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08&run=13

东营市河口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杨黎明 主编 王常信 陈兴俭 邵光霞
张秀英 宋树梅 副主编
北京中华书局 2002年 3000册 1100千字 702页 彩图 29码 186.00元
ISBN7-101-03790-9

河口区1984年成立。1987年开始河口区情资料编辑工作,1996年组织编修《河口
区志》。确定上限1830年,自有村庄形成始记述;下限至2000年底。全书采用中编设
置,卷首设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卷中设置专业志28编,依次为:建置、自然
环境、人口、黄河口、石油、经济管理、土地·油区管理、农业、水利、工业、乡镇
企业、商业贸易、交通邮电、建设·环保、财税金融、政党群团、政权·政协、民政、
劳动·人事、公安·司法、军事、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生活、方言、
人物;卷尾设附录、编后记。
河口区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黄河入海口北侧。东、
北两面临海, 西与沾化县为邻,南与利津县接壤。总面积2365.13平方千米,是胜利
油田主要产油区之一。区政府1984年9月成立,河口区因黄河自此入海而得名。20 00
年底,辖4乡、3镇、1个办事处,4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78个村民委员会。
河口区境域大部为渤海退海之地,1930年始有人居住。清代属武定府沾化县忠信
乡和利津县永和乡。解放前至建区前,境域属沾化、利津、垦利等县所辖。河口区气
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
日照时数为2812.6小时,年平均气温13.1℃。境域为黄河冲积平原,属典型的黄河三
角洲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2000年,河口区总人口191295人,其中,男性
97819人、女性93476人。
2000年,区有耕地面积4.2万公顷,农业人口人均0.28公顷;牧草地2.1万公顷;
水域面积8万公顷,其中滩涂面积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4.7万公顷。海岸线长254千米,
海域面积36.67万公顷;鱼类、蟹类、贝类、环节动物等水产品种197个种类,盛产梭
鱼、鲈鱼、梭子蟹、文蛤、蚬、对虾、毛虾等。矿产资源有已探明并投产的石油、天
然气、卤水、贝壳、硫化氢气体等。已开发油田18个,2000年产原油1158万吨。河口
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停歇、越冬、栖息、繁殖地,是百余种鸟类
的乐园,天然草场、柽柳林、黄河入海口、大海长堤、万亩刺槐林、天然芦苇场等形
成靓丽的自然景观。
河口区建制历史较短。过去受黄河三角洲地理偏僻的限制,呈现“春季白茫茫,
夏季水汪汪,鸟无树作窝,人少阴乘凉”的景象。20世纪60年代,国家石油部开始石
油勘探,70年代开始大规模石油开发,80年代石油生产、城镇建设、各项事业同步发
展,90年代形成以河口城区为中心、西有义和镇、东有仙河镇和孤岛镇的油区城市格
局。 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80415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465元;实现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43354(1990年不变价)万元。全年粮食总产量48568吨,森林覆盖率7.1%,
肉类总产量8779吨,水产品总产量67400吨。限额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203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20024元/人;年供电量1218万千瓦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7 61
万元; 公路通车里程970千米;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88万元;累计实现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56138万元; 预算内财政收入12113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5.52亿元,各类险
种承保额128.8亿元; 河口区200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7元,农民人均
收入2549元,农村居民砖木结构住房面积比重为33.69%。
河口区建区前,城区驻地主要为油田矿区基地建设;建区后,全面进行基础设施
建设,道路、照明、供排水、供电、供气(天然气)、供暖等设施配套。办公、公用事
业、 商业建筑共建成69816平方米。 城区住宅建设已建成21个小区, 建楼754栋,
112.2万平方米。 据1998年房产管理统计,全区各类城镇房屋面积517.47万平方米。
20世纪70年代胜利油田在境内实施开发建设、公路建设同步发展,2000年,全区共有
柏油公路1438.8千米,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千米58.17千米。
《河口区志》突出河口区的自然特点,将“黄河口”“石油”“水利”独立成编。
黄河口编将黄河的尾闾形成、发展、改道、入海造陆的过程全面展现给读者。石油是
境内的重要矿藏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勘探会战以来,河口的石油年产量一直占
胜利油田年产量的45%以上, 境内共建成油气田18个,累计生产原油25917.48万吨。
水利是河口区近20年变化较大的区情,以往境内水利工程以引水为主,建区后改为蓄
水为主。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黄河断流时间逐年延长,黄河尾闾地区成为淡水
贫乏地区, 一度人畜用水极端困难。2000年底,境内有人工排水干流河道5条,引水
体系3个,引黄干渠3个。境内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建蓄水工程,2000年末,
累计总蓄水能力2亿多立方米。
新编《河口区志》2005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张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