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310&run=13

成武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卞文成 主编 祝远君 陈枫 副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 1992年 5000册 924千字 796页 53.00元
ISBN7-5333-0297-4

成武县历史上编修过6部志书。 最早的县志始修于明正德年间,编者和卷帙情况
不详。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成武县志》,由知县郑汉主修,今存序言。清康熙九
年(1670)《成武县志》,知县刘佐临主修,今存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胶卷)。康
熙二十七年(1688) 《成武县志》,知县杨宫建主修,今存序言。清康熙四十一年(17
02) 《成武县志》(10卷),由知县赵嗣晋主纂,今存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和中科
院图书馆(胶卷)。道光十年(1830)《成武县志》,由知县袁章华主修,14卷,今存,
1992年标点重印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成武县志》,始修于1982年,共收集
资料2000多万字。 全书几拟纲目,四易其稿,于1992年11月正式出版。本志上限为1
840年, 个别事物上溯至发端起,下限断至1985年,除序、概述、大事记、人物、杂
录、后记外,共设20卷,依次为:建置沿革、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工业·交通、农业、水利、贸易、财政金融、经济管理、政党·群团、政权·政协、
民政·外事·侨务、人事·劳动、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
育、风土民情。
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于菏泽地区。周初,地属郜国,后属宋。秦置成
武县。司马迁在《史记》中论及成武时,“成”、“城”均曾使用,此为县名中“成”、
“城” 交替使用的源头。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 将“城” 改为“成”。县境面积
988.1平方千米, 辖4镇、15乡,9个民族,总人口49.4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
的99.98%,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02%。境内属黄泛平原,西南高,东北低,
土质以轻、 中壤为主,各占40%,保水保肥,耐旱耐涝,适合耕种。气候温和,属温
带季风湿润气候。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烟叶为主。木本植
物共有37科、69属、123种。树木主要有泡桐、毛白杨、杂交杨、刺槐、柳、榆、椿、
桑、法桐等。1985年,全县拥有树木1900多万株,林木覆盖率15.5%,被国家授予平
原绿化先进县称号。成武泡桐远近闻名,数量大,质地好,颇受外商注目。
花卉主要有牡丹、月季、芍药、菊花等。动物主要有人工饲养的牛、马、驴、骡、
猪、羊、鸡、鸭、鹅、狗、兔、貂等,其中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全国闻名,“青
猾皮”颇受国际市场欢迎。鱼类有8目、11科、35种,以鲤鱼、鲢鱼、草鱼量为最大,
多为人工饲养;自然鱼种有鲫鱼、甲鱼、黄鳝、鲇鱼、泥鳅、虾、蚌等。
成武县历史悠久,县城出土文物表明,这里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东周古城。秦
汉之际这里经济已很繁荣,农业和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北宋时已能织一种质地细薄的
缣。民国期间,棉织、丝织、缫丝、榨油、酿酒、粉干等民族工业厂家初具规模。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方资源优势得到发挥。1985年已形成电力供应、化工、机械、
建材、造纸、制革、家具、纺织、食品、饲料等10个行业。桐木家具驰名中外,桐藤
柳蜡工艺家具远销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丹麦等17个国家和地区。
成武历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但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农村经济落后。改
革开放以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3.47亿元,粮食每公顷产量
7380千克。 1980年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农业总产值2.824亿元,是1980
年的2.13倍。
成武历代人才辈出,战国时期的卫国名将苟变,西汉竹邑侯相张寿,东汉经学家
孙期,宋代祝惟岳父子五进士,宋代名相庞籍和秉公执法、敢于直言的马默,元代著
《栽桑图说》受到皇帝赏赐的司农丞苗好谦,明代状元及第、尽力振举学政的司业韩
克忠和被明宪宗称为“清介官”的吏部员外郎郭玺。近代有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宋
还吾。当代有寄生虫病防治专家李文备,微量元素专家孔祥瑞,著名核专家郭伯祥。
新编《成武县志》较好地突出了成武农业的特点。一是在水利卷加强农业水利设
施的记述。二是在林业章加强了以桐粮间作为中心内容的植树造林工作的记述。三是
在种植业章中加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记述。新编《成武县志》特设“土特名产”专章,
记述了黄牛、青山羊、桐木、桐藤柳蜡工艺家具、侯楼土陶、白酥鸡、烫面鸡肉包、
大田集烧羊肉、孙寺馓子、白莲藕、酱大头菜等,反映了成武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编《成武县志》1994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