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志·二轻工业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4&rec=114&run=13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编 高国耀 王柴 郑真何 总编 杨傅生 主编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年 1000册 22千字 289页 48.00元
ISBN7-5011-4542-3

《青岛市志·二轻工业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2年,1992年完成初稿,后经调整、
补充, 于1999年8月正式出版。本志上限自1891年青岛建置始,下限至1985年,为彰
明个别事物的因果,适当上溯或下延。全书设缝纫·皮革制品、五金制品、塑料制品、
家具及木材制品、家用电器、文化体育用品、工艺美术品、二轻工业机械、管理9篇,
计27章、72节。
青岛建置后,各种店铺、手工业作坊相继开办。德国侵占青岛后,西方工业渐渐
进入青岛,开办了蛋糕、火柴、榨油、啤酒、电器、肥皂、水泥、造船等行业。中国
人自己经营的工厂、作坊也不断发展,手工业队伍不断壮大。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
日本商人利用青岛及其腹地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廉价的劳力资源,在青岛建立工厂企业
和公司、 商号120多个,而中国人开办的工厂、手工业作坊和店铺由于资金不足、设
备简陋、工艺落后,无法与日本企业抗衡,发展缓慢,直至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
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冀鲁制针厂、老亚美台秤厂、德泰实业、日新铁工厂、
新生铁工厂、天兴德陈记铁工厂、孚德鞋店相继开业,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日本第二
次统治时期,殖民当局加紧了对青岛民族工业的破坏,加之原材料奇缺,青岛市手工
业工场、作坊大多歇业、停产。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青岛的手工业曾有所
恢复,但随着国民党挑起的内战不断升级,运输中断,原料缺乏,产品滞销,青岛的
手工业再次步入困境,大批工商业停业。
青岛解放后,手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青岛市个体手工业者开始组
织起来,向集体化生产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青岛市的手工业坚持以集体为主,
以小型企业为主,以生产日用小商品为主的原则,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
主,实行行业统一管理。大部分手工业企业摆脱了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步入机械化、
半机械化生产的轨道。 1965年, 青岛市手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530万元, 利润
2363.7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手工业改称二轻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市对二轻工业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落实了经济
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劳动组合,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建立新的销售网络, 合理投资, 引进、 更新设备,生产面貌大为改观。1981年至1
985年, 青岛市二轻工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70%以上;完成出口交货值达5911
6万元。1979年至1985年,共创各类优质名牌产品133项。
《青岛市志·二轻工业志》抓住了工业志的特点,以二轻工业产品为线索,脉络
清楚,详细记述了青岛二轻工业从手工业作坊到机械化的发展过程。

(段祥泰 邢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