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区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13&run=13

烟台市芝罘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于英刚 主编 林三民 副主编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4年 2500册 1450千字 828页 彩图 12码 86.00

ISBN7-110-02619-1

1923年10月由福建人郑重编纂出版《烟台要览》,1937年初由刘精一、仲绍文、
张乐山、 刘云楼等编纂出版《烟台概览》 ,1940年12月由《鲁东日报》社编纂出版
《烟台大观》,均可作为烟台史观、烟台纪略或烟台观光指南。1961年至1962年留下
手抄《烟台市志草稿》 30万字。新编《芝罘区志》始修于1984年6月,搜集资料共计
25 00万余字, 于1994年正式出版。本志编写范围为原烟台市历史区域范围,上限为
184 0年, 下限为1985年底,个别事物记述断限适当上溯或下延。全书除序、凡例、
概述、大事记、附录及后记外,共设33卷,即: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
党派社团、政权·政协、军事、工业、商业、农业、水产、交通、邮电、海关、对外
贸易、建筑安装、粮食、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民政、公安司法、劳动人事、
文化艺术、教育、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新闻出版、体育、外事·侨务、民俗·宗教、
方言、人物。卷下设章、节、目,共计168章、607节。
芝罘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北、东濒临黄海,与大连南北相望。据《史记》记
载,秦二十八年(前219) ,秦始皇东巡,登之罘山,始有芝罘之名。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为防倭寇袭扰,在芝罘奇山北麓增设奇山守御千户所,并设置狼烟墩台,遂
有烟台之称。1983年烟台地区改为烟台市,原烟台市改为直辖市区--芝罘区。1986年,
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 5个镇, 143个居民委员会、 117个自然村。1985年,总人口4
29368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0%,还有回族、满族、朝鲜族等10个少数民族。
全境总面积222平方千米。 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境域属低山丘陵区,
中部高四周低,呈现低山、丘陵、准平原、平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北部海岸分布有类
型齐全、形态复杂的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等。著名山岭有烟台山,为烟台市的标
志。 海岸线全长65.63千米。主要港湾为芝罘湾,系烟台港港区。较大岛礁17个,总
面积1.35平方千米。主要海水生物资源有蓝点马鲛、鲐鱼、青鳞鱼、黄鲫、鳕鱼、梭
鱼、鲈鱼,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鲟、刺参、栉孔扇贝、紫贻贝、海带、裙带菜等。
1985年森林覆盖率为29.14%,主要树种有松、槐、桐、杨、苹果、樱桃等。
芝罘近代工业始于19世纪中叶,其中葡萄酒、造钟、造锁、罐头等工业在全国处
于领先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以冶金、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电子、轻纺、
食品等工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张裕名酒、烟台钟表、“三环”挂锁、
“飞轮”罐头、烟台绒绣为芝罘5大传统名产。198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9029万元。
农业主体为城郊型种植业;农副业结构以菜为主,菜果牧并举。芝罘素以“果乡”著
称,是中国最早从国外引进苹果栽培及中国大樱桃栽培的发祥地和集中产地。烟台苹
果素有“苹果之王”美称,烟台大樱桃被誉为“水果之冠”。渔业久负盛名,近海为
全国著名的烟(台)威(海)渔场,有鱼虾类100多种。盛产刺参、大虾、扇贝等海珍品。
1985年,芝罘有高等院校、中学、中专、技校、小学共175所,幼儿园150所,盲
哑学校1所。 电影院、剧院、文化宫、少年宫、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
12处。海洋水产、医学、工业、粮油、农林及科技情报等科研机构20余所。医院、乡
镇卫生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等256处。体育场(馆) 、篮(排)球场、室外射击
场、海水浴场、游泳池等213处,业余体校1所。烟台港万吨巨轮畅通无阻,海运可通
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 内联天津、大连、青岛、上海等地。境内有
干线公路4条、支线公路2条、乡镇公路24条。蓝(村)烟(台)铁路与胶济铁路接轨。烟
台民航机场可与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通航。
芝罘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依《中英天津条约》辟为通商口岸。曾有英、法、美
等17个国家在境内设立领事馆或领事代办处。著名历史人物有民族实业家、中国钟表
制造工业创始人李东山。芝罘城区负山面海,山、海、岛、城融为一体,风光绮丽,
有芝罘岛、崆峒岛、烟台山、西山炮台、南山公园等风景游览区。
大海是芝罘生长的摇篮,新编《芝罘区志》在自然地理卷中特设置“海域”一章,
在军事卷中,特设置“军事设施”一章,详细记述古城池、圩围、古炮台、烽火墩台、
坑道、碉堡、军用码头、军用机场、军工厂、军用仓库、营房、训练场等的历史全貌。
新编《芝罘区志》2005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林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