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76&run=13

《历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赵延君 主编 王殿生 副主编
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0年 4000册 740千字 538页 彩图 24码 35.00元
ISBN7-80572-317-6

历城修志始于明崇祯四年(1631),先后纂修历城县志9次,其中成书6部,另有县
志稿1部,县乡土调查录1部,1部编纂未成,仅形成采访记录数册。修成的6部分别是:
明崇祯六年(1633)历城知县贵养性主修《历乘》;明崇祯十三年(1640)历城县知县宋
祖法主修《历城县志》;清康熙六十年(1721)历城知县李修白重修《历城县志》;清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前历城县知县胡德琳主修《历城县志》;民国8年(1919)前任历
城县知事靳巩、历城县知事滕鸿嘉主修《续修历城县志》。
新编《历城县志》始修于1984年,搜集资料1000多万字,于1990年11月正式出版。
本志上限1840年,下限1985年。全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5部分组成,
专志共设28篇,依次为:政区、自然地理、人口、农牧渔业、林果业、水利、工业、
交通运输、邮电、商业、粮油、经济管理、城乡建设、财税、金融、科技、党派团体、
政权·政协、司法、民政、劳动人事、军事、文化、文物、教育、体育、卫生和社情
民俗。
历城位于山东省中部。历城县于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建置,因地处历山(千佛山)
下而得名。西晋永嘉之后,济南郡治迁至历城,从此历代郡、国、州、府治所均设在
历城。从明朝始历来为山东省政治中心,并为山东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
1958年历城县改属济南市。 1985年, 全县辖11个镇、 3个乡,846个自然村,人口6
3.3万人, 其中98.74%是汉族,还有回族、满族、朝鲜族、苗族、蒙古族、高山族等
民族。县境总面积1381.8平方千米。历城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地貌类型主要为山
地、丘陵、平原三部分。济南历史上的72名泉在历城就有25处之多。历城地处暖温带
半湿润气候区。
矿产资源有世界闻名的“济南青”“柳埠红”花岗石,还有铁、煤、白云岩等十
多种矿产资源。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地瓜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
棉花、莲藕、各种蔬莱,也养殖淡水鱼、鳖等。森林覆盖面积29904.93公顷,辖柳埠、
黑峪2个国营林场,全县造林面积29936.1公顷。主要树种有柏、松、槐、杨、柳、榆
等。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柿子、山楂、杏、桃、枣、核桃等。
新中国成立后,全县经济实力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从1978年到1985年农村
经济总收入增长34.6倍; 农民人均收入由91元提高到489元。历史上历城工业基础十
分薄弱,只有一些家庭手工作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62年,已拥有煤炭、
钢铁、机械、化肥、医药、造纸、服装、印刷、建材等工业体系,职工达到8910人。
1985年, 全县工业总产值为17411万元,其中“珍珠牌”覆膜砂、玻璃器皿、芦笋罐
头、锦绣川特酿、“济南青”“柳埠红”花岗石、“盘龙山牌”325号和425号水泥在
省内外市场都享有盛誉,有的已打入国际市场。
历城地扼要冲,拱卫济南地区,公路网络密集,国、省、县、乡道路纵横交错,
胶济、津浦铁路穿越境内。邮电机构到1985年,发展到19处支局,9处邮电所。邮路9
条, 邮路长386千米, 总投递里程2763千米。到1985年,全县有幼儿园437所,小学
532所, 国办中学12所,成人教育由扫盲教育转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有山东大学、山
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20多所,各类研究所、研究室89个。
县级卫生医疗机构8个, 乡镇均有卫生院,农村村村有诊疗所。境内设有武警山东总
队医院、济南市立第三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隋唐时期,历城曾是山东佛教活动的中
心。神通寺虽已荒废,但遗址及其周围所遗留下来的许多佛塔、石刻造像等古建筑依
然为国内外游客和学者所瞩目。我国地面现存最早单层石塔--四门塔和“构缔诡巧”
的九顶塔享誉海内外。名胜之一的锦绣川美景如画。
历城自古为人文荟萃之地。著名的有终军、黄巢、辛弃疾、边贡、李攀龙、殷士
儋、周永年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全县有2000多名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历城
县志》简介革命烈士34人,录革命烈士英名1392人。
新编《历城区志》1994年获山东省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卢绍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