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续志的记述深度(李迎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fa01&A=3&rec=136&run=13

一、提高资料的文献性、信息含量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但资料也分成色,有存史价值大的,有信息内涵少的,有内
视性资料,也有外视性资料,我们在搜集、整理和使用资料时,一定要选取那些能突
现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实用性和文献性强、 存史价值大、 可鉴度高的资料,做到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不可泛泛空谈,形成文字的皆为我用, 影响了志书的凝
练度和使用价值。
志书要记事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是写工作,不要用工作过程、方法或获奖情况取
代。志稿中常有这样的语言:“在某项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然后罗列一二三。
这种写法是不足取的。可以将突出的做法加以陈述,但不能用领导如何重视、制度如
何完善、队伍如何建设这样的总结报告式语言替代对事件和事业的记述,因为事业的
成功往往都离不开这些因素,这样的记述属言之无物、废话连篇。志书强调的是横排
门类、纵述始末,要记好各个行业各项事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重大举措,
要向社会和后人展示有价信息和可鉴资料,才能给人深度感、厚重感。
志书资料使用时要确保主要因素全面到位,体现好作者的修志理念和政治倾向。
某志记“义务植树” 有如下文字:“1994年,45372人参加植树,在……等处挖树坑
44320个, 栽合欢210株、国槐95株、龙柏175株。”此段文字尽管全是资料性语言,
但资料不全,思路不清,不仅具体时间、主体、范围不明,还传递着政府行为形式主
义的信息。如果能进一步补充、完善资料,或在栽树数目前冠上“当时”的限定词,
即改变了写作口吻,提升了义务植树的意义,同时增强了资料的存史价值和记述深度。

二、理清脉络、反映规律
仅仅罗列事件和情况的志书是浅薄的,没有深度的。志书编纂者应独具慧眼,拥
有资料,并站在资料之上的高度,善于发现规律、体现规律、反映规律。比如法制社
会的逐步完善、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文化艺术的繁荣低谷、自然生态的破坏与复苏
等,都有其规律可言,要充分展现。再具体点说,物价指数的高低变化、购物环境的
时代要求、乘车投币的有序有德等等也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能不同程度地反映社会
的进步。在撰稿记述时要理清脉络,分层次、分段落地呈现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茄子葫芦一锅煮,让读者剪不断、理还乱,头绪不明,心里
不清。

三、宏观与微观记述并行
志书编写应做到全面平衡、统览全局,既要有对综合情况的宏观把握,又要有对
特色内容的微观记述,做到宏观与微观并行,概况与细节交辉。
志书要加强对宏观记述的笔墨,即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大的方面
内容要有综合记述,除了概述(志前总述)内容外,对政治制度改革、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计划编制与执行情况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都
宜设专章记述。另外,相应篇、章、节也需加强对无题序的概括和记述,以起到提纲
挈领、集中凝练的作用。
志书除了要从宏观上反映社会的深刻变化外,还要用活生生的材料具体形象地反
映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对重要篇章要浓墨重彩,不惜笔力。像城乡人民生活、
饮食服务业等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综合记述和数字变化上,而要反映出人们生活方
式和生活内容的细致变化。比如记衣食住行,就应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将服装面料、款
式、色彩、质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调整,住房面积、结构、装饰材料的更新,自行
车到助力车、摩托车直至私家轿车的更迭演变等等系统淋漓地记述完整,以求全面深
刻地展现人们从温饱到小康的发展轨迹、历程。如果仅按统计口径记载,则既无生气,
又不深刻。

四、突出成绩,兼记问题与不足
续志最重要的是记载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反映
社会的重大进步,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反映社会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能更全面真实地记载历史,警戒后人。
任何事情都可一分为二,有正反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和存在这样那
样的问题是客观的,有些也是难免的,比如产品假冒伪劣、工人下岗、农民负担过重、
家庭暴力、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等问题,原因是多重的、复杂的,有赖于法制的健全、
政策的调整和各执法部门的监督管理,但志书必须客观地、适当地给予记载,否则,
违背历史真实面貌,写成功绩簿,就不能很好地资政警世。
笔者在搜集整理志稿资料时,对于一些反映问题和存在不足的材料十分珍视,不
轻易割舍。比如计划管理,写到计划执行情况,每五年总结存在问题;比如土地管理,
写到规范探矿权、采矿权管理的同时,也引起“占地盘”倾向,存在有效投入不足、
勘查成效不高等问题;再如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记述等,
这些笔墨可镜鉴后人,对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五、发掘利用典型材料
志书记述做到面、线、点结合才有深度,如果面上的材料不全,线的脉络不够长,
或者典型材料不充分,那么志书内涵的丰富度就会大打折扣。这里想特别强调典型材
料对体现志书深度的重要性。
典型材料可贯穿于志书的众多篇章节中,起补充、说明、完善作用,能进一步深
化主题。其种类繁多,可以是某个个体,可以是某个团体,可以是典型事例、突出成
果或重大案件,不一而足。比如记小区建设,把面上的情况介绍完后,可列举重点小
区进行介绍;记经济协作交流,除了综合记述外,可选其中大的活动对应记述。历史
进程和社会发展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亮点也要强调记述,如第一个个体户的产生、
第一辆私家车的购用、第一家超市和美容院的开业等。一些执法部门可以筛选重大案
例强调记述,如公安司法、海关、商检、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可选列大
的刑事案件、偷渡案件、打假案例等,以实例充实内容,丰富资料。
上述典型材料活泼生动,是志书的重要佐料,可大大增加志书的味道,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有了这些典型事例,志书才能更生动、更具体、更深刻,更具说服力、
感染力,更有可读性。

六、多用以事系人的写作手法
首轮修志常有见事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续志要有所突破,更加充分地体现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对人物的记述程度。因为任何经济和社会活动都是靠人来推动
和完成的,人是社会前进的主体,所以强调续志在记事的同时,要谱写人的光辉,除
可列人物专篇外,各专业志记事时倡导用以事系人的写作手法,将重大事件的参与者、
重大发明的主创者、重要活动或项目的发起人、突出成绩的获得者等随记在册,以更
丰富地记载事物发展的历程,使志书更加详尽生动、血肉丰满。

七、做好资料对比
资料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即体现不出事物的发展变化。二轮修志因为记述的是
改革开放20多年的事,常见有20年来如何如何的宏观总结,缺乏变化过程资料和对比
数字。也有将每年资料详细堆砌的。比较完善的做法是:续志上下限的内容要详记,
代表性数字要齐全。 其他年代的内容可采用综合记述和典型记述相结合的办法,每3
年一记、 每5年一记,或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起伏阶段记述,充分比照。不必年年记
述,写成流水账。年度对比数据、资料可用一览表的形式,展示细节变化。
对比资料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可以与特殊历史时期比较,也可以与
相应单位、不同层次比较,以展示优势或找出差距。只有充分比较,才能充分提示规
律,加强记述深度。

八、增列典籍文献和调研报告
续志可打破原有框架格局,增设存史价值大的典籍文献和调研报告。凡在当地或
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法规或办法,有深度、有层次的调研报告如政府权威部门或
专家所作城市综合竞争能力调研、社会弱势群体调研等内容,均可辑入志书,以更有
高度、更有层面地反映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
(作者单位:烟台市史志办公室,本文曾发表于《志与鉴》2006年第2期)