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志·铁路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44&run=13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李存业 主编 曹世昌 李喜发 李成才 李敬
伍 张贵尧 副主编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 3000册 354千字 590页 彩图 20码 35.00

ISBN7-209-01395-4

《山东省志·铁路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9年,正式出版于1993年。全书以篇、
章、 节层次划分,共分为6篇,依次为铁路建设篇、铁路运输篇、铁路管理篇、铁路
工业篇、铁路科教篇、机构沿革篇。上限从1899年山东境内修建胶济铁路起,下限断
至1985年。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快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特别是争夺铁路
权的步伐。1898年德国迫使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攫取了在山东修筑铁路的
特权。1899~1904年,德国投资建成省内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由其直接经营;德、
英两国攫取了津浦铁路的贷款权,并于1908~1912年建成此线。同时建成了张(店)博
(山) 、兖(州)济(宁)、台(儿庄)枣(庄)等7条支线。1899~1912年,省内先后共铺设
营业铁路965公里, 占建国前省内所建铁路总营业里程的91%;还相继建成胶济铁路
四方工厂和津浦铁路济南机器厂。这些铁路和工厂,有外国直接投资经营的,有借款
修建受控于外国的,还有官商合办的。其技术设备,则全部依赖国外;其布局,大部
分建于沿海、平原地带以及矿产区,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对山东的经济掠夺和资本、
商品输出。
1912年袁世凯篡夺中华民国大权后,不惜拍卖路权,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和
施舍。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霸占胶济铁路,并于1915年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
一条”,经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日本被迫于1923年将胶济铁路归还中国。1924年以
后,津浦铁路在接连不断的军阀混战中屡遭破坏,不得不分段行车和经营。直到南京
国民政府成立后,才逐渐修复全线,恢复南北直通。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省内铁路一直沿袭清末以来分线管理的体制,致使经营管理分散,直
达运输受限,运输效率很低,铁路技术改造进展缓慢。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翌年省内铁路全部沦陷。连续不断的
战争, 使省内铁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1937~1948年,兖济、台枣等5条支线被全
部拆除,其它干线、支线被部分拆除;许多重要桥梁、设施遭到毁坏,大批机车、车
辆成为“死机”、废车;铁路工厂也濒于停产。
1949~1952年,省内铁路系统把医治战争创伤,改变技术设备落后状况作为基本
任务。1949年底,济南铁路管理局(后改为济南铁路局) 已修复省内铁路885公里,占
当时全国铁路总长度的4.1%。1950年后,先后修复磁(窑) 东(都)、薛(城)枣(庄)支
线。
1953~1956年建成新中国成立后省内第一条铁路新线--蓝(村)烟(台)铁路,将胶
济铁路与烟台港相连,开辟一条新的海陆通道。同时,对已有的铁路线进行有计划的
技术改造。省内铁路工厂从附属于运输部门的修理工厂,发展为独立的机车、车辆制
造或机车、车辆修理基地。四方厂先后于1952年和1953年制造成功全国第一台蒸汽机
车和第一辆硬席卧车,成为全国第一家机车车辆制造工厂;济南厂成为全国修理蒸汽
机车的专业化工厂。
1958年“大跃进”开始,济南局由铁道部垂直领导改为受铁道部和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政府双重领导,给铁路运输的集中统一指挥带来一定影响。1961年起,重新恢
复铁道部集中领导的体制。1958~1965年,省内重建兖济支线,新建通往莱芜煤矿的
东(都)莱(芜东)支线,分别建成通往肥城煤矿和胜利油田的泰(安)肥(城)、张(店)东
(营)支线的大部分路段。同时,普遍增加和延长了站线,大量更换新轨和使用钢筋混
凝土轨枕。1958年四方厂试制成功全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又陆续制成双层客
车、低重心轻快列车组等新产品,并在此后承担了部分出口客车和机车的生产任务。
“文化大革命”期间,省内铁路系统受到严重冲击。铁路生产停顿、枢纽堵塞、
运输不畅,已经回升的省内铁路货物周转量和列车正点率,再度全面下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山东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6~198
5年,济南铁路枢纽、津浦铁路双线(省内部分) 和胶济铁路双线(济南至蓝村段)相继
建成, 新(乡南)兖(州)、兖(州)石(臼所)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再辟一条陆海通道,
形成连接鲁、豫两省和横穿京沪、京广铁路的东西大干线。通往渤海之滨莱州湾畔的
益(都)羊(口盐场)地方铁路的兴建,以及山东省地方铁路局的重新组建,标志着多渠
道集资建路的大趋势,以及省内地方铁路事业的再次兴起。到1985年,省内铁路营业
里程和正线延展长度,已由1949年的885公里分别增加到1987公里和2871公里(均含临
管运营线,未含地方铁路)。济南局的综合运输能力达70000百万吨公里;四方厂和济
南厂1985年已经达到年产内燃机车70台、 客车260辆和年修蒸汽机车600台、客车200
辆的能力。到1985年山东省以占全国3.8%的铁路营业里程,承担着全国4.7%的铁路
运输周转量,成为全国铁路运输最繁忙的省区之一。
该志获2005年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林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