酒回来,曹操手起一刀杀了吕伯奢并说:“宁教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足以看出曹操既凶残又奸诈的面目。与袁术交战,军粮短缺,曹操密令粮官以小斛分粮,当激起众怒
时,他又借粮官的头来弹压军心,且明确告诉粮官他是无罪的,并从善安抚粮官的家属。这样他既省
了军粮,度过了难关,又嫁祸于人,自己两头为好人,一举而数得。再如张辽被擒而不降时,曹操先
是大怒,欲手刃张辽,当刘备、关羽以“性命保之”时,曹操以反常态,闪电般地掷剑于地而大笑曰:
“我已知文远忠义之士,故相戏耳! ”并亲解其缚,“解衣衣之,迎之上坐”。初视张辽为吕布部下,
不降就要杀他,暴露了曹操易于冲动的性格;闻谏而掷剑,而显示出曹操有着惊人的自控能力与过人
的器量,足显出曹操的爱才之心是真诚的。“我亦知”等等又是虚伪的,一为掩饰自己的失态,一为
抵消刘备、关羽的影响,如此这般表演,得来的最佳效果是张辽遂降,曹操因此得了一员虎将。正因
为如此,曹操虽时时被对方厌之为“汉贼”、奸雄,却仍文有谋臣,武有勇将,与孙、刘相比占有绝
对优势。曹操由纨绔子弟因祖荫被举为孝廉,又从小小的洛阳北都尉成长为纵横天下的汉丞相和魏王,
期间历时半个世纪,饱经了人世的苍桑。宦海的风涛,沙场的烽火,其激烈与艰辛,非常人可比拟,
其奸其雄,几乎伴随着他走过的每一个历程。曹操从幼年假装中风到步入仕途误杀吕伯奢一家,从镇
压黄巾起义发家到死前设七十二疑冢,从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到躺在坟墓里都在以权谋、智机来作弄别
人。纵观其一生,大致可以赤壁之战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多“雄”,后期多“奸”,但雄中有奸,
奸中有雄,只是前后二者稍有侧重罢了,却从未分离。所以古人称之为“古往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四)
作为武将,三国人物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和张飞。
关羽作为一名武将自然是英武非凡。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擂三通鼓斩蔡阳,单刀赴会等
脍炙人口,千余年来受到人们的爱戴,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关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为忠义的化身。
在民间传说中关于关羽忠义的故事相当多,其中与曹操的一段相处尤为动人。关羽误中曹操圈套陷于
困境, 曹操派张辽劝降,他大义凛然地说:“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 ”当张辽数说他死有
“三罪”(一负桃园之盟、二负刘备之托、三负匡汉之誓)时,他提出“三约”,坚持事汉不降曹。待
曹操答应了他的全部要求后,才暂时留下来。即使这样留下,他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
给予的金钱美女、 功名利禄所诱惑。 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时,就毅然辞曹而去,而给曹操的留言曰
“新恩虽厚,旧义难忘”,表现了关羽的忠义观念,以致他走后连曹操也不得不赞颂他为“真义士也”。
此后,关羽在华容道与曹操狭路相逢时而义释曹操,充分表现了关羽“义”的品格。
张飞是与关羽齐名的一员大将。作为“桃园三结义”的盟友之一,张飞自然也是一个忠义之士。
当关羽从曹营归来时,张飞以为关羽有不义之行,便挥矛向关羽掷去,并说:“你既无义,有何面目
来与我相见!”但当他知道这是冤枉了关羽时“方才大哭”,“参拜云长”,知错既改,纯真之至。
后来,关羽遇害,他痛不欲生,决意不顾一切发兵为关羽报仇,足以看出他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但张飞与关羽不同,他性情急暴,心直口快,遇事欠思考,而爱憎却极为分明。粗鲁中有天然的纯朴,
莽撞中有可爱的豪爽。怒鞭都邮时他疾恶如仇,喝断长坂桥时他勇猛如神。张飞一生身经百战,几乎
都是以勇猛取胜。战吕布、斗马超、拼许褚,其打法都是以勇猛取胜,每战必决个输赢,否则决不罢
休。迎战马超时,白天未分胜负,晚上点起火把鏖战。但张飞粗中有细,猛中有谋,在取西川路上义
释严颜。
(作者单位:沂南县颜氏文化研究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