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207&run=13

东营市东营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王伟 主编 马献忠 副主编
北京中华书局 2000年 4000册 1010千字 686页 彩图 18码 186.00元
ISBN7-101-02632-X

《东营区志》始修于1998年8月,搜集资料1000多万字、图片上千幅,历时两年,
五易其稿, 于2000年9月正式出版。《东营区志》以1984年建区为上限,部分内容适
当上溯,下止于1997年。除序言、概述、大事记、附录、编后记外,全志以地理、经
济、政治、人文四大部分为先后次序,共设分志25篇,依次为:行政建置、自然环境、
人口、石油、城建·环保、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交通·邮电、
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群团、政权·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科
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方言、社会生活、人物。篇下设章、节、目,计
129章、456节。
东营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地跨北纬37°14′13″至37°31′
57″,东经118°12′42″至118°59′52″。东濒渤海,西依黄河,南与广饶县、博
兴县接壤,北与垦利县毗邻。东西最大横距67.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6.5千米,总面
积1155.62平方千米。 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建设,东营市诞生
后, 1984年1月东营区、牛庄区成立。1987年7月两区合并为东营区,辖5镇、3乡、3
个街道办事处, 204个村民委员会、53个地方居民委员会、76个油田居民委员会。东
营区土地总面积为11.56万公顷, 其中耕地、园地、林地及水域共7.58万公顷,占总
面积的65.6%;城镇村、工矿及交通用地共1.83万公顷,占15.8%;未利用土地2.15万
公顷, 占18.6%。东营区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虽濒临渤海,但大陆
气候明显,冬季干冷,夏季湿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东营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滨海地带,属黄河三角洲尾闾部分。总体地势平缓,
但西高东低。由于历史上黄河尾闾多次摆动改道和决口泛滥,反复切割重叠淤积,形
成了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微地貌。1997年底,全区总人口5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
口35.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4‰。有少数民族27个,共2597人。矿产资源主要有
石油和天然气,另有卤水、岩盐、石膏、贝壳、粘土、煤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
大豆、水稻为主,另有高粱、谷子、绿豆、红小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和花生。
水产资源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鲤鱼、刀鲚(黄河刀鱼)、鲶鱼、翘嘴红鲅、餐条、面鱼、
甲鱼、青虾、中华绒鳌蟹(黄河口毛蟹)等,黄河鲤鱼、黄河刀鱼为淡水名产。
东营区人艰苦创业,建区以来各项事业发展迅速。1984年至1992年,全区国内生
产总值稳定增长。198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86万元(当年价,下同) ,1992年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到35550万元。 1993年至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1997年,国
内生产总值18954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19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5358万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78172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区后,改革开放给新兴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国民经
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镇职工人数逐年增多。在城镇人口中,胜利油田人口占城
区人口比重很大, 其收入在省内属于较高水平。人均生活费1990年达到1569.20元,
进入全国24个人均生活费收入较高的城市行列。1995年,人均生活费收入5666.34元,
在山东省排名首位。1997年,人均生活费收入696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1元。
交通、 邮电业迅速发展。建区前,境内只有1条干线公路,总里程为25千米;县
乡公路15千米, 胜利油田专用路5千米,通车里程45千米。建区后,随着油田开发建
设步伐的加快, 公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1997年底,全区有干线公路4条,共94.7千
米,区乡公路194.6千米,胜利油田专用路483千米。境内铁路建设始于胜利油田全面
开发时期的1966年,该支线自博兴站至今东营火车站。
《东营区志》突出“石油工业”“水利事业”和“新兴的中心城区”三大特色。
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其指挥中心就设在东营区。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区,
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黄河的深刻影响。同时,对“吕
剧之乡”“石油化工”“盐业”“农业综合开发”等特色内容和石油大学等重点单位,
均在有关章、节予以重点记述。
新编《东营区志》2005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