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52&run=13

肥城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张世培 主编 王庆丰 李允廉 副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 1992年 10200册 1041千字 931页 彩图 15码 55.00元
ISBN7-5333-0240-0

肥城自明隆庆六年(1572) 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共修志5次。第一部《肥城
县志》于明隆庆六年(1572) 由知县顾庭修,志书亡佚于兵燹之中。现存4部,为康熙
十一年(1672)知县尹任修《重修肥城县志》、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曾冠英修《肥城
县志》、光绪十七年(1891)知县凌绂曾修《肥城县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知县钟
树森修《肥城县志》。1936年肥城县政府曾设编修县志局,王连儒撰写了《肥城县续
修县志序例》(草稿),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止。1961年中共肥城县委办公室拟定了
《肥城县志编写大纲》(初稿),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而中断。
新编《肥城县志》 始修于1981年,搜集资料2000多万字,于1991年1月印刷。本
志上限起于清末,下限止于1987年,建置沿革、自然环境、文物古迹、大事记等适当
上溯;重大事件、重要经济成果在大事记中下延至1990年。全志除编首设序、概述、
大事记,编后设附录、后记外,依次为:行政区域、自然环境、人口、中国共产党肥
城县地方组织、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司法、民政、劳动人事、军事、经济综述、
农业、水利、养殖业、林业、肥城桃、乡镇企业、工业、煤炭、交通、邮电、城乡建
设、商业、粮油、财税、金融、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文物、卫生、体
育、民俗、方言、侨务·外事·宗教、人物,共37编。
肥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偏西,泰山西麓,汶河北岸。周称肥子国,西汉高祖初年
始置肥城县。1992年9月,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辖1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8个
乡。 全市总面积1277平方千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海拔600米,最低点
海拔57.7米。中部隆起,形成以肥城盆地为特征的康汇平原和以汶河为特征的汶阳平
原。全市大小山洪河道43条,较大的山头96座。
肥城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夏季降雨集
中,湿热高温;秋季雨量骤减,多秋旱;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12.9℃,年均降
水659毫米。1987年,全县总人口88.8万人,其中99%是汉族,其他有回族、蒙古族、
彝族、 壮族、满族等9个少数民族。肥城资源丰富。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等。
盛产苹果、 大枣、 柿子等, 肥城桃、花椒、核桃皆为著名土特产品。森林覆盖率1
9.17%, 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称号。地下矿藏以煤和钾盐的藏量最为丰富。据
勘察, 埋煤面积106平方千米,累计探明储量10.7亿吨。钾盐D级储量944万吨,且品
位高,易开采。
肥城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光绪二十五年(1899),陶山一带农民自发组织的
以反清抗洋为宗旨的大刀会,怒杀作恶多端的英国传教士卜克斯,成为近代史上著名
的教案之一。1927年,境内建立起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东向支部。1938年1月,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在空杏寺成立, 揭开了地方抗日斗争的序幕。1939年5月,
八路军一一五师与中共地方党政军机关,在陆房山区一带据险反击日本侵略军,创机
动灵活、以少胜多的战例。
1978年以后,肥城经济建设迅速发展。198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43亿元。
粮食总产44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发展更为迅速。新中国成立前,境内仅有私
营手工业作坊200余家。 1950年建立第一家地方国营企业肥城酒厂。1958年,国家投
资开发肥城煤田,为肥城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5亿元,
其中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2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2.15亿元,比1949年增长30倍;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1亿元, 比1949年增长24倍。财政收人4804万元,比1949年增长
22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87年职工年平均工资1678元,人均消费品购买
力7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元,为1949年的12.2倍。
肥城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众多。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处、县级109处。
其中,遗址29处、古建筑29处、造像石刻37处、古墓葬15处。肥城人才辈出,明清两
代, 县内有进士16人,举人66人,贡生295人。见诸经传的古代文化名人,有春秋战
国时期的左丘明、冉子、柳下惠、范蠡,元代著名诗人张志纯,明代历史学家王纳谏,
清代散文家安国珍、诗人李廷桂、篆刻艺人朱其镜、书画名士姜鸿和鹿星垣,当代画
家王曼硕和张华清、书法家欧阳中石等。
1986年,肥城县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列为全国名优特产肥桃基地县。1987年全县桃
种植面积达到2400公顷,年产量261.8万千克。
肥城煤田是山东的大隐蔽煤田之一,是肥城的资源优势。国家投资先后建成12对
矿井,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成为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新编《肥城县志》1994年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刘长水 石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