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91&run=13

《淄川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李文 主编 李振敖 王志 副主编
济南齐鲁书社 1990年 5000册 1274千字 1008页 彩图 14码 47.50元
ISBN7-5333-0142-0

淄川史上共12次修志∶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淄川县志》知县王琮纂修;嘉靖
三十九年(1560)《淄川县志》,今未见原书;万历三十一年(1603)《淄川县志》,知
县朱万春纂修;清康熙二十五年 (1686) 《淄乘徵》,邑人毕际有撰;康熙二十六年
(1687)《淄川县志》,邑人唐梦赉、毕际有、袁藩、张绂纂;乾隆八年(1743)《淄川
县志》,知县王康修;乾隆四十一年(1776)《淄川县志》,知县张鸣铎纂修;光绪三
十二年(1906)《淄川乡土志》,知县王荩臣主修;宣统三年(1911)《淄川县志》,本
县人王敬铸主修;1937年纂修《淄川县志》已成稿,未付梓,篇帙尽失;1963年编纂
《淄川区志》已成定稿,未付梓。
新编《淄川区志》 1982年始修,先后有300余人参与修志。共搜集各类资料约18
00余万字,1988年10月通过审定,修改后出版。本志上限起自1840年,因事溯源;下
限断至1985年,部分史事延至1987年。卷首有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卷末有附录。
中分33篇168章, 主要篇目:建置、自然地理、民族·人口、农业、林业、水利、煤
炭、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供销合作社、对外贸易·物资、粮油、金
融、工商行政管理·物价、财政·税务·审计、党派·社团、政务、政法、民政·信
仿、劳动·人事、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宗教、人物、风土风俗。
淄川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其建置始于西汉初,时设般阳县,因位于般水之阳而得
名。南北朝时为贝丘县。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淄川县。唐、宋置淄川郡。明设般
阳府, 后又改为淄川县。清沿明制。1985年,淄川区辖9镇、14乡,隶属淄博市。全
区总面积999平方千米,9个民族,626097人。全境位于淄博盆地中部,东、东南、西
南部为中低山区,局部为山间洼地及河谷地形,北部、西北部则逐渐过渡到低山、丘
陵及平原。 淄河、孝妇河、范阳河纵贯南北,流域面积982平方千米。气候属暖温带
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紫砂、陶土、铝土岩、石灰石、石
英等储量大、分布广。甜杏米、池梨、无核软枣、柿饼、花椒、花生是淄川的主要土
特产品。
1985年农业总产值14910万元。 197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第一次开创工
农业总产值各占一半的局面。1985年,区境内共有市属以上厂矿企业44家,区属厂矿
企业27家,乡镇办厂矿企业203家,村办企业960家;拥有采矿、制造、加工、机械、
陶瓷、建材、化工、冶金、电子、纺织等多种工业门类,产品达数百种,年实现产值
31374万元(不含市属以上企业) 。建材工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迅猛,乡
镇村办企业遍及全区。 1985年,建材企业总产值达815万元,成为新兴的建材之乡。
1985年, 商业零售网点5588个,个体商业户4108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176万元。
境内有1条国道4条省道,乡镇政府驻地皆通公路客运,村村皆有公路。
1983年底, 全区科研机构26个,1979年至1983年科研成果162项,其中两项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区内文化设施有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影剧院、电视差转台、有
线广播站等。 蒲松龄故居和马鞍山抗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内有小学4
10所, 普通中学70所,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6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医疗卫生机构3
0处,农村普遍建有卫生室或保健站。
新编《淄川区志》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淄川区是煤炭产区,淄博矿务局所辖9
大国营统配煤矿, 有7家在淄川区境内;此外,乡镇办煤井遍布境内矿区,20世纪80
年代,年产煤炭百万余吨,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年产百万吨原煤的县 (区) 之一。新编
《淄川区志》在编目设置上,单设煤炭篇,突出记述。陶瓷生产也是淄川的传统工业,
距今已有7000年至4500年的历史。解放后,淄川陶瓷生产不仅有较大的发展,而且在
此基础上分化出了耐火材料工业、建筑材料工业以及矿产工业,志书亦单设章、节予
以浓墨重彩地记述。另外,该志水利篇中,用一章的篇幅记述了为解决山区缺水状况
建设太河水库而开凿“万米山洞”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经过及其效益,既增添了一
大名胜,显示了地方特色,又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志记述了大量气象农谚,又用大量的篇幅作了介绍,是对该地气候科学观察实
验的结果。土地资源部分对土质进行综合评估,并依据生产上的适应性和限制性程度
等, 划分了8个土地生产力的等级,计算了各等级土地面积比例及其分布,为土地的
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农业、工业、商业、金融、水利和林业等篇中,比
较翔实地记述了淄川区各个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新编《淄川区志》1994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孙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