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28&run=1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高国耀等 总编 段祥泰 寿杨宾 副主编 申同顺 主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1年 1000册 228千字 364页 48.00元
ISBN7-80113-892-9

《青岛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编纂始于1991年,2001年正式出版。全书以篇、
章、 节层次划分,共分为3篇、11章。首篇为对外贸易,依次为:对外经济、对外经
济贸易管理。该志的年代断限,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90年。为彰明个
别事物的因果, 适当下延。《青岛市志·对外经济贸易志》反映了青岛100多年来在
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变化。
青岛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北宋朝在板桥镇设市舶司,即为全国五大外贸口岸之一。
后虽各朝无市舶司,民间外贸不断。1862年设东海关后,青岛口、金家口、塔埠头为
东海关分关,灵山卫、女姑口、沧口、沙子口、登窑口、薛家岛等地设东海关分卡或
代办处,奠定了青岛外贸口岸的地位。
德国侵占时期,以建立军事基地和商业基地为目标,殖民当局致力于建海港、筑
铁路、开矿山、办工厂、设银行、兴市政,使青岛外贸步入新的阶段。至1912年,成
为山东第一大港口,在全国46个港口中居第6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侵占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迅速控制了青岛对外经
贸。他们在青岛投资办纺织厂,如三菱、三井等率领中小资本打入青岛并大事扩张,
成为其垄断青岛外经贸的支撑。1916年,日本通过青岛港的贸易额达2662万海关两,
约占该港对外贸易总额的87%; 1918年,进出青岛港的轮船中,日本商人轮船数占8
6%,吨位占78%,在青岛对外贸易中居垄断地位。
北洋政府统治及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对外贸易仍为外国垄断和控制,
特别是日本经济势力猖獗,无论在进出口商品量、进出口额以及进出口船舶和航线诸
方面,都占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国内外贸企业亦有所发展,使青岛对外贸易比前期有
较大的增长。1933年,山东的对外出口贸易中,青岛占70.8%;货物进口贸易中,青
岛占87.2%。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期间,青岛的对外经济贸易受到了极大摧残。许多传统大
宗出口产品,如花生、猪鬃、蛋品、花边等出口陷于停顿。而日本对青岛的出口贸易
却扶摇直上,日棉、糖品、纸张、化学品、汽油及柴油等产品大量倾销,青岛基本变
成了日本剩余商品的集散地。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美国以“援助”为名,加快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
外经济贸易的控制。一时间,美国货的大量倾销,造成了青岛地区对外贸易的严重入
超。
青岛解放后, 外贸进口从1949年的5.6万吨,发展到1958年的47.4万吨,外贸出
口从1949年的2.6万吨, 发展到1958年的25.5万吨,1952年曾达到50万吨。1959年,
青岛建立市级外贸机构。 当年,出口商品收购值为18574万元。以后,受三年自然灾
害等方面的影响, 1962年的收购下降到12606万元。随着国家经济调整的顺利进展,
出口商品收购值逐步增加。 “文化大革命”初期,青岛出口商品收购连年下降,196
6年为25156万元,1967年下降到23978万元,1970年再降至20248万元。其后,经过全
面整顿商品收购值回升,1975年即达34541万元,1976年达到40155万元,比1966年增
长59.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经贸领导工作的加强及外贸体制改革的顺利进展,推
动了全市外经贸事业的迅速发展。1978年前青岛没有利用外资项目,1979年至1983年
有25个项目, 投资总额近900万美元。1984年进一步对外开放后,外资来源已扩大到
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韩国、意大利、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香港、
澳门、台湾等17个国家和地区。
1988年,青岛市政府在外贸系统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企业出口创汇
的积极性。 当年全市外贸出口收购值达到19.5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自营出口创
汇2.17亿美元,供省出口创汇1.40亿美元,合计创汇3.57亿美元,为自营进出口贸易
开了个好头。青岛市出口商品结构经过积极的调整,加工制成品占出口商品收购值的
比重由1978年的65%上升到80%, 初级产品则由35%下降到20%,出口商品结构日益
趋向合理。 1990年,全市外贸出口达到3.35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14.32%,占全市
国民生产总值的9.85%。
此外,青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1979年至1988年,全市累计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设备812项, 成交金额4.26亿美元。全市有80%以上的市属企业得到较彻底的技
术改造,有30多个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赵嘉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