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与地域文化(宋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85&run=1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地域文化在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同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产业。
从目前枣庄市的地域文化来看,墨子文化、鲁南风俗文化、红色旅游区等地域文化资
源优势,带动了枣庄的对外开放,拓宽了招商引资的领域,推进了城市环境建设的步
伐,在全市形成了以大项目为支撑、小项目为补充、近中远期项目梯次发展的格局,
城市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竞争力大大提高。枣庄地域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
用已经初显端倪。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形势下,各地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极为关注,并把经济发展的着
眼点放在了地域文化的开拓上。各地方兴未艾的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
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等,都呈现出了强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潜力。
这种把文化与经济紧密联系起来的思路和做法,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产品的品位,
从而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地域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毋庸置疑,但是在现阶段,在利用地域文化发展旅游业、
做产品宣传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现象:不少地方大力开发历史遗迹、历史
名人活动的遗存和传统风俗文化活动,以发展旅游业;有的利用当地人文资源,命名
企业及其产品,或者以此作为产品广告,宣传产品等等,人们习惯把这叫做“文化搭
台,经济唱戏”。这种做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在某种
程度上,使地域文化与当地经济结合了起来,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
生活、生产及娱乐中,接受了文化熏陶,提高了文化素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和开发产品、宣传产品方面,不顾历史真实,根据道听途说或主
观臆断,制造虚假的“历史遗迹”和“人文资源”。有的妄拉历史名人,说某某人在
此干过什么事,把纪念墓宣传成真墓;有的争某某名酒的祖产地,以欺骗消费者取得
经济利益。这些做法,给人灌输虚假的、不正确的历史知识,混淆了历史的真面目,
使后人无法了解当地历史的真实情况,无怪乎一些人在游览了“历史遗迹”后,心存
“是否真实”的疑问,或者大呼上当。
从地方志发展的历史来看,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的相对封闭,古人修志,资料
缺乏。一些修志者不具备考证条件和能力,或者为了抬高家乡声望,故意把一些未经
严格考证的“史料”写进了当时的地方志,这为我们研究历史造成了混乱。旧志中的
错讹往往使一些严肃的历史学家望而却步,不敢援引其中史料。
目前,全国范围的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展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
还是继续沿袭错误,甚至制造新的谬误,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重要前提。有些人主
张,编纂的志书口径必须与当前的地方旅游、产品开发、经济发展相一致,不能按历
史记载来写。这种想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历史来说,却是不负责任的。笔者
认为,地域文化要弘扬,要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能
以欺骗消费者、欺骗读者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其次,“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少女”,
必须坚持其真实性,准确性,否则就失去了编史修志的真正意义,失去了地方志存在
的重要价值。对旧志及新编志中的史实错误,必须坚决纠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人
为地制造和杜撰历史,即使它有可观的经济开发价值,也要坚决摈弃。再次,把地方
旅游、经济开发、广告宣传,与编修地方志工作严格区分开来。对前者,我们作为地
方志工作者,虽有义务著文阐清历史真实情况,但无权也无法干涉;对后者,即我们
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必须坚持“史德”、“史识”,秉笔直书。维护历史的真实性,
也就维护了地方志的历史地位。
(作者单位:枣庄市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