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315&run=13

东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王守义 主编 杨运堂 李济仁 李洪耀 副主编
北京中华书局 1992年 5000册 900千字 637页 彩图 14码 110.00元
ISBN7-101-01117-9

东明县自明朝中叶至本次修志,共11修:明嘉靖十五年 (1536) ,知县高橡首创
《东明县志》,已失传。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县常澄修《东明县志》,未刻。万
历四十年(1612)《东明县志》,知县李遇知修;天启三年(1623)《东明县志》,知县
张福臻修;清顺治三年(1646),知县张学知修《东明县志》,均已失传;康熙十一年
(1672) ,知县杨日升修《东明县志》,共8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藏有刻本,江苏南京地理研究所藏有抄本;乾隆二十一年(1756),知县储元升修《东
明县志》,共6本8卷;宣统三年(1911),李曾裕修《东明县志》,民国13年(1924),
县长王亿年作序铅印,共4卷;民国22年(1933) ,县长任传藻修《东明县新志》,穆
祥仲纂,共8册22卷,铅印本;1960年《东明县志》,油印本,东明县修志委员会编,
东明县档案馆收藏。
本次修志自1986年4月开始,至1990年10月定稿付印,历时4年半。志书上限起自
1840年,下限止于1985年,个别事物上溯至起源,部分章节下延至搁笔之时。《东明
县志》 除序、概述、大事记、附录、编后记外,共设分志7编,依次为地理、经济、
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
东明县位居中原,濒临黄河,历史悠久,开发较早,仅县境东部就有原始社会遗
址十处之多。如窦古堆文化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刀;荆台集文化遗址出土
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骨器、石器等。本县建置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 ,初称东
昏,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 改为东明。此后,在历史上曾三置两废,一次大迁徙。
1963年,始由山东省管辖。全县辖6镇、16乡,389个行政村,总面积1357平方千米,
总人口67.37万人。198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2319万元,工业总产值7334万元, 财政总
收入2209.5万元。
《东明县志》着重反映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农业生产在遭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收成。城市经济后劲增强。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速提
高。流通渠道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石铁路复线东明段开工兴建,
东明到岗山港高速公路的东明至菏泽段已建成通车,东明到兰考二级公路41千米正在
建设,县修乡级公路20.l千米。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79千米,210个行政村通了柏油
路。全县形成铁路、公路、水路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邮电通讯已建成交换程控化、
传输数字化的县级通讯网。改革开放进展顺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本着积极、稳妥、
规范的原则,走因企制宜、一厂一策的路子,83%的企业实行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改革。农村改革重点推行了土地有偿使用和延长承包期工作,
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住房制度改革,以售为主,售租并举,取得阶段性成果。粮食体
制改革基本完成。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优秀,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确定为山东省
惟一的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县。
东明县钟灵毓秀,名人辈出。庄周曾为吏于漆园,徐子尝献计于外黄。白云洞系
张良辟谷之所,济阳宫乃刘秀降生之地。陈平扶汉,功在社稷;吴之贤,惠及黎元。
卞望之一门刚烈,徐世三朝元戎。唐理财家刘晏名传千古;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光照
史册。以手划地,张齐贤马前献策;将身受杖,石拱辰朝廷直谏。现代有辛亥英烈王
梦兰、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希钦将军;当代有亚洲巨人、体坛明星穆铁柱,武
林奇葩张玉萍,著名戏剧家王焕亭、表演艺术家朱巧云等。
新编《东明县志》1994年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李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