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303&run=13

沾化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刘荣昌 主编 宋魁武 刚传武 王今昔 副主

济南齐鲁书社 1995年 5000册 900千字 599页 彩图 15码 60.00元
ISBN7-5333-0482-9

沾化修志始于明嘉靖年间。 明、清、民国共纂成县志9部,但刊印并得以传世的
只有3部:明万历《沾化县志》,万历四十七年(1619) 丁懋逊纂修;清光绪《沾化县
志》,光绪十六年(1890)知县联印主修;民国《沾化县志》,1935年县长梁建章主修。
另外,清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王植纂成《沾化县志》10卷,未刻,仅有王植序得以
传世,收入新编《沾化县志·附录》。
新编《沾化县志》 自1982年着手,至1987年选定主编正式起步,共征集资料400
多万字。六修篇目,五易其稿。本志上限为1840年,下限为1987年,因出版时离下限
时间太长, 特在附录中专设《资料辑存》栏目,精选下限后大事、人物、著作3个方
面的重要内容。 1995年10月正式出版。全志除志首序文3篇、志尾后记外,由概述、
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5部分构成。专志25篇,依次为:建置、自然环境、人口、
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安·司法、劳动·人事、民政、农业、水利、工
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财税·金融、商业、经济管理、教育、文化、科技、卫
生、体育、宗教·侨务、民俗、方言。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境域建置始于唐垂拱四年(688) ,取
招抚境内盗匪之义,置招安镇。宋庆历二年(1042)升镇为县,金明昌六年(1195)取汉
代龚遂治渤海民沾圣化之义,更招安县为沾化县。新中国成立后,1987年,县境总面
积2214.57平方千米, 辖3镇、11乡,1个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443个行政村,共有
人口35.91万人。全县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白族、鄂伦春等6个民族,汉族
人口占总人口的99.99%。 县境域属于鲁西北冲积平原。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
季分明。 县境北部浅海属渤海湾海区,水深16米以内的海区200多平方千米。土地资
源丰富, 人均占有土地量是山东省平均水平的3.3倍,人均占有耕地为全国、全省水
平的2倍以上。沾化冬枣是本县独有的宝贵资源。盛产对虾、中国毛虾、三疣梭子蟹、
文蛤、 梭鱼等。石油储油区总面积1400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3;沿海有
优质卤水,矿化度高达104克/升,可与四川黑卤媲美。
沾化人民世代以农为本,辛勤耕作,但由于生产手段落后,水、旱、涝、碱、潮、
蝗等自然灾害频仍,长期处于贫困境地。20世纪80年代后,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旱、涝、碱,进行农业区划,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农、 林、 牧、 渔、副各业。1987年农业总产值为1.61亿元,比1949年增长4倍,比
1978年增长1.3倍。 工业也相应得到发展,到1987年基本形成机械、建材、造船、纺
织、 轧花、食品、印刷等行业,工业总产值为7682万元,是l949年的115倍多。随着
工农业的发展,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国道、省道贯穿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水
路交通亦称方便。城乡贸易繁荣活跃,1987年, 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9910万元,比19
49年增长29倍。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大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1987年,全
县乡镇企业7323家,从业人数34507人,占农村劳力总数的25%。
沾化虽立县较晚,经济贫困,却不乏学者名人。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先后40人
登第。明代“一科四进士”传为佳话,清代“父子二鼎甲”延誉四方,因此沾化县被
誉为“济北诗书之薮”。20世纪30年代中期同时在北平高等学府求学的学生即有十多
人,居鲁北诸县之首。其中郭本道、王学曾、罗清泽学识渊博,著书立说,颇有建树。
王哲、冯基民、宋彦人、宋中等,是早期参加中国革命的骨干。当代名人主要有中外
驰名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专家徐荣祥,国际泳坛名人刚守林,著名画师王本诚,山东
大学教授吴开晋、张景淮等。
新编《沾化县志》2005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刘荣昌 吕胜然 阎希清 张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